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溫泉,吃吃喝喝,哪能學什麼經營?

稻盛和夫,鹿兒島大學工業部畢業。1959年創立京都陶瓷株式會社,歷任總經理、董事長。1984年創立第二電電株式會社(現在的KDDI公司)並任董事長。兩家公司都曾位列世界五百強企業。1984年創立“稻盛集團”,同時設立“京都獎”,每年表彰為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作出重大貢獻的人士。同時,創辦“盛和塾”向年輕經營者講授經營理論,為培養經營者傾注心血。

稻盛和夫先生認為成功者應從原理原則出發考慮問題。我們往往將事物考慮得太過複雜,其實,事物的本質極為單純。就像物理中的很複雜的問題,用分解的方法看,就會轉化為很基礎的知識點。世間萬物莫不如此,乍看很複雜的事物,不過是若干簡單事物的組合。抓住複雜現象背後單純的本質,是一種極其重要的思考方式。而習慣於從原理原則出發考慮問題,則是在千頭萬緒中理解本質的最重要方法。

1.不單知道是對的,還要堅持幹下去

就像《聞香識女人》的主角弗蘭克中校在電影中膾炙人口的演講所提到的那樣: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知道哪條路是對的,但我從來不走,為什麼?因為那太苦了。依照哲學行事需要約束和規範自己的行為、慾望,這中間伴隨著許多痛苦,有時會給自己帶來暫時的損失和苦難。可即便如此,稻盛和夫還是建議我們選擇“不圓滑”、“不得要領”的那條路,因為在正確哲學指導下的行為,即使有一時的損失,後面也必有回報。

在日本泡沫經濟鼎盛時期,只要將土地轉賣就能讓資產升值,幾乎所有的企業都爭先恐後參與不動產投機。當時,京瓷已經擁有鉅額現金存款,所有人都勸稻盛和夫投資不動產。稻盛和夫卻一直沒有參與,因為他覺得,僅僅把土地從左手轉到右手就能賺大錢,天下沒有那樣的道理。就算來錢,也是不義之財,來得容易去得快。銀行的人覺得他不開竅,懇切地教他賺錢的秘密,他也始終不為所動。後來泡沫破裂,原本可望增值的資產轉眼間變成負資產,很多企業落下一身債務。

稻盛和夫得以避開陷阱的關鍵,就在於他始終堅信,只有額頭流汗,靠自己努力賺來的錢才是真正的利潤。在這種信念的指引下,他面臨鉅額的暴利引誘也不曾動搖。人是很脆弱的,不刻意警惕、自我戒備,即使知道道理,不知不覺中也會成為慾望和誘惑的俘虜。原理原則是正確和堅強的源泉,但同時它也很容易被忽視。

2.答案永遠在現場

體驗重於知識,這一條是人生重要的原理原則。“知”未必等於“會”。就像菜譜,只要識字就可以看明白,但是你按照菜譜卻未必能做出可口的菜,因為只有在現場反覆試驗的過程中,才能逐漸體會到幽微的要領。凡事都需要知識加上經驗才能“會”,在此之前,不過是“知”而已。進入信息社會,知識人人唾手可得,但並沒有人人都“會”,就因為這個鴻溝,只有靠現場的經驗才能填補。

公司誕生不久時,稻盛和夫去參加過一個經營研討會,講師中有本田公司創始人本田宗一郎。當天,所有人換上浴衣,進入溫泉,等待本田宗一郎。不一會兒,本田宗一郎穿著油跡斑斑的工作服,從工廠直接趕來,一開口就說“各位,你們究竟是來幹什麼的?據說是來學企業經營的。如果有這閒工夫,不如趕快回公司幹活去。泡泡溫泉,吃吃喝喝,哪能學什麼經營。我就是證據,我沒向任何人學過經營。所以,你們該做的事情只有一件,立刻回公司上班去!”


確實,經驗在你的工作現場,否則,那只是別人的經驗。工作現場有神靈。在現場,你可能千方百計反覆試驗,卻不斷碰壁,直到山窮水盡。但堅持下去你會發現,當認為要絕望時,事情才剛剛開始。

稻盛和夫總結說,答案永遠在現場。但是要從現場獲得答案,首先要對工作有不亞於任何人的熱情,其次要每一天都極度認真度過。

3.姑且一心不亂,拼命投入工作再說

只有自燃型的人,才能堅持時刻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成就事業。有人不需要任何督促鼓勵,就能熱情萬丈,熊熊燃燒。有人在外界的鼓勵和要求下,能慢慢燃燒起來。也有人很冷漠,油鹽不進,屬於不燃型人。對於組織而言,不燃型危害巨大,他不僅自己麻木,還會奪走別人的能量。而對組織最有益處,自身也最可能取得成就的,是自燃型人物。他們不僅自我燃燒,還會把能量傳遞給周圍的人。

不過,人與人不同,怎麼才能成為自燃型的人呢?稻盛和夫說,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喜歡自己的工作。喜歡會釋放強大的能量,促使人全力以赴把事情做成,從而產生成就感和自信心,以至於形成良性循環。

但是,有的人對自己的工作怎麼也喜歡不起來,那又該怎麼辦呢?

稻盛和夫說,姑且一心不亂,拼命投入工作再說。在這個過程中,痛苦會生出喜悅,“喜歡”和“投入”是硬幣的兩面,兩者之間是因果循環的關係。你會因為擅長而喜歡,又會因為喜歡而擅長。

4.摒棄私利,複雜問題簡單化

每當京瓷員工之間、部門之間,經常為工作上的事各執己見,相持不下,把問題擺在稻盛和夫面前,讓他裁決。稻盛和夫仔細聽取雙方說辭後,得出的答案,總能得到雙方的一致認可,各自輕鬆滿意而歸。

這不是因為部下礙於他的權威,也不是因為他比所有人聰明,僅僅是因為他能超越糾纏不清的利害關係,冷靜地分析問題。部門間的紛爭看起來複雜,很多時候僅僅是很小的原因導致,多半是因為利己的緣故。把問題說清,回到“作為人,何謂正確”這個本質上來,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比如,稻盛和夫認為,日本和中國在慰安婦和南京大屠殺問題上的爭執,就應該以日本謝罪結束。在座談會上,他的這番發言驚呆了與會的學者,因為這樣講有失國家權威,在國際法上蒙受不利。稻盛和夫雖然能理解日本人的感情,但他堅持認為,日本侵略了他國,踐踏了別國的領土和生命,既然是歷史事實,就應該謝罪。因為向受傷害的對方道歉謝罪,這是作為人應有的、普遍的正義感,應該超越所謂的常識和道理。即便謝罪會損失利益,但事情該怎麼辦,就要怎麼辦。

當人擺脫私心、利己心的束縛,走出利害和執著的圈子,從利他心出發,就能做到這一點。

泡泡溫泉,吃吃喝喝,哪能學什麼經營?

泡泡溫泉,吃吃喝喝,哪能學什麼經營?

泡泡溫泉,吃吃喝喝,哪能學什麼經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