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应不应该退出初中语文课本?

用户3708573353


《愚公移山》虽然是寓言故事,但也是毛主席精典著作“老三篇”之一(毛主席之“七大闭幕词”)。毛主席借《寓公移山》这篇寓言,告诉他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人民是我们的上帝,我们要搬倒两座大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亦即美帝国主义及其扶持的蒋介石反动政权在中国的统治,一定会感动上帝(人民)的。“老三篇”并不是简简单单的三篇文章,而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主张《愚公移山》退出学生课本者,焉知其不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素食翁


《愚公移山》不应该退出语文课本。



第一,《愚公移山》《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这三篇文章,被称为“老三篇”。都是毛主席在延安时期的经典著作,我们小学时候《语文》课本的必读课文。“老三篇”的经典思想,意义深刻,影响深远,家喻户晓。我记得过去有一首歌就叫《战士爱读老三篇》,流传很广。伟人这三篇文章的精髓就是,《为人服务》中,烧炭人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纪念白求恩》中,加拿大人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国际主义精神;《愚公移山》中,神话人物愚公的“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大无畏斗争精神。这些精神,曾经教育了几代人,影响了几代人,是我们几代人人生道路上指路明灯。



第二,《愚公移山》是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七大”闭幕时,毛主席所做的闭幕词一部分。当时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时候,毛主席讲这样一个寓言故事,就是号召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人民军队,要下定决心,不怕困难,敢于胜利,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我们一定会感动“神仙”,赢得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搬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这两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三。“愚公精神”仍然有现实意义。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伟大民族复兴”“中国梦”,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仍然需要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愚公精神”,需要我们一代人一代人的前赴后继,艰苦奋斗。我们提倡“愚公精神”,发扬“愚公精神”,有着重大的现实主义意义。不仅我们这一代要学习,我们的后代也需要学习,我们就是要从孩子们抓起,从娃娃儿抓起,从孩子们的学习课本抓起,学习和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学文说话


笔者认为不应该退出。因为愚公移的不是山,暗喻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旧中国人民头上的“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被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经过八年的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搬走了‘帝国主义这座大山’;又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卓绝的奋斗,搬走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两座大山,这才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帆风顺的时候极少又极少,磕磕绊绊、坎坎坷坷、坑坑洼洼的时候比较多;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发扬愚公迎难而上、不畏艰苦、坚韧不拔、踏平坎坷、唤起大众同心干的精神,踢开绊脚石,勇敢向前进。只有这样,我们的目的才能够达到,我们的目的就一定能够达到!


丰收42981


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统帅千军万马把日本鬼子赶出了中国,打倒了国民党反动派,推翻了蒋介石政府,建设了新中国,靠什么?靠的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张思德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愚公移山的精神,共产主义的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缺乏这种精神,就如湖水中的芦苇,如果有了这种精神,就象高山上的松柏,不怕风吹雨打,不怕烈曰暴晒,不怕冰雪酷冻,愚公移山就是这种精神,中华民族不能没有这种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世世代代的传下去,所以初中教科书不但不能删除愚公移山一文,而且还要加强革命传统教材的基础教育知识。


苑医堂zjg


《愚公移山》应不应该退出初中课本,首先应该明确初中学生应该接受什么样思想教育。而《愚公移山》这篇文章的主旨思想是什么。我国的国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综合国力还不是非常强大,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坚持不懈的艰苦奋斗,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就是表达愚公和其子孙们,不畏艰辛挖山不止的可贵精神。他向人们传递的是,中华民族的复兴需要中国人民一代又一代艰苦奋斗,伟大的背后是艰辛。只要我们坚持愚公精神,中华民族的未来必定是强盛的。所以,《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应该而且必须保留在初中课本上。


元亨利贞241


这种问题都会拿来讨论,真变成了大杂烩。毛主席的《张思德》《愚公移山》《白求恩》“老三篇”这三篇文章教育了一代人,塑造了多少英雄人物,三位典型人物为共和国创建前期起到精神力量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分岗位贵贱,不分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是《张思德》一文的精髓。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是《愚公移山》一文的核心。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发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是《白求恩》一文的灵魂。

老三篇中三个代表人物的思想、精神也正是现在社会和人们所缺乏的,也是现在社会与宣教部门必须教育、宣传、倡导和发扬光大的。

所以象《愚公移山》等这样正能量的教材决不能退出和删除掉。


向阳花152749516


看了很多回答,感觉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进行讨论和争论,大家似乎忘记了教材的使用对象是学生,而不是参与讨论的人。

坚持把《愚公移山》留在教材里的,都出于对领袖的爱戴,出于对自己吃苦经历的回忆,充满着个人的情怀。但是带有情怀的文章又何止一篇?如果为了情怀而保留,教科书里还能放得下吗?那到时候又该留下谁呢?

我让为《愚公移山》可以移出课本。

《愚公移山》的存留应该从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接受角度进行考虑。

语文教学应该强调“语文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体验文化气息,令人陶醉于诗意美感。其中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如果注重思想品德的教育就偏离了语文教学的特色。而思想品德的教育更应该融入日常生活中,光通过一两篇课文是无法培养孩子坚持不懈的精神。一边教育孩子坚持不懈,一边放弃一个个兴趣爱好(非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培养,孩子能养成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吗?

学生更具有个性化。现在的社会职业分工越来越细,人也随之更加个性化,一个班级几十个孩子面对同一篇课文不可能都出相同的观点,所谓“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几十个孩子观点都一样不是更可怕吗?思想僵化失去创新精神了吗?面对这样的课文肯定会有学生问“愚公为什么不搬家?”,“愚公为什么不修一条路呢?”此时老师是应该统一他们的思想还是鼓励他们自由思考呢?

另外,我们还有思想道德课,完全可以利用思想道德课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让语文更有语文味。

如果要渗透坚持不懈的精神完全可以另外选一篇具有时代性的文章,在这个时代不缺坚持不懈的例子,用现代人的例子教育孩子不是更易于孩子的接受吗?

所以《愚公移山》可移。

区区愚见,欢迎斧正、探讨。最好是站在孩子立场上的探讨。


半页斋


作为一名物理老师,当我看到这个题目时又去把文章读了一遍,内容很有创造性,作为物理教师,我的思考如下:

当学生读完此文后肯定会有疑惑:山那么大根本就移不完,为什么不选择搬家呢?现在国家强调创新,愚公移山的精神有点过时了。

如果从这个角度乍一听好像有点道理,但是我认为创新精神与愚公移山精神不冲突,反而是相辅相成的。愚公移山教会我们要自信,碰到困难不能退缩。做事情从长远角度考虑,着眼于子孙后代。更重要的是要实干,撸起袖子加油干,不通过实干怎么可能有创新?所以这两种精神都应大力发扬!

综上所述,我认为《愚公移山》不应该移出初中教材!





初中物理丛老师


《愚公移山》这篇文章,是毛泽东主席在1945年4月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动员报告,是根据抗日的发展形势,充分肯定了抗日战争必胜的决心,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的动员令,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向何处去,压在全国人民头上的"山"需不要搬掉,所以在文章中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要发扬《愚公移山》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毛主席运用愚公移山的革命精神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必胜决心,为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为中国人民树立了坚定的革命信仰,是一种无形而巨大的精神和力量,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种愚公精神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均起着精神和信仰的巨大作用。

毛主席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著述了,《愚公移山》,《为人民服务》和《纪念白求恩》等三篇具有划时代革命信仰的文章,从文章发表七十多年来,一直作为全国人民的精神信仰和力量的源泉,推动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为广大人民的精神食粮。题主提出该不该退出初中课本?笔者认为,如果有人能超越毛主席的哲学文章,比毛主席的文章更有精神信仰和动力,让全体人看一看,学一学,比一比,如果比不上,对不起,请你一边休息去,希不要混淆视听!

我国社会主义巳迈进历史新时期,当代愚公精神伴随着新的长征路前进,路上定会出现不少艰难险阻,并且会出现犲狼虎狗,高山狹谷的阻挡革命前进的道路,由于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精神信仰的传承,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中国人民奠定了坚不可摧的革命信仰,应当在我国掀起学习《老三篇》文章的热潮,不但是全体人民学习,更适用于在全国各类学校学生中重溫和学习,即使到达共产主义社会,巜愚公移山》的精神都不力过失,它将永远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信仰和力量!








林海雪原185164327


《愚公移山》提倡的是一代一代人奋斗不止、毫不动摇,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以后就形成了著名的“愚公精神”。

愚公靠着这种精神,率领他的儿子们每天挖山不止,感动了上帝,他就派了两个神仙下凡,把太行山、王屋山两座大山背走了。

中国共产党靠着这种“愚公精神”,动员和带领全国人民,挖掉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两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今天,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样要靠“愚公精神”,要靠一代一代中国人奋斗不止、毫不动摇,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

思想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愚公移山》是思想教育的最形象、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材,不应该退出初中语文课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