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因版权“黑洞”遭罚,逆势之下为何还能“复活” 回涨?

在饱受舆论风波、疯狂跌停、市值蒸发53亿元之后,陷入版权“黑洞”的视觉中国依旧还能“复活”?4月19日,视觉中国开盘即现大涨,随后虽有所收窄,但截至收盘,视觉中国股价上涨7.27%,报每股23.02元。

视觉中国遭罚

一张举世瞩目的黑洞照片,和往常一样,视觉中国在上面打上了logo、标上了价码,却万万没有想到,这次“常规”操作将自己吸进了“黑洞”。

在未获欧洲南方天文台授权便将黑洞照片”据为己用并以此牟利,视觉中国遭遇了狂风骤雨般的“舆论攻击”。公众围绕着视觉中国以诉带销、勒索维权的商业模式,以及倒行侵权、贼喊捉贼的“非法”行径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视觉中国因版权“黑洞”遭罚,逆势之下为何还能“复活” 回涨?


视觉中国这次显得格外狼狈。在监管层面,天津市网信部门已经第一时间进驻视觉中国。针对“视觉中国”图片版权标注风波,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官方微博也发布评论痛批此类不合理现象。

4月11日起,该事件持续发酵,视觉中国的股价也连收三个一字跌停板,泰信基金将其估值下调至18.37元。

根据视觉中国公告显示,汉华易美天津在通过运营“视觉中国”网站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过程中,对用户发布的信息未尽到安全管理义务,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置用户发布的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内容,违反了相关法法律规定,且情节严重。

天津市网信办对网站运营主体汉华易美(天津)图像技术有限公司,作出罚款30万元的行政处罚。

不过,视觉中国2018年半年报显示,北京汉华易美期间营收为3.9亿元,净利润1.5亿元,承包了母公司收入的半壁江山。30万元的罚款尽管已属从重处罚,但对视觉中国来说仍然是“九牛一毛”。

逆势之下

为何“复活” 回涨?

视觉中国在其官方微博发布的致歉声明中称这次事件教训深刻,将以此为契机,切实履行平台公司的主体责任,规范版权管理,提高平台经营的透明度,与各界共同促进健康良性的行业生态。

4月19日,视觉中国开启“复活”之路,股价大涨7.27%,报收每股23.02元。据了解,“利空出尽”“处罚对公司经营没有影响”“没有退市风险”成为众多投资者将“处罚”解读为“利好”的重要原因。

此前,在视觉中国的公告中,写到“公司不存在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或其他严重损害证券市场秩序的重大违法行为;公司不存在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生产安全和公众健康安全等领域的违法行为。本次行政处罚不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值得一提的是,在央媒痛批的同时,也有专家力挺视觉中国。在由中国人民大学、证据学研究所和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共同主办“视觉中国事件法律问题研讨会”上,有专家表示,希望政府、媒体、学界都有客观的声音,共同维护和建立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环境。对视觉中国这样的行业标杆应该给与明确的支持。

不过,证券时报头版评论称,版权保护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共识,但如何保护,细节则需要好好讨论。商业公司的合法权益应该尊重,但同时也应考虑社会的公众认知。不管是视频、歌曲、文字还是图片,人们已经乐意为优质的内容付费,多家公司更是藉此登陆资本市场。但无视上游、掠夺下游式的“版权保护”,反而可能让公众养成的版权保护意识倒退。

(综合自:第一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界面新闻、北京商报、财联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