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7歲男孩跳橋自殺:為什麼現在脆弱的孩子這麼多?

昨天,一個#上海17歲男孩跳橋自殺#的話題迅速佔據熱搜榜前排。

原來,17日22時,上海盧浦大橋,一男孩突然跑下車後迅速跳橋,緊跟著的女子阻止未果,坐地痛哭。

據悉,男孩今年17歲,是某職校二年級學生,在校與同學發生矛盾,被其母親批評。隨後下車跳橋身亡。

母親幾次拍打地面,無限悲痛。

上海17歲男孩跳橋自殺:為什麼現在脆弱的孩子這麼多?

這已經不知道是我看到的第幾起未成年人自殺的新聞了。

為什麼現在脆弱的孩子越來越多?

01

都說家是最溫暖的避風港,而家有時有時一座難以翻越的高山。

“你這個廢物,怎麼什麼都不行!”

“我跟你爸天天拼死拼活的為了你,你怎麼就不能爭點氣?”

“你看看人家xxx,再看看你,同樣是一個教室的,為什麼你就這麼沒出息?”

......

這些話很熟悉吧,我們都曾從父母口中聽到這樣的話,但同時,成為家長後的你們在某個氣急敗壞的時候,也對孩子說出過這樣的話吧。

我們從小就害怕父母失望的眼神,無奈的嘆息,但其實有時候,有時候,作為孩子,他們已經盡了他們所有的能力了。

我有一個好友曾經跟我說過:小時候,我總覺得父母是我最大的依靠,所以我受了什麼委屈,遇到什麼困難都會回家告訴他們,所以長大之後我總是不理解,為什麼傷害到我的也是他們呢?

好友告訴我,曾經她也有過很多次自殺的衝動,但最終都無果。

每次,她都想跟父母討論一下自己的想法,但總是被父母“這個有什麼用,不就是在浪費時間”、“聽我們的沒錯,我們吃的鹽比你吃的米還要多”、“我們是你爹媽,還能害你不成”......諸如此類的話一再否決,漸漸的,她不想說話了,她感覺沒有溝通的必要了,自己不過是一個一味按照父母所指定的方向前進的“傀儡”,而並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她漸漸也對生活喪失了最初的激情......

或許,讓這個少年選擇去跳橋的並不是這一次的爭吵,而是我將我所有的情緒告訴你,以為你可以成為我的依靠,而你卻在我早已破碎的心靈上增添了新的傷痕。

上海17歲男孩跳橋自殺:為什麼現在脆弱的孩子這麼多?


02

你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其實是控制好你的情緒

快節奏的生活,工作的壓力,讓新一代父母脾氣可能變得很暴躁。

或許,積攢了一天的壓力,想回家放鬆,但,可能看到孩子犯了一點小的錯誤,就開始難以壓制自己的情緒了。

前段時間,我同事在跟我吐槽:每天工作都煩死了,上週五回家還要接到了老師打來的電話,孩子在學校又不聽話了,我沒忍住就教訓了他,這臭小子竟然給我記仇了一週,不給我講話。

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是我生我養的,我隨便教育沒有關係的。

但,其實你一次兩次的“教育”還行,但次數多了,孩子的心也會變得千瘡百孔,他們會覺得,自己可能就是父母其實並不是那個在意自己。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孩子犯錯屬於正常現象。

而,如果孩子的每一次錯誤,都是在家長批評教育中開始的,這樣的孩子可能以後只會對家人越來越封閉。

珍妮·艾裡姆曾說:孩子的身上存在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

能好好說話,就別謾罵孩子,能好好溝通,就別暴力先行。

穩定的情緒,是最好的家教,別讓批判式教育,毀掉我們的下一代。

上海17歲男孩跳橋自殺:為什麼現在脆弱的孩子這麼多?

03

你的孩子,其實都不是你的孩子

我很喜歡紀伯倫在《論孩子》寫的:

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

他們是借你們而來,卻不是從你們而來,他們雖和你們同在,卻不屬於你們。

你們可以給他們以愛,卻不可給他們以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們可以蔭庇他們的身體,卻不能蔭庇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

在孩子的教育中,我們希望將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主體來相處。我們可以跟孩子平等的去交流、去溝通,而不是總是以一種家長的姿態去說:你是我養的,所以你必須聽我的。

我們要學會尊重孩子的想法,多聽取他們真正的內心,而不是一味地打著對他們好的旗幟,幫他們安排,你認為適合他們的道路。

孩子犯錯了,並不是第一時間去責備他們,事情已經發生了,再多的責備也不會時光倒流,應該去搞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心平氣和的告訴他,這件事哪兒做錯了,避免下次錯誤的發生。

教育的本質,不是特長班,不是學區房,是發自心底的理解與愛。

飲愛而生的孩子,才懂得如何去愛。

上海17歲男孩跳橋自殺:為什麼現在脆弱的孩子這麼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