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雍正是如何对待年妃的?

T.P.D.


在古代社会,皇帝都是典型的一夫一妻多妾制。皇帝拥有的女人,少则几人,多则成千上万。每个后妃都想得到皇帝的宠爱,但要得到皇帝的宠爱,起码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容貌出众,二是忠于皇帝,能够来事儿。

就拿顺治的废后来说吧,虽然年轻漂亮,聪明伶俐,可就是不会来事,还跟顺治对着干,最后被废。皇帝的女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平平安安,年妃就是如此,不仅未受兄长牵连,反而赢得雍正称赞。

年妃是川峡总督年羹尧的妹妹,她的另一个哥哥是广东巡抚年希尧,他的父亲年遐龄曾出任湖广巡抚。一家出三个督抚,这在历史上都是罕见。年妃隶属汉军镶黄旗,出生于官宦之家,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

早在康熙年间,年氏就是胤禛的侧福晋,其地位低于嫡福晋那拉氏(后来的孝敬皇后),高于当时的潜邸格格钮钴禄氏(乾隆的母亲,后来的孝圣皇后)。

年妃端庄淑娴,通情达理,深受雍正的宠爱。雍正一生一共有十个皇子、四个皇女,其中有三个皇子、一个皇女是年妃所生,由此可见年妃被临幸的次数还是比较多的。

雍正元年,雍正就册封年妃为贵妃。当时宫中没有皇贵妃,所以她实际上就是后宫中的二把手,地位仅次于中宫皇后。

年妃懂得察言观色,颇有政治嗅觉。年羹尧是雍正的宠臣,后又屡立战功,开衙建府,起居八座,因此变得飞扬跋扈、目无君主。年妃深居后宫,对年羹尧的所作所为也有所耳闻,难免为其兄担惊受怕。她不相信年羹尧会做出格之事,但愿传言是虚假的。

雍正二年,年妃回家探亲。她看到了被年羹尧强娶的蒙古贝勒之女,看到年府的家丁身穿朝服与朝廷官员平起平坐,看到了年羹尧妄自尊大的神态。眼前的实事证明了她听到传闻是真的,年妃的心开始变得沉重。
回到皇宫后,年妃左思右想,权衡利弊得失,将家里看到的一切全部告诉了雍正,并表示对年羹尧不满。

雍正对年妃这种忠君爱国、大义灭亲的行为所感动,大加称赞,对年妃也更加宠爱。后来年羹尧获罪时,年妃不仅没有被牵连进去,还得到了袝葬雍正泰陵的殊荣。相反,年羹尧也没有因自己是年妃哥哥的关系而得到丝毫宽恕。

年妃向来身体虚弱,加上为兄长长期担惊受怕,寝食难安,身体越来越差,到了雍正三年已经卧床不起。十一月十四日,雍正刚去景陵参加完康熙逝世三周年的祭祀大典,从遵化赶回来。他一进宫,就得知年妃病重的消息,有种不祥的预感。

十一月十八日是冬至,雍正必须去天坛祭天,前三天要斋戒,加上刚从景陵回来,疲惫不堪,所以没有去看望年妃,但心里始终惦记这事。十五日,雍正已经预感到年妃行将就木,于是发了一道谕旨:

贵妃年氏,秉性柔嘉,持躬淑慎……目今渐次沉重,朕心深为轸念。贵妃著封为皇贵妃。倘事出,一切礼仪,俱照皇贵妃行。

这道上谕,情真意切,可以看出雍正对年妃的爱怜之情,给予了她很高的评价。可惜雍正为了工作,顾不上年妃的病,只能安排御医治疗。在对老婆的关怀上,雍正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

年妃身体不好,自己为雍正生的三子一女接连夭折,心情沉痛,又缺少丈夫的关爱,加速了她的离世。

雍正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刚刚晋升为皇贵妃七天的年氏,还没来得及行册封大典就病逝于圆明园。也就在这个月,年羹尧被逮捕回京。年妃去世半个月后,年羹尧也被雍正赐令自尽。

年妃是大清王朝第一位在皇贵妃位上去世,并按照皇贵妃礼治丧的后宫女子。年妃去世后,雍正册谥她为敦肃皇贵妃,将她的金棺暂时安放在庄殡宫。乾隆二年,年妃入葬泰陵,与雍正一起长眠地下。

在深不见底的皇家后宫,年妃是幸运的,受到宠幸还没卷入惊涛骇浪;在家庭上,年妃是不幸的,她嫁给了一个工作狂丈夫,长期得不到家庭的温暖。


秋媚读史


年妃是汉人,在清朝,汉人被封为皇贵妃她是第一个。她父亲年遐龄是一等公,她是名门之后,大家闺秀,知书达礼。按照雍正的话说“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她对雍正“克尽敬慎”,对皇后“小心恭谨”,对下面人“宽厚和平”。总之,雍正觉得她不错,非常喜欢她。



但是,雍正是个工作狂,一年多头休息日不超过五天 ,其他时间都在工作,批阅奏章,处理国事,没有多少时间宠爱年妃,甚至年妃有病他也很少照顾,年妃不但没有怨言,而且尽心尽力帮助雍正处理家务,不让雍正为家事过多分心,实在是难得的贤内助。按雍正的话,“朕即位后,贵妃为皇考皇妣大事,俱尽心,负病以行诸礼,实可谓能助内政。”雍正非常感动。



雍正是个性情中人,年妃对他好,他同样回报年妃。年妃病重他五天内共批阅两个非常急的奏章,其他时间全部用来陪年妃,年妃死,他辍朝五日,这对雍正来说是极大奢侈,对年妃是极大殊荣。

年妃生了三子一女,都没有成人,其中福惠八岁死了,雍正按亲王规格埋葬,而当时乾隆连贝勒都不是,葬礼之隆重超过了顺治幼丧的荣亲王。



年羹尧是年妃的哥哥,拥立雍正继位有功,逐渐骄横跋扈,雍正要整治他,考虑年妃病情加重,推迟行动,在年妃去世后才治他的最罪。

清朝有连坐制度,年羹尧获罪,并没有影响年妃一家人,年妃仍然以贵妃待遇下葬,父亲年遐龄以一等公寿终正寝,哥哥年希尧,在年羹尧死后还得到重用,当了内务府总管。

互关互动,互利共赢!


豫有得


影视剧中有的将年妃刻画成了倚仗年羹尧之势,嚣张跋扈之人;也有部分影视剧将年妃演绎得隐忍悲惨。实际上,真正的年妃并非如此。

年妃,年羹尧的妹妹,巡抚遐龄之女。雍正未登基之前,在府邸之时,乌拉那拉氏,内大臣费扬古之女,也就是后来的孝敬宪皇后,为胤禛的嫡福晋,而年妃当时便为侧福晋。雍正皇帝的其他妾室,如钮祜禄氏,也就是弘历的母亲,在当时只是格格,地位比年氏要低。也可见,当时年氏在府邸的地位仅次于嫡福晋,还是很高的。

雍正元年,胤禛继位之后,封年氏为贵妃。当时,雍正皇帝十分重视年羹尧,年氏的地位如此牢固,一方面与她在府邸之时的地位是相符的;另一方面,也应该与年羹尧为清朝效力有关系。

史料记载,雍正三年之时,年氏病重。此时,也正值雍正皇帝将年羹尧搬到之时,年氏的病重,应该与家族的悲惨遭遇相关。那么,年氏是否因年羹尧而受累了呢?显然不是。

年氏在雍正三年之时病重,雍正皇帝非但没有将其打入冷宫,反而封她为皇贵妃。而且特意传旨:“妃病如不起,礼仪视皇贵妃例行。”可以说这是对年氏很高的礼遇了。不久,年氏便去世了,随即雍正皇帝也将年羹尧处死。

值得注意的是,年羹尧之死是在年氏去世之后,可以说雍正皇帝在对待年羹尧问题上,之所以一味妥协,一方面与他的功劳有关,另一方面也是看在年氏的面子上,所以并未立即处死年羹尧。年氏去世后,年羹尧也随之而去。

雍正帝赐其谥号为敦肃,表达了雍正皇帝对年氏的一种尊重和敬爱。乾隆初年,将年氏从葬泰陵,与雍正帝、孝敬宪皇后合葬在一处。这也充分说明了雍正帝对年氏的感情是很深的,年氏的地位在雍正的后妃之中也是很高的,与影视剧中所演绎的具有很大的差异。

年氏生前身后虽获殊荣,但命运不佳。她所生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皆夭折,年氏的早逝与年羹尧有关,更多的也可能与思子心切有关吧。总之,她是个苦命的妃子。


历史系大师姐


生同寝,死同穴,还一起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雍正对年妃应该算是不错了。

年氏是被圣祖指给当时的皇四子胤禛做侧妃,时间应该是在康熙五十年左右,年氏是湖广抚巡年遐龄的女儿,出身不算低。胤禛则在年氏之前还有一个侧妃李氏。这两个侧妃在雍邸时地位相同,但是胤禛继位以后她们的身份就有了差别。李氏是胤禛诸妾里服侍他最早的人,她生第一个儿子弘昐是在康熙三十六年,从这儿也可以判断出她至少比年氏早十几年进雍邸做侧妃。李氏也是在雍邸给胤禛生育子女最多的人,她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但是事情就是这么没有先来后到,胤禛入承大统做了皇帝,皇后肯定是元配那拉氏,年氏受封为贵妃仅次于皇后,李氏则受封为妃低于年氏。

年妃从康熙末年到雍正初年连连生儿育女,一共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可见也没歇着,得到了雍正的专房之宠。对于年氏,雍正说她“秉性柔嘉,持躬淑慎,朕在藩邸时事朕克尽敬慎”,这虽然是比较客气的套话,但是至少说明雍正很喜欢年氏的性格,觉得她很柔顺。和电视剧里演的不一样,真不一定是因为年羹尧的原因而导致年氏在后宫地位超高,反倒有可能是因为年氏雍正一定程度上放缓了对年羹尧的处置,当然年氏对年羹尧的保护作用也不用太大。雍正三年三月皇帝公开问责年羹尧,而十一月年氏生病时还很关怀年氏,下旨封她为皇贵妃。如果对年氏不好,不喜欢她,又何必这个时候封皇贵妃?反倒是年氏一死,一个月后就赐死了年羹尧。

雍正对年氏的态度最明显的就是两件事:祔葬皇陵和给她的谥号。年氏死去后她的金棺于阜成门外十里庄殡宫暂安而没有下葬。乾隆二年二月年氏金棺与世宗及孝敬皇后梓宫一起奉移泰陵,三月安葬于泰陵地宫。如果不是雍正有这个意思,恐怕年氏金棺早被葬到妃园寝去了,为什么要一放十二年不下葬?再说如果雍正没这个意思,作为儿子的乾隆又何必要这么做?

年氏的谥号“敦肃”也是个美谥。“敦”的意思就是说温仁、忠厚、亲睦。“肃”则是说好德而克己,执守妇道。从这个谥号也大致能判断年妃是什么样的人。


沅汰


众所周知,历史上雍正这个人,是一个爱岗敬业热爱加班的铁血君王。其实呢,他也是一个集痴情、闷骚、冰山、傲娇、铁血、真汉子的矛盾体。



历史上的年妃,有着显赫的家世,是雍正皇帝的敦肃皇贵妃,这位雍正朝首位贵妃,首位皇贵妃,除了有着宠爱着她的雍正,还享有至高无上的后宫地位和殊荣。

为雍正育有子嗣最多的妃子

查阅史料可知,康熙四十八年皇四子胤禛获封亲王,年家所在佐领划归于雍亲王属下。康熙五十年左右,康熙指婚年氏为雍正侧福晋。



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十二,年妃为雍正生下第四女康熙五十九年五月,年妃生皇七子福宜。康熙六十年十月,年妃生皇八子福惠。雍正元年五月初十,年妃生福沛。从年氏首次生育到去世,包揽了雍正帝十一年间的所有子嗣。年妃为雍正育有三子一女,也是雍正所有后妃中,生育最多的一位。

后宫地位一路飙升

年妃在后宫中的封号也是一路飙升。雍亲即位之初,年妃是他的潜邸侧福晋,雍正刚即位,就将年氏册封为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乌拉那拉氏。

也是在这次册封中,年妃获得了公主王妃命妇俱行礼的礼仪。而和她在藩邸并肩的另一位侧福晋李氏,入府比她早,年龄也比她大,却只封了齐妃。

年妃去世前,被封为皇贵妃

有雍正的关爱,可是,年妃并不是有福之人。康熙帝在位时,年妃所生的皇四女早早夭折。康熙五十九年,年妃所生的皇七子仅活了半岁也去世了。小皇子的病逝,让年氏再次饱受丧子之痛。雍正刚即位,年妃又失去了皇九子福沛。

接二连三的丧子打击,让年妃的身体逐渐羸弱不堪。此后,年妃的身体和情绪逐渐走上了下坡路。同时,年妃的哥哥年羹尧逐渐失去了雍正帝的宠幸,被雍正削官夺爵。

连年桑子,家族失势,年妃的身体和情绪一日不如一日。雍正三年,年妃病重,十一月二十三日,便因病逝世。值得一提的是,年妃去世之前,雍正下旨将她封为了皇贵妃。由此可见,雍正对年妃的喜爱之深。



年妃去世后,雍正曾辍朝五日,举行皇贵妃丧礼。在皇贵妃丧礼期间,雍正情绪激动,皇帝遣七个近支王公为皇贵妃穿孝,诚亲王允祉、廉亲王允禩等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之宗室,民公侯伯以下四品官以上之百官,皆被要求朝夕三次齐集举哀,并随从皇贵妃金棺由圆明园奉移至十里庄停殡之所。

然而举办清朝首个皇贵妃丧礼的礼部相关人等仍因 “仪仗草率”,从尚书至侍郎数人俱被议罪,并着降二级留任。

雍正本人对年妃的肯定和喜爱

“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在藩邸时,事朕克尽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谨,驭下宽厚平和。皇考嘉其端庄贵重,封为亲王侧妃。朕在即位后,贵妃于皇考,皇妣大事悉皆尽心力尽礼,实能赞儴内政。”

雍正在晋封年妃为皇贵妃的册书中充分肯定了她的品性。

年庚尧获罪,不牵连父兄

年妃死后仅仅一个月,年羮尧被降罪,但年妃一样获得祔葬泰陵的殊荣。

雍正五年,年妃的父亲年遐龄去世,雍正特谕依一等公(清朝非宗室功臣的最高封爵)礼下葬并致祭。长兄年希尧更于雍正四年初起任总管内务府大臣加管理淮安板闸关税务等要职,后于雍正末年官至从一品左都御史。

可以说年家除年羹尧这一脉获罪外,其余亲族并未受到任何牵连。

以上种种,足以说明雍正对年妃用情至深。


aTalks


文艺影视作品中的华妃的原型就是年妃,华妃恃宠而骄,跋扈霸道,被皇帝算计终生不孕,最后被皇帝赐死,其一生可谓悲剧。

然而,历史上的年妃按照雍正帝的说法『赋质温良,持躬端肃』(也作『秉性柔嘉,持躬淑慎』或『秉性温柔,持躬淑慎』),是一个温柔大方的妃子,很受雍正帝的宠爱,在潜邸中就是侧福晋,雍正帝一即位就封为贵妃——地位高于弘时的生母齐妃李氏和弘历(后来的乾隆帝)生母熹妃钮祜禄氏——而从年妃嫁入雍亲王府的康熙五十年 (1711)到雍正元年(1723)这十来年间,雍正帝所有的儿女都是年妃所生。

年妃病重期间,工作狂雍正帝留下了好几日没有处理政务的空白时间,并加封其为皇贵妃,年妃去世后的死后哀荣也是仪式隆重规格很高,雍正帝又辍朝五日。

年妃所生之子福慧也备受雍正帝喜爱,八岁时候早夭,被以亲王之礼安葬。

甚至有人认为,如果年妃身体好一些或者福慧活到成年,或许没有未来的乾隆帝什么事。

当然,虽然年妃去世后的一个月,年羹尧才最终得罪,但是在她病笃的这一年(雍正三年),从正月开始,雍正帝对年羹尧的不满就已经公开化,九月年羹尧也已经被押送到北京会审,作为皇帝的枕边人,年妃对此不可能不了解,其本来就不太好的身体健康或许也受到担心家族命运的心情的影响更趋恶化,在这个意义上,年妃的真实处境,和官方文件显示的状态,或许还是有一些出入的。

不过,雍正帝在处理年羹尧的同时,放过了其父亲兄长,多少也还是看在与年妃的情分上。


谈古论金


历史上的年妃,将其称之为雍正最为宠爱的妃子,是一点都不为过的。

康熙五十年(1711年),在康熙的安排下,还是雍亲王的雍正迎娶了当时出身于汉军镶白旗的年氏为侧福晋。年氏,是雍正朝时期权倾一时的年羹尧的亲妹妹,不过雍正迎娶年氏,并不是因为年羹尧的原因,而是年羹尧的父亲,时任湖广总督年遐龄,可以说雍正与年氏婚姻也是一桩政治联姻。

然而,自年氏嫁给雍正开始,就受到了雍正的极度宠爱,一直到年妃去世,她都可以说是雍正最为宠爱的妃子。

雍正对于年氏的宠爱,表现在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就是雍正对于年氏的册封上。

年妃刚刚嫁给雍正,进到雍正的王府直接就是侧福晋,要知道,乾隆的生母钮钴禄氏和弘昼的生母耿氏在王府的名分都只是格格,要低于侧福晋年氏的。

雍正登基后,年氏就被册封为贵妃,是雍正朝的第一位贵妃,在雍正三年(1725年),被册封为皇贵妃,而这也是雍正朝的第一位皇贵妃。并且雍正册封年氏为皇贵妃的时候,雍正的原配嫡福晋,也就是后来的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还在世,还在行使皇后统御六宫的智能,册封年氏为皇贵妃,仅仅是因为年氏病重,希望给年氏“冲喜”,这种皇后在世就册封皇贵妃的情况在清朝时期并不多见,足可见雍正对其的宠爱。

其次,便是在为雍正生育子女的数量上。

年氏是为雍正生育子女最多的皇妃,先后为雍正诞下了三男一女,并且从年氏首次生育到去世,包揽了雍正帝十一年间的所有子嗣。但是非常遗憾的是这四位子女都没有活太久,也是因为子女接二连三的幼殇,让年氏悲痛欲绝,身体状况一直不好。

年氏为雍正生下的第二个儿子,也就是八阿哥福惠是年氏所有子女中存活时间最长的,活了八岁,雍正对这个儿子也是非常喜爱,在福惠夭折之后,雍正更是以亲王礼仪厚葬了福惠。要知道当时已经18岁的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连贝子都不是,要高出弘历至少三个级别。如果福惠真的能够活到成年,并且活到雍正去世的时候,那么最终会不会是由乾隆继位还真的是犹未可知。

再次,就是雍正对于年氏的宠爱直接影响了雍正对于年羹尧处罚以及对于整个年家的处理。

年氏的兄长年羹尧被雍正定下“九十二条”大罪,但是雍正一直没有将年羹尧处死,甚至没有将年羹尧被贬职处罚的事情告诉年氏,只因年氏当时正在病重期间,雍正不忍再过渡刺激年氏,所以直至年氏去世,才最终赐年羹尧自尽。

尽管年羹尧的“九十二条”大罪,有超过三十条是抄家灭门、诛灭九族的大罪,然而雍正并没有罪及整个年家。

年羹尧的子嗣之中,仅有长子年富被杀,其余的均被发配充军,一年之后年羹尧的子嗣们也得到了雍正的赦免。

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在年羹尧得势期间被雍正加封为一等公,同时加授太傅衔。年羹尧被雍正问罪赐死后,雍正并没有为难年遐龄,也没有剥夺对其的封赏,仅仅是将其革职处理。在年羹尧被赐死的一年之后,年遐龄去世,雍正皇帝仍按照一等公的礼仪和标准将其厚葬,也算是得以善终了。

至于年羹尧的兄长年希尧,最初的时候受到了年羹尧的牵连而被罢官抄家,但是仅仅过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年希尧又重新得到了雍正的起用,直至乾隆朝时期去世。

所以,历史上的雍正对待年氏是非常宠爱,非常的好,并不像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雍正如此冷漠的对待年妃,态度却是恰恰相反。


年氏不仅得到了雍正宠爱,也得到了乾隆的敬重,年氏最终也被葬入雍正的泰陵地宫。

年氏是雍正的宠妃,并且在去世前已经被雍正册封为敦肃皇贵妃,有着很高的品阶和级别,而这样也让雍正皇帝的继任者乾隆皇帝对于年氏给予了绝对的尊重。加之雍正开创了皇贵妃随葬地宫的制度,有着怡亲王胤祥的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的先例可循,于是在乾隆二年(1737年),敦肃皇贵妃年氏随同雍正皇帝,以及孝敬宪皇后一同葬入泰陵地宫。

而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敦肃皇贵妃年氏也成为了清朝仅有的两位随皇帝葬入陵寝地宫的皇贵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