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在自己死的前一天,真的下令毒死光绪了吗?

841574844


历史证明:主动权常常是掌握在有实力的人手中的,慈禧有这样的动机,更有这种手腕。


光绪与慈禧前后脚升天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也就是1908年11月,38岁的光绪和74岁的慈禧,在14日酉时和15日未时先后升天了,巧合的是两人死亡时间还不到20小时,也使光绪的死蒙上一层神秘面纱。

光绪刚死,社会上就流传他是被慈禧毒死的,所以不仅是我们不相信光绪是自然死亡,当时民众更是深感怀疑。光绪之死也就成为晚清一大疑案。

上世纪的80年代,一些历史学家、档案学家、医学专家根据清宫档案中保存的光绪脉案进行了研究,认为光绪死亡没有中毒或被伤害痕迹,是属于自然死亡。

但是在2003年,中央电视台、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员、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清西陵文物管理处等单位的有关专家,组成了一个关于探索光绪死因的专题组,用当时先进的技术和精密的一起对光绪的头发、遗骨、衣物及其表面附着物和墓内外环境样品等,进行反复检验和缜密研究,用了5年时间,最终得出了光绪是死于急性肠胃型砒霜中毒的结论,也宣布这个百年疑案终于尘埃落定了。


被架空的光绪注定是一个悲剧。

既然已经知道死因,那么接下来必然得搞清楚究竟是谁害死了光绪。这要从光绪与慈禧之间的恩怨情仇说起。

1875年1月12日,同治死于养心殿。按理说,父亲死后应该由他的儿子继位,然而同治死时非常年轻,只有19岁,没有留下子嗣。如果给同治立嗣,慈禧的身份就得从太后变成太皇太后,无论立嗣皇子是长是幼,她都没有资格垂帘听政了。

慈禧要垂帘听政只能给咸丰立嗣,且不能太过年长,最终慈禧选择了载湉。载湉是咸丰同父异母的弟弟醇亲王奕譞的儿子,还是慈禧的妹妹的儿子,也就是说光绪既是慈禧的侄子又是外甥,有双重身份。

当时光绪只有4岁,是继承皇位的最佳人选,为慈禧专权打下基础。1886年,在光绪即将年满15岁的这一年,慈禧告诉醇亲王以及军机大臣世铎,要在冬至这天祭祀天坛,清朝冬至祭天是非常重大的礼仪,慈禧让光绪皇帝亲自去行礼,这样到了明年正月就可以给光绪举办亲政大典了。

光绪知道自己的时机还没来到,也明白这是慈禧在试探自己,立即长跪请辞,于是在各大臣的再三恳请下,慈禧同意在光绪亲政后再进行数年训政。

满朝文武都只知慈禧不知光绪,即便光绪亲政也逃不出慈禧的五指山。慈禧这样做不过是为了不违祖制,进而将自己垂帘听政的时间线拉长。光绪一直处于被架空状态,如何能不心生怨恨。

1888年11月25日,慈禧又做主,将自己弟弟的女儿叶赫那拉氏指配给光绪,成为光绪的皇后。侍郎长叙的两个女儿他他拉氏也同时入选,一个封为瑾嫔,一个为珍嫔。其中叶赫那拉氏入宫,表面是亲上加亲,其实不过是为了监视光绪,加强对他的控制,这一点光绪又如何能不明白呢!

矛盾激化,慈禧、光绪二人感情决裂。

甲午中日战争后,面临民族危机,维新运动也开始了。在一群维新人士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支持下,1898年的春天,光绪让庆郡王奕劻转告慈禧:如果太后再不给我主事的权力,那我就退位好了,无论如何我不愿作亡国之君!

慈禧听闻后怒气冲天,愤怒道:他竟然不愿意做这个位置,我其实也早已经不愿他当皇帝了!随着维新变法的深入,慈禧与光绪的矛盾也日渐加深。

9月14日,光绪到颐和园向慈禧请求开懋勤殿,慈禧不答应,光绪随后感到自己的处境非常困难,于是召见了维新派人士杨锐,赐予密诏,让他和谭嗣同等人快点想办法救自己。

谭嗣同捧诏大哭,并将这件事告诉了康有为,康有为看中当时在天津小站练兵的直隶按察使袁世凯,想撺掇袁世凯率领新军围困颐和园,以挟持太后,逼迫慈禧交出政权。

其实当时就有人觉得袁世凯狡诈多端,恐怕难以成事,为兵谏失败埋下伏笔。

谁知道袁世凯一面向光绪信誓旦旦地说:杀荣禄如同杀一条狗,另一方面却已投入慈禧怀抱。

9月19日,慈禧从颐和园还宫,回宫就立马跑到光绪的寝宫里,把所有的奏折都带走了,并把光绪召见来,怒斥他:我养了你二十多年,你却听小人的话想加害我。光绪吓得战战兢兢,话都说不出。过了一会才缓了些,结结巴巴地说:我并没有这个意思,慈禧向光绪吐了口唾沫,说了句:“痴儿,今日无我,明日安有汝乎”。意思是,你个傻子,今天没有我了,明天还能有你吗?

随后将光绪软禁在了瀛台,并逮捕、杀害维新人士,维新运动也自此失败了。

在慈禧看来,康有为等人密谋挟制慈禧,是光绪对她的背叛,预示二人在感情上的彻底决裂。

心结未解,慈禧是最大嫌疑人。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城,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和光绪一年多的流亡生活,并没有解开两人的心结。围绕皇太后的太监、臣子们都知道,如果慈禧驾崩,那么在她升天的时候也将是光绪的归期。这些人为了自身的安全,也会将光绪秘密处置了。毕竟光绪能有今天这样结果,与慈禧的身边人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无论是慈禧亲自下令谋害光绪,还是周边人等假借慈禧之手,都与慈禧有脱不开的关联。并且山主以为,慈禧谋害的可能性更大。

慈禧毒害光绪,不仅仅是为了自身的安全,也是为了大清政权的平稳过渡。从这方面说,慈禧确实是挺有远见,并且似乎还预见了自己的死期,懿旨刚下发,自己也在这一天入土长眠了。

山主以为:光绪的悲剧并非完全是必然,一个人在失势时,当低调如潜龙,而不应操之过急,唯有如此或有一线生机。


莫山主说清史


1908年11月,大清帝国的统治者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前后离世,两人的死亡时间仅隔了一天。

按公开的说明,是光绪皇帝在前,慈禧太后在后,但事实上,未必。

从目前的各种考察证据来看,光绪皇帝虽然已经病入膏肓,但其死因,应该是被人为的用砒霜毒死。

如果真是这样,这就引发了另一个重要问题:慈禧太后为什么要这样做?


有人说,这是因为在戊戌年后,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矛盾极大,为了防止报复,慈禧太后这才在临死前下令毒死光绪。

不过,仅以两人矛盾来解释,似乎又有些过于简单草率了。

道理很简单,如果慈禧太后想要谋害光绪的话,在之前10年中,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实行,又何必在两人都已危在旦夕之时才进行呢?

而且,戊戌年的“围园杀后”之谋,慈禧太后虽然怀疑光绪皇帝有所参与,但事实上,光绪是替康有为等人背了黑锅,他对此是并不知情的。

更何况,从名分上来说,慈禧太后既是光绪的伯母,又是他的姨妈,将光绪从小一手带到,要说两人关系有多恶劣,也未必(不可偏听偏信梁启超之流的谣言)。


以此而言,如果慈禧太后与光绪的矛盾不足以要谋杀后者的话,那笔者大胆地推测:

慈禧太后之所以要用砒霜加速光绪的死亡,很可能是为了安排继位的方便。而且,慈禧太后很有可能是先死,而提前安排秘不发丧。

其逻辑应该是这样:鉴于光绪也即将不久于人世,而慈禧太后先行一步的话,清廷朝政很可能陷入到崩塌的境地。


正因为如此,慈禧太后必须在死前做出皇位继承的重大安排,以便于朝政的正常过渡。而从这个意义上说,垂死并丧失了行政能力的光绪皇帝反成为这一过程中的重大障碍。

如此一来,为了让摄政王载沣能够名正言顺的接管朝政,慈禧太后与光绪这两个即将走向死亡的人,其同赴地府反而是一个合乎逻辑的选择。

更详细的解读,可参考拙著:《天命所终:大清帝国的衰亡》。



坑爹史册


对于光绪皇帝的突然暴毙,绝对是他的“亲爸爸”——慈禧在下黑手。

载湉生于1871年,虽然称慈禧为“亲爸爸”,可是他却不是慈禧的亲生儿子,咸丰和慈禧只有一个儿子载淳,即同治皇帝。

不过,活了19岁的载淳没有留后,载淳一死,咸丰一脉便绝了后,所以,慈禧选了载湉作为皇帝继承人。

载湉也是慈禧经过深思熟虑后择定的人,一则载湉是她的胞妹的儿子,二则载湉也是辛酉政变功臣奕譞的儿子,三则载湉年幼且奕譞听话,让载湉继位,她能够继续掌控权柄。

1908年11月14日,当了34年皇帝的载湉在瀛台一命呜呼。

这个被“亲爸爸”慈禧控制了一生的“傀儡皇帝”,也总算是摆脱了命运的桎梏,或许他在临死前也曾重重地喘了一口气。

不过,载湉这边的哭声响起来没多久后,慈禧那边也传出了一片恸哭。

1908年11月15日,光绪皇帝死后的第二天,乐寿堂中的慈禧老太婆也终于熬到了人生的尽头,抛下被她整得七零八落的清王朝,撒手人寰。

载湉死于14日,慈禧死于15日,难道真的只是巧合?

恐怕不然。

1908年11月14日,这一日傍晚,启功的曾祖、清礼部尚书溥良此时正好守候在乐寿堂外,慈禧已经病入膏肓,随时可能会咽气,所以,主管礼仪和祭祀的礼部尚书溥良只好在这日夜守着,只等她一咽气,便依规矩为她处理后事。

如果说光绪此时也已到了病及生命的时候,守在瀛台的又是礼部的哪位官员?如果说没有礼部官员值守的话,是不是意味着当时的光绪的病实际上没有那么严重?

溥良突然看到一个太监从乐寿堂里走了出来,手里捧着一个盖碗,他随意地问了一句,端的是什么?

太监一看是溥良,便恭恭敬敬地答道,是老佛爷赏给万岁爷的塌喇。

塌喇是什么?是酸奶。

此时病重将亡的慈禧,竟然没有忘了关心被她囚在瀛台10年的皇帝,在临死前仍然不忘让人给他送去一碗酸奶,真可谓是“感情深厚”呀!

可是,这碗酸奶送到瀛台后,没过多久,便传出了载湉的死讯,隆裕皇后宠信的宦官小德张匆匆忙忙跑到了太医院,告知了众人皇帝驾崩的消息。

究竟是什么病,能让载湉在发病后死的这么快,快的连传唤太医的时间都没有?

对于载湉之死,“毒死”之说可谓已经深入人心了,除了慈禧毒死光绪的说法外,也有李莲英毒死光绪或者袁世凯毒死光绪的说法。

李莲英毒死光绪的说法又是何意?李莲英是谁的人,听命于谁?即便真是李莲英下毒,幕后之人除了慈禧又能是谁?更何况,李莲英既然毒死了光绪,又为何要隐退?此说法不过是无稽之谈罢了。

再看袁世凯,载沣上位后能够一纸罢免了袁世凯,便说明当时的袁世凯远没有到一手遮天的地步,他的手真能伸到皇宫?他毒死光绪又是为了什么?因为戊戌年的所谓“告密”?不说“告密”之事到底是不是真的,即便是真的,凭他手里的军权,光绪没死的话也不敢对他下死手。

况且,他毒死了光绪又能怎样?他是能当皇帝,还是能控制新皇帝?可见袁世凯毒死光绪之说也是无稽之谈。

此外,曾给载湉诊治的屈桂庭在回忆录《诊治光绪皇帝秘记》中写到——迨至十月十八日,余复进三海,在瀛台看光绪帝病。是日,帝忽患疼痛,在床上乱滚,向我大叫“肚子痛的了不得”时,中医俱去,左右只余内侍一二人,盖太后亦患重病,宫廷无主,乱如散沙,帝所居地更为孤寂,无人管事。

为什么皇帝病重,不但没有宫廷御医随侍左右,反倒全部撤走,只留一个西医?载湉又为何突然肚痛到难以自已?

让人费解的是,经过屈桂庭的治疗,载湉的病症明明已经得到了控制,且有了好转的迹象,为什么没好转时没暴毙,病情好转了反倒暴毙?

除了心肌梗塞之类的突发疾病,恐怕也只有毒药能致人如此了。

2008年,央视曾联合清西陵文物管理处、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组成所谓的“清光绪帝死因”专题研究课题组,对光绪皇帝的死因展开了科学的调查、检测、研究和分析,最终得到了研究成果——光绪帝系砒霜中毒死亡。

所以,载湉死于慈禧之手已是板上钉钉之事,载湉恐怕做梦也想不到他的“亲爸爸”会在临死前给他送来一碗夺命酸奶。

不过,也有不少人在为慈禧作辩护,原因在于慈禧到底有没有必要毒死载湉,对于慈禧来说绝对有必要。

慈禧是一个贪权恋权的女人,按说她是没有资格独自享有一个陵寝的,可是,她却仗着手里的权势给自己建了一个陵寝,陪葬品之多、之奢侈恐怕即便是乾隆也难相比,这说明她希冀着死后仍能继续享受权势和富贵奢侈的生活。

可是,她却害怕载湉会破坏她的陵寝,破坏她在地底下的“帝王生活”,夺走她的“帝王权势”。

多数人应当也听过慈禧说过的一句话——宁赠友邦,不予家奴!

这说明慈禧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所以,她在发动戊戌政变后,曾一度试图废了光绪皇帝,无奈迫于洋人所施加的压力,只好改废为囚,将光绪锁在了瀛台。

慈禧对于亲情,绝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看重,否则她的亲儿子载淳也不会英年早夭。

载淳尚且不被慈禧放在心上,何况一个不是亲生的载湉?

不管载湉在慈禧死后会不会治她的罪,会不会刨了她的坟,会不会鞭她的尸,慈禧都不会冒这个险,这叫防患于未然。

对于光绪而言,放在10年前,如果他能够成功“围园”,或许不会宰了他的“亲爸爸”慈禧。

可是,1908年和1898年已是今时不同往日,载湉被囚禁10年,珍妃被投井,说他对慈禧没有恨意谁又会信?

所以,慈禧如果先死,光绪接掌清政府的话,确实不是没有可能为了泄愤,对死去的慈禧下手。

所以,慈禧才会说,我不能先尔死。

你必须得死,必须得死在前头,如此便万无一失了!


吾与吾国


光绪的死,一直都是历史疑案。说光绪的死,是慈禧毒杀的,似乎有点说不过去。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我们可以列出一下理由,加以说明。

大家都知道,慈禧是死在了光绪的后面, 也就是说光绪头一天死,慈禧紧跟着第二天就死了。

因为存在这样的一个前因后果的关系,所以,大家都一致认为,光绪是慈禧谋杀的。

可是,大家不要忘记,慈禧本事再大,在能呼风唤雨,她也不可能料到自己,具体什么时间死亡。

死亡一直都是一个未知数,不到那一天的到来,没有人会预知自己到底会死在那一天的。

慈禧也是一个凡人,她当然也不知道自己杀了光绪之后,第二天就会死了。

还有通过慈禧立溥仪为皇帝,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慈禧压根就没有想到自己会死。

慈禧为何会选年龄只有三岁的溥仪当皇位的继承人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溥仪年龄小,年龄小就要人辅佐他,就想当年慈禧辅佐光绪一样。

当时的慈禧,肯定身体还可以,所以,她才想到立溥仪为皇帝的,她觉得自己还可以在活二十年,二十年后溥仪长大了,自己若是挂了,就把皇位让给溥仪就好了。

这就是慈禧打的如意算盘。

但是,实际上情况要复杂的多得多。

光绪去世后的第二天上午,慈禧还好好的呢,所有的事情,都是照常在搭理,并且上午上朝的时候,慈禧他们还讨论了,立接班人的事情。

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慈禧就不行了,而且她还意识到自己马上就要不行了。

这说明慈禧马上要死了,是突然发生的一个事件,是她完全没有预料到的。

所以,她趁着自己还清醒的那一小会,赶紧宣布辅佐溥仪的人选,也就是摄政王,当时慈禧指定的人是溥仪的父亲。

另外,慈禧又叮嘱了两件事,之后,慈禧就撒手人寰了。

通过光绪和慈禧先后的去世,看上去这更像是一场阴谋。

也就是说也许光绪和慈禧,两个人都有可能是被别人算计了,光绪突然死去了,慈禧也突然死去了,国家一连去世了两个一号人物,但真是匪夷所思。

很多人猜测,光绪和慈禧去世之后,既得利益者是袁世凯。

但是,袁世凯是没有机会对光绪和慈禧下手的,能下手的肯定是可以接近这两个人的人。

所以,能毒杀皇帝和慈禧的人,也仅仅只有太监了,也只有比较被宠幸的太监,才有可能下手成功。

所以,李莲英慈禧身边的最红的一个太监,就成了嫌疑人。

有人推测是袁世凯联系李莲英,两个人合伙干的这一件事。当然了这仅仅是推测,并没有任何实锤。

不过,光绪是被毒杀的这一说法,近代被考古专家,已经证实了。因为通过对光绪的衣服的化验,光绪确实是中毒砒霜而死的。

光绪去世的时候年龄仅仅只有38岁,这个年龄的皇帝,按正常来说,是不会无缘无故就暴毙的。要么病死,要么被杀。

所以说光绪皇帝肯定是被毒杀的,但是,具体的凶手就不得而知了。

总之,历史一旦过去,它就会成为永久的谜了。无论是光绪的死,还是慈禧太后的死,都是中国历史上的不解之谜。


史学达人


慈禧毒死光绪这事以前是有历史争议的,许多历史学家长篇累牍的论述光绪的死因,还煞有其事的给慈禧找了一堆台阶,论证慈禧不可能杀光绪,国家经费骗了不少,垃圾论文也发了不少,抵不过一纸科学证明。

2008年,“光绪帝死因专题研究课题组”对保留下来的光绪头发做了检测,发现高浓度的砷,远远大于致死量,且样本没有受到外部环境污染,可以断定:光绪帝是被人毒死的,毒药就是俗称的:砒霜(三氧化二砷)。

即便没有这个证据,只要具备正常生活经验的人都可以想象的到:光绪绝对不可能是自然死亡,光绪死于1908年11月14日,慈禧死于1908年11月15日,是年光绪38岁,慈禧已经73岁了,世界上哪有这么巧的事情,许多人说光绪被囚禁多年,抑郁而终。这种说法也就骗骗小文青,人要是本身没有疾病,38岁断然不会暴毙,抑郁而终这种说法不过是死因不明的一种文艺托词罢了,即便得了抑郁症,死也是死于自杀,单一的抑郁症不会致死。

至于谁杀了光绪,各门各派说法众多,一般认为有三种

(1)慈禧 (2)李莲英 (3)袁世凯

我还是那个说法,只要有点脑子的人都明白,只有一个选项,就是慈禧!这种说法并非毫无实证,《启功口述历史》一书记载,其曾祖父任礼部尚书时正赶上两宫驾崩,在宣布慈禧临死前,曾祖父看见一个太监端着一个盖碗从乐寿堂出来。曾祖父出于责任问是何物,太监答是慈禧赏给光绪的酸奶。

熟悉历史书法的朋友都知道:启功先生是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他的说法可信度极高,且这种秘闻根本无法从正史获取,经历这些事件人的记载反倒是最为可靠的记录。

慈禧为什么要杀光绪,原因太多了,

(1)双方结怨太深,囚禁十年,废掉大阿哥,虐杀珍妃。。。简直是不共戴天,不死不休。

(2)慈禧心肠狠毒。从其一生所作所为来看,慈禧就是一个心地阴毒毫无底线的老妖婆,杀肃顺,杀珍妃,为了过大寿不惜挪用海军军费,毫不客气的说,她一个人缩短了满清几十年的寿命,这种人,毫无道德廉耻,只有自私自利,为了一己之私,杀光所有人都无所谓。

更有历史记载:光绪听说慈禧要死了,十分高兴,结果被人告知慈禧,慈禧十分生气,杀光绪也就变的顺理成章。

你想看我死,那我先让你死!

人性的卑劣被这个老妖婆展现的淋漓尽致。20年后,孙殿英把慈禧的东陵洗劫一空,尚未腐烂的慈禧被暴尸荒野,不能不说是一种报应!



日慕乡关


2006年,中国原子能科学院的科研人员运用科学仪器,提取了清西陵崇陵的光绪头发、衣物等重要材料之后,对其死因进行了科学检测。通过两次提取样本检测,研究人员发现:光绪头发中的砷含量数十倍于常人。

结合光绪帝临死之前、御医记载的症状“面黑,舌黄黑”推断,光绪帝死于砷中毒,即砒霜中毒。

究竟是谁这么大胆子,敢毒杀光绪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王朝存续期间,敢对天子图谋不轨的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比如弑杀楚义帝的项羽、逼死汉少帝的董卓、毒死唐中宗的韦皇后…

最终,项羽失去民心被围在垓下自尽,董卓众叛亲离死于“干儿子”吕布之手,韦皇后阴谋篡权被斩杀在皇宫…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盛年而薨,死时年仅37岁,本就是一件离奇之时,引得当时社会上出现了各种猜测。

戊戌变法的领导人康有为,则直接在海外报纸上揭露,光绪帝死于慈禧太后的毒杀。

除此之外,关于毒杀光绪帝的凶手,还有各种各样的版本,比如出卖过光绪的袁世凯、试图推翻清朝的革命党、满族权臣奕劻等等。

不过,自从戊戌变法之后,光绪皇帝一直处于囚禁状态,外界很难接触光绪皇帝。能够直接威胁到光绪皇帝生命安全的人,只有大清帝国的实际掌权者—慈禧皇太后。

慈禧作为皇太后,在光绪帝继位的那一刻,就从法律上确立了母子关系。

虎毒尚不食子,慈禧怎么就忍心毒死自己的儿子呢?

光绪皇帝驾崩之后不到10个时辰,慈禧也因病死去。一天之内,大清帝国的两位掌舵人先后死去,这也由不得别人的“猜测”。

这也正是康有为怀疑光绪帝死因的重要原因之一。

康有为认为慈禧太后担心自己死后,遭到光绪帝的报复(戊戌变法时光绪就想过要杀了慈禧),故而先下手为强,在自己死前先把光绪帝毒死。

外界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慈禧死后大清国掌舵人摄政王载沣不可能没有耳闻。

一向喜欢将大事小事尽皆记载于日记的他,在慈禧死后,却只字不提,甚至还禁止任何人议论这件事。仅仅在溥仪登极(载沣掌权)之后7天,北京城里关于光绪帝死因的传闻,就烟消云散。

中国有个成语,叫欲盖拟彰。越想遮掩的,往往才是真相。

光绪皇帝死前,慈禧已将溥仪敲定为继承人;如此一来,即便是慈禧死时光绪皇帝还活着,没了帝位的他,并不能对慈禧造成多大威胁。

慈禧杀死光绪,定然还有其他原因。

能够让慈禧背负弑君的骂名,也要坚持杀了皇帝的,定然关乎国运。

自慈禧开始掌握大权的那一刻起,她就一直为大清国续命。在长达47年的统治生涯里,从未让外戚干政,这在后宫干政的历史上,非常难得。

因此,慈禧在临终前确定了继承人溥仪,并指定溥仪的父亲载沣为摄政王,就是为了让大清国继续苟活下去。为此,她不惜一切代价,哪怕这个代价是杀死光绪皇帝。

许多年后,末帝溥仪成了阶下囚,大清国也凉的不能再凉了。溥仪在他的回忆录里,这样描述光绪帝之死:

“光绪帝死前一天,只是用了一剂药,才变坏的,后来才知道这药是袁世凯送的。”

从溥仪的这段话里,至少知道两个事情:光绪是被毒死的,载沣早就知道此事。只不过,光绪帝的死因是不能追查的。终其一生,摄政王载沣都对此事保持缄默。


祗树


这个问题有意思,大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两人仅在短短2天之内,前脚跟着后脚,双双驾崩了!有这么巧?



根据现代科学检测结果显示,光绪帝保留下来的头发中,含有大量高浓度的砷,且远大于致死量。光绪帝是死于“三氧化二砷”中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砒霜中毒!

没错,光绪帝是被人用砒霜毒死的!

谁毒死的?谁敢毒害皇帝?有人说是袁世凯,有人说是李莲英,当然更多人说是慈禧太后!

袁世凯因光绪帝在“戊戌变法”中,告密背叛光绪帝,致使变法中途流产,光绪帝自己也被慈禧太后囚禁瀛台,从此失去人身自由,暗无天日,沦为阶下囚,长达10年。

光绪帝曾说要重用袁世凯,希望袁世凯站在自己这边,可是袁世凯不仅向慈禧太后告了密,还助慈禧太后大肆扑杀维新派。可以说,光绪帝对叛贼袁世凯恨之入骨。袁世凯担心慈禧太后一死,靠山没了,光绪帝重新掌权,自己往后的下场可想而知……

那么,难道就是袁世凯毒杀了光绪帝?


△北洋大臣 袁世凯


答案是否定的。

袁世凯或许有这个贼心,也可能有这个贼胆,但是没有毒杀光绪帝的条件。为什么?

因为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帝是被慈禧太后囚禁在了北京瀛台的一个小岛上,处于与外界“隔绝”的状态。外人想接触这个“天字号犯人”,若没有慈禧太后的点头或懿旨,连只鸟都别想进去!

光绪帝吃喝用度,都是慈禧太后的人严密安排的。光绪帝可是“天字号犯人”,光绪帝但凡能够接触到的人,都是经过慈禧太后同意,或亲自懿旨派去的人。慈禧太后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派兵严加监控。光绪帝的一言一行、吃喝拉撒睡,都在慈禧太后的监控之下。

△光绪帝(画像)


袁世凯想毒杀光绪帝,除非慈禧太后暗许,否则,袁世凯只能痴心妄想。再说了,光绪帝好歹也是一国之君,是爱新觉罗皇族的人,就算要杀也轮不到袁世凯一个汉臣杀。不是什么人的手,都配沾皇族的血!要杀也是皇族自家的事儿。

说是太监总管李莲英毒杀了光绪帝,李莲英是慈禧太后的铁杆亲信,只是一个奴才,若没有得到慈禧太后的授意,借李莲英十个胆也不敢擅自毒杀皇帝。

所以,最终毒杀光绪帝的,只会是慈禧太后。如果是李莲英或袁世凯,他们顶多也是执行者。

慈禧太后为什么要死前毒杀光绪帝?

△慈禧太后、光绪帝死亡


73岁的慈禧太后眼见自己快不行了,而38岁的光绪帝还活的好好的,就用法子让光绪帝先自己一天挂了。随后第二天,慈禧太后也挂了。所以,哪有这么巧的事?帝后二人几乎同一时间段死亡?不言而喻,必然是慈禧用了特殊手段。慈禧太后,为何会狠心杀了亲侄光绪帝?

1、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结怨太深。

慈禧太后囚禁了光绪帝十年,又害死了光绪帝最爱的珍妃,光绪帝从小到大生活在慈禧太后的专权淫威的阴影下,成长中压抑、愤怒、亲情、矛盾等种种复杂因素杂糅,爱恨交织,心结难解,矛盾已不可调和……慈禧太后,深知光绪帝嫉恨自己,断然不会留着光绪帝。慈禧太后一死,恐怕就没谁能压住光绪帝了。



2、为钦定的新接班人扫平障碍。

慈禧太后死前,就已经安排好了大清的新接班人,由亲侄女隆裕太后代替自己,立皇族子弟溥仪为新君,由摄政王载沣监国摄政。既然慈禧太后生前就已安排好新君,那么光绪帝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试想:若留着光绪帝,必会成为新君即位的阻碍。慈禧太后也担心光绪帝这个隐患,打乱了自己生前的计划安排。

3、康有为曾企图计划“围园杀后”。

在“戊戌变法”中,康有为企图拉拢袁世凯“围园杀后”一出,在慈禧太后心里是一道难以迈过去的坎儿,虽不是光绪帝所为,光绪帝也没想要杀慈禧太后,但是此事因光绪帝引起,光绪帝是维新派名义上的首领,迁怒于光绪帝,再在所难免。

另外,有一件事。慈禧太后病重、眼看快不行了,光绪帝觉得终于熬出头了,表现欢喜之色。监视者报告了慈禧太后,把老慈禧气得够呛……

慈禧太后:你想看着我死,我让你先死!

综上,大清帝国最高统治“母子”组合,光绪帝、慈禧太后,双双前后脚一命呜呼。生时恩怨母子,死后一切只能烟消云散了。

【原创:峰子哥;点关注 趣事随时得到!】


峰子奇观


有关光绪皇帝被毒死的猜想,现代的科学检测已经给予了证实,数据显示光绪在遗留下来的头发中,“砷”的含量大大超过了人体的致死量。我们日常接触的“砷”,往往以砒霜的形式存在和使用,《水浒传》里潘金莲和西门庆合谋毒杀武大郎用的毒药,就是砒霜!


死因是清楚了,那毒杀光绪的凶手呢?凶手又是出于怎样的动机下此毒手?

公认嫌疑最大的自然还是慈禧。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仅仅隔着一天先后离世,24小时都不到,哪有这么巧合的事情?光绪才三四十岁的年纪,先前也没病重不治的相关征兆,按道理也不该死在70多岁的慈禧前头。因而,慈禧为杜绝光绪报复,临死前毒杀光绪的说法盛行一时。

光绪虽然继承的是咸丰皇帝的正统,与慈禧名义上以母子相称,但真正从血缘上看,光绪只是慈禧妹妹所生的儿子。相传慈禧与亲生儿子同治之间尚且关系不睦,连怀着同治骨肉的亲儿媳妇——皇后阿鲁特氏都被逼吞金自杀,狠心如此的慈禧要说对光绪下得去手,倒也不让人怀疑。

况且光绪与慈禧之间,围绕着清末政治权力的争夺,早已积累下了难以化解的仇怨。随着光绪日渐长大,帝党与后党的角逐也日渐趋于激烈,以光绪生父醇亲王和帝师翁同龢为首的帝党势力,对慈禧强硬的政治手腕颇为忌惮,因此一直采用较为温和的“和平赎买”方式,比如积极修建慈禧养老的颐和园,希望实现政治权力由慈禧向光绪平稳得过渡。

然而权力的诱惑,是没几个人会不留恋的。成年的光绪尽管获得了亲政的机会,但是垂帘听政多年的慈禧又搞出了一个“训政”花头,说来说去还是不愿意彻底放弃手中的权力。“母子”两个激烈的矛盾,只等一次强烈的刺激便就要全面爆发。

中日甲午战争,清朝惨败,痛心国势日衰的光绪,在康有为、梁启超的鼓动下决心变法图强。一系列变法举措大大损害了满蒙贵族以及士大夫阶层的权益,自然要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强烈抵制。而所有旧势力的总代表,就是慈禧太后。

眼看变法运动举步维艰,维新派中的激进势力,如谭嗣同等人开始谋求通过发动政变稳固光绪的权力地位,进而推动戊戌变法彻底实行。枪杆子里出政权,维新派把目光放在了手握兵权的袁世凯身上,希望由他带兵出击刺杀荣禄,然后兵围颐和园逼迫慈禧交出最高权力。不成想,投机分子袁大头一见帝党这边大部分是帮理想主义的书生,难以成事,于是转过头来就告密叛变、投靠了慈禧。


接下来,仅仅延续百来日的戊戌变法破产,以“戊戌六君子”为首的维新派纷纷被杀,康梁二人流亡国外,光绪也被囚禁瀛台与外界隔绝。

光绪政坛初试身手,便遭逢如此大挫,人生最好的十年在软禁中虚耗度过,时常感叹处境连汉献帝都不如。八国联军北京,慈禧带着光绪出逃前,又指使崔玉贵把光绪心爱的珍妃扔到了井中溺毙而死。可见,围绕着最高权力的争夺,光绪与慈禧之间结下的仇恨,当真可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来形容。慈禧防着自己死后光绪反攻清算,杀人动机看起来倒也顺理成章。


另一个被传毒害光绪的嫌疑凶手,据说是在戊戌年叛变光绪的袁世凯。晚清年间,民间盛传光绪对袁世凯深恶痛绝,在瀛台射箭打发时间时,箭靶上也要写着“袁世凯”三个大字,以此来发泄怨气。光绪死后,他的弟弟——摄政王载沣去到哥哥生前住处,发现满屋尽是光绪书写的“杀袁”字迹。由此载沣一度想杀死袁世凯为哥哥光绪报仇,只不过碍于张之洞的求情,才不得已将袁世凯驱逐回乡了事。

袁世凯为防止光绪掌权后,回过头来清算当年自己的叛变行为,动机倒也充分。但不管是慈禧还是袁世凯,民间流传执行毒杀光绪任务的,都异口同声得指向同一个人——大太监李莲英。


对于李莲英,慈禧可以直接下令,袁世凯也可以重金收买,只不过李莲英和光绪的关系,说起来也还是比较好的。庚子年光绪和慈禧西逃期间,一路上其他人都围着慈禧献殷勤,唯有李莲英还想着照顾没人理的光绪,见皇上夜间冻得瑟瑟发抖,赶忙哭着脱下身上的衣服给光绪御寒。

李莲英会毒杀光绪吗?恐怕已经无处可以求证了。慈禧死后,李莲英向隆裕太后自请出宫养老。一次出行路上,李莲英遭受几个不明身份的人袭击,落得个身首异处的结局。当时就有说法,是袁世凯指使江朝宗杀的人灭的口,可背后真相究竟如何,已成难解之谜。


剧透历史


实名反对高票答案的观点!!


一开始举例论证,说明科学检验证明光绪的急性砷中毒,即被砒霜毒死还是靠谱的。但是,最后却仅仅把原因归结为双方的嫉恨和慈禧害怕报复,这也未免太肤浅了。


最起码,要站在政治的高度,推论为什么慈禧在死前要毒死光绪。注意,本回答仅仅为推论,历史是不可能找到真相,我们只能从逻辑角度向真相靠近。


慈禧毒死光绪主要为的是一个人------袁世凯

为什么呢?

因为光绪皇帝死前最恨的一个人,也是袁世凯。而要想理解袁世凯在光绪死因中扮演的作用,就必须对晚清政局有一定了解。

慈禧、光绪死亡前后的晚清政治格局

光绪的百日维新失败后,慈禧太后再次垂帘听政。慈禧在经历了一连串的失败后,清朝政府在洋人势力和革命党的造反间岌岌可危。这时,以袁世凯为代表的汉臣上奏,请求预备立宪,即大清搞君主立宪以挽大厦将倾。

慈禧同意了袁世凯的意见,在此之前袁也曾积极在天津推进军队、企业的近代化,颇有民心。随着慈禧的衰老,和以恭亲王、荣禄为代表的满清重臣的去世,朝政逐渐被袁世凯等汉臣所把握。


而在地方上,由于清朝中央政府在太平天国时期采取的团练政策,地方开始脱离中央控制,并拥有了自己的军权和财权,地方汉臣和汉人乡绅势力成为了大清国潜在的决策者。至于广东、湖北等地,革命党人的活动也愈演愈烈,朝廷对地方基本处于失控的状态了。

能在这风雨飘摇的钢丝绳上跳舞,又不怒自威把持局势的,只有老佛爷一人尔。

光绪为什么不能再次钦政


光绪皇帝按照我们的俏皮话而言,在政治上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愣头青,仅仅从一天颁布上百个诏书就能看出这点。

要知道,皇帝虽然是至高无上的,但皇权只有通过办事的大臣才能延伸到朝廷和全国各地。慈禧死前,满人政治势力已经涣散,一切都是汉人在做,汉人把持朝廷、汉人控制地方、汉人在闹革命,满清皇帝的筹码已经不多了。

这个时候,朝廷最需要的是稳定,稳住中央的袁世凯和地方汉人的臣心,但悲剧的是,全国上下,谁都没有比光绪更想破坏这一稳定了。

光绪皇帝被囚,与袁世凯搞政治投机脱不了干系,康有为这批人最恨的也是袁世凯。再加上长期的囚禁和珍妃投井,年轻的光绪皇帝个人的精神状况也是每况愈下,接近疯癫的边缘了。


试想一下,让这样一位皇帝再次执政,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诛杀袁世凯,那不就生生逼反了朝廷的汉臣和袁背后的北洋新军吗?本来就左右逢源的地方一看中央大乱,也会纷纷宣布独立,或逐鹿中原、或与革命党和袁世凯寻求合作,到了这一天,全国的汉人政治势力都抱成团,大清朝也就真的玩完了。

所以,慈禧死前毒死光绪,还是中国的那句老话

吻订压倒一切!


历史光圈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死于瀛台,这位曾经颁下“明定国是”诏的皇帝,这位坚定的变法图强的皇帝,这位认识到传统政治和传统文化有所不足的皇帝,在马上就要挣脱慈禧阴影下的时刻,可谓之黎明之前最为黑暗的当口,被一碗掺杂了砒霜的酸奶夺去了年轻的生命,终年38岁,人生中最年富力强,最可能有所作为的年纪。

1908年11月15日,此时大清国的实际统治者-慈禧皇太后听说了光绪皇帝之死的消息后,长舒了一口气,也闭上了眼睛,皇帝和皇太后竟然死在了前后脚,就差一天,尔后,光绪帝被害死,是非正常死亡的传言一直在民间流传,苦于没有直接证据,历史学界也只能采信清宫光绪帝是病死的记载,但是这一切在前几年对光绪帝遗骨的科学化验检查后,终于真相大白,经过北京法医等机构的严谨的科学化验,光绪帝正如传言的那样,死于大剂量砒霜中毒。死因的确认,让新的问题出现了,慈禧在自己死的前一天,真的下令毒死光绪了吗?

笔者认为及推断,在当时能有能力杀死皇帝的,非慈禧莫属,有种传言是袁世凯雇人行凶,这种说法不值得推敲,袁世凯当时权利非常有限,他也不是碟中谍的汤姆克鲁斯,是不可能实现杀皇帝这样万难之事的,慈禧在死前几日,知道自己大限将至,肯定清楚光绪帝如果不死,在她死后重新执政后,肯定会对自己清算,这时候站在她的角度,只能把光绪一起带走,只有这样才可能使她免除后顾之忧。就慈禧的性格,她断然不会让光绪重新执政这种情况发生,辛酉政变早就把她磨练成心狠毒辣的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