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不要怕,這些家庭常用方法能幫你

發燒不要怕,這些家庭常用方法能幫你

發燒不要怕,這些家庭常用方法能幫你

相信每一個人都有過發燒的經歷,額頭滾燙、頭暈目眩,嚴重時不僅渾身疼痛,甚至燒到意識模糊、發生抽搐。

人的正常體溫約37.2℃左右。除非體溫超過38.5℃(成年人)或39℃(小

孩),否則無需太過緊張。

其實,發燒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種症狀,它提醒你的身體可能有疾病出現了。事實上,散熱對身體有好處,這個體內的防禦措施有消滅外來病菌的功用。如果溫度沒有上升太高,不妨讓它自然散熱,如此有助於排除毒素。

一般來說,突然爆發的高燒(38.5℃-40℃)通常意味著體內有病菌感染:感冒、肺炎、腦膜炎、猩紅熱等急性炎症都會伴有高燒;而長期持續的低燒(37.3℃~38.5℃)則意味免疫系統遭到了破壞:肺結核、風溼熱、紅斑狼瘡、癌症等都不同程度表現出低燒的症狀。

發燒時需立即就醫,因為這表示體內的感染正在惡化。如果體溫太高很容易

造成腦部受損及脫水,尤其是高燒不退。

28種退燒方法

●不要急於降溫

如果醫生確定你只是感冒了,在你能耐受的範圍內,最好不要急於服用解熱藥。發燒是體內抵抗感染的機制之一。我們的身體藉由升高體溫來調動自身的防禦系統殺死外來病菌(一般來說,病菌在39℃以上時就會死亡),從而縮短疾病

時間、增強抗生素的效果。如果你在感冒初起時(37~38.5℃)使用藥物來退燒,會使體內的細菌暫時變成假死狀態,並使他們產生抗藥性,一旦死灰復燃,往往更難治療。

●冷敷

如果高燒讓你無法耐受,可以採用冷敷幫助降低體溫。在額頭、手腕、小腿

上各放一塊溼冷毛巾,其他部位應以衣物蓋住。當冷敷布達到體溫時,應換一次,反覆直到燒退為止。也可將冰塊包在布袋裡,放在額頭上。

●熱敷

假使體溫不是太高,可以採用熱敷來退燒。用熱的溼毛巾反覆擦拭病人額頭、四肢,使身體散熱,直到退燒為止。

但是,如果體溫上升到39℃以上,切勿再使用熱敷退燒,應以冷敷處理,以免體溫繼續升高。

●擦拭身體

蒸發也有降溫作用。專家建議使用冷自來水來幫助皮膚驅散過多的熱。雖然你可以擦拭(用海綿)全身,但應特別加強一些體溫較高的部位,例如腋窩及鼠

蹊部。將海綿擠出過多的水後,一次擦拭一個部位,其他部位應以衣物蓋住。體

溫將蒸發這些水分,有助於散熱。

●泡澡

有時候,泡個溫水澡是最舒服不過了。它同樣也可以起到緩解發熱的症狀。

嬰兒應以溫水泡澡,或是以溼毛巾包住嬰兒,每15分鐘換一次。

●補充液體

當你發燒時,你的身體會流汗散熱;但當你發高燒時,身體會因為流失太多

水分而關閉汗腺,以阻止進一步的水分流失,這使你的身體無法散熱。解決之道

就是補充液體,喝大量的白開水及果菜汁,其中果菜汁含豐畜的維生素及礦物質,尤其是甜菜汁及胡蘿蔔汁。如果你想喝番茄汁,應選用低鈉的產品。發燒期間應避免固體食物,直到狀況好轉。

如果嘔吐情形不嚴重,還可以吃冰塊退燒。在製冰盒內倒入果汁,冰成冰塊,還可在冰格內放人葡萄或草莓,這尤其受到發燒的孩子歡迎。

發燒不要怕,這些家庭常用方法能幫你

●適當服用止痛藥

若感到非常不舒服,可服用止痛藥。成人服用2片阿司匹林或2片撲熱息痛,每4小時服用一次。撲熱息痛的優點是較少人對它過敏。由於阿司匹林與撲熱息痛的作用方式有些不同,因此你若覺得使用任何一科皆無法有效地控制發燒,不妨兩種並用。每6小時服用2片阿司匹林及2片撲熱息痛。服用這些藥物

●切勿讓孩子服用阿司匹林

18歲以下的青少年,千萬不要服用阿司匹林。因為阿司匹林可能使發燒的兒童爆發雷氏症候群,這是一種致命性的神經疾病。兒童可以用撲熱息痛代替。以每磅體重服用5~7毫克的方式,計算服用量,每4小時服用一次。記住,增加

使用頻率或超過適當劑量,都有危險,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注意穿衣適量

如果你感到很熱,則脫下過多的衣物,使體內的熱氣可以散發出來。但如果因此而使你打寒顫,則說明衣物太少,應該增加,直到不冷為止。

如果患者是小嬰兒,則需特別注意,因為他們還不會表達他們的感受。其實,給小孩穿過多衣服或把他們置於酷熱的場所,都可能引起發燒。

同時,勿使室溫過高,醫師通常建議勿超過20℃。同時,應讓室內適度地透氣,以幫助復原,並保持柔和的光線,使病人放鬆心情。

發燒不要怕,這些家庭常用方法能幫你

營養及飲食療法

●注意飲食及營養補充

發燒期間,應注意食用清淡的飲食,忌生冷油膩的食物,因為發燒時,病人的消化系統較弱,大魚大肉只會增加身體的負擔,帶來消化不良甚至胃腸功能素亂。

同時,還應注意補充蛋白質及各種維生素,因為身體發燒時,會消耗大量的能量,為修復受損的組織,也需要補充各種必須營養物質。

下面是醫生建議在發燒期間補充的營養素:

補充營養素

①維生素A

免疫系統必需的營養元素,可抗感染和強化免疫系統。用量每天50000IU,

一週後,降至2500IU。二歲以上的兒童應每天服用1000~10000U。

②蛋白質補充品(含各種單一氨基酸)

這種氨基酸較快較容易被吸收利用,它可以修補發燒期間損毀的組織。用量每天3次,空腹服用。清雞湯也是一種很好的高蛋白營養品,它易於消化吸收,不妨一天喝幾次。

③維生素C

vc能促進組織修復,抵抗病菌、過敏原等有害物的侵入,增強機體的免疫力。用量每天3000~10000毫克,分數次服用。 (兒童應使用抗壞血酸鈣,以避免拉肚子)。

④蒜頭精膠囊

大蒜是一種天然的抗生素及有效的免疫促進劑。每天3次,各2粒。如無此膠囊,也可用新鮮蒜頭代替

⑤蜂王漿

有抗真菌作用及改善腎上腺功能。每天3次。

●避免服用的營養素

發燒時應避免服用含鐵及鋅的綜合維生素及礦物質。當感染出現時,體內會將多餘的鐵質排到組織內,以降低發燒。因此,若補充含鐵的營養品,將增加身體的負擔。此外,發燒時,鋅也不易被吸收。

●保健藥膳

傳統中醫藥強調藥食同源,多提倡食補。許多傳統藥膳都是經過多少代人經驗的總結和親身體驗,證明行之有效從而代代相傳下來。這裡介紹幾款簡便有效的藥膳供患者選擇。

發燒不要怕,這些家庭常用方法能幫你

①豆子湯

綠豆、赤豆、黑豆各30克,用水煮湯,煮到豆子不脫皮為度。每日兩次,趁熱飲用。此湯清熱利溼、解表,對治療發熱感冒有效,還能預防便秘。

②三葉青蒿茶

青竹葉一把,鮮藿香葉30克,茶葉10克,青蒿15克。先將青竹葉、藿香、青蒿加水煎湯,再將湯汁沖泡茶葉即成,每天喝一杯,可以清熱解暑。對夏季中暑、高燒口渴、煩悶噁心、嘔吐等都頗有療效。

③百合綠豆粥

鮮百合(幹品可先用水發透)、綠豆各100克,粳米150克。先將綠豆和粳米加水煮開,見綠豆開花,即加入洗淨的百合共煮成粥。此粥早晚皆可食用,是一款清熱解毒、去燥潤肺、固本利尿的保健佳品。對因感冒、肺炎等疾病引起的發熱具有治療作用。

④西瓜白虎湯

用鮮西瓜汁200~1000毫升,生石膏30克,知母15克,甘草6克,粳米50克。先將生石膏、知母、甘草用紗布袋裝好,紮緊口,加適量水,在沙鍋中煎煮,取藥液約1000毫升。將藥液加入粳米,在沙鍋中煮成稀粥,盛入碗中晾涼。選一大熟西瓜,榨取西瓜汁200-1000毫升,加入稀粥中即成。

此湯口渴即飲,不分次數。具有清熱生津的功效。適用於氣虛血熱、高燒煩渴、大量出汗、高燒不退、舌紅苔黃等症。注意,脾胃虛寒及陽虛發熱者忌服。

⑥肉絲苦瓜湯

用鮮苦瓜、瘦豬肉各200克,料酒15毫升,精鹽4克,蔥末10克,油50克,肉清湯750毫升。先將苦瓜剖開,去瓤,用精鹽稍醃,放沸水鍋中氽一下,撈起瀝盡苦水,洗淨,切條待用。豬肉洗淨,下沸水鍋燙一下,撈出瀝盡水,切絲。鍋置火上燒熱,放油,放入蔥末煸香,再加豬肉絲煸炒至水乾,烹入料酒,加入精鹽、肉清湯,燒煮至豬肉熟,加入苦瓜條,煮熟,盛湯盆即成。

這是一款夏季佐餐食品。它具有清熱解毒,祛暑明目的功效。適用於發熱煩渴,中暑目赤等症。

⑦綠豆酸梅茶

用綠豆100克,酸梅50克,白糖適量。將上藥前2味共煎,取汁,加入白糖令溶化,待涼。可以代茶飲用。它具有清熱解暑的功效。適用於暑熱,煩躁,燥熱等症,是夏季的常用飲料。

中草藥療法

●預防便秘的藥草茶

因為便秘會使發燒持續不退。所以我們可以嘗試用番瀉葉茶治療便秘,每天用3-10克泡茶飲用。番瀉葉具有瀉熱導滯的作用,它對高燒帶來的大便乾結、小便短赤、高熱心煩、腹脹身痛等症狀具有很好的療效

也可以每天使用一次貓薄荷茶灌腸劑,保持腸內通暢,以預防便秘。貓薄荷茶也可和山梗菜茶及蒲公英茶搭配飲用,也有退燒效果。

●有助退燒的花草茶

有些特別適合發燒時喝的藥草茶。一種是將等量的幹百里香、菩提花及洋甘菊混合。百里香有殺菌作用,洋甘菊減輕發炎,菩提花促進流汗。將1茶匙的上述混合物放入1杯沸水,浸5分鐘,過濾並趁熱喝,一天數次。

●天然退燒藥柳樹皮茶

柳樹皮含有豐富的水楊酸,它是與阿司匹林類似的化合物,是“天然的退燒藥”,泡成茶,酌量飲用

●傳統退燒藥黑接骨木茶

這也是傳統的退燒藥。如果你不適合服用阿司匹林,可以用黑接骨木茶替代,作法與上同。

●其他有利於退燒的草藥

牛膝草、甘草根、麝香草、西洋蓍草都有助退燒。山楂、菊花植物、小白菊、姜等也有幫助。也可利用菊科植物的根部製成膏藥退燒。

●注意

如果時常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應去檢查是否有糖尿病(兒童尤其要注意)、

非洲淋巴細胞瘤病毒(尤其成人及青少年)。

●危險訊號

若出現下列情形,應立即看醫生。

★4個月以下的嬰兒發燒。

★發燒連帶頸部僵硬。

★39℃以上的高燒,上述家庭療法全都無濟於事時。

★40℃以上的高燒。

★持續5天以上的發燒。

★6歲以下的小孩,若口溫超過38.8℃,可能引發驚風(痙攣)。

有幔性病的成人,例如心臟疾病或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可能無法承受

持續的髙燒。

●醫學小常識

發燒不要怕,這些家庭常用方法能幫你

怎樣使用溫渡計

◆使用水銀溫度計前,先握住頂端,快速甩動一下,使水銀降至35.5℃以下

◆剛吃過東西,至少要等30分鐘,才能測量體溫。因為吃東西會改變口腔溫度,因而影響正確數值的測量。

◆將體溫計含在舌下的凹陷處。這部位較接近能反映體內核心溫度的血管。

◆以嘴唇固定溫度計,不要用牙齒。以鼻呼吸,勿用口呼吸,以免室溫影響數值。將溫度計含在舌下至少3分鐘。

◆年齡在5歲以下的幼兒,應以肛溫取代口溫。肛溫通常比口溫高1度左右

◆使用肛溫計時,讓小孩趴在你的大腿上,用一手固定他的半邊臀部。以凡士林潤滑肛溫計的前端,小心地插入1寸左右,切勿用力。

◆若溫度計不慎在嘴巴或肛門內斷裂,不要驚慌。通常僅是口腔表面或肛門襯膜的表面受刮傷。但如果無法找到所有的玻璃碎片,應快看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