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馬謖守住了街亭,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能成功嗎?對此你怎麼看?

myw58


假如馬謖守住了街亭,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戰略形勢上會扭轉蜀漢勢力的頹勢。



且看諸葛亮的戰略意圖:諸葛亮北伐的目的,不是伐東都洛陽的曹魏核心勢力,也不是伐長安!

他的真正意圖是:西取天水郡、南安郡、如果可以的話,順便收了隴西郡,收三君之地。

自從蜀漢勢力失去荊州以後,蜀漢勢力只能獨守益州,雖然經過諸葛亮的南征孟獲,又取得了南蠻之地,但是這些地方,只是益州的糾纏勢力,對益州的大局鞏固,有危害作用,但是對於蜀國急需的人才、糧秣、軍械,沒有一點貢獻,為什麼諸葛亮能七擒孟獲,而不殺他呢?其實目的是向南蠻勢力發出一個信號,益州是很強大的,對付你們南蠻勢力,就如囊中取物般容易,不要輕舉妄動。穩定後方是他打南蠻的真實目的。



北伐的目的:

1.取得糧食的來源。

從形勢看,諸葛亮想消滅曹魏勢力,他首要需要解決的問題是糧食問題,怎麼解決,自我解決,依靠益州,不可能,因為益州已經經過多次戰爭,已經進入資源匱乏階段,恢復需要很長時間,這條路走不通,那只有外擴,外擴有兩條路,向東取荊州,向北取涼州,向東這條路關羽都沒有守住,依他現在手頭的幾個人,是不可能實現的,最後一條路只有向北。向北有幾個優勢的地方,天水郡、南安郡、隴西郡三郡在涼州地區,屬於糧倉的地位,從漢中出發,到達這幾個郡相對容易,比較容易實現,姜維的北伐,其實就是通過另外一種形式,來實現諸葛亮的北伐。

2.軍隊兵員的來源。

經過連年的戰事,益州的兵員已經開始慢慢枯竭,有限的兵員,無法支撐,伐魏戰爭的消耗,這是原因之一,其實諸葛亮的目的是拿下涼州之後,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在西涼組建像董卓一樣的騎兵軍隊,西涼素來彪悍,軍隊素質較高,比益州的步要好很多,騎兵對付魏國的步軍,就勢如破竹,在西涼這個地方,蜀國一直比較友好,加上有馬超、馬騰父子留下來的勢力,對曹操恨之入骨,因為都死在魏國人手裡,他們還奪了大漢天下,蜀漢取得兵員相對容易。

3.地理環境複雜,對魏國西征非常不利。

魏國需要長時間的準備,才能西征,這樣就留給蜀漢這個需要休養生息的國家時間,加上涼州比較荒涼,魏國在涼州地區的兵力部署比較薄弱,拿下相對容易。

諸葛亮的兵力佈局顯示了他的目的,馬謖守街亭,趙雲守斜谷道,諸葛亮軍守散關。諸葛亮的目的是用趙雲和諸葛亮兩股力量,吸引魏國主力,馬謖軍第一目的是防守,魏國兵力從街亭過來的合圍兵力,第二目的是,一旦和魏軍進入相持階段,馬謖便可以把天水郡收入囊中,諸葛亮後續的手段便是取得天水後,取南安郡,這就是為什麼諸葛亮帶了8萬人的部隊,不進攻5萬人的魏軍。這也是為什麼諸葛亮否定了魏延的走子午道直取長安的原因。

司馬懿在作戰之初以為,諸葛亮是真北伐,第一判斷是諸葛亮走子午道,正迎合了魏延的戰略,但是司馬懿走到長安後,發現了諸葛亮的真實意圖後,派張郃帶精兵攻街亭。



失街亭,諸葛亮有三個沒想到:

第一個沒想到:馬謖敗的這麼快;諸葛知道馬謖會守不住,但不是在他的計劃沒開始之前;

第二個沒想到:司馬懿看透他的意圖那麼快。

第三個沒想到:馬謖沒有看透他北伐的真實意圖。


少華聊史


馬謖倘若守住了街亭,第一次北伐能成功嗎?首先得定義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戰略目標是什麼?大飛熊認為,不會超過這三種,第一,北伐成功,進取中原。這顯然不是街亭一地之失可以改變的,但是會影響到這個戰略的完成度。第二,圖謀整個關中,包括長安,拒潼關而守。日後北可圖河內,東出洛陽,南下宛城等等,視情況而定。但是,要達到這個戰略目標,是很困難的,諸葛亮心裡也沒有底。畢竟曹魏實力強大,名將輩出,單曹真,張郃就夠蜀漢軍喝一壺的了。



所以,最有可能的是第三種,就是隻要蜀漢守住街亭,在此建立一個穩固的前線基地,就可以遊走在關右和關中之間,隨時威脅和牽制曹魏的西北主力軍,讓蜀漢軍事上化被動為主動。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街亭是出八百里秦川,從關中入關右,秦嶺山脈北麓的咽喉之地,本身就易守難攻,利於蜀漢山地作戰,不利於曹魏精銳騎兵。至於馬謖為什麼在山上還打輸了呢?大飛熊分析過很多,不再贅述,簡單的說,馬謖錯在太著急立功,想當然把部隊都調到山上防守,導致水源被斷。如果換成魏延,吳懿,王平任何一人,要守住街亭,難度不會太大。而且只要守主了街亭,以後還可以建立更牢固的防線。



只是,有朋友會說,就算守住了街亭,曹魏不會從他道攻入隴右之地的嗎?這倒不怕,因為要從關中進入隴右,勢必要選擇渭水北岸和南岸兩條路,渭北有秦嶺北麓山脈隔阻,曹魏要繞道街亭,就只能走渭南一路。但是,渭南直接有秦嶺呀,蜀漢軍可以背靠大山,隨時伏擊曹魏軍,所以,一樣對曹魏很不利。比如,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走斜谷出五丈原,還是疑兵之計,其實蜀漢軍暗走渭南秦嶺山脈,突然襲擊北原。可惜,被郭淮識破,提前從渭北進入北原兩岸防守。所以,街亭一失,嚴重影響了諸葛亮北伐戰略的推進,連隔斷隴右的目標,都不能實現。到了姜維時代,乾脆直接從狄道進入羌,氐之地北伐。



所以,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蜀漢歷次北伐以來形勢最好的一次,也是最深入隴右的一次。諸葛亮先是用趙雲,鄧芝出箕谷作為疑兵,吸引了曹真軍來攻,當然也有阻擊渭南一路曹軍的意思。諸葛亮則率大軍出祁山,此時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響應。假如馬謖守住了街亭,南安,天水等於關進了蜀漢地盤中,安定又正好街亭山之東,大軍一到,可以作為進取關中的基地,整個北伐形勢就倒向了蜀漢。所以街亭之失,對蜀漢影響是很深遠的,從此後再沒有出現直入街亭,三郡響應,曹魏準備不足這種良好的時機了。


大飛熊騎士


眾所周知,諸葛亮為了完成劉備遺願,六出祁山,五伐中原。而在這幾次北伐眾,第一次北伐是諸葛亮最接近成功的一次,此後的幾次北伐基本上都沒什麼收穫!



這一次北伐,諸葛亮的佈局非常巧妙,雖然放棄了魏延提出的“子午谷之計”(由魏延率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但他攻隴右,出祁山的計策也是非常不錯的。

“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



他先部下疑兵,讓趙雲、鄧芝率領一萬軍隊吸引魏軍的主力,揚言要進軍關中。兒自己則率領主力出祁山,攻隴右。


此計大了魏國一個措手不及,隴右五郡被諸葛亮一舉拿下三郡,姜維也是在這時候被諸葛亮收服的,蜀國此時聲威震天,兒魏國則“朝野恐懼”。



【六年春,揚聲由斜谷道取眉,使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魏大將軍曹真舉眾拒之。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長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魏明帝西鎮長安,命張邰拒亮,亮使馬謖督諸軍在前,與邰戰於街亭。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大為張邰所破。亮拔西縣千餘家,還於漢中,戮謖以謝眾。——三國志】【亮之出祁山,參軍姜維詣亮降。亮美維膽智,闢為倉曹掾,使典軍事。——資治通鑑】

不過魏明帝曹睿也是個狠人,當機立斷,率軍親征,魏國大將張郃來了一招“圍魏救趙”率軍直取蜀漢咽喉街亭。而諸葛亮不願放棄隴西回援,於是派馬謖堅守街亭,等到他拿下隴西。



說起這馬謖,“紙上談兵”的又一代言人,當時的馬謖野心勃勃,渴望立功。所以他沒有選擇穩妥的戰術,而是在山上駐軍。結果張郃切斷了馬謖大軍的水源,對其發起進攻。馬謖的軍隊戰敗,潰不成軍。諸葛亮孤軍呆在涼州,魏國可以源源不斷的派軍,只好撤兵。

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也就到此為止了,於是揮淚斬馬謖!



很多人都覺得馬謖的戰敗導致了諸葛亮的北伐失敗,如果馬謖把街亭守住了,諸葛亮至少能夠佔據涼州,為以後進攻關中打下基礎。

我們設想一下,如果馬謖沒有兵敗張郃,而是把街亭守住了,諸葛亮是不是能佔下涼州,以後就能統一中原了呢?

答案也是不肯定的,戰場之上,兵家多變化。馬謖如果按照諸葛亮的部署,駐守城池,封鎖水源。而此時的張郃率領少量精兵,經過20天跋涉700公里的強行軍,軍隊已經是精疲力盡。姑且算是馬謖有機會守住街亭,兵成功拖住張郃,為諸葛亮拿下隴西提供了時間。



但是這肯定只能守一時,畢竟兵力懸殊,等到魏國後續援軍到來,突破街亭便只是時間問題。

而在這段時間裡,諸葛亮能不能成功拿下隴西,又是一個問題。

隴西的城池沒有進攻蜀軍的能力,但是守城有餘啊!而且投降的天水三郡也不穩定,其內部搞鬥爭,或者有人組織反抗起來也很麻煩。所以諸葛亮需要有一定的時間一定的人來安排這些郡。但是蜀軍人少,每個地方安排一些人,作戰部隊的人數就會減少。

所以馬謖需要駐守到諸葛亮把城池穩定完,並拿下隴西,然後主力部隊前來支援,這才算成功。



而如果馬謖守住了街亭,給諸葛亮攻佔隴西、廣魏,拿下涼州提供了充足的時間。隴西產戰馬,佔據隴西還提高了諸葛亮軍隊騎兵的質量,還得到了涼州數十萬的人口。這對蜀國來講無疑是一次成功的戰爭,拿下涼州對於只有益州的蜀國來講無疑是打下了一針“強心劑”。但是也只是到此為止了,想要再進一步估計很難,關中不比隴西,那裡乃是曹魏苦心經營之地。當時曹魏的國力遠在蜀漢之上,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一切技巧都會顯得非常無力。

所以即使一次北伐成功,諸葛亮統一中原的願望能不能得到實現,仍是一個未知數


白話歷史君


要想和曹魏正面一戰,諸葛就必須佔領長安和肥沃的關中平原。通過因糧於敵,才能保證蜀軍擁有與敵人決戰的實力和底氣。長安和關中平原到了手,諸葛滅魏才有五成勝算(至少實力扯平)。而只有拿下易守難攻的街亭,才能保證有一個攻佔長安的前哨陣地。

街亭失守,魏軍必定重兵鎮守,決不會讓諸葛再鑽這個空子。此後,諸葛亮的北伐不管走哪條路翻越秦川,就始終只能依靠蜀中運糧來打仗。

後援保障一直是諸葛亮北伐的最大弱點和噩夢。八百里秦川浩浩蕩蕩,從後方運糧成本巨大,效率低下。縱然諸葛用兵如神,人家堅決不出戰,就能把你耗死。

曹魏不可能看不到這一點,所以諸葛北伐時,司馬懿和曹真在前線以守為攻,魏明帝曹睿則御駕親臨長安坐鎮。鐵了心不惜代價守住長安和關中平原。對於諸葛來說,只要街亭不在他手裡,戰爭發起後,相持局面一旦形成,他就一定陷入被動。

兵家說:“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所以諸葛的幾次北伐都有點打偷襲的味道,就是“敵不知其所攻”的路數,讓你摸不到我的主力從哪條路來,在敵人反應過來,進行大兵團集結之前,先利用蜀軍暫時的優勢兵力攻下幾個重要的戰略要點,然後步步為營,圖取長安。但最後都因為天時地利人和出問題,無功而返。

本來,先把街亭變成蜀、魏的實控邊界,然後再以街亭為樞紐,打下並經略南安、天水、永安三郡,進而佔領關中和長安,是最保險、最佔據主動性的一個戰略。可惜失去了街亭,就註定了諸葛難以逆轉這種劣勢。

對蜀漢政權來說,北伐既是為了統一,也是為了自保。以攻為守,勉力維持。

諸葛亮在《後出師表》裡說:“……自臣到漢中,中間期年耳,然喪趙雲、陽群、馬玉、閻芝、丁立、白壽、劉郃、鄧銅等及曲長、屯將七十餘人,突將、無前、賨叟、青羌、散騎、武騎一千餘人。此皆數十年之內所糾合四方之精銳,非一州之所有;若複數年,則損三分之二也,當何以圖敵?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窮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則住與行勞費正等。而不及今圖之,欲以一州之地,與賊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諸葛一死,蜀漢再也沒有了這種不世出的治國能臣和軍事天才,只能依靠孫劉聯盟和千里蜀道作為屏障,苟延殘喘。主昏於上,政亂於下。到最後,成了吳國使臣所說的“入其朝不聞其言,經其野民有菜色”的模樣,等著挨宰了。



噴子都是玻璃心


街亭的丟失決定了蜀漢的滅亡?此地丟失後諸葛亮為何不反攻?


本文作者為黃昏深處,主編為薩沙,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

“失街亭”,是蜀漢北伐戰爭中的一場決定性戰事。在這場戰鬥中,諸葛亮任命的主將馬謖自作主張,棄水源而登上南山據守,導致被魏將張郃大敗,丟掉了街亭這個重要的戰略據點。導致諸葛亮進退無據,只得鳴金收兵,第一次北伐就這麼無果而終了……

讓人有些不解的是,街亭這個據點真的就這麼重要?沒有它,諸葛亮就無法北上作戰?而且既然街亭這麼重要,諸葛亮為什麼又不能舉兵反攻街亭,然後繼續北伐戰爭?

帶著這些疑問,我們還是翻開史料記載,先搞清楚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目的,再結合當時的戰略地圖,才能找到答案。

首先,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間,是在公元228年。應該說,諸葛亮對這個戰略時機的把握,還是非常高明的。自從數年前夷陵大敗,劉備亡故之後,元氣大傷的蜀漢失去了主動進攻曹魏的能力。而曹魏也對蜀國放鬆了警惕,將主要兵力都部署在東線,用於防範孫權,在西線的守備,則一直比較鬆懈。

諸葛亮的治國才能,在主持蜀漢國政以後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一結東吳重訂盟約,二平南中以安後方,三安內政恢復生產,四則儲備物資操練三軍……原本一蹶不振的蜀國逐漸恢復了生機,有了主動進攻的資本。

這時候,諸葛亮給劉禪上書了一篇流傳千古的《出師表》,分析天下大勢並明確指出,北伐曹魏、問鼎中原的良機已到。接著就傾蜀漢全國之力,發動了第一次北伐戰爭。

此次北伐的戰略目的是什麼呢?總共有三個,第一步為攻下隴右和扶風之地,為蜀國拓展領土,增加人口;第二步是拿下涼州和雍州西面的地盤,和益州連成一片,大大拓展版圖;最後一步,就是佔領長安,將整個關中和咸陽以西的地盤,都收入蜀漢的囊中……

計劃是美好的,現實卻是無情的,蜀漢傾國動員之下,也僅能調集不足十萬人馬。

而且蜀道艱險,後勤補給困難,那個年代沒有燒煤炭石油的運輸工具,全靠吃糧的人和吃草的牛馬來運輸糧草,壓力可想而知。

更何況,就算能擊潰曹魏的邊防部隊,順利拿下長安。面對蜂擁而至的曹魏主力,兵力不足的蜀軍又有幾成勝算?

這一切,諸葛亮心知肚明,所以他否定了魏延“兵出子午谷,偷襲長安”的冒險計劃。而是先立足於前兩個戰略目的,先拿隴右扶風,再取涼州,然後守住這些地方,並消化之。這樣一來,蜀漢人口和領土增加一倍,雖然在實力上還是弱於曹魏,但相較於之前僅有益州一地的境況來說,已經好了太多。

由於戰機上的突然性,和曹魏邊防部隊的猝不及防,戰爭一開始進行非常順利。天水、南安等地的太守棄城而逃,守將姜維、梁緒等率部投降,隴右五郡頃刻間有三郡投降,僅有廣魏和隴西還在頑抗……可以說,諸葛亮此行的第一步戰略目的,增加領土和人口,已經基本達成。

隨著曹魏主力精銳的陸續趕到,戰局慢慢穩定了下來,雙方呈對峙之勢。

這時候,蜀軍兵少的劣勢就表現出來了。一共才7,8萬人馬,還要分兵去應對幾個方向上的戰事,以維持整個戰局的均衡態勢,兵力捉襟見肘……

諸葛亮讓一部分蜀軍駐守街亭,掐住隴山道;另一部分則由自己親自率領,頂住上邽。至於其餘的蜀軍,則是在收降南安、天水等已得之地,並繼續攻打依然在頑強抵抗的隴西、廣魏等郡……看得出,諸葛亮深知己方的劣勢所在,他的佈置是將有限的兵力盡量機動使用,先重點拿下隴西、廣魏,再抽出兵力去支援街亭和攻打上邽。

這個時候,街亭這個據點的得失,就成為了整個戰局成敗的關鍵。

為什麼說街亭重要呢?

我們看看地圖就知道,它不僅處在曹魏通往西涼諸地的咽喉要道上,更有一條大道可以穿過祁山,南下入蜀。

只要街亭在蜀軍手中,就等於是切斷了曹魏與涼州的聯繫,而且不用擔心被魏軍南下,抄了自身的後路。

諸葛亮的計劃是,街亭的蜀軍只需堅守,儘量支撐上一段時間,當然是越久越好。等到自己這邊抽出了兵力,一方面增援街亭,繼續掐斷隴山道,就是中原通往西涼的主幹道;另一方面則攻下上邽,控制住陳倉水道,這是西涼與中原相連的另一條通道……

也就是說,一旦守住了街亭,又拿下了上邽,就等於是將曹魏與西涼的聯繫,徹底切斷。而此次北伐的第二步戰略目的,也就是拿下涼州,也已經基本達成。

蜀國從此可以將西南西北連成一片,雄踞西部,天下也將形成新的戰略平衡態勢……

然而,街亭這個極其重要的戰略據點,被諸葛亮寄予厚望的馬謖,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弄丟。這無疑是在最大程度上破壞了諸葛亮的戰略,也使得蜀國大軍處於極度的戰略被動之中。

為什麼呢?因為街亭的丟失,不僅使諸葛亮失去了圖謀涼州的最重要支點,還令蜀軍原本完整的戰線上,被打開了一個巨大的缺口。

曹真已經率領魏軍的主力,從斜谷道進軍,而且在箕谷打敗了趙雲(趙雲這路是疑兵,兵力不多),從東北方向上帶來了巨大的軍事壓力。

而佔領了街亭的張郃,還隨時可以從街亭出兵,經祁山南下,分分鐘包抄蜀軍的後路。

試問,在街亭新敗的不利影響下,士氣受挫的蜀軍一邊繼續攻打隴西、廣魏,一邊還要和曹真大軍硬碰硬,能有幾成勝算?一旦被張郃截斷退路,就可能陷入進退維谷的危險境地,到時候別說是繼續作戰,就連想撤都撤不回去,只能是全軍覆沒的結局……

那要是收攏主力,西出祁山,反攻街亭呢?這也不可能,甚至更加危險。張郃久經戰陣,絕非馬謖這種菜鳥可比。

想要攻下張郃率數萬人駐守的街亭,唯一的辦法就是硬碰硬,在士兵和物資的巨大損失代價下,蜀軍才有可能(僅僅是有可能)取勝。而在蜀軍全力反攻街亭的時候,曹真大軍會像觀眾一樣,按兵不動?

就算再沒有戰略眼光,曹真也知道趁蜀軍西進的機會,趕緊收復之前丟掉的隴右天水等地,再分兵一部截住蜀軍後路,斷其糧道。

而曹魏大軍主力,完全可以沿著諸葛亮出川的路線,直接殺向蜀中……

試問,已經傾國而出的蜀漢,國內兵力形同真空,難不成扎一堆草人出來抵擋曹真的精銳大軍?

所以,諸葛亮只能選擇退兵,因為他知道,街亭一丟,自己佔領涼州的戰略計劃就已經不可能實現。繼續打下去的話,不但十分被動,而且有巨大的風險,即便打贏了,也是殺敵一萬自損八千的消耗戰,這對於本錢不足的蜀漢來說,並不可取。至少,本次北伐的最基本目的已經實現,現在撤退,好歹能保住之前的一部分戰果。

據《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的記載,“亮拔西縣千餘家,還於漢中,戮謖以謝眾”,也就是說,這次北伐至少為蜀國增加了一千多戶人口。古代的戶不是現在的三口五口小戶人家,一般都是祖孫幾代,人數從數人到數十人不等。算下來,一千多戶至少有一兩萬人,這對於總人口不足百萬的蜀漢來說,也算是一定的補充……

一句話,街亭已失,涼州遙不可及,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與其與蜂擁而至的曹魏大軍主力,硬碰硬拼消耗,還不如撤兵,保存實力,以徐圖將來……

這就是為什麼,諸葛亮在街亭丟失以後,不去反攻街亭,而是選擇了退兵的原因。

總結下來其實就兩條,一是實力上做不到,二是做起來太冒險。

諸葛亮深知蜀漢與曹魏實力相距甚遠,故用兵不得不謹慎,不敢做賠本的買賣。

說白了,這都是蜀漢本錢有限的無奈,諸葛亮在作出任何決策的時候都不得不瞻前顧後,畏首畏尾。因為他手中掌握的是不僅是全蜀的軍隊,更是蜀漢帝國的國運,一旦有失,便是全滅的結局……

就此,我們可以來總結一下,蜀漢的第一次北伐。應該說諸葛亮從戰役時間的把握,到戰略計劃的擬定,再到戰術上的的執行和實施,都沒有什麼問題。

但是,結果卻很令人遺憾,因為在街亭這個最關鍵的點上,諸葛亮犯了用人不慎的錯誤。要是守街亭的人不是馬謖,而是趙雲,魏延,王平這些久經沙場的老將,最低程度也能守住一段時間。而菜鳥馬謖在最短的時間內就讓街亭失守,一觸即潰……

只不過,這世上什麼藥都有得賣,唯獨就是沒有後悔藥。原本距拿下涼州,雄踞西陲只有一步之遙的蜀漢帝國,只能接受無功而返的結局。

更嚴重的後果是,吃了教訓的曹魏,從此將防禦的重點從東部的長江防線,轉移到了西面的長安一線,並加強對涼州的控制。使得諸葛亮後來的四次北伐,形勢更加困難險峻,也再沒能取得像第一次這樣的戰果……

可以說,馬謖丟了街亭,對於蜀國的未來是有巨大負面影響的。馬謖因此被殺,也是咎由自取。

而諸葛亮將這種菜鳥用於如此關鍵的崗位,也有一定的領導責任。

PS:如果在第一次北伐中,街亭沒有丟失,諸葛亮也成功拿下了涼州,外加雍州的部分地盤,那麼蜀漢是否能有機會問鼎中原,中興漢室?

客觀來說,其實希望也不大,因為曹魏不會坐視諸葛亮吞併涼州,更不會給他足夠的時間去消化。涼州雍州不是蜀中,沒有險要的地形作為掩護,幾乎是清一色山地步兵的蜀國軍隊,很難在這種地形之下,抵擋住曹魏的精銳騎兵。

不過,如果諸葛亮真的能擋住曹魏反攻,又能在短時間內吞併並消化涼州,那情況確實會大不一樣。這樣等於是蜀國雄踞西陲,坐擁益州+涼州+半個雍州,國土和人口都增加一倍以上,幾乎能與東吳平起平坐。

佔據了涼州也意味著,今後蜀漢進攻中原的方向又多了一個,能帶來更加靈活的戰略戰術。

涼州民風彪悍,又是產馬之地,蜀漢可以在這裡組建一支騎兵部隊,重振當年馬超西涼鐵騎的聲威,配合蜀中步兵,從兩個方向上分別進攻……

當然,這些都只能是我們的想象和猜測了。

歷史就是歷史,是沒法假設的


薩沙


先上圖。

諸葛亮大軍自漢中出發,分兩路進軍。(走散關那一次是第二次北伐)

趙雲軍

(紅色帶點的那一條是第二次北伐)

褒斜道就是趙雲的疑兵,負責與曹軍主力對壘的。趙雲領的兵力數目不詳,不過,諸葛亮全軍總數為八萬,趙雲作為疑兵,兵力不會超過2萬。曹睿親自前往長安壓陣,派五萬兵馬兩面迎敵。趙雲一路直接威脅到長安,所以,相信被佈置的部隊會偏多。趙雲算是以少擊多的狀況。趙雲部隊敗退,則諸葛亮後路被截,諸葛亮大軍將變得進退兩難。因此,當諸葛亮得知趙雲頂不住時只能急忙退兵,撤回漢中。

馬謖的街亭

還是用第一張圖。諸葛亮派遣趙雲做疑兵,自己帶大軍前往西涼收地。諸葛亮大軍所到之處基本都是不戰而降。諸葛亮為了安穩的收地,派遣馬謖前往街亭守住路口。馬謖所在的街亭在三國演義中被諸葛亮稱為一旦失守,則大軍危矣的位置。但是,觀察地圖後我們不難發現,實際上此處根本無關緊要,就算馬謖失街亭也不會威脅到諸葛亮軍。諸葛亮完全可以收攏大軍,與張頜再戰。而張頜部隊兵少,真打起來不可能打得過諸葛亮。所以,所謂的因為張頜大破馬謖才讓諸葛亮退兵這一說根本站不腳。

總結

第一次北伐是諸葛亮自獨自領兵以來首次與勢均力敵的對手較量(實際上曹睿5萬還沒諸葛亮8萬多。)諸葛亮佈陣能力過於理想化,沒有考慮到曹軍會迅速派遣大軍支援,讓趙雲守住要害之地卻又不給趙雲足夠的部隊導致趙雲軍被曹真強推。趙雲被擊敗,讓諸葛亮不得不趕忙撤軍。這途中必然是丟盔卸甲,補給全丟的狀況。諸葛亮通過不斷北伐,積攢經驗,才會在後期能夠做到穩紮穩打。可惜,如此消耗蜀地人力,最終因後勤跟不上而消亡。



金晶林


我認為馬謖守住了街亭,蜀漢能佔據秦(魏國把天水等郡成立秦州)、涼二州。在北伐前魏延提議會師潼關(魏略是會師長安),這樣潼潼以西(鹹以西)就搞定了。魏延吉的策略是在長安(潼關)切斷魏國和雍(關中)、秦(隴右)、涼州的聯繫。諸葛亮認為此計太險,戰線太長、魏國君明臣賢。
(魏延策略如圖所示)

諸葛亮並非完全否決魏延的計策,只是有所縮小。諸葛亮的策略是切斷隴道,一舉拿下秦涼兩州。三國志郭淮傳:淮曰:若亮跨渭登原,連兵北山,隔絕隴道,搖盪民、夷,此非國之利也。三國志:維若斷涼州之道,兼四郡民夷,據關、隴之險,敢能沒經軍而屠隴右。宜須大兵四集,乃致攻討。大將軍司馬文王曰:昔諸葛亮常有此志,卒亦不能。事大謀遠,非維所任也。



(紅色部分就是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切斷涼州和西域跟魏國的聯繫)

當諸葛亮進行第一北伐時,選擇進攻隴右五利。

第一齣其不意:公元227年諸葛亮到漢中時,魏明帝就想伐蜀。大臣勸伐蜀成本太大。不如據險防守。公元228年諸葛亮北伐,魏國就派曹真在長安西邊扶風郡郿縣一帶佈防以阻止諸葛亮進軍關中。三國志:亮出軍,揚聲由斜谷道,曹真遣大眾當之。諸葛亮派趙雲鄧芝偽裝主力做出向郿縣以進軍關中,諸葛亮率主力進攻隴右。據魏書:是時朝臣未知計所出。就是說當時魏國大臣都沒猜到諸葛亮攻隴右而不進攻關中。諸葛亮隆中對就講益州之眾出秦川。出師表也講還於舊都。誰都沒有想到諸葛亮真正目的是隴右。

第二隴右有糧:從南安、隴西,因食羌谷,若趣祁山,熟麥千頃,為之縣餌。上邽也有糧,後來北伐諸葛亮就割了上邽的麥。

第三秦涼魏國統治力量弱:諸葛亮採用的是向魏國力量薄弱的地方。誘羌胡叛、切斷隴道,一舉拿下隴右以西(涼州、雍州西部)。而雍涼的胡羌人多次叛魏。公元211安定郡反,公元220年涼州酒泉郡反。公元220關中胡人反,公元224年羌人反,公元227年安定郡反(所以公元228年諸葛亮北伐攻隴右,三郡叛魏響應諸葛亮),公元233年鮮卑柯比能,步度根叛,安定郡保塞叛.公元247年雍涼羌胡叛魏降蜀。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

第四拉長魏國支援補給距離:隴右諸郡距距離蜀漢近魏國遠。距離蜀漢不過六七百里,但距離魏國洛陽兩千多里。後漢書郡國志:安定郡,雒陽西千七百里。隴西郡,雒陽西二千二百二十里。

第五以戰克之威,進兵東向(關中):拿下四郡後可進軍關中,收降四郡兵,招納羌、胡擴充實力。三國志:據櫟陽積穀之實,放兵收降,招納羌、胡,東爭關、隴,傳檄四郡。

第一次北伐時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已降,只剩隴西郡在堅守。這時魏國已派張郃率五萬援軍救援隴西郡。諸葛亮派馬謖去街亭就是為了擋住張郃為大軍攻取隴西郡贏得時間。當時隴西官員講如果蜀軍能切斷隴道並擋住援軍一個月以上,不用打隴西郡就會投降。三國志裴注:使東兵不上,一月之中,則隴西吏人不攻自服。所以馬謖只要擋住張郃一個月就夠了。三國志裴:後十餘日,諸軍上隴,諸葛亮破走。也就是說馬謖守街亭只是守不到十天。當時諸將是推舉魏延或吳懿去守街亭,諸侯亮不聽眾人的執意用馬謖。

馬謖只有在街亭擋住張郃援軍一個月以上,隴西郡一破。諸葛亮就能率軍回師跟馬謖內外夾擊張郃。張郃援軍一破,曹真根本興不起什麼浪。等到魏國再集結大軍前來。則隴右城已固,諸軍足辦。蜀軍所在深險。


但是諸葛亮用錯人了,馬謖不是能實戰的。接連犯錯誤:違亮節度、舍水上山、不據城而守。當時王平糧次勸諫馬謖。張郃率軍趕到街亭發現馬謖不據城而守,舍水上山。馬上派人切斷蜀軍取水之道。然後進攻,大破蜀軍。三國志:謖依阻南山,不下據城。郃(張郃)絕其汲道,擊,大破之。

馬謖要是能堅守成功,那蜀漢就能切斷隴道。秦州四郡已降,涼州也將不戰而降。接著蜀漢會向關中進軍。但如果講成功是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這個目標。我覺得短時間內是難成功的。蜀漢大將軍蔣琬就曾說過 :今魏跨帶九州,根蒂滋蔓,平除未易。若東西併力,首尾掎角,雖未能速得如志,且當分裂蠶食,先摧其支黨。就是先蠶食雍涼。

諸葛亮這時應聯合東吳,讓東吳也北伐以減輕西線壓力。我覺得蜀漢要達到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目標。前提是:天下有變。即魏國發生大的動盪。


小鴻哥


當時的形勢非常複雜!諸葛兵出岐山,先頭部隊馬謖、王平領兵25000人,住紮街亭;諸葛中軍主力部隊在出斜谷,準備直取楣城;佯攻部隊趙雲、鄧芝兵出箕谷,誘使魏主力部隊防守箕谷。

曹真、郭淮的主力部隊約12萬大軍駐守楣城!!!曹睿派張郃領兵5萬,攻打街亭。注意,這裡的魏主力防範的方向正是諸葛進攻的重要地點!楣城是長安的屏障……

如果,馬謖、王平沒有失去街亭,與張郃形成拉鋸戰,諸葛的後援輜重糧草就可以源源不斷的支援前線部隊;而這時的曹真、郭淮在沒有得到街亭戰況的情況下,不敢貿然出擊去圍攻箕谷的趙雲、鄧芝;這樣一來問題就進一步複雜化,曹真、郭淮駐守楣城固若金湯,諸葛發兵進攻楣城,曹真、郭淮不出戰,諸葛也不敢去取長安,“慮我軍襲其後也”!

久而久之,還是諸葛撤軍,曹真就是不戰,沒轍!而且,趙雲、鄧芝部隊的目標同樣是楣城,如果,趙雲徑取長安,曹睿就在長安,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涼州的部隊也可以增援長安,達不到速戰速決得效果,三條線全部形成拉鋸,這裡就是曹睿所說的:“亮阻山為固,今者自來,既合兵書致人之術;且亮貪三郡,知進而不知退,今因此時,破亮必也。”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諸葛亮本來可以依靠山嶽固守,現在卻主動出擊,並且他貪心三郡,只知道進攻而不知退守,一定會被打敗的。曹睿說的對!


公明淏


即使街亭不失,諸葛亮達到戰略目標得到三地,曹魏反攻他也守不住,大家看看蜀國兵力數量,傾全國之兵才七八萬,勢必國內空虛,這幾萬兵還要分兵駐守新得之地,魏國即使只來同樣數量的兵力,用疑兵之計就很容易形成局部優勢把蜀軍各個擊破,如果魏軍殲滅大部分蜀軍,那就不是戰役失敗,而是演變為亡國之敗了,諸葛亮北伐的風險是很大的,所以丟失街亭以後,諸葛亮沒有反攻,而是撤軍回蜀,正是他看到了繼續糾纏下去的嚴重後果。個人認為諸葛亮在戰略上不如司馬懿或者曹魏的,他僅僅是在戰術方面有些小聰明罷了,所以他的數次北伐都以失敗告終,他的短板還體現在培養後繼人才方面,他死沒多久,蜀國就滅亡了,這就像一個公司的總經理無論鉅細事事親力親為,結果離開總經理就無法正常運轉,這樣的公司或者總經理是不合格不稱職的,這樣的公司更是不優秀不長久的。


葉羅麗小姐姐


不管演義怎麼說,但總歸要參考史實的,也就是說演義中的大的結局是符合歷史的。當時的蜀國與魏差距甚遠,正面大規模作戰對蜀漢來說是不現實的,只能出奇兵制勝,關健是速度。等魏援軍到了,蜀再想取勝已不現實。

子午谷奇謀作為局部戰鬥來說不失為一條妙計,但蜀後續乏力,從戰爭的全局來看行不通,因為即使奇謀成功,接下來面臨的還是蜀魏大規模軍事對抗。

那麼又來了,即便是馬謖守住了街停,僅僅是蜀軍有一條退路,接下來面臨的還是大規模軍事對抗。

很明顯,蜀國北伐天時,地利都很好,但無耐蜀自身太弱,還是時機不太成熟。

那麼諸謁為什麼一定要北伐呢?

我們都常說逐鹿中原,得中原而得天下,蜀國儘管富庶,但僅能暫時偏安於一偊,如果不圖發展和擴張,最終避免不了被動挨打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