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杨修为什么会死于曹操之手?

用户2423688441575


杨修是东汉末年名士,他出生于簪缨之家,父亲是太尉杨彪。《后汉书》曾记载“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可见杨家在朝中还是比较有威望的。杨修为人恭敬,博才多学,后被举孝廉在曹操身边担任主簿,曹操是出了名的爱才之人,有杨修在他身边辅佐也是倍感满意。但最后杨修竟然是死于曹操之手,曹操为什么一定要杀他呢?后人对于杨修的死因也是有着不同的解读,有人觉得那是因为杨修居功自傲,多次冒犯曹操所以才会被曹操下令处死;也有人觉得是因为杨修干预曹操立储,越过了曹操的底线。但是,总得来说杨修和曹操手下的其他能人相比,则少了一分虚怀若谷的气度和洞察世事人心的微妙能力。说得好听一点,叫恃才傲物。说的难听一点,就是情商太低啦,处处得罪人。从这一点来看,他能和曹植臭味相投,倒是理所应当。

在《三国演义》中,杨修等于是被自己的聪明给害死,他一步步跨过曹操的底线,“鸡肋”导致杀身之祸。不过这背后还藏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从时间点上来看,曹操是在他临终的前一年选择处死杨修的。可能当时曹操就没打算将杨修继续留着,更不想让他辅佐自己的后辈。再往前看,可能还会夹杂杨彪和曹操之间的恩怨,杨彪一直忠于汉室,对曹操的所作所为感到不耻,但他又是朝中重臣,所以曹操设计罢免杨彪。还有就是杨修参与了夺嫡之争。曹操可以询问关于立嗣的意见,但他接受不了有人利用这件事为自己牟利,杨修就是太越界了。

据《三国志》记载曹操杀杨修是因为他:“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意思就是他在诸侯面前泄露了自己的隐私。以杨修狂放不羁,不擅长体察人们心里活动,心直口快的性格来说,此项罪名倒也不是没有可能发生。《后汉书》记载的原因则是:“操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意思就是杨修虽然颇有能耐,但是奈何他是袁绍、袁术的外甥,故而杀了他。但是我们仔细想一想,曹操是那种顾忌裙带关系而杀害有才之士的人吗?许攸、徐庶、陈琳,这些谋士在投奔曹操以前那个不是在曹操的敌人手下做事,最后不都获得曹操的信任了?

说到许攸,其实,许攸之死和杨修之死有类似,他们都太了解曹操了,并且忽略祸从口出的道理。试想,如果你是老板,你的下属可以洞悉你的一切心思,了解你的底细,就问你怕不怕?为君者,当心思深沉如海,令别人猜不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当今社会同样需要明白这个道理,看破不说破才是人生需要的高境界……


蒙K谈车论驾


杨修之死的原因,无论正史《三国志》《后汉书》还是小说《三国演义》或坊间传说,无非参与夺嫡、妄猜主上、恃才骄狂等等,最终被曹操忍无可忍以“鸡肋”杀之。



父辈之祸

然细观史书,杨修之死在其父辈早已埋下祸根。弘农杨氏世受汉家天子皇恩“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与袁氏俱为东京名族云”杨氏门生故吏可谓遍布天下,在朝堂有很重的话语权,在民间也名望一时无两。当年杨彪为官时就差点死在曹操手中“建安元年,从东都许。时天子新迁,大会公卿,兗州刺史曹操上殿,见彪色不悦,恐于此图之,未得宴设,托疾如厕,因出还营。彪以疾罢。时,袁术僭乱,操托彪与术婚姻,诬以欲图废置,奏收下狱,劾以大逆”这件事发生以后,辛亏孔融求情,曹操也顾忌杨氏名儒大家对世家影响,便将杨彪罢免草草了事。经此一事,曹操深知杨氏在汉臣中颇有影响力,更担心因杨氏与袁氏的关系,导致袁绍引董卓进京旧事重演,由此在曹操心中深深扎下了一根刺。

因言获罪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取汉中,关羽在荆州更是高歌猛进直逼许都,曹操夜不能寐几欲迁都。当此内外交困人心惶惶之时,杨修却在随曹操出征时开始了最后的作死之旅。最终,杨修因参与夺嫡,数次妄测君心,加之担心杨氏影响力“且以袁术之甥,虑为后患,遂因事杀之。”“鸡肋”事件的发生成为了曹操杀死杨修的最后一根稻草。
也就是在杨修死的这一年,曹操彻底对曹植失望,曹植失去了成为曹操事业接班人的机会。三国演义中杨修死前说到:“我固自以死之晚也”可见杨修知道自己的“作死”早晚会触怒曹操,杨修深知曹植有望立为储君时,即使他多有出格,曹操也会顾忌曹植颜面对他多有包容。但曹植争储失败,曹操为给曹丕扫清障碍,加上以前的他和父辈旧账杀他是早晚的事。


以死明志

杨修的“取死之道”不失为其明志之举,也是他为自己安排的最后归宿。弘农杨氏世代公卿,到他这一辈却只是一个小小的主薄,本指望辅佐曹植建功立业,如同他的父辈一般位列三公,可是曹植失败了,此时不单单是曹操对曹植的失望,同时也是杨修对曹植的失望,对他自己理想破灭的失望。匹夫尚且不可夺其志,对于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杨修来说,一辈子都将没有出头之日,那空背负着家族辉煌的过往却庸庸碌碌的活着还有何意义,于是对他而言这一切都已经结束了,他最终选择轰轰烈烈的死去。

本文引用选自《后汉书·杨震列传》,所用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Doctor克莱特


以杨修之死三国演义上面说是因为建安24年,曹操和刘备大军僵持不下的时候,曹军的主薄杨修因为一根鸡肋的解读,触犯曹操的忌讳,被曹操杀掉,实际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杨修以袁绍远亲的这种尴尬的身份参与到了,曹丕和曹植的竞争之中,又擅自揣摩君主心意,越过君主私自对军队发布命令。

要知道历史上,在上位者没有决定立储之前,参与到斗争之中的人,基本上都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更何况杨修这种,自身性格视才傲物,又是曹操之前竞争对手袁绍的远亲。

曹操对自己的儿子曹植的喜欢,也是因为曹植性格比较宽宏,如果任由一个能猜透自己心思的人,在曹植身边,可能会引起自己儿子之间的斗争,这是曹操所不想看到的结果

同时,因为曹操和刘备两军正在僵持,作为君主还没有下命令撤退,手下的主薄就擅自传令撤退,这种越俎代庖的行为,也是曹操和历代君王所不能忍受。

如果在僵持途中,因为杨修的这一句撤退而造成,军队士气不振而走向哗变,这样的后果是很严重。

曹操只有杀鸡儆猴以正军法,很不幸的是,杨修就是这只自以为然的鸡,所以也可以说杨修的死属于太过聪明自找不自在。


八卦小蜀黍


有一个成语叫“祸从口出”,用在杨修身上在合适不过了。诚然,杨修很聪明,很有才;曹操也爱才,但曹操还是将他杀了。究其原因,我认为有四点:


第一个原因:他并没有真的读懂曹操

不得不说杨修确实有本事,能从曹操的行为,读出曹操所想;但他又并不是真正的了解曹操,如果他真的了解曹操,他就应该明白,曹操不喜欢别人能看出他的思想。别说是曹操这等想称霸天下的枭雄,就算是普通人如果遇到一个人光看着你,就知道你心里的小心思,相信这个人心里也会发毛吧。


第二个原因:爱出风头、情商低

杨修能读懂曹操的心思这没有错,错就错在他将能读懂曹操的心思这件事情,跟别人炫耀,把曹操所想跟别人分享,还让曹操知道他在外面到处说。我们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换做是自己,有个人知道自己的小心思,还到处乱说,你岂能容他。


第三个原因:跟曹操关系并不亲近

杨修虽然是曹操手下的谋士,但跟曹操的关系并没有多亲近,而且他的才能跟郭嘉、荀彧等谋士相比也差远了。杨修也并不是特别敬重曹操,曹操也并不太看重杨修,所以杨修对于曹操,就像那块给杨修引来杀身之祸的“鸡肋”一样,比较鸡肋。


第四个原因:安全考虑

杨修能读懂曹操的心思,倘若被敌军策反,那么将是一个巨大的隐患,所以曹操必须杀他


无小邪的历史日记


杨修是必须死的,主要是因为参与干预曹操立太子家事。曹植与曹丕到后期,太子争夺已经明朗化,曹操逐步确定曹丕为太子,杨修作为曹植幕僚,曹操必须找个机会除掉,为后面曹丕正位铺路。

曹操是爱才之人,胸怀大略,不会杨修猜透自己心里,就杀之。主要是参与曹操立储事件,曹植卡位失败。


老字号品牌


杨修必死,不是因为杨修的小聪明,主要原因是杨修参加了曹植与曹丕的储君争斗中,这是最令曹操反感的,杨修有才不能用到正经地方,曹操心胸不狭窄,杨修如果真有用,曹操不会杀


华明仁2


简单的说杨修地位、名望既高,不免恃才傲物,常因耍“小聪明”被曹操忌恨,加之杨修在立储事件中的作用,更是触怒曹操,终使其下定杀心。公元,杨修被曹操以“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的罪名处死。


爆笑影社


自作聪明,自作主张,不知君君臣臣的道理


乐迪加速追光者


当时曹操犹豫不决心生退意,随即说出“鸡肋食无味,去之可惜”杨修自作聪明把曹操的心思传了开来,军心已乱,必败无疑,曹操这样的枭雄怎么容得了这样的事,只得杀杨表决心,安抚众将士,鼓舞士气,就算不敌失败也有台阶可下。


喂马劈柴一起周游世界


是自作聪明吗?未必,看看荀彧的下场,能揣测自己心里想什么的人怎么可能留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