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千六記之二 第一書記劉印洲扶貧記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記者 崔永燾 攝影報道)被組織派駐到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縣江千鄉協隆村任第一書記後,劉印洲會為記不好扶貧日誌上的天氣情況而懊惱半天。

草原上的天氣就是這樣任性,剛剛還是晴空萬里忽然就會飄起雪花,一轉眼,雪花在地面上留下一片潮溼又悄悄走了。

協隆村是甘德縣14個貧困村中底子薄、無任何產業的一個。前兩個月,劉印洲走訪了全村96戶貧困戶。因為居住分散,入戶走訪的腳步很沉重,有時一天只能進一兩戶貧困戶的家,草原上的天氣還時不時開個玩笑。更讓人沉重的是,許多貧困戶的生存狀況遠超想象。還好,劉印洲早有準備。

沒有草場、沒有牲畜、沒有發展能力和意願的殘疾人孤寡老人全部納入低保兜底範疇;有勞動能力和發展意願的,鼓勵發展生態畜牧業,從事勞務和經營;因健康原因沒有勞動能力的,幫助他們積極治療,享受政府的健康扶貧政策,早日擺脫病魔,重新投入生產。

作為中鐵十七局一名總工程師,他上過高原也下過盆地,在崇山峻嶺的隧道中現場指導工人灌漿進尺,山西漢子劉印洲沒想到自己會以扶貧幹部的身份來到青海,在甘德草原深處開始這場艱苦卓絕的脫貧“工程”。“進場”以來,劉印洲始終保持“三通一平”——與現在的上級甘德縣、原單位中國鐵建、96戶貧困戶中每一家人都保持著密切通訊聯繫,及時溝通脫貧攻堅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問題,以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身份平等對待每一名村民,在崗一分鐘,工作60秒,把智慧和精力用在解決一個又一個大大小小的問題上。

協隆村沒有產業,那就爭取產業。2016至2017年,中國鐵建共投資200多萬元在江千鄉建立萬畝飼草基地,既治理改良了黑土灘的生態質量,又能給協隆村的群眾每年每戶分紅420元外加兩捆優質乾草;2018年,經中國鐵建支持,50萬產業資金入股當地的雪山農牧公司,每年貧困戶們可享受8%的分紅;梳理政策後,劉印洲還向甘德縣民宗局申請資金30萬元,在協隆村建起民族服裝加工廠,除了分紅,還能解決至少10名當地群眾就業……

每當村裡的貧困戶家中遇上重病、家人去世等較大困難時,他總是第一時間趕到村民家中,進行感情上的撫慰,幫助解決實際困難,有時還忍不住自掏腰包為村民送上慰問金。2018年8月,劉印洲又從原單位爭取來5萬元慰問金,對村裡的貧困戶進行臨時救助慰問,解決他們的燃眉之急。

作為中國鐵建一名合格的“鐵軍”,劉印洲的身影一直活躍在江千鄉各主要工程施工現場,利用自己強大的現場管理能力和專業工程知識,對各類工程的安全檢查、現場環境衛生整改、草場硬化施工、混凝土路面搗振、工期部署調整、搬遷房驗收、施工隊撤場工資糾紛調解等事務進行專業化指導,為爭取貧困戶的權益,喊啞了嗓子。

草原不少人都覺得上學用處不大,還時不時拋出一個又一個很難回答的“哲學之問”——幹部們,您們看,這是我家老大上學拿回來的一摞摞獎狀,你們說這些能賣錢嗎?要是能賣錢,我就讓家裡的老小去上學!你們幫我們想想上學到底有什麼用?

“一個人吃了三碗飯最後吃飽了。孩子們上學就像吃了第一口飯,如果說是最後一口飯把人吃飽了,那麼是不是隻吃最後一口就可以了呢?”“大家看這個搬遷房的院牆,最上面少一塊磚,它還是一堵牆,中間少一塊磚也不打緊,可是地基如果少塊磚,這牆要麼壘不起來,勉強壘起來,早晚說不準啥時候就會塌掉。不是嗎?”

協隆村的群保身有多重殘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一雙兒女徘徊在輟學的邊緣,劉印洲一遍又一遍去群保家談心。以至於,群保和他的親戚們都認識了劉書記。趁著週六的一會兒空閒,劉印洲又來群保家查看孩子們的學習情況。聽見叫門,群保興奮地迎了出來,拉著劉書記的手不肯鬆開,又是讓座又是倒茶。群保的兒子叫索南昂德,在江千寄校上小學三年級。寫完作業的索南昂德忽然說,我長大了要當醫生,當了醫生以後一定要把爸爸的腿看好。群保高興地一遍又一遍撫摸著兒子的頭,眼含熱淚再也不提讓兩個孩子輟學的話了。

江千六记之二 第一书记刘印洲扶贫记

第一書記劉印洲到協隆村易地搬遷新居中查看孩子們寫作業的情況

村民散花家有3個孩子,但只讓其中一名孩子上學。劉印洲和協隆村兩委幹部一起上門做工作,講法律談政策,最終拉群、尕桑拉毛兩名輟學兒童高興地返回了學校。2018年,劉印洲和村幹部成功“搶”回44名適齡兒童,讓他們在課堂與小夥伴一起成長,成功阻斷協隆村的貧困代際傳遞,讓大家懂得了知識的無窮力量。

2018年底,協隆村96戶貧困戶中66家順利脫貧,剩餘30戶貧困戶也將在2019年全部告別貧困集體“清零”。劉印洲說,這30戶貧困戶年底事實脫貧絕對沒問題,但全村“脫貧摘帽”是一個系統的工程,許多繁重工作仍然要做。

談起到任以來的工作體會,劉印洲感慨地說,扶貧先扶志,扶志必扶智。從協隆村鄉親們脫貧步伐來看,少數人壯著膽子在家門口務工、開店搞經營,勇敢地自我發展,這期間黨委政府和鄉村幹部做了大量的工作。如果協隆村的孩子們能夠順利完成義務教育的學業,然後再接受高等教育或者職業教育,應該會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少走很多彎路。

今年下半年,劉印洲的派駐任期即將結束。他將回到中鐵恢復總工程師的身份,開啟自己建設鐵軍的新徵程,他說“人生中能夠與協隆的鄉親們一起奮戰在脫貧攻堅的陣地前沿,很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