相信有不少人都有這樣的體驗:偶爾便秘“菊”部地區有血、“菊”部疼痛有凸起 ……全當是上火了?
其實,痔瘡可能已經在你的“菊”部“潛伏已久”。出現這些症狀,可能不是“上火”,而是得了“痔瘡”!
沒“症狀”可能也有“痔瘡”
痔瘡根據所處人體解剖位置可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
- 【內痔】位於肛管齒線上,除非脫出嵌頓,一般不痛,以便血、痔核脫出為主要症狀,嚴重時出現噴射狀出血、痔核脫出後不能自行還納的情況。
- 【外痔】位於肛管齒線下肛周,主要表現為肛緣腫物隆起,肉眼就可以看見,發作時可出現疼痛、腫脹、瘙癢等症狀,排便後肛門局部不易清潔。
- 【混合痔】是指肛管同一位置既有內痔又有外痔,臨床表現上兼有內、外痔症狀。
▲內痔、外痔、混合痔示意圖
許多人是因為痔瘡急性發作了,才發現自己有痔瘡問題。
比如在飲食辛辣醇酒、劇烈運動後,肛周靜脈叢破裂出血,在皮下瘀積形成血塊,壓迫神經末梢時,出現肛周結節狀腫物隆起伴劇烈疼痛,這就是臨床上的“血栓性外痔”。
痔瘡有哪些明顯症狀?
該如何自檢?
上面說了,沒有“症狀”都有可能得了“痔瘡”,如果平時發現自己有以下症狀,很明顯“痔瘡”已經找上門了,別再“痔瘡”、“上火”傻傻分不清!
- 經常性的便血,血色通常為鮮紅色。
- 排便時內痔核腫脹、脫出肛外,痔核可自行還納或需用手推回肛內。
- 肛門疼痛,尤其是在排便時或排便後。
- 肛門瘙癢或灼痛。
- 排便後肛門不易清潔。
- 肛門溢液。
為什麼會得痔瘡?
俗話說,“十人九痔,十女十痔”,痔瘡不僅高發,而且任何年齡、性別均可發病。
痔瘡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 大便怒責、過度負重和劇烈運動。
- 大便乾結或水樣便。
- 不良的排便習慣、長時間如廁,比如如廁時喜歡閱讀或使用手機。
- 長期低纖維飲食,容易導致排便困難,也可誘發痔瘡。
- 懷孕和陰道分娩可能誘發痔瘡。
- 年齡問題,年齡越大越容易誘發痔瘡。
好像得了痔瘡
要如何確診?
看到這裡,感覺自己已經有了諸多痔瘡“症狀”,又該如何確診呢?
建議到醫院對肛門部位進行專科檢查,包括:
- 觀察肛門周圍的皮膚。
- 直腸指檢(戴著手套並潤滑的食指輕輕地插入肛門)。
- 肛門鏡檢。
要特別提醒的是,以上症狀並非完全由“痔瘡”引起,建議酌情進行更廣泛的檢查,如結腸鏡檢查,以確保出現如上症狀時,不是由於結腸或直腸中的其他疾病引起。
得了痔瘡就一定要手術嗎?
不一定。
大多數情況下,不脫出、偶有便血的內痔;部分隆起的外痔;不影響生活的混合痔可以考慮先保守治療,而非手術。
在嘗試健康生活方式、改善飲食習慣及保守治療後,症狀、體徵仍然未能有效緩解,才選擇手術。
而對於較輕微或偶然出現症狀的痔瘡,以下方式能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 通過將膳食中的纖維量增加到30克/天,如果需要的話,通過纖維補充劑來保持大便柔軟和有規律。
- 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例如不要長時間大便怒責或坐在馬桶上。如果便秘,請告知醫生,醫生會適當添加合適的大便軟化劑或瀉藥。
- 採取溫水坐浴,以減輕排便引起的劇烈疼痛。
- 外用痔瘡膏或痔瘡栓緩解症狀。
但如果出現肛門劇烈疼痛、由於內痔引起反覆便血、脫出等情況,建議及時到肛腸科就診,由醫生根據病情制定治療方案。
預防痔瘡
建議做好以下6點
1、儘量保持大便質地軟、成型,排便有規律。
2、合理飲食,吃適量水果、蔬菜和全穀物,確保每日攝入約30g纖維。
3、禁食辛辣、燥熱、醇酒之品。
4、定期鍛鍊以預防便秘。
5、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不要在廁所上拉緊或坐太久。
6、不要推遲排便,感受到便意時就要及時去洗手間排便。
痔瘡雖然是一種常見病,但一旦發作真的讓人坐立不安、苦不堪言!希望大夥兒都能愛惜自己的菊花,遠離“菊”部疾病!
閱讀更多 健康之路官方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