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祖庭”白馬寺 幾個“第一”足以讓國人震撼

白馬寺是中國佛教的祖庭,有著1900年的歷史。佛教傳入中國,源於漢帝一夢,派人西方求法,遇得高僧白馬馱經,最後佛落中土,創立了中國佛教釋源——白馬寺。佛教在中國紮根、傳播最初的二百年,整個過程都與白馬寺息息相關。這裡是中國第一次西天求法的產物,是最早來中國傳教弘法的僧人的居所;這裡誕生了第一部中文佛經和中文戒律,產生了第一個中國漢地僧人……總之,白馬寺是與中國佛教的許許多多個“第一”緊緊聯在一起的,這讓它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今年十一黃金長假,有幸第二次去洛陽觀瞻白馬寺,三十年白雲蒼狗,已不是當年的懵懂少年,終於對中國佛教祖庭白馬寺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幾多滄桑,幾多感慨,要是沒有戰亂和苦難,也許佛法能夠在中國發揚廣大,因為這裡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歷史文明久遠,只有這裡才是她的安樂之所。

中國佛教“祖庭”白馬寺 幾個“第一”足以讓國人震撼

白馬寺外停車場

從洛陽龍門石窟一整天的參觀,日暮時分匆匆趕到洛龍區白馬寺鎮投宿,為的是躲過黃金週稠密的人流,第二天清早能夠順利進入寺內參觀,下午還要趕去少林寺,這一路行程都是通過周密的科學安排,的確在中國這樣的大國度,只要逢上國家長假,各地遊客傾巢出動,能把高速公路變成死路,很難玩得開心舒服。那麼好了,早晨下起床,便在附近一小飯館吃了些點心,這時就發現人流車輛不斷得在向這個小鎮湧動,還好民宿賓館的老闆非常熱心,允許我們把車子暫時放在他那裡,等參觀完了之後可以任意開走。否則你看景區的停車場,不知什麼時候都排成這樣,你還能插得進隊伍麼?

中國佛教“祖庭”白馬寺 幾個“第一”足以讓國人震撼

通向寺內的商業街

白馬寺的南門瀕臨大路,所以節前例行關閉,遊客只有在西面停車場安頓,之後從西山門經過一個寬寬的甬道步行進入。街上的商鋪不時有人向遊客拋售香火,五元錢一包,十分便宜,不知道這香的質量怎麼樣,反正很多人願意到寺裡購買,怕買著假香,折了佛願。

中國佛教“祖庭”白馬寺 幾個“第一”足以讓國人震撼

西側山門

西山門口左右各設兩個售票處,遊客可以在這裡排隊購票。票價35元,非常公道,世上哪有比佛祖更公道的買賣?感覺這比南陽的武候祠實惠多了,同樣是一座歷史名勝,商業性差距太大,得民意者勝。

中國佛教“祖庭”白馬寺 幾個“第一”足以讓國人震撼

蓮花池和蓮花臺

白馬寺院外的蓮花池和蓮花臺。蓮花池裡有很多的魚和龜,當地很多信眾在這裡放生。放生基於眾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輪迴生死的因果觀念。所渭“吃它半斤,還它八兩”。如果能夠既戒殺又放生,當然功德倍增。現代社會,人口密度膨脹,生活空間縮小,要想求得一個絕對安全可靠的放生池和放生區域,是相當困難的。很多漁、獵的網捕射殺與打撈的動物,可以在這裡偶得閒適,由愛心人士基於愛心或保護自然環境的立場,放生蓮花沲,以挽救珍稀動物瀕於滅種的危機。

中國佛教“祖庭”白馬寺 幾個“第一”足以讓國人震撼

放生可得一時之快,一世之緣。一些人之所以面對外界的種種非議仍執著地出錢出力放生護生,原因固然很多但關鍵在於佛經的大力提倡和歷代高僧大德的推動。佛誕放生是時下流行甚廣的宗教民俗之一。每年農曆四月初八,作為佛誕節儀之一,各地寺院多有放生活動。

中國佛教“祖庭”白馬寺 幾個“第一”足以讓國人震撼

借遊客歇息的坐椅

白馬寺有很多這樣的大樹,不知從何而來,放倒後可為遊人提供休息,充滿人文關懷。細看,樁樁都磨得油光錚亮,可見這裡的香火相當旺盛。

中國佛教“祖庭”白馬寺 幾個“第一”足以讓國人震撼

白馬寺正門

中國的第一座僧院為什麼取名“白馬”,為什麼叫“寺”呢?據說,東漢永平七年(公元64年),漢明帝劉莊(劉秀之子)夜宿南宮,夢見一個身高六丈、頭頂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來,在殿庭飛繞。次日晨,漢明帝將此夢告訴給大臣們,博士傅毅啟奏說“西方有神,稱為佛,就像您夢到的那樣”。漢明帝聽罷大喜,遂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餘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經、佛法。永平八年(公元65年),蔡、秦等人告別帝都,踏上“西天取經”的萬里征途。在大月氏國(今阿富汗境至中亞一帶),遇到印度高僧攝摩騰、竺法蘭,見到了佛經和釋迦牟尼佛白氈像,懇請二位高僧東赴中國弘法佈教。二位印度高僧應邀和東漢使者一道,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同返國都洛陽。

中國佛教“祖庭”白馬寺 幾個“第一”足以讓國人震撼

白馬雕像

漢明帝見到佛經、佛像,十分高興,對二位高僧極為禮重,親自予以接待,並安排他們在當時負責外交事務的官署“鴻臚寺”暫住。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漢明帝敕令在洛陽西雍門外三里御道北興建僧院。為紀念白馬馱經,取名“白馬寺”。“寺”字即源於“鴻臚寺”之“寺”字,後來“寺”字便成了中國寺院的一種泛稱。攝摩騰和竺法蘭在此譯出《四十二章經》,為現存中國第一部漢譯佛典。之後的一百多年時間內,又有多位西方高僧來到白馬寺譯經,合計三百九十五卷佛經在這裡譯出,白馬寺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第一譯經道場。曹魏嘉平二年(公元250年),印度高僧曇柯迦羅來到白馬寺,佛教開始從深宮走進了市井民間。隨後,曇柯迦羅在白馬寺譯出了第一部漢文佛教戒律《僧祗戒心》。同一時期,安息國僧人曇諦,也在白馬寺譯出了規範僧團組織生活的《曇無德羯磨》。這一切具備了佛院戒律和僧團組織章程,一條中土有緣人出家持戒修行的道路順利鋪就。曹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白馬寺第一場受戒儀式舉行,朱士行依《羯磨法》登上戒壇,長跪於佛祖面前,成了中國漢地第一位正式受過比丘戒的出家人。自此,儒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古老傳統被打破了。

中國佛教“祖庭”白馬寺 幾個“第一”足以讓國人震撼

天王殿

天王殿系元代建築,明清兩代均重修,為一座單簷歇山式建築。殿基高0.9米,長20.5米,寬14.5米,是明朝由原山門殿改建而成的。整個建築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四周繞以迴廊。屋頂正脊有“風調雨順”、後脊有“國泰民安”幾個大字。

中國佛教“祖庭”白馬寺 幾個“第一”足以讓國人震撼

遊客焚香待上

中國佛教“祖庭”白馬寺 幾個“第一”足以讓國人震撼

彌勒佛

天王殿中央佛龕內是明代塑造的彌勒笑像。佛龕為一貼金雕龍木龕,龕頂和四周共雕有五十多條不同姿態的"龍",雕工精細,活靈活現,乃清代的上乘木雕藝術品。在佛教傳說中,彌勒菩薩將繼承釋迦牟尼佛位,成為未來佛。可是白馬寺天王殿內這尊笑口常開的彌勒佛,卻以另一個民間傳說為藍本:相傳五代時,浙江一帶有位名叫契此的和尚,他經常用一根錫杖肩背一個布袋來往於熱鬧的街市,人們叫他布袋和尚。這位和尚逢人乞討,隨地睡覺,形似瘋癲。他在臨死時,說了這樣一個偈:“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於是人們就把他當做彌勒的化身,並根據他的形象塑造了一尊佛像,供在寺內的天王殿裡。這是印度佛教中國化的一個縮影。

中國佛教“祖庭”白馬寺 幾個“第一”足以讓國人震撼

四大天王

中國佛教“祖庭”白馬寺 幾個“第一”足以讓國人震撼

彌勒菩薩兩側供奉著四大天王像。四大天王又稱"四大金剛",分別為: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四大天王造像以各自所持法器不同分別表示風、調、雨、順,皆體軀魁梧、威風凜凜,是清代的泥塑作品。

中國佛教“祖庭”白馬寺 幾個“第一”足以讓國人震撼

韋馱天將

在彌勒佛背後的站像,乃韋馱菩薩,他是南方增長天王的八神將之一,居四天王三十二神將之首,他左手持降魔杵,右手擎須彌山,擔任護持道場,而不許邪魔侵擾的任務。

中國佛教“祖庭”白馬寺 幾個“第一”足以讓國人震撼

院內左右各為兩棵百年銀杏樹和側柏樹

中國佛教“祖庭”白馬寺 幾個“第一”足以讓國人震撼

大佛殿

天王殿後是一座大佛殿,長22.6米,寬16.3米,殿脊前部有“佛光普照”、後部有“法輪常轉”各四個字。殿的中央供奉著三尊塑像:中為釋迦牟尼佛,左為摩訶迦葉,右為阿難。這三尊像構成了“釋迦靈山會說法像”。

中國佛教“祖庭”白馬寺 幾個“第一”足以讓國人震撼

據說有一次釋迦牟尼在靈山法會上面對眾弟子,閉口不說一字,只是手拈鮮花,面帶微笑。眾人十分惘然,只有摩訶迦葉發出了會心的微笑。釋迦牟尼見此,就說:“我有正眼法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這樣,摩訶迦葉就成了這“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禪宗傳人,中國佛教禪宗也奉摩訶迦葉為西土第一祖師。白馬寺大佛殿的“釋迦靈山會說法像”就是根據此傳說塑造而成的。三尊旁邊,還有手拿經卷的文殊和手持如意的普賢兩位菩薩。

中國佛教“祖庭”白馬寺 幾個“第一”足以讓國人震撼

釋迦牟尼佛像背後是觀音菩薩像。殿內還有一口引人注目的大鐘,高1.65米,重1500公斤,上飾盤龍花紋,刻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等字,並附詩一首:“鐘聲響徹梵王宮,下通地府震幽冥。西送金馬天邊去,急催東方玉兔升。”據傳此口鐘與當時洛陽城內鐘樓上的大鐘遙相呼應,每天清晨,寺僧焚香誦經,撞鐘報時,洛陽城內的鐘聲也跟著響起來,因此,白馬寺鐘聲被列為當時洛陽八景之一。

中國佛教“祖庭”白馬寺 幾個“第一”足以讓國人震撼

大雄殿

大雄殿是白馬寺等級最高、面積最大的主體建築,始建於唐宋,元代重建,明代改建。現為高臺懸山式建築,面闊五間,長19.95米,進深三間,寬11.55米。大雄殿前有月臺,長16.25米,寬6.64米,這是寺內其它殿所沒有的。從殿前有月臺的規制看,該殿還是保持著寺內主殿的地位。大雄殿內原有的元代塑像,中間為三主佛及脅侍菩薩,東西兩端排列著十八羅漢。可惜這些塑像在“文革”中全部被毀。

現在大雄殿的佛像,是從北京故宮慈寧宮大佛堂請來的,並按大佛堂內的佈局進行安奉。造像精美絕倫,彩飾金碧輝煌,一派皇家氣概,顯然與寺內其它塑像不同,乃為白馬寺鎮寺之寶。大雄殿正中置一大型木構閣式佛龕,兩側有樓梯可供上下。大龕雕工精細,全部貼金,富麗堂皇,十分壯觀。在大龕的上層額正中,雕刻著一隻大鵬金翅鳥,展翅欲飛。兩旁各雕三條龍,構成一幅統一和諧的畫面。金翅鳥專門吃龍。龍雖然有神通,能大能小,能隱能顯,但非常害怕金翅鳥吃,為了保住龍族,龍王不得不求佛。佛就給金翅鳥說法,教誡它以後不許再吃龍類。然後讓自己的弟子每日於齋食時,施食與鳥。所以出家人吃中午飯時,要出食。出食時念:“大鵬金翅鳥,曠野鬼神眾,羅剎鬼子母,甘露悉充滿。”就是佈施給大鵬金翅鳥及一切鬼神等。佛龕上所雕圖案就是源於此。

中國佛教“祖庭”白馬寺 幾個“第一”足以讓國人震撼

三世佛

來自京城的佛,富麗堂皇,自然與眾不同。木龕內供奉三尊主佛,大小、形制、風格基本相同,通高2.25米,皆通體髹金,髻如覆甌,發如積粟,面如滿月,作閉目入定狀。胸中有“卍”字,背後有銅質圓形背光。整個形象給人以莊嚴、聖潔、恬靜之感,使人肅然起敬。中間的主尊,是娑婆世界的教主釋迦牟尼佛,尊稱為“大雄”,“大雄”是佛教的德號。“大”者,是包含萬有的意思;“雄”者,是攝伏群魔的意思。因為釋迦牟尼佛具足圓覺智慧,能雄鎮大千世界。“大雄殿”名即由此而來。釋迦佛左側是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佛,曾發十二大願,醫治眾生的疾苦,消災延壽。右側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能接引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三尊佛合起來被稱為“三世佛”。

中國佛教“祖庭”白馬寺 幾個“第一”足以讓國人震撼

十八羅漢像

三主佛之前,左右相對而立的是韋馱、韋力二位“護法神”。左邊的是韋馱天將,高2.17米,面色白皙,英俊文雅,性情溫和,衣著甲冑,雙手合十,以雙臂承放金剛寶杵,威武雄健,站立於須彌座上。對面是韋力天將,高2.01米,面色赭紅,怒眉瞪目,性情暴烈,身著甲冑,右手執戟,左手託塔,勇猛有力,站立於須彌座上。兩尊造像,皆彩繪描金,工藝精湛,通體比例勻稱,神情生動,一個柔和,一個剛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大雄殿內東西兩側供奉十八羅漢。羅漢,又稱“阿羅漢”,是小乘教所追求的最高理想果位。

中國佛教“祖庭”白馬寺 幾個“第一”足以讓國人震撼

大雄殿院內的百年老樹

中國佛教“祖庭”白馬寺 幾個“第一”足以讓國人震撼

接引殿

接引殿原為明代建築,清同治年間(公元1862-1874年)毀於大火。光緒年間(1875-1908年)重建,建於二層臺上,硬山式,面闊三間,長9.27米,進深兩間,寬7.47米,是白馬寺主體建築中規模最小,時代最晚的殿。接引殿內主佛為阿彌陀佛。阿彌陀是梵文音譯,意譯為“無量壽”、“無量光”。“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威德神力和眾生淨業所感而成。其地、樹、花果、樓觀、蓮華、寶池,皆由七寶而成,衣食住行應念而有,無憂無慮,快樂之極。

中國佛教“祖庭”白馬寺 幾個“第一”足以讓國人震撼

寺內牡丹花謝,古亭依舊輝煌

淨土宗的修行方法就是“唸佛名號”,只要一心稱念“阿彌陀佛”,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必定來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因此,人們也親切地稱阿彌陀佛為“接引佛”。希望他能接引自己到西方極樂世界去。

中國佛教“祖庭”白馬寺 幾個“第一”足以讓國人震撼

院內蓮花座

如今“阿彌陀佛”已是寺僧的口頭用語,以此替代所有的禮貌和客氣。彼此問候是“阿彌陀佛”;分手道別,還是“阿彌陀佛”;讚歎時“阿彌陀佛”;無奈時仍是“阿彌陀佛”……緣何張口就是“阿彌陀佛”而不念“釋迦牟尼”呢?因為這是佛教淨土宗修行的一種方法。就是不信佛的人,進入寺院,也會自覺不自覺地念“阿彌陀佛”。也許你不知道所念的含義,但阿彌陀佛卻一直等待著你。

中國佛教“祖庭”白馬寺 幾個“第一”足以讓國人震撼

法寶閣

法寶閣與藏經閣位於清涼臺左右兩側,建於1995年,二閣大小形制一樣,左右對稱。閣的臺基高5米,東西長25.2米,南北寬22.5米,臺基為鋼筋水泥構架,形成閣的下室。臺基上建五開間的重簷歇山式大殿,東西長18.5米,南北寬12.95米。藏經閣內正中供奉有泰國贈送給白馬寺的“中華古佛”。相傳,世界上僅有兩尊造型奇美,大小如拇指的佛像,這兩尊佛像是東漢時期白馬寺敬造的,後流落民間,由民間流傳到西域,再傳至南亞,後來便流落到泰國,被泰國博物館和泰國一富商收藏。為了加強中泰兩國佛教界的友好往來,泰國將此佛複製放大到0.97米,並用銅鎏金製成兩尊,在北京廣濟寺由中國佛教三個語系的高僧共同主持開光。一尊迎回泰國供奉;另一尊歸釋源白馬寺供奉。

中國佛教“祖庭”白馬寺 幾個“第一”足以讓國人震撼

藏經閣

藏經閣還收藏有《龍藏》、《中華大藏經》、《日本大正藏》、《西藏大藏經》、《敦煌大藏經》等十餘種藏經,是白馬寺僧人閱藏修學的地方。

中國佛教“祖庭”白馬寺 幾個“第一”足以讓國人震撼

清涼臺

清涼臺在白馬寺的最後部,是一座磚砌的高臺,東西長42.80米,南北寬32.40米,高約6米,雄渾古樸,蔚為壯觀。相傳,清涼臺是東漢明帝劉莊避暑讀書的地方。印度騰、蘭二高僧曾在此臺禪居和譯經傳教,第一部漢文佛經《四十二章經》,就是在這裡譯出的。

中國佛教“祖庭”白馬寺 幾個“第一”足以讓國人震撼

毗廬閣

毗盧閣,高聳豎立於清涼臺上,是白馬寺最後一座大殿,面闊五間,進深四間,長17.03米,寬11.7米,高約15.5米。殿頂為重簷歇山式,巍峨峭拔,蔚為壯觀。整個白馬寺的軸線建築,前低後高,錯落有致 ,佈局規整,表現出中國古建築群的獨特風格,同時也反映出中國寺院建制受到中國傳統府第規制的影響。毗盧閣內正中置木雕佛龕,龕內佛壇上供奉三尊像。正中主尊為“毗盧遮那佛”,簡稱“毗盧佛”,即“大日如來”。“毗盧遮那”是梵文的音譯,意譯為“光明普照”、“遍及一切”,象徵佛智的廣大無邊。

中國佛教“祖庭”白馬寺 幾個“第一”足以讓國人震撼

毗盧閣前的天井原是防火之用,現為投幣積福池

按佛教說法,釋迦牟尼具有“法、報、應”三身。所謂“三身”,即“就境為法身,就智為報身,起用為應身”。“法身、報身、應身”是三種法聚,故名“身”。所謂理法聚名法身;智法聚名報身;功德法聚名應身。六祖惠能曰:“清淨法身,汝之性也;圓滿報身,汝之智也;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毗盧遮那為“清淨法身”,此身“無處不在”、“無始無終”。盧舍那像為“圓滿報身”,此身“有始有終”。釋迦牟尼佛為“千百億化身”,此身“有始有終”。

中國佛教“祖庭”白馬寺 幾個“第一”足以讓國人震撼

清涼臺出口

中國佛教“祖庭”白馬寺 幾個“第一”足以讓國人震撼

毗盧閣牆建築牆,新舊一目瞭然

中國佛教“祖庭”白馬寺 幾個“第一”足以讓國人震撼

舊時僧人磨面打糧的石碾,感受一下

中國佛教“祖庭”白馬寺 幾個“第一”足以讓國人震撼

泰國佛殿

白馬寺內還有幾個外國佛教景區,主要是加強國際間佛教文化交流而設立。其中泰國佛殿苑,始建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位於白馬寺古建區西側,南與印度佛殿苑相鄰。1991年7月30日,泰國善信瓦塔納先生到白馬寺參觀朝拜,為增進中泰兩國佛教界的友誼,同白馬寺簽訂了《向中國洛陽白馬寺院贈送佛像的備忘錄》。1992年,泰國善信瓦塔納先生及多位泰國善信捐贈的一尊高7.2米,重8噸的銅質鍍金佛像運抵白馬寺,白馬寺出資修建泰式風格佛殿一座供奉佛像。佛殿於1992年奠基,1995年竣工,1997年舉行佛殿落成和佛像開光典禮。

中國佛教“祖庭”白馬寺 幾個“第一”足以讓國人震撼

泰國高僧為孩子開光許願繫繩

泰國佛殿主殿坐南朝北,建於長27.3米,寬21.3米的臺基上。大殿長14.4米,寬7.5米,高10餘米,三層重簷,黃瓦覆頂,內飾壁畫。殿內正中壇上供所贈佛像。2010年初,為進一步豐富和彰顯泰國佛教文化內容,促進中泰兩國佛教文化交流,泰國高僧拍特實鐵哥頌長老、善信瓦塔納先生參訪白馬寺後出資對泰國佛殿苑進行翻修,並進行擴建,修起了圍牆、大門,闢建了舍利塔、藏經閣、鐘鼓樓、四面佛、涼亭、僧寮及配套設施等,擴建後的規模,長寬各108米。

中國佛教“祖庭”白馬寺 幾個“第一”足以讓國人震撼

緬甸風格佛塔位於白馬寺院西北側、泰國風格佛殿苑之西,南北長108米,東西寬65米,總面積7020平方米。緬甸風格佛塔主體建築為大金塔,是按瑞德光大金塔的尺寸3:1縮小而建,高32.92米,塔基底座徑51.71米,底層為展覽廳。大金塔的東、西、南、北方向各有主門一道。這四道主門,以及緬甸佛塔苑的圍牆,完全按照貢榜王朝的緬甸曼德勒皇宮樣式直接移植過來,以喜慶的紅色和富麗的金色為主色調。東、西兩方除主門之外還各有一個簡約的小門,高3.75米,小門上用緬甸文寫有“大金塔(梵文音譯)”字樣。

中國佛教“祖庭”白馬寺 幾個“第一”足以讓國人震撼

緬甸風格佛塔內景

2010年,應我國國家文物局的邀請,緬甸駐華使館公使銜參贊郭蒂梭先生參加了河南之旅活動,期間獲悉可以在洛陽白馬寺修建一座供奉緬甸佛像的佛塔。2012年4月10日,緬甸風格佛塔奠基典禮如期舉行,緬甸宗教部長一行17人蒞臨參加典禮。緬甸風格佛塔的裝飾材料均由緬甸政府捐贈,每次物資到達白馬寺,僧眾都會舉行隆重的灑淨祈福法會。2013年6月,主體工程全部完工。2014年6月,經過一年的緊張施工,全部工程圓滿完成。2014年6月30日,“緬甸風格佛塔落成典禮暨安奉開光法會”在白馬寺隆重舉行,緬甸聯邦共和國總統吳登盛、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王作安、河南省省長謝伏瞻、洛陽市委書記陳雪楓等有關方面負責人參加了活動,這座雄偉壯麗、獨具緬甸佛教建築風格的佛塔在白馬寺圓滿落成,將成為中緬佛教友好交流上的又一重要標誌。

中國佛教“祖庭”白馬寺 幾個“第一”足以讓國人震撼

印度佛殿苑。佔地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450平方米。主體建築佈局規整,別具匠心。大佛殿中央供奉佛祖說法時的雕像,頂部安裝有玻璃天窗,陽光從天窗透射下去,照射在佛像周圍。大佛殿底部設計有水系,俯瞰大殿及水系,猶如盛開的蓮花。印度佛殿方正嚴謹,中心是一個巨大的覆缽式穹窿頂,神秘莫測;佛殿下水流往來,噴湧不斷,清澈聖潔;佛殿外迴廊環繞,靜謐整齊,超凡脫俗。整個佛殿裝修精工,格調高雅,雕刻美妙,慎密細緻,好似西方天國。

中國佛教“祖庭”白馬寺 幾個“第一”足以讓國人震撼

印度佛塔內景

2004年6月25日,印度前總理瓦傑帕伊,參訪白馬寺,並虔誠地朝拜印度兩位高僧攝摩騰、竺法蘭在白馬寺的聖冢。在朝拜之時,誘發靈感,萌生在白馬寺修建具有印度建築風格佛殿的念頭。此後,經中印雙方友好協商,達成了建殿意向。2006年7月印度佛殿在白馬寺西側、泰國佛殿之南破土動工,省市領導參加奠基儀式。經過數十個月的精心施工,於2010年舉行盛大的印度風格佛殿落成儀式。印度總統普拉蒂巴·德維辛格·帕蒂爾和全國政協副主席王志珍出席佛殿落成儀式,併為佛殿剪綵揭碑。一座具有印度古典風格的佛教建築,與中國傳統的佛教寺院並立,她是中印兩國人民世代交好的象徵。

中國佛教“祖庭”白馬寺 幾個“第一”足以讓國人震撼

白馬寺黃豆熟了

洛陽白馬寺,為中國第一官辦寺院,歷來秉承祖訓,保持清靜,農禪並舉。時值金秋,寺院黃豆喜獲豐收,現正在寺內大院晾曬,雖給各地遊客參觀白馬寺帶來諸多不便,但發揚自立更生、自給自足的風格,是寺院長久以來的光榮傳統。經雲:“一切眾生皆因淫慾而正性命,三界眾生皆依飲食而得存活,借之修道,不能全斷,然設得時食,尚作曠野食子肉想,何容恣意於非食耶?”看到這裡不僅慨嘆:僧且如是,何故意於常人?勞動乃人之本色,勞動可以延續生命,有生命才能弘揚佛法,所以勞動可以創造美,受人世人各界稱讚。在白馬寺參觀,沒有遊客會因為怕髒而產生弱視,這也是當今社會的正能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