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00元的Mate X,貴但是值

有這麼一款手機,即便買不起也激動人心,那就是售價高達17500元的華為Mate X。最引人注目的,除了彪悍的硬件和5G芯片,還有那塊驚豔的摺疊屏幕。


17500元的Mate X,貴但是值



手機“面子問題”史

與功能機時代外形設計百花齊放不同,智能機時代的手機都是三段式的“磚”,正面甚至只有“腦門”和“下巴”的區別,某品牌手機出名的“三下巴”就引起了群嘲。

因此,手機的“面子問題”讓所有廠商都頭痛。2014年,作為俄羅斯國禮出現的YotaPhone 2推出了正反雙屏幕,但在西伯利亞的寒風中涼了,而隨後幾年所有雙面屏手機都糊了。


17500元的Mate X,貴但是值


實際上,現在方興未艾的全面屏,先行者是2013年夏普推出的三邊窄邊框手機,後續陸續推出的全面屏手機也是有一個涼一個,直到2017年蘋果全力推動的劉海屏問世,這種全面屏方案才瞬間遍地開花。

而摺疊屏,正是手機“面子問題”的最新解答方法。

為什麼這麼貴

首先,摺疊屏本身的成本就非常高昂。作為尖端的新型屏幕,摺疊屏生產的良率比較低,而且特製的CPI薄膜的價格也是普通PI膜的3-5倍;同時需要的鉸鏈、電池等因為備貨量不大,開模製造的成本無法平攤,因此成本是指數級上漲的。


17500元的Mate X,貴但是值


其次,就是不想讓普通消費者買。很多時候,一些“黑科技”產品橫空出世帶來的是“打擾了”的定價。一方面,概念性產品作為炫技的體現最終產能有限。比如說摺疊屏核心材料CPI薄膜,最多也只能供應100萬臺左右設備,不可能普及。

另一方面,概念性產品並不成熟,比如屏幕摺疊壽命、是否會有信號屏蔽,乃至手機厚重、以及用戶界面缺乏適配的噩夢,都不是馬上就能解決的。因此在概念機向量產機轉化的過程中,用高價把吃瓜群眾和有錢任性真Geek區分開很重要。


17500元的Mate X,貴但是值


想想iPhone X這部量產機剛出爐時候,App Store軟件集體更新和用戶集體吐槽的場景,而這還是蘋果擁有絕對的統治力,以及很早就放出開發者工具的結果。

潮流是隻有龍頭才能帶的節奏

2002 年,奧斯卡·德拉倫塔設計出一系列的天藍色晚禮服,然後 YSL 設計出天藍色夾克,再之後天藍色元素迅速被八位不同設計師融入設計並出現在商場門店,最後漸漸下沉到可悲的大眾品牌,你才能從他們的打折貨中淘到這件鬆鬆垮垮的天藍色毛衣。

《穿普拉達的女王》的這段話雖然尖酸,但依然說明潮流這種東西,除非有能掀桌子顛覆現有行業、降維打擊取得勝利的新產品,否則永遠是最有影響力的龍頭企業才能帶節奏的。


17500元的Mate X,貴但是值


而最近,幾個國產品牌連著推出摺疊屏、並引發話題度,本身是因為國產手機品牌全方位趕上後,對潮流開始有話語權了。而轉過頭來看看國外大廠,採用“內折”的三星Fold還要比華為採用的“外折”落後一點,厚度上厚了很多。

所以有網友說:道路千萬條,外折最苗條;Mate一出現,Fold兩行淚。在普及之前,我們還不能說未來已來,但是國產手機已經開始探索未來並領先全球,僅這一點就要為國產手機點贊。

17500元的Mate X,貴但是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