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农村人家,为何有的人家祖坟上,每个坟墓都没有墓碑,而有的人家坟地坟前都有墓碑?

故意失忆


问:现在农村,为啥有些人祖坟的每个坟头都没有墓碑,而有些人的祖坟却刚好相反呢?

农村有句老话叫「穷算命,富修坟」,如今这句话仍然很准确。而在修葺坟墓时,也会顺便考虑墓碑的问题。有些墓地坟头太多,若不立碑的话,年代一久就容易上错坟头。



点击右上角红色按钮关注【刺楸】,了解更多农村那些事。

如果是自家祖坟山还好说,毕竟埋葬的都是祖上先人,上错了也没多大关系,而若是乱坟岗,好些不相干的人都埋在同一个山头,上错坟后岂不是给别人当孝子孝孙了?


我家祖上的好几代祖坟都是无碑的,前几年看别家都联合族人给祖坟立碑,刺楸也想着有朝一日给祖坟立碑。

一、墓碑的好处

立碑实际上可作为一个标识,便于上坟者识别祭拜。设想一下,如果公墓没有墓碑,估计连最亲的人也免不了会上错坟。

当然,墓碑也有一定的缺点。墓碑会透露死者的信息,在古代会招致仇家的寻仇报复,刺楸发现历史上就有一些名人都通过树假墓碑的方式以此来躲避仇家。


此外,豪华的坟头和墓碑会透露出死者生前殷实的家境,同样规格的墓室,墓碑样式不同也可看出死者的社会地位。例如,墓室豪华但墓碑光秃秃的可判断墓主就是一般的富人,而墓碑上有「帽子」的则很可能是有官位或者爵位的。而从墓碑上的字也可进一步判断该墓有无「价值」。一些摸金校尉可能就来光顾了,一些帝陵都不一定守得住,何况普通人的坟头了。

二、有人认为墓碑不好

事实上并非所有人都认为墓碑有必要,与某些热衷于修葺坟头树立墓碑不同,有的人即便再飞黄腾达、再光宗耀祖也不会搞此类虚的,认为这是做给旁人看的,他们更加注重的是实实在在的,在父母先辈在世事尽孝比一切都重要。



此外,由于墓碑上除了刻上祖上先人生辰八字等主要信息外,还要将儿孙的名字都刻上,有人认为儿孙都还活着就受亲人焚香祭拜,似有不妥,心里也有膈应。

三、有人想树,但树立墓碑存在困难

有些人家人丁兴旺,分枝散叶多,再给先人树碑就有点困难。


在好些地方,由于新坟要过几年才能树墓碑,几年后再商议树墓碑可能要比刚下葬时难一些,变数多一些,毕竟牵涉到出资问题,还有对于某些人能否上碑会存在争议,都会让树碑有所迟滞。

在刺楸老家,有些在给祖上先人树碑时不刻女儿的名字。还有一家,高祖父已去世好几十年了,在祖父辈动议树碑时,祖父辈的一两个兄弟已去世,去世的兄弟是否要上碑、是否由其儿子代为商议都成了问题,索性就拖着不树了。

以上就是刺楸对农村坟头树不树碑的看法,若是觉得回答得还行就点个赞,并顺便关注一下吧,谢谢。

刺楸


祖坟立碑在农村可不是小事,是所立碑先祖所有后人的大事。

我们这立碑的条件:

首先,先人的阳寿必须过六十,不满六十不上香火,没有资格立碑;

其次,必须要有儿子 ,有孙子,才能立碑,证明香火没有断,后继有人;

第三,坟地必须三年以上,而且不会迁移才能立碑;

第四,立碑不立单坟,公不离婆,有父必有母,双亲必须都去了三年以上才能立碑。

不满足这四个条件,不能立碑,也就是必须要夫妻双方都活了六十以上,而且安葬了三年以上,有儿子孙子才能立碑。

立碑,需要明确的事有:

1、明确先人的生辰八字,去世时的准确时辰。这个一般族谱有记载,但是现在很多族谱只有生辰八字,没有去世时间。

2、明确当时的向山,很多后人只记得大概方向,不知道准确的向山是哪。

3、后人的名字写几代,女儿要不要上碑文,还有些离婚的再婚的,已经去世的人要不要上碑文,后人的名字如何拍列,这是很多家庭真正争执不休的原因,现在不像古代有明确的规定,现在是自己说了算。

4、立碑必定修坟,涉及到费用问题,是按一代后人分房算,还是按所有成年人名单算,还是按碑文名字算 ,这也是争执不休的原因。

5、很多坟地埋在山坡上,交通运输确实不方便。

就像我们家,我太爷爷去世已经整整一个甲子了,享年六十又三,但是太奶奶享年九十又三,去世才十几年,毕竟比太爷爷小了十几岁。头几年大家条件都不好,谁也没有立碑的想法,现在想立碑,可是我大爷爷已经去世了,姑婆也已经去世了,就连堂叔都走了一个,这碑文就不太好写了,要写的话墓碑上带括号的名字太多了,显得墓碑死气沉沉的。还有,当时族谱只记了生辰死忌,没有明确的向山 。另外,堂叔去世后,他们家就是曾孙辈来管祖坟了,在我们这都出了三代了,只有祭祀 ,没有立碑权了,另外四代人,人口众多,每个上碑文的人都要算生辰八字,这也是大问题,这就一直耽搁着了。


魔幻紫水晶15184837


关注【乡村关中】分享新锐思想,解答实事求是,评论有理有据。洞察社会万象,打开脑洞天窗,开启新生思维。

在农村的丧葬礼仪中,修坟立碑也是重中之重,修墓立碑是故去亲人的一种缅怀方式。但是,现在农村却兴起了“富修坟”的热潮,只要是有点经济能力的都会选择翻修或者翻建自家的祖坟,一是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二是体现这个家族的能力,现在农村人的攀比之心越来越严重了,原先比谁是万元户后来比谁家房子大谁家的车好,现在没什么可比的就开始攀比逝者的坟墓上。我是【乡村关中】,职业农民,农技从业者,“三农”问题民间观察员。以前部分农村人迷人的认为一座坟墓的风水好坏会直接影响子孙后代的命运,所以很多坟墓的风水都是经过风水先生算过之后才会开挖入葬的。但是,这些思想都是封建迷信,不可取。题主问农村坟墓为什么没有墓碑,而有的坟前有墓碑?作为“三农”问题民间观察员的【乡村关中】对此问题认为有以下三点原因:

<strong>

一,生活贫困所致。

在过去,农民食不果腹的年代,人们都是忙着挣工分分口粮,生活在饥寒交迫的环境下,听过去的老人讲,过去的农村如果去世了,如果有祖坟的话就会在祖坟那挖一个葬坑直接给埋了。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就算有那个孝心,也没有多余的钱去修碑,这也导致了很多农村“乱坟岗”的出现。由于年代久远,很多坟墓都已经塌陷或者被毁坏,已经没有了墓的样,现在的子孙就算想翻修都已经找不到自己先人是哪一座坟了,而且还不能乱立碑,如果把碑给别人家的祖先立上了,这就是贻笑大方了,所以现在这是很多坟墓没有墓碑的一个原因。

二,防止遭非法盗墓。

相信大家都看见过一些盗墓题材的报道,在过去有些逝去的大户或者有钱的农家人都会随身带些值钱的东西当陪葬。而过去的农村人生活贫困,这也滋生了一些盗墓挖坟的盗墓者,而且他们都有自己的一套辨别坟墓好坏的“理论”,在过去有些坟墓可能刚葬几天就会被挖空,所以一些墓主的家人就会选择不立碑,不把逝者的生前信息、家族背景告之给那些丧尽天良的盗墓者,这也有效的防止了墓地被盗被挖的风险。

三,封建思想在作怪。

农村丧葬说法一直都很多,而对于立碑也是有很多风俗,并且有些风俗沿用至今,比如:不满三年不立碑,可以在三年之后的清明或者忌日立碑。少亡之人不立碑,因为少亡之人是非正常死亡,如立碑会给家里招来不必要的麻烦。无后的人不立碑,因为无后之人没有子嗣,如立碑也没有人回来拜祭,这样是对无后之人的一种不尊重,所以不立碑。但是,乡村关中认为这些说法都是一些封建迷信思想,现在的丧葬文化越来越人性化,应该摒弃了过去那些愚昧无知的说法。

四,丧葬制度改革后墓碑更加统一化。

现在有些农村已经实行了火葬制度,推翻了传承几千年的土葬形式,但是无论哪种丧葬方式,多数人都依旧购买着墓地墓碑以示缅怀。火葬制度推行后,有点地方对墓碑和墓地的规格做了统一的要求,墓地和墓碑更加统一规整化了。

修坟立碑是为了让后人能在思念之时有一个地方可以诉说寄托,而这种风俗现在却被放大成了物质的攀比,这对于现在人们的生活也是一种负担,现在的人们应该注重的是“生前尽孝,死后尽意”,不要在生前不知道珍惜孝敬,在死后为了颜面而走形式。所以农村有些风俗我们应当持客观的态度去理解,不要一味的尊崇,同时更要拒绝迷信之说,做一名合格的现代文明建设者。

条友们,对这个问题有何高见?我们留言评论区恭候。


本问答权属【乡村关中】,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本题作答:职业农民、农技培训师“三农”问题民间观察员基哥。


乡村关中


这个很简单!

没立碑的多数都是穷人家(相对来说,不代表全部哦)

还有就是有风水一说,立碑的朝向可以看出!其实这样的碑,能看出来,方向不统一!

南方立碑要刻上后人的名字,而且多数南方人都立碑!

北方就不一定了,有些习俗,或者是组训,所以没立碑!

北方人其实更加杂乱,可能每个村的习俗都不一样,山西就更厉害了,一个县可能都十几个口音,村东和村西的习俗都不一样!

甚至一些地方根本就不土葬!



山村大表哥1


在我们老家胶东半岛农村,基本上每个村的坟地都是村集体统一规划出地方,将去世的先人安葬在坟场之内。每当清明节或者是十月一秋祭上坟的时候,人们都去坟前祭祀,如果你仔细看,就会发现,有的人家的祖坟上有墓碑,有的树有墓碑,这是怎么回事呢?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也许地域不同风俗习惯也会有差异。我就以我们老家的风俗来和大家聊一下坟墓树不树碑的讲究。

少亡之人不树碑

在我们当地,少亡的人是不能树碑的。少亡就是指在没有成年之前的亡故之人,因为这种年龄死亡,在人们眼中那就属于非正常死亡,我们这里少亡的人不光不能树碑,而且不能进祖坟。就是死亡以后,也不能在家中停放,一般是当日便下葬了。所以,少亡之人的坟前是不能树碑的。

夫妻有一人在世的不能树碑

我们当地讲究单坟不树碑,也就是说夫妻一人去世,另外一人还在世不能树碑。过去,经常有这种情况。我还没有出生的时候,我爷爷就去世了,那时候也没有照片,所以我连爷爷长啥模样都不知道。每年上坟的时候,都是父亲领着我去,爷爷的坟上就没有墓碑。直到我奶奶在我9岁的时候去世,而且奶奶烧了三年后,爷爷奶奶的坟前才树了墓碑。

未满三年不树碑

即使是夫妻二人全都去世,在后去世这人还未满三年,也是不树碑的。一般来说,根据后去世之人计算,满三年后,才树碑。有的人家在三年祭日当天,给先人树碑。也有的是先人满三年后,清明节或者农历十月一秋祭的时候树碑。

过去,也有的人家由于家庭条件所限,一直未给先人树碑。导致多年以后,每逢上坟的时候,子孙后代找坟头都很费劲,常常有上错坟的现象发生。特别是有些人家太爷爷的坟墓,都记得不那么清楚了,何况坟场内的坟头一个挨一个,有很多没有树碑的,的确不好辨认。

如今,人们的经济条件好了,也就有了给祖先树碑的想法,在墓碑的用料方面也很考究。当然,也有的人家不遵循老传统,有的在父母一方离世后,为便于辨认坟墓,也树上墓碑,墓碑上将活着一方的名字也提前刻上,只不过再用白灰抹平,等百年之后,再抠开描一遍。也有的人家,在后一个先人去世后,烧五七的时候就将墓碑树上。总之,有一些旧的传统习俗,也在慢慢改变。

你们那里树碑的习俗是不是也和我们这边差不多呢?如有不同之处,还请各位朋友留言交流哦。


建行渐远


这主要是风俗和各时期的政策问题:

🍡第1,立碑与否,有着风俗和政策性原因,从传统的习惯來说,贵港大部分地方的埋葬形式,都是按照老祖宗传下的方式进行埋葬。就是在某个地点(请人看中风水的地方)挖个洞,把装有亲人尸骨的瓷瓮放入其中,然后堆土成一个小丘,就算完成下葬了。说实在话,人们现在立个墓碑是分分钟能搞掂的事情,只不过大家还是按照传统的、祖宗留下的埋葬方式而已。

🍧第2,至于有部分坟墓立碑的事情,多数是以前立下的旧的墓碑,上了年纪的人也许知道,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破四旧,立四新"的规定,谁敢去踩踏这条红线。

🍢第3,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很多民间习俗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有部分人为了敬孝祖先,在坟墓前树传立碑,这也是人之常情,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用户5781598700416


个很简单!

没立碑的多数都是穷人家(相对来说,不代表全部哦)

还有就是有风水一说,立碑的朝向可以看出!其实这样的碑,能看出来,方向不统一!

南方立碑要刻上后人的名字,而且多数南方人都立碑!

北方就不一定了,有些习俗,或者是组训,所以没立碑!

北方人其实更加杂乱,可能每个村的习俗都不一样,山西就更厉害了,一个县可能都十几个口音,村东和村西的习俗都不一样!

甚至一些地方根本就不土葬!


煤矿小伙子


我首先說我們中華民族文化:是博大精深和豐富多彩的,不立碑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中華民族文化是信道教,道教有五行金、木、水、火、土,金木水火土縯生太極圖,有了太極圖就生變風水文化就有了十二生肖,中國人是記悔生肖相沖,所以有些人不立碑是因為風水不和,第二問題是現代人嫌麻煩不立啤龜一身清凈,自己生活壓力大,還要什麽祖宗。


陳萬豪


在以前家境贫寒,子女无能力立碑,子女长大,大家看每年祭扫不方便,准备给父母坟用水泥盖一下不长草,行走方便,子女三个,女儿出嫁在外,然后商量这事,一半说立碑,一半说不立,做坟应该立碑,以后子孙知道好找,祖先,另一方说,我信宗教,跟这没关系,不要立,立碑万一有什么意外事发生,夫家不顺,会怪碑朝向不准,沒立都好好的,不懂乱搞,出事了,谁负责,这样事谁说准,然后问乡下长辈,大家一致认为不立碑不要做,这样事不好讲,不好办,等时间久了,子孙真的不知道祖先姓名。


LGS1972101901555


一个是有钱有势的立碑的多,一个是想立没钱没力量的难阿。现如今地里立碑,影响大型收割机耕作,也不利与大面积喷洒农药化肥,不要坟头,不立碑记,平去坟头,有利耕作。不然只有火化完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