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力量|高敬亭:大別山遊擊專家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小平

他是紅二十八軍的創始人之一,在異常困難的條件下,在鄂豫皖邊區堅持了長達三年之久的游擊戰爭,鉗制了大量敵軍。他是新四軍中率先挺進敵後的抗日先鋒,在他指揮下,新四軍打響了東進抗日的槍聲。他,就是被周恩來總理譽為“大別山遊擊專家”的新四軍高級將領高敬亭。

4月的大別山,草木蔥蘢。踏著英雄的足跡,我們來到位於新縣縣城南5公里,新集鎮境內的高敬亭故居。

“故居原有三間土坯房和一間廚房,高敬亭投身革命後,地主民團將房屋放火燒燬。2005年,新縣文物局對故居進行了恢復重建。”高敬亭的第四代後裔、故居負責人、義務講解員高昌奎說。

走進故居,一張張珍貴的老照片,一件件滄桑的老傢俱,大量寶貴的一手資料,讓我們重溫了英雄傳奇的一生。

高敬亭,1907年出生於新縣新集鎮董店村(原屬光山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21歲參加革命,22歲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擔任鄂豫皖省委常委兼皖西北道委書記。

1934年11月,根據中央指示,鄂豫皖省委決定紅二十五軍向鄂豫陝邊轉移,高敬亭受命繼續領導大別山軍民堅持鬥爭,並迅速重建紅二十八軍,擔任政治委員。

“由於敵軍長期‘清剿’,鄂豫皖蘇區遭到嚴重破壞,僅有的幾小塊根據地也被敵人分割、包圍。”指著一張老照片,高昌奎說,紅二十八軍在高敬亭的帶領下英勇奮戰,探索總結出敵情不明不打,地形不利不打等“四不打”原則以及“化整為零,集零為整”“化裝偷襲”“殺回馬槍”等一整套游擊戰術,成功粉碎了敵人一次又一次“清剿”,使大別山得以紅旗不倒。

高敬亭不僅是一位遊擊專家,更是一位卓越的抗戰將領。“七七事變”後,國共兩黨達成協議,將南方八省的紅軍和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下轄四個支隊。高敬亭任第四支隊司令員。

高昌奎介紹,巢縣東南5公里的蔣家河口是敵人乘船常去掠奪的地區。經過反覆研究,高敬亭發現該地區河道縱橫,蘆葦叢生,十分有利於設伏。於是,1938年5月,四支隊在蔣家河口打響了新四軍抗日的槍聲,擊斃日軍20多人。

據不完全統計,從蔣家河口一戰至1939年6月,四支隊在高敬亭的指揮下,先後進行90餘次戰鬥,打死打傷日軍1700餘名。四支隊也由東進出發時的3100人壯大到1.1萬餘人,成為抗日的一支勁旅。

不幸的是,1939年6月,高敬亭被錯誤處決。1977年4月,當時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發出《關於給高敬亭同志平反的通知》,對高敬亭的功過作出了實事求是的評價。

如今,每年都會有不少人到高敬亭故居參觀學習祭奠,這讓高昌奎非常自豪。他說,他的願望就是讓更多人瞭解高敬亭的英勇事蹟,讓先烈們創造的偉大革命精神成為當代人高歌行進的強大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