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說-豫之國保-白馬寺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河南第一批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白馬寺。

“傑”說-豫之國保-白馬寺

白馬寺

白馬寺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白馬寺鎮洛白路(連天線)北側,距白馬寺鎮政府1000m,白馬寺作為中國第一古剎,創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4年),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

“傑”說-豫之國保-白馬寺

白馬寺

相傳為漢明帝夢丈六金人入夢,後派人西行求佛,後餘途中遇印度高僧,遂與高僧用白馬駝佛經返回洛陽,後被漢明帝敕令興建僧院,為紀念為紀念白馬馱經,取名“白馬寺”。

隨後,印度高僧在此譯出《四十二章經》,為現存中國第一部漢譯佛典。此後,相繼有西方高僧來白馬寺譯經,在此後百十年間,共有一百九十二部,合計三百九十五卷佛經在這裡譯出,白馬寺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第一譯經道場。

“傑”說-豫之國保-白馬寺

白馬寺建築模型

公元260年某天,朱士行依《羯磨法》登戒壇,在佛祖面前剃度出家,成為了中國漢地第一位正式受過比丘戒的出家人。這是一個深深印刻在中國佛教史上的事件,同時也打破儒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古老傳統。白馬寺因此也與中國佛教許多個第一相連,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

白馬寺坐北朝南,為一長形院落,其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寶殿、接引殿、毗盧閣等,均列於南北向的中軸線上。

整個寺廟佈局規整,風格古樸。寺大門之外,廣場南有新建石牌坊、放生池、石拱橋,左右相對有兩匹石馬,大小和真馬相當,形象溫和馴良,這是兩匹宋代的石雕馬,身高1.75米,長2.20米,作低頭負重狀。

“傑”說-豫之國保-白馬寺

白馬

白馬寺山門採用牌坊式的一門三洞的石砌弧券門。“山門”是中國佛寺的正門,一般由三個門組成,象徵佛教“空門”、“無相門”、“無作門”的“三解脫門”。由於中國古代許多寺院建在山村裡,故又有“山門”之稱。

“傑”說-豫之國保-白馬寺

山門

寺內主要建築:

“傑”說-豫之國保-白馬寺

大雄寶殿

天王殿:單簷歇山式,內供明代夾紵彌勒佛像、泥塑四大天王像、韋馱天將像等。

大佛殿:單簷歇山式,內供一佛,文殊、普賢二菩薩,迦葉、阿難二弟子,二供養人,觀音菩薩等塑像;

大雄殿:懸山式,內供釋迦、阿彌陀、藥師“三世佛”,韋馱、韋力二天將,十八羅漢等23尊元代夾紵造像,韋力天將泥塑像等;

接引殿:硬山式,內供阿彌陀佛及觀世音、大勢至二菩薩像;

“傑”說-豫之國保-白馬寺

萬佛殿

毗盧閣:重簷歇山式,位於清涼臺之上,東西面闊5間,南北進深4間,內供毗盧佛及文殊、普賢二菩薩。

法寶閣與藏經閣:分別位於清涼臺的東、西兩側,收藏有龍藏經、中華大藏經、日本大藏經、西藏大藏經、敦煌大藏經等10餘種藏經、以及中華古佛、印度總理贈的銅佛像等。

“傑”說-豫之國保-白馬寺

清涼臺

臥玉佛殿:五開間硬山式建築,建於石砌臺基之上,殿中供奉臥玉佛一尊。

玉佛殿:五開間硬山式建築,建於石砌臺基之上,殿內供奉玉佛一尊。

六祖殿:硬山式建築,建於石砌臺基之上。殿內供奉禪宗六祖木雕像。

齊雲塔院:齊雲塔始建於東漢明帝時,本稱“釋迦舍利塔”,後屢毀於戰火,至金大定十五年(1175年)得以重修。金修釋迦舍利塔為四方形密簷式磚塔,13層,高約25米,是洛陽一帶現存最早的金代地面建築之一。

“傑”說-豫之國保-白馬寺

齊雲塔

白馬寺西苑有新建的印度、緬甸、泰國等佛殿裡面分別供奉著釋迦太子像、緬甸佛像、泰國佛像等。

“傑”說-豫之國保-白馬寺

印度佛殿

“傑”說-豫之國保-白馬寺

緬甸佛殿

“傑”說-豫之國保-白馬寺

泰國佛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