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兩歲了還不說話,怎麼辦?

每當一個新生命的到來,家長們只盼孩子健康。但是當孩子具備說話能力的時候,部分孩子吐詞嚴重不清、說話吃力、或是遲遲不說話等問題隨之而來。

一般家長會覺得:

A 我們娃娃腦殼聰明得很,撒子都懂得起。只是不說話,大點就對了。

B 這背時娃兒喊他沒反應,好像聽不懂大人的話。說不來嘛總聽得懂嘛。 哎, 大點就好了。

C 娃娃三歲了不會說話,不喜歡和小朋友耍,坐不住到處跑。是不是娃娃內向,大點就對了。

D 娃娃老漢四五歲才說話,是不是遺傳哦,大點就對了。

娃娃兩歲了還不說話,怎麼辦?

在很多家長眼裡時間可以解決一切問題,想到娃娃大了就對了,但是,娃娃說話方面的問題如果不及時干預,將會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這時候肯定就有家長問,那我應該咋個辦喃?

關於語言障礙

娃娃“說話晚”原因有很多。對於學齡前兒童,從臨床表現上來看,可以大致的分為三種情況:

  • 複雜的“語言障礙”:這類兒童不止語言功能存在障礙,而且伴認知、聽力、孤獨譜系障礙、腦癱等方面的功能障礙。比如上面B和C
  • 單純的“語言障礙”:只有語言的問題,其他方面發展比較正常。比如上面A
  • 還有一種是“說話遲”:往往發生在四歲前,有約50%的比例會趕上語言發育正常的兒童。但是在早期很難和語言障礙進行鑑別。比如上面D

開口晚除了上述的常見表現,還有其他類型,今天就不一一詳談了。

最佳干預時間

儘管干預時機對結局影響的研究很少,但通常推薦早期干預。根據幼兒語言發育的特點,首次評估和訓練最好選在三歲前。做到早發現早治療的原則。而不是一拖再拖。

說到這裡小編不禁要囉嗦幾句,上學期間孩子讀書成績落後於同班同學,家長些都曉得多花時間花精力去上補習班來提高學習成績,怕越拉越遠。當語言方面明顯落後於同齡娃娃時,大部分家長沒想過去多花時間精力在語言診治上,來以此拉低與同齡孩子的差別。想當然的覺得只是時機未到,只怕最後不但差距越拉越大,最後娃兒也耽誤了。

系統評估

整體發育測試和語言能力

制定康復計劃及目標

一對一或小組課訓練

包括理解、表達、發音、口部肌肉等方面的訓練。具體方案因人而異

定期評估

根據語言功能變化隨時修改康復計劃

迴歸家庭及學校

“說話”看似是一個簡單的動作。首先它需要有一定的語言認知,至少要能理解自己或是別人要表達的意思。然後再是發音器官等多個器官的同時配合,最後再靠足夠的氣息將想說的話運送出口。中間一環出現問題都能造成言語障礙。

無論孩子上什麼形式的語言訓練課,都需要家長的配合,都需要家長在語言治療師的指導下,在家庭中進行相關內容的鞏固化訓練。兒童語言障礙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快速恢復的。任何功能的康復都需要一個過程。在此過程中,只有家庭成員和治療師攜手並肩,共同參與,才能更好的提升孩子的語言功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