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来》:知行合一——陈平安

《剑来》一书连载至今,相信很多读者也已经发现文中各个儒家人物与历史上的儒家角色是有关联的。比如浩然天下的老三亚圣,其原型就应当是提倡性善论的孟子,而与亚圣反着来的老秀才讲究人性本恶,其原型就应该是荀子,提倡性恶论。荀子的人性本恶论催生了规范论,也就是韩非子的法家路线,即绣虎崔瀺的事功学说。韩非子的法家言论帮助秦国一统六国,则对应了崔瀺帮助大骊一统宝瓶洲。那么我们的主角陈平安呢?他难道就是烽火戏诸侯凭空捏造的一个人物吗,自然不是,小编认为,陈平安的原型,就是龙场悟道的王阳明。


《剑来》:知行合一——陈平安


陈平安就是王阳明的证据文中已经暗示了许多。例如陈平安自始至终不当老秀才的关门弟子,同时也没有与亚圣走的太近,历史中既不赞同性善论,也不赞同性恶论的代表人物就只有王阳明一人。王阳明在其心学四决中有这么一句:无善无恶心之体。

王阳明出生的时候,程朱之学是非常流行的。为了体会“格物致知”的感觉,王阳明决定亲自一试,他对着庭院里的竹子看了七天七夜,结果却一无所获,最终还生了一场病,从此他就放弃了“格物”的学说,他提出了自己的“致良知”学说。致良知也是王阳明哲学非常重要的一条。那么我们再看文中,陈平安在书简湖章节中因为顾璨的滥杀无辜内心十分纠结,因为即使顾璨认错,那些已死之人就会成为阴魂不散的孤魂野鬼始终围绕在陈平安的心中,这一点在文中有详细描述,崔瀺说:可是陈平安只要过不去心里的坎,接下来做什么,都是新的心结,哪怕顾璨愿意低头认错,又如何?毕竟又那么多枉死的无辜之人,就会像阴魂不散的孤魂野鬼,一直在陈平安心扉外边,使劲敲门,大声喊冤,日日夜夜,责问陈平安的……良知。这一段足可以说明崔瀺认为陈平安在致良知一难上很难度过。


《剑来》:知行合一——陈平安


陈平安当时是怎么化解书简湖一局的呢,小编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提起过,顾璨作恶但不知恶,其本性并没有坏到无法挽救,因此陈平安在消除了使顾璨作恶的种种因素后,帮助顾璨不仅认错,还要要顾璨回归正道。就像王阳明的心学四决说的一样: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同时在书简湖章节中还有一个小彩蛋,就是陈平安在书简湖自碎文胆之前,他在看竹简,《剑来》世界当中可以看出纸质书已经非常普及,那么陈平安当时为什么会去看竹简呢?小编认为就是在暗示王阳明体会格物致知时对庭院里的竹子看了七天七夜,非但一无所获还生了一场大病的典故。


《剑来》:知行合一——陈平安


王阳明心学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知行合一。陈平安本身并没有什么学问,但是每经历一次事件,他总能从中学习到什么,领悟到什么,并且运用到今后的事例当中。昨夜坐而论道,今日起而行之,是谓知行合一。

一生俯首拜阳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