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說話”≠“會”說話,日常生活這三件小事,提高孩子語言能力

會“說話”≠“會”說話,日常生活這三件小事,提高孩子語言能力

會“說話”≠“會”說話,日常生活這三件小事,提高孩子語言能力


你的孩子會說話嗎?這個問題可能很多家長覺得奇怪,說話不是很簡單嗎?小朋友最晚兩三歲都會開口說話的,但其實,會“說話”和“會”說話是不一樣的。


會“說話”≠“會”說話,日常生活這三件小事,提高孩子語言能力

之前看霍思燕一家去參加一個節目,嗯哼的一句話又讓我羨慕起了霍思燕。
主持人問嗯哼,將來如果有了孩子會不會打他。嗯哼說他是男生,不會生孩子。杜江提醒他,以後會有太太,太太可以幫他生。嗯哼卻表示自己只喜歡媽媽,不會有太太。
這簡直讓視頻前的我姨母心爆棚,試問誰不想要這麼一個會說話的寶寶?對比別人家的孩子,再看看自己家裡只會哭鬧打滾的娃,是不是心情複雜?

會“說話”≠“會”說話,日常生活這三件小事,提高孩子語言能力


會說話的小朋友能夠不動聲色地化解問題,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又不會讓人覺得不舒服,不管在哪裡都是人氣爆棚,完全不需要家長擔心。
那不會說話的小朋友呢?去了幼兒園能不能夠向老師表達自己想要什麼?在外面會不會被欺負?有沒有發生不開心的事?可能問他他也表達不清楚。

小到交朋友、班級競選,大到面試、人際交往,會說話的人往往更容易成功,那麼我們該怎麼培養孩子,讓他從小開始“會”說話呢?


1


你問我答講故事,在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可以增加一點問答環節。


會“說話”≠“會”說話,日常生活這三件小事,提高孩子語言能力


在孩子2-3歲的時候,可以引導孩子對畫面進行描述一般故事書上都會有些插圖,比如在講述白雪公主故事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對小矮人去挖礦的情節作一點描述,“這七個小矮人按順序都有什麼特徵呢?”“第一個戴眼鏡。第二個愛生氣,第三個胖胖的,第四個打瞌睡...”這類的問答,能夠開發孩子的思維,在有趣的故事中學習。


會“說話”≠“會”說話,日常生活這三件小事,提高孩子語言能力


在孩子3-4歲的時候,可以將難度升級,在講完故事後提出問題。上次我給孩子講灰姑娘的故事,講完之後我問孩子灰姑娘的馬車是用什麼做的,他思考了幾分鐘才回答我是南瓜。

如果孩子能夠對你的問題作出一個正確的反饋,說明他有在認真聽,要是反饋錯了,可以和孩子一起再重溫一遍,但重溫的時候要讓孩子看到要點,這種方式可以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會“說話”≠“會”說話,日常生活這三件小事,提高孩子語言能力


孩子五歲之後,可以轉換視角讓孩子鍛鍊一下他的判斷力和思考力在給孩子講完小紅帽的故事後,可以讓他從大灰狼的角度出發,重新思考故事會是什麼樣的。這樣一來,不僅是鍛鍊了表達能力,對語言組織能力也有提高的作用。


2


和孩子一起動畫配音


會“說話”≠“會”說話,日常生活這三件小事,提高孩子語言能力


現在的小朋友都很喜歡看動畫片,與其讓孩子們在動畫片裡沉迷,不如給他們找點事做。我家的小朋友愛看小豬佩奇,他自己選擇了佩奇的角色,我選了豬媽媽的角色,然後把電視靜音,我們一起合作配出畫面中的內容,有時候也會將它錄成視頻。小朋友們看到自己給喜歡的動畫片配音,會很有成就感,還能讓孩子展開想象,就算不是原來的故事情節,也是值得鼓勵的。


3


說服遊戲


會“說話”≠“會”說話,日常生活這三件小事,提高孩子語言能力


就算是小朋友也常常會有和我們意見不一樣的時候,發生爭執時總是很頭疼,我們可以把這種拉扯轉換成遊戲。最常出現爭執情況的應該是在玩具店裡,孩子想買家長不讓的時候他們往往會撒潑打滾,場面一發不可收拾。家長們可以讓孩子列出想要這個玩具的三個理由,再和他一起分析這些理由的是不是有合理性,成不成立,有沒有達到買的必要。

這個小遊戲其實算是一場小小的辯論,孩子四歲左右正是邏輯能力建立的時候,想要說服別人,就需要孩子的思維和語言同時發揮作用,同時也是在告訴孩子,在遇到問題時,武力和耍賴永遠不是解決的辦法。


用日常生活中的三件小事,來鍛鍊孩子的語言能力,是不是讓這件事有趣得多?

會“說話”≠“會”說話,日常生活這三件小事,提高孩子語言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