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六出祁山都没有成功,为何还能流芳百世?

残局街头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因其忠义无双,用兵如神,为后人崇拜。他辅佐刘备坐拥荆州,攻克益州,成就帝王大业,这也让他成为当时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刘备死后,诸葛亮矢志不渝的进行了六次北伐,最终也死在了北伐的战场上。刘禅为感激诸葛亮的贡献,为其在沔阳立庙,就连伐蜀的钟会、邓艾对诸葛亮也是十分敬重,派人保护其墓地不受骚扰。

经过历史的变迁,人们对于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有赠无减,他又被后人誉为忠诚的代表,人臣的楷模。历代统治者都以诸葛亮为典型,寻找治世能臣,在民间诸葛亮庙更是香火不断,往来之人络绎不绝,可以说诸葛亮真正的做到了流芳百世。诸葛亮之所以流芳百世,与他的这四个常人所不具备的特点密切相关,以下依据相关资料做简要分析。


诸葛亮能审时度势、用兵如神。

刘备三顾茅庐,费尽心思请得诸葛亮出山,这说明诸葛亮却有过人之处,毕竟世人也曾说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诸葛亮才智过人,从隆中对就崭露头角。刘备集团战吕布败逃,战曹操又被追着打,败当阳走下口,仓皇逃跑,碌碌无为,竟无一处立身之地。

待到三顾茅庐之时,刘备已经捶手顿足,黔驴技穷。而刘备寻找诸葛亮的根本原因是想寻求治国之策,确实诸葛亮让其如愿以偿,隆中对已成千古绝唱,《三国演义》曾这样记载: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略洛,将军亲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浆以迎将军乎?

诸葛亮高卧隆中,抱膝读书,本不应知天下大事。然而他却能将汉室衰微,乱臣祸国的事情了如指掌。不仅如此,诸葛亮知道荆州刘表无能,荆州早晚洛于他人之手;益州刘璋昏弱,不能识人擅任,益州又沃野千里,可作为成帝王之业的根基。

曹操在北方占尽天时地利,兵强马壮,不可强攻。而江东孙权已经历三十苦心经营,只可连为外援,不可图之。曹操占天时,孙权占地利,所以刘备只能占人和,这也与刘备一向倡导的仁义治天下不谋而合。


诸葛亮未出茅庐而知天下大事,并分析利弊,懂得取舍,让刘备攻取荆襄,占领益州,以成天下三分的局面。这样的雄才大略,天下少有,也是旷古绝今了,就连毛宗岗大师也说:未下棋时,先将一盘局势算的亭亭当当,岂非天下第一手?从此诸葛亮未出茅庐而定三分天下,成为千古绝唱。晋武帝司马炎也也曾说:使我得此人以自辅,岂有今日之劳乎。


除了审时度势,诸葛亮尤其善于用兵。辅助刘备后,无论是博望坡还是新野,诸葛亮都已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火烧敌人,让对手不及防。正所谓鹏飞万里,燕雀不知其志,初出茅庐,诸葛亮饱受猜疑,人们怀疑孔明的才能是否与其名声相符。然而孔明并未让世人失望。

刘备将不过关张,兵不过千人,新野弹丸小城,除人烟稀少更是粮食鲜薄,然而诸葛亮却能博望屯烧,白河用水,使夏侯惇、曹仁这样的上将,心惊肉跳,肝胆俱裂,十几万曹军也被杀的片甲不回,想来即使管仲乐毅用兵,也不过如此而已。正是初出茅庐便显神通,以少胜多,让诸葛亮一时间天下闻名。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蛮,用兵更是神鬼莫测。无论是蛮夷之兵,还是巨兽,他都能应对自如,五次用计,蛮王七次遭擒,终于心悦诚服。诸葛亮成功解决了南方的后顾之忧,很好的处理了民族关系,值得后人借鉴。纵观诸葛亮的北伐,这又是神来之笔。

司马懿苟且猥琐不战,只能坚守,虽然司马懿也曾主动出击了几次,但上方谷差点被烧死,张郃也也木门道被斩杀。由此足见诸葛亮北伐占尽了兵法谋略的优势。像诸葛亮这样的军事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又怎么能不受后人崇拜呢?流芳百世也属于正常。


诸葛亮忠义无双,鞠躬尽瘁。

诸葛亮的智谋超群,其忠义之心更是旷古绝今。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这种局面,除了十常侍祸国,更有董卓等奸臣当道。而刘备作为最为弱小的一路诸侯,将不过关张,兵不过千,诸葛亮为何要选择刘备?

这取决于刘备为汉室末胄,立志匡扶汉室拯救天下,刘备的忠义之心,是其他诸侯所不具备的。也许是惺惺相惜,诸葛亮的忠义之心,一点也不比刘备差,和刘备一样,诸葛亮不但忠于刘备,更是一心想着匡扶汉室,重振大汉河山。

跟随刘备南征北战,诸葛亮从未退缩过。刘备病逝白帝城,曾建议诸葛亮取代阿斗,自立门户,成就霸业,诸葛亮却说:臣安敢不竭肱骨之力,效忠之节,继之以死乎?刘备死后诸葛亮几乎独揽大权,刘禅对其也是言听计从,军政大事全凭诸葛亮一人裁决,诸葛亮完全有能力取代刘禅。然而自始至终,诸葛亮都没有自立的想法。无论是在三国,还是历朝历代,这样的人几乎不存在。

董卓为诛杀十常侍而独霸朝政,废掉少帝刘辩。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更成为摆设,曹操死后,其子曹丕僭越称帝。司马懿通过发动高平陵政变窃取曹魏大权,不久之后,其子司马昭弑杀魏主曹髦,独霸朝政,而最终晋武帝司马炎取代曹奂称帝……


纵观三国,有能力的权臣都想着成就霸业,自立称帝,唯独诸葛亮成为千万洪流中的一股清泉。忠心辅佐刘禅,六出祁山,匡扶汉室,这样志虑忠纯的臣子,怎么不受后人崇拜呢?乾隆帝也曾这样评价诸葛亮:

诸葛孔明为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约其平生,亦曰公忠二字而已。公故无我,忠故无私,无我无私,然后志气清明而经纶中理。


除了忠义无双,诸葛亮更是恪尽职守,鞠躬尽瘁。刘备去世之后,六次北伐,诸葛亮都精心准备,凡事尽心尽责。兵力的调度、道路的选择,战局的掌控,无不让他心力交瘁。

每次征战,诸葛亮还要亲自勘察地形,选择最好的伏击地点。据说就连杖责二十以上的事务,诸葛亮都要过问,可以说诸葛亮为了蜀汉操碎了心。演义中曾这样记载:

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懿顾谓诸将曰:“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

诸葛亮凡事恪尽职守,连年征战致使其一病不起,最终病逝在五丈原。他坐上四轮车,缓缓的最后一遍巡视军营,将士们的目光充满期盼,自知再也无法效力于汉室的他,挥手示意,最终他死在了北伐的战场上。

不得不说,诸葛亮的忠义之心,旷世之举,无不感动着后人。毛宗岗大师也说:知其不可而强为之,亦欲自尽其事耳,若竟诿之而天而不为之谋,岂昭烈托孤之意哉?为人谋而必忠,言而必信,这样的忠臣世人又如何不爱戴呢?


诸葛亮六出祁山,矢志不移的维护汉室,对现了自己的承诺。诸葛亮的伟大,在于他的坚持和毅力,他用钢铁般的意志告诉世人,许下的承诺一定会兑现。自建兴六年(228年)春,至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先后六出祁山,五次北伐。

纵观这五次北伐,无不历尽艰辛,无论千难万险,诸葛亮都毫无惧色。因为他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兑现给刘备的承诺——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兑现对辅佐刘禅重振汉室的承诺,这怎不让后人为之感叹。让我们一起回顾这六次艰难的北伐。

建兴六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令赵云邓芝率军入斜谷为疑兵,自己亲率大军进攻祁山,因马谡失街亭而不得不撤回汉中。

建兴六年冬,东吴与诸葛亮两路并进,北伐曹魏,诸葛亮兵出散关,包围陈仓。只因魏将郝昭死战不降,二十天蜀军未能攻克。由于粮尽,诸葛亮不得不再次撤回汉中。

建兴七年,诸葛亮第三次北伐,令大将陈式攻取武都、阴平。

建兴九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包围祁山,但由于李严运粮不济,蜀军不得不再次撤退,张郃率军追击,被斩杀在木门道。

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兵出五丈原,隔着渭水,与司马懿相持百余日。而诸葛亮忠因积劳成疾,于当年秋病逝于五丈原。


正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诸葛亮的北伐是空前绝后的,史上再无第二个诸葛亮。正是他知道自己的承诺,牢记使命,六出祁山,才写下这可歌可泣的北伐诗篇。诸葛亮的成功,在于他的忠诚,更在干于他的坚持,这值得后人借鉴。

想想现在的我们,很多时候都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初心是什么,梦想易得,却很难坚持下去。而诸葛亮告诉我们,不但要有梦想,而且要坚定不移的坚持。这样的一位先辈,他的毅力,他的忠心,他勇往直前义无反顾的精神,无不让我们折服。这样的英雄能够流芳千古,也是天意使然。


诸葛亮清正廉洁,克己奉公。

他不但是一位谋略家、兵法家、政治家,更是一位大公无私的蜀汉丞相。历史上大公无私的官员总是受人们拥戴,受皇帝赏识,比如唐朝的狄仁杰、北宋的寇准、包拯以及明朝的海瑞,它们都因克己奉公而流芳百世。

诸葛亮更是一位清正廉明的蜀汉丞相,蜀汉大小事务都要由他处理,军事民生,无不牵动着他的心。而最让人敬佩的是他的清正廉明,这表现在在两个方面,一者诸葛亮不贪图蜀汉的一分一毫,钱粮全部用在刀刃上,二者诸葛亮从不任人唯亲,不为子孙谋划未来,唯才是用。演义中曾这样记载:

臣家有桑八百余株,田五十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随身所需,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产。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余财,以负陛下也。

诸葛亮将死之际,不忘记回报自己的财产情况,家中有薄田五十顷,桑树八百主,自己的子孙都能自给自足,而他自己所用之物,都是由俸禄供给。病逝之后,他自愿将自己的余财上交,供给北伐开支,生怕有余财,辜负了先帝和刘禅的一片苦心。这样的清正廉明,古来少有,在三国时期更是绝迹。毛宗岗大师曾批注:

而武侯之才与品,有非管乐之所能及者。其用兵则年少之子牙也;其辅主,则异性之公旦也,至其出出大纲,又与伊尹最相仿佛。


在毛看来,即使管仲乐毅的才品,都无法与诸葛亮相提并论,只有辅佐商汤灭夏的伊尹和辅佐文王灭商的姜子牙,可比肩诸葛亮。故而诸葛亮能流芳百世,也在情理之中。

诸葛亮还有另外一个高尚的节操,那就是从来不为子孙谋划未来,在当时更是无人可比。毕竟曹操为图谋天下,为曹氏子孙而挟天子以令诸侯;司马懿为司马氏和子孙未来,而窃取曹魏大权。诸葛亮一直秉承忠义之心,匡扶汉室之志,纵然能轻而易举架空刘禅,甚至可以取代刘禅,但他却没有那样做。

反观诸葛亮的后代诸葛瞻,即没有位极人臣,也没有独霸朝政,反而没有受到重用。更值得后人尊重的是,诸葛瞻父子,战死绵竹,诸葛两一家三代人都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与曹操和司马懿形成鲜明的对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诸葛亮真正的做到了,其志向之高远,对蜀汉之忠诚,为官之清廉,足以让他流芳百世。

你是如何看待诸葛亮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三国逐鹿


诸葛亮受刘备知遇之恩,六出祁山,虽然北伐没有成功,但自从追随刘备以来,尽心尽责,兢兢业业,就象他所写的巜出师表》,里面的“躹躬尽淬,死而后尔”那样,为千古臣子之楷模,固而流芳百世。


青山282196006


忠诚的典范。所以才能流芳百世。


郭明军444


我个人觉得,蜀国想长治久安就得北伐,不能偏安一隅。毕竟蜀地不是久留之地,还得回到中原。当时无奈之举多一点吧,不得不出岐山。尤其是失去荆州之后,一统天下更加艰难。


虾钻油


1.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伟人模版。

2.收复云南,并让云南少数民族真正融入汉族体系。

3.改善巴蜀、云南地区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