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兵家至聖”的孫武,為何沒有創造出經典戰役?

遊書斌


《孫子兵法》之所以被推崇,就是孫武在戰場上創造了戰爭的奇蹟,使得人們對他著的兵法不得不重視。



“兵聖”的稱號,絕非浪得虛名。

孫武任吳將時,中國處於春秋時期。楚國與晉國最強,互相爭霸。吳國,北臨齊國和宋國,南臨越國,西鄰楚國。吳國的威脅主要來自楚國、越國。

晉國與吳國結盟,以吳國牽制楚國,從而減少中原爭霸戰場的壓力。楚國則一面鼓動越國襲擾吳國,一面派逃到楚國的吳國公子繁鎮守吳楚邊地的巢城,以對抗吳國。公子繁是吳王的王位競爭者,是吳王的政治威脅。

針對吳國此種情況,孫武制定了先疲楚擾楚,再伐楚的戰略。


孫武一面嚴格訓練吳軍、裝備精良的武器。一面把吳軍分做三部分,輪流對楚國作戰,以使楚國疲於應付。

孫武還訓練一支數百人輕裝步兵,不著鎧甲,能一夜之間奔襲一百多里,堪稱“特種部隊”。這支部隊配合其它的吳軍,今天打這裡,明天打那裡;神出鬼沒,令楚國頭疼不已。

後來,孫武見楚軍露出破綻,就出兵襲擊巢城,擒殺公子巢。為吳王消除了政治威脅,也拔掉了楚國設在吳國邊境的釘子,掃清了伐楚的道路。為了能安心伐楚,孫武主動出兵越國以削弱越軍實力,把越國的威脅降到了最低程度。

公元前507年,楚國原本的盟國蔡、唐背叛楚國,與晉國結盟。在晉國運作下,晉國、齊國、鄭國、等十幾個國家出兵伐楚。作為晉國的盟國,吳國也在應徵之列。雄心勃勃的吳國君臣感到機會來了,決定出兵滅楚。


公元前506年,楚國出兵圍攻蔡國。孫武以救蔡為名,出兵水陸3萬入蔡。吳軍氣勢洶洶,楚軍畏懼而主動撤回楚國本土。吳軍在蔡、唐軍隊加入後,乘舟繼續前進。

楚軍見吳軍水師善戰,料定吳軍必走水路進攻,在水路上設防。孫武捨棄船隻,出其不意的從陸路迅疾進兵。當吳軍出現在漢江時,楚國慌忙集結主力20多萬出戰。

楚國左司馬沈君戌與令尹子常約定:子常帥主力正面與吳軍對峙,沈君戌帥兵迂迴到吳軍後方,前後夾擊吳軍。

沈君戌出發後。子常的好友史皇對子常說:

“沈君戌聲望與你持平,此次冒險迂迴吳軍後方是撈聲望去了。如果迂迴成功,其聲望將在令尹之上啊。到時,令尹大人在楚國的地位堪憂啊!

吳軍只有3萬人,我軍是其數倍;正面出擊也能打敗吳軍,又何必搞什麼前後夾擊呢?”

子常覺得史皇說的有道理,就帥軍進攻。孫武先指揮吳軍後退,在楚軍進入不利的陣地時猛攻楚軍,三戰皆勝。

子常的楚軍處於不利地位,士氣低落。但為了日後的功名利祿,已經騎虎難下。只好依仗兵力優勢,在敗仗連連的情況下繼續進攻。

孫武則繼續順勢退讓,退到柏舉時停了下來。楚軍由於平時疏於訓練,再加上當初就是倉惶集結,輜重不足;銳氣已失,情緒低落現在被子常驅趕著強行追到柏舉,已經疲憊不堪了。

吳軍對楚軍主動發起猛攻,楚軍一觸即潰。史皇被殺於亂軍中,子常見大勢已去,流亡它國去了。吳軍乘勢追擊。楚軍被殺死的,被踐踏而死的,被俘虜的不計其數。

子常帶領的楚軍主力失敗時。沈君戌見形勢危急,帶兵進攻吳軍,被殺於亂軍之中。

孫武帥吳軍繼續進攻,再又幾次大敗楚軍後,攻下了郢都。楚王逃亡別國,楚國上下已無抵抗之心。歷時近一年的伐楚戰役,終於取得了成功。

按理說,現在吳國改收取楚國人心,以圖把局勢安定下來才是。但是,吳王和伍子胥進入郢都後,不聽孫武的勸告。縱兵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激起楚國人的民憤。伍子胥更甚。為了報仇,他掘出楚王屍體鞭屍,以洩昔日仇恨。伍子胥此舉過於違反道德。在講究君子之禮的春秋,忠孝是基本的道德要求,何況人死後一切皆空,鞭屍更犯大忌。

楚國人因而大怒,奮起反抗吳軍。昔日伍子胥的好友申包胥也參與反抗,他出使秦國,以求取援兵。

據說原本秦國拒發援兵,申包胥就伏地痛哭,苦苦哀求。申包胥哭了七天七夜,流下了血淚。秦國人大為感動,這才答應出兵。

秦國出動大軍,與楚軍殘餘部隊一起進攻吳軍。吳軍被秦楚聯軍擊敗,後方的越國對吳國本土也發起了進攻。吳王無奈,只好從佔領了大半年的郢都撤兵,回國去了。

楚國因而得以復國,但是元氣大傷。公元前506年柏舉之戰爆發開始,楚國再也沒有昔日的霸氣。直到公元前445年,楚國才又開始對外擴張,出兵滅掉了杞國。期間隔了61年,大半個世紀。

倘若沒有孫武的伐楚,楚國就沒有61年的無所作為。春秋戰國的局勢會發生什麼變化,就很難說了。

想想後來秦滅楚之戰,秦在具有天下四分之三的情況下,還要任用名將王翦起傾國之兵才能滅楚。

對比之下,孫武的伐楚僅以吳國的一隅之地的3萬軍隊,就硬生生攻破郢都。失敗後,還能全軍而退。這其中的難度可想而知,完全就是神操作,是經典中的經典。孫武此戰的表現出來的精彩程度,完全可以媲美他流傳千古的兵法。

最後,向兵聖致敬!(本文原創。圖片源於網絡。)


德全不畏


最簡單的回答,就在孫子兵法裡寫著呢——不戰而屈人之兵,山之善者也。

不戰而勝,一直是孫子兵法的核心所在,是戰略高度;其他各自具體戰法、謀略都是在這一戰略下的細化和分解。

所謂的經典戰役,更多的是以弱勝強(如赤壁之戰)、奇兵取勝(官渡之戰)、以少勝多(淝水之戰)。

而孫武的思想和戰法,恰恰在最大限度的避免這種戰前的不利境地(君子不處險地),當然也就不會被迫創造出類似的經典戰役。

所以,孫武的高明在不用大型戰役、冒險突擊、玩命搏殺去贏得戰略目的,其他回答裡孫武伐楚就是類似鈍刀割肉的方式,積小勝為大勝,轉弱勢為強勢的,這也體現了他在孫子兵法裡所推崇的原則。

類似的情況在醫生行業也是一樣——手到病除的往往被譽為神醫,而能治未發之病、防未染之病的卻默默無聞。

孫武沒有經典戰例的說法,恰如英雄面前無困難——因為困難在形成、出現前早就被化解掉了。


理得心安


攻打楚國,助吳王闔閭稱霸大周,每一戰都是經典!


靜裡水聲1


毛主席也沒有指揮過這種稱得上經典的大戰役,還不照樣是大軍事家……


魚德記憶


經典戰役是碰不到對手,這就是獨孤求敗吧!


思誠寶貝66


真正能打仗的人未必有時間和能力寫出世界聞名的兵書。孫子兵法應是在吸收前人打仗經驗的基礎上高度概括總結的結果,是成功的政治、戰爭經驗的結晶。


南邊來的大叔


孫子兵法有云: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魔改胖達


疲楚策略,聯合蔡國大迂迴進入楚國腹地,柏舉之戰打掉楚軍士氣,五戰五捷攻入楚國首都鄴都。


劉文新2019


孔子還被尊崇為帝王之師呢,卻沒做過一天君王!思想家何必都是實踐者?!


東北土人


我懷疑這個人不是真實存在,或者由於身份限制只是當參謀未掛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