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時光隧道,探索“時光隧道”的蝶變

穿過時光隧道,探索“時光隧道”的蝶變

——江蘇邳州“時光隧道”成長記

世界銀杏看中國

中國銀杏看邳州

3000米的銀杏“時光隧道”驚羨世界

全國十佳銀杏特色小鎮

全國五大銀杏觀光基地


穿過時光隧道,探索“時光隧道”的蝶變

圖片攝影:陳伯偉

江蘇省邳州市鐵富鎮,因 “時光隧道”而名揚天下。每到秋季,滿城金色吸引遊人接踵而至。

穿越時光隧道,來到八年前的姚莊村,那是“時光隧道”的起點,也是一個十里之外也少有人聽聞的村落。這個村落用了八年時間,以“一棵樹的風景”為世人呈現出一條“時光隧道”,也成全了自己特有的姿色。

所謂“時光隧道”,其實是一條畫面優美的鄉間道路。正是這條道路,成就了鐵富鎮和姚莊村的美名。2018年,姚莊村所在邳州市鐵富鎮榮登中國十大最美“銀杏文化小鎮”之一,躋身全國五大銀杏觀光基地。由銀杏樹林立就列而成的3000米“時光深隧道”驚羨了世界,定格了“世界銀杏看中國,中國銀杏看邳州”的說法。

一條鄉間小道何以走紅網絡?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吸引了各大媒體、亮相全國,走向國際視野?它的“一路成長”中,有什麼神奇奧秘?穿過時光隧道,讓我們來揭開“時光隧道”成長的秘密。

八年前,鄉村小路“首秀”省報

“時光隧道”的成名很有偶然性,起初並非來自設計,其蝶變歷程也值得回味。

“如果說四十年改革開放刷新了中國;那麼,八年時間,成就了邳州的‘時光隧道’。”八年前的張開軍,還是鐵富鎮廣播站的一名會計,彼時,他剛從部隊轉業安置不久,年輕、激情,富有活力,跑村入戶安裝有線電視是他的日常工作。

那些年,邳州市的銀杏苗木正賣得紅紅火火,看到村民通過銀杏樹富裕起來的精氣神,觸動他久藏的文字情節,一篇《邳州鐵富鎮姚莊村:銀杏產業鋪就致富大道》(原文於2011年5月26日《江蘇經濟報》)在省報首秀了姚莊村,文字配圖就是那幅後來家喻戶曉的春天裡的“時光隧道”特寫。

於是,張開軍成了第一個發現並將“時光隧道”推向“窗外”的人。


穿過時光隧道,探索“時光隧道”的蝶變


穿過時光隧道,探索“時光隧道”的蝶變

對於美麗鄉村的直觀表達,圖片是無聲的語言,時間是最好的定格。

“實話實說,我怎麼也不會想到這條路今天會這麼火,”張開軍描述當時的心態,“當時寫好了稿子之後,總要配張圖片吧,我就借了一部小型數碼相機,隨意拍了這條姚莊村民出行的唯一小道。”此前,沒有人把這條鄉間小道當作一道風景。

八年之中,村民們經常看到另一種風景:一輛紅色125摩托車在“時光隧道”裡穿行,那就是張開軍在忙著去各家各戶安裝有線電視。他用八年之間給村民們帶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聲影,也將姚莊村最美的風景“時光隧道”帶給了世界。

真正讓邳州本地人知道姚莊村的,應該是2011年6月1日。這一天,《邳州日報》原文轉載了張開軍發在《江蘇經濟報》上的那則新聞報道,並在邳州市政府網首頁推出,這幅青翠欲滴的“時光隧道”標識也在網站上滾動出現。彼時,那幅樸素而絕美的圖景並沒有名字,猶如尚未起名的嬰兒,但它一出生就迎合了生態發展的脈搏,勢必一鳴驚人。

穿過時光隧道,探索“時光隧道”的蝶變

躬耕銀杏30年,50萬畝“生態林”連成片

無論你站的多高,走的多遠,都有來時的路,以及一路跋涉的經過。

八年時間,一條被村民習以為常的鄉村小路出了大名。姚莊“時光隧道”的出名,出乎了所有人最大的想象,當然也包括當時參與栽植這兩行銀杏樹的村民,這也正好也驗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的科學性。

美好生態轉化為經濟價值,只是需要人民的耐心堅守和時間的積澱。“我們也沒有想到,栽樹會栽出一道風景線,會栽出一條產業鏈,會每年帶來幾十萬的遊客經濟。”放棄在外地打工的姚莊村民馮言,藉著家門口的風景,賺著最輕鬆的錢,深刻領會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的真諦。

貌似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偶然成效,實則藏著必然的邏輯。

沿著歷史回溯,在江蘇邳州,銀杏栽培已有幾千年的歷史,而規模種植則始於上世紀80年代末。當時,第一次銀杏種植熱潮的初衷是繁育綠化苗木,銷售銀杏苗木已經給當地村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此後,邳州市委市政府因勢利導,開始大力扶植。經過三十年的耕耘,目前,除了“時光隧道”旅遊景點外,邳州市現有銀杏種植總面積約50萬畝,成片林30萬畝,定植1900萬株,在圃銀杏苗木2.5億株,銀杏資源總量堪稱“世界第一”。

“一棵樹”撐起了一大產業,“一棵樹”富裕了一方百姓,“一棵樹”成了“一棵樹的風景”。每到秋季,整個邳州市“滿城盡帶黃金甲”,其景、其韻、其情,無不讓人震撼。

目前,邳州市把綠色生態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不斷拉伸產業鏈,重塑價值鏈,激活創新鏈,推動銀杏全產業鏈開發和一二三產貫通發展,實現了生產、生活、生態的融合提升,貨真價實地將綠水青山轉化成了金山銀山,走出了一條“生態+文旅”的富民大道。

因“道”而富的邳州人,更加重視和珍惜生態化發展,未來的秋賞銀杏,必然以邳州為核心,帶動輻射周邊,而這片區域蘊藏的旅遊資源也將以逐漸興盛的“銀杏遊”成為牽引點。

穿過時光隧道,探索“時光隧道”的蝶變

權威媒體放大“時光效應”,蝶變成景

路通則人通。如今,鐵富鎮的“時光隧道”名聲在外,吸納著源源不斷的外資,助推鎮域經濟的發展,迅速成為蘇魯豫皖四省交界的商貿物遊中心市鎮。同樣,姚莊村村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面貌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家住米灘村的馬小龍,大學畢業後原本在上海一家上市公司做管理,但從未放棄自主創業的念頭,隨著家鄉景象的持續向好,他在艾山北大門經營了一家馬術訓練場,每到週末或假日都會聚集一些熱愛運動和挑戰自我的年輕人。特別是秋讀銀杏的黃金旺季,姚莊村“時光隧道”每天的遊客接待量都在十幾萬人次,可謂摩肩接踵、車水馬龍。馬小龍總會抓住時機,賺一季“走馬觀葉”的錢,他調配來景點的那匹白馬就是遊客的最愛。

不是小白馬裝點了“時光隧道”,而是“時光隧道”刷靚了邳州的顏值,提升了人民的幸福指數。

“時光隧道”的成名,離不開當地村民對銀杏樹的熱愛和精心的培育,當然,也離不開媒體人的發現和推進,更離不開攝影家們的渲染,朋友圈的圍觀,你和我的點贊。但是,為“時光隧道”重磅提名的還是2017年10月15日央視的《焦點訪談》,該期節目也成了“時光隧道”最權威的“廣告”。

從最初的《江蘇經濟報》、《邳州日報》、《地理中國》雜誌……直至國家級權威媒體,這一步一步才有了“時光隧道”今天的成就。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多年以來,邳州市委市政府堅持綠色替代發展,不斷力抓生態建設,從“千畝古慄園”的保護開發,到“天下水杉第一路”的茁壯成長,再到“銀杏甲天下”的品牌價值,如今的邳州市已是四季有色,春秋聞香。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邳州給人展示的是一幅幅和諧優美的生態圖畫。

2019年初,江蘇省發佈了兩批新農村建設試點,因“時光隧道”而崛起的姚莊村位列其中。邳州市委書記陳靜說,邳州市將始終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徑,倡導綠色發展的理念,以奮鬥的姿態持續推進發展高質量。

穿越時光隧道,才知道“時光隧道”背後的故事,這一處“妙手偶得”的景點,背後藏著樸素的萬千勞動人民,在揮灑血汗的情景;是不斷奮鬥拼搏的人們,一步一個腳印追求幸福生活的見證;更是美好生態轉化為經濟價值,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最佳註腳。(文:趙京林)

(特別聲明:本文力求走進最真實的“時光隧道”蝶變歷程,由於受資料所限,很難梳理到位,僅為一家之言,不足不全之處,敬請見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