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鋒上的手藝人,一天揮錘2000次,雖不被理解,仍堅持熱愛

刀匠,是一個相當考驗技術和耐心的體力活兒。

刀鋒上的手藝人,一天揮錘2000次,雖不被理解,仍堅持熱愛

先是鍛造。工匠將幾塊不同質地(軟硬不同)的鋼材結合在一起,反覆加熱,反覆摺疊鍛打,直到使軟硬不同的鋼合而為一。少則七、八次,多則十幾次,一天算下來,師傅能揮錘2000次,即便是冬天,衣服也都是溼漉漉的。

刀鋒上的手藝人,一天揮錘2000次,雖不被理解,仍堅持熱愛

鍛造過程中,不能使氧化皮、粉塵等雜物進入摺疊層中;每次鍛打不能太大塊,否則來不及打到的地方容易脫碳變成死鐵;另外,加熱鍛打的速度一定要快,只有這樣,才能減少脫碳,估算的含碳量才能更準確;掌握火候也很關鍵,燒的時間太短,不容易鍛打,時間太長,則容易熔斷。

刀鋒上的手藝人,一天揮錘2000次,雖不被理解,仍堅持熱愛

(打鐵時不斷脫落的氧化皮)

師傅的褲子上、袖子上,都是火花飛濺燙的破洞。甚至手背上、胳膊上,都是燙傷。師傅笑言,自己早就練成了不怕高溫的“金身”。

刀鋒上的手藝人,一天揮錘2000次,雖不被理解,仍堅持熱愛

刀劍初步成形後,即可進行淬火。這幾乎是決定命運的一道操作。一旦把握不準,則刀劍質量不佳,所以匠師在這一道操作中精力最集中、屏息凝神。

淬火後,刃體得到硬化。之後還要回火,讓刀劍在某一溫度長時間保溫,再慢慢冷卻,以提高韌性。

刀鋒上的手藝人,一天揮錘2000次,雖不被理解,仍堅持熱愛

最後,對刃面進行磨礪,從800目5000目,由粗至細,漸漸便能看到刃面呈現出各式花紋,花紋深入肌理,美妙絕倫。

刀鋒上的手藝人,一天揮錘2000次,雖不被理解,仍堅持熱愛

而除了這些外,刀匠的審美水平也必須過關,要對材料、藝術、刀具文化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就像這把刀,工匠師傅將中國的神話傳說、民風民俗、詩詞文化融入到刀具的設計製作中,創作出了具有濃厚中式特色的藝術刀具。

刀鋒上的手藝人,一天揮錘2000次,雖不被理解,仍堅持熱愛

(匠人工坊手鍛大馬士革刀:狼牙)

高溫、噪音、灰塵、鐵屑......甚至由於長時間浸水,師傅的手指上滿是裂口,一年四季都需要纏著膠帶,戴著橡膠手套。

刀鋒上的手藝人,一天揮錘2000次,雖不被理解,仍堅持熱愛

“功夫是什麼?就是時間。”

所謂匠心,不過是為一件事著迷,簡單執拗,一直到老。固執、緩慢、少量、勞作……所有這些背後所隱含的,卻是專注、技藝,以及對完美的追求。

刀鋒上的手藝人,一天揮錘2000次,雖不被理解,仍堅持熱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