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有个另类皇帝,和曹操对着干,孙权继承基业,吕布不想跟他混

本篇,我们来谈一谈袁术称帝这事。

汉建安元年(196年),袁绍的老哥们曹操派人从洛阳把无家可归的汉献帝及原长安朝廷班底从破败不堪的洛阳迎到了许(今河南许昌)。有了朝廷的加持,曹操的政治资本也增添了许多,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了,朝廷到了许县后不久,司徒淳于嘉与太尉杨彪、司空张喜就同时被罢三公位,这很难说不是出于曹操的心思。不过事实上,一开始曹操还是很老实的,甚至把先前朝廷赐给曹家的很多器具送还了回去以彰显朝廷威仪,说此时的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还差不多。

而同时的袁术,一边派遣孙策领着孙坚旧部谋图江东,一边也打起了自立朝廷的野心。他相信什么“代汉者当涂高”的谶言,加上袁氏出自于陈,陈是舜之后,以土承火,当得天运。袁术自以为皇帝的运数,该落到自家了,加上此时他手里还有当初孙坚攻破洛阳以后带过来的秦制传国玉玺,自然野心挡不住了。

此时袁术的形势,在北屡屡被曹操所败,在南却因孙策的征讨大有收获。袁术野心膨胀以后,孙策却不赞同自家主公的意愿,认为当今的皇帝于天下并不像桀纣一般恶贯满盈,理应尊奉当今天子,想要建号什么的,实在是不足为取。

但后来又有个河内人张鮍为袁术卜卦,说他有做皇帝的命,于是在战场上不甚顺利的袁术心情大悦,于建安二年(197年)建号“仲家”,同时以九江太守为淮南尹,建置百官,算是过了一把不完整的皇帝瘾。

我为什么说袁术的皇帝瘾是不完整的呢?

因为第一,他没有像后世的各路反贼们一样,上来就建国号建年号,以彰显正统,“仲家”这个名号,反倒是像今日粤语中一个形容地方恶霸流氓的词汇“大天二”,毕竟你是“仲家”,是二号皇帝,那么“伯家”一号皇帝是谁呢?难道还是在曹操那边的大汉皇帝?这就说不定了,对此,我还要插一点旁话,那就是汉朝政治神学思想的变迁。

三国有个另类皇帝,和曹操对着干,孙权继承基业,吕布不想跟他混

汉初,人们多数还是认为高皇帝是陈胜“伐无道诛暴秦”事业的继承人,亲手消灭了桀纣一般的秦国,另外还消灭了犯上诛杀楚义帝的项羽,这也合乎《周易》“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的理念。当然,高皇帝刘邦之得国,是因为他就是新时代的商汤周武,是新时代的革命英雄,高皇帝本人也要追谥先烈陈胜为“楚隐王”并安置三十户人家守墓,对于“革命叛徒”项羽,也以鲁公之礼葬之。不过,高皇帝临终时,也是以一种平民式神秘主义思想认为自己破天荒地以“布衣之身取天下”乃是出自天命。

到了汉景帝时代,儒生辕固生与道家人士黄生在皇帝面前争论汤武革命的是非,黄生认为汤武二君并非奉天命继位为天子,都是弑君篡位。辕固生则认为桀纣昏乱,天下人都归心于汤武,此二君于是便遂了众人之心诛杀桀纣,顺应了天下的民心,汤武迫不得已才立为天子,这正是秉承天命。

黄生认为:“帽子虽然破旧,但是一定戴在头上;鞋虽然新,但是必定穿在脚下。为什么呢?这正是上下有别的道理。桀、纣虽然无道,但是身为君主而在上位;汤、武虽然圣明,却是身为臣子而居下位。君主有了过错,臣子不能直言劝谏纠正它来保持天子的尊严,反而借其有过而诛杀君主,取代他自登南面称王之位,这不是弑君篡位又是什么?”辕固生答道:“如果非按你的说法来断是非,那么这高皇帝取代秦朝即天子之位,也不对吗?”于是景帝说:“吃肉不吃马肝,不算不知肉的美味;谈学问的人不谈汤、武是否受天命继位,不算愚笨。”于是争论止息。

此后学者再无人胆敢争辩汤、武是受天命而立还是放逐桀纣篡夺君权的问题了。景帝的圆场虽然打得好,但是也是为大汉一朝的合法性遗留了一个问题。“革命前辈”既不是堂而皇之受上天之命,又不是单凭武力驱逐无道之君,那帝国的法统来自何方?于是到了武帝的时代,董仲舒就炮制出了巫术化的天人感应学说,认为人君也要听天的指示去行事,这种学说虽然听起来比较荒谬,违背了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原则,但实质上也是在君权步入专制主义阶段以后,民间知识分子一种无力的反抗了。

到了西汉后期,由于新兴儒学宗族开始在地方上称雄,汉朝的合法性中,高帝故事中革命叙事的成分开始渐渐淡化,从前秦朝搞得那套五行五德论开始大肆流行起来,同时也让儒学的神秘主义成分得以增加,产生了所谓的“谶纬之学”。后来王莽篡权,就是利用神秘主义大搞祥瑞,可见革命叙事终于被神迹叙事与民间阶级矛盾打倒了。但是大概民间一直也存在着存汉思想,于是流行起了“刘秀当为天子”的谶言,虽然当时还是太学生的光武帝刘秀没把这谶言当回事,但是种种机缘巧合,最后还是他成为了大汉天子。得国以后,刘秀反倒更是把符谶当成一回大事,毕竟东汉立国种种机缘巧合,虽然也是颇多辛苦,但还是比不上高皇帝开一代先河啊,所以刘秀就颇有一种赌徒心态,对于神秘主义的玩意儿深信不疑。

三国有个另类皇帝,和曹操对着干,孙权继承基业,吕布不想跟他混

但是东汉一代,对于民间信仰却不似西汉一代政府也派人祭祀山川那样,而是采取了一种“打击淫祀”的态度,这类从业人员只能在民间秘密发展,汉末动乱的前奏黄巾军,其实就是这类民间神职人员的杰作。说什么“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也是一股符谶学味道,不像后世的农民起义,多数借助“弥勒降世”这种佛教式弥赛亚思想统战人心。最后袁术这里,可能也是因为袁公路本人还是对汉朝的神秘主义法统略有畏惧之心,生怕成为草头王,所以虽然建了国号,却也仅仅是满足于当“二号皇帝”,一号皇帝他还不敢去干。

虽然袁术只是满足于当不伦不类的“二号皇帝”,不过他的行为还是犯了大忌,很快就找来了报应。第一是吕布悔婚,决定不把自家姑娘嫁给袁术儿子了,第二是孙策决意自立,袁术很快就失去了自家的后方基地,许都的朝廷,更是把公孙瓚、袁术、韩暹、杨奉这一行人列为逆党,下诏悬赏,同时还封吕布为温侯、官拜左将军,吕布算是有了正统名分。

袁术看着不爽,就下令集结七路大军,进击吕布所据的徐州。本身袁术手下的兵力远多于吕布,但是统帅大军的,却是韩暹、杨奉这路前黄巾分子,他们本身还残留着和平时代的小农式幻想,对朝廷给的名号万分重视,所以吕布就修书一封,说我与诸君都曾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吕布诛杀国贼董卓,韩暹杨奉送汉献帝东归),今日你们不幸走错了路,若是能及时回转,日后也会立下大功的!于是二将倒戈袭击了袁术的嫡系部队,接着吕布与韩暹、杨奉乘胜追击,再次攻击袁术,从徐州下邳打到扬州九江境内的钟离,才回徐州。临走了吕布还留了一封信,说袁公您手下猛将强兵无算,总是想要吞并我,结果我一出马,您就缩回到寿春去了,您手下的强兵猛将哪里去了?

袁术没法回话,至此元气大伤。韩、杨二将也就此投奔了吕布。

三国有个另类皇帝,和曹操对着干,孙权继承基业,吕布不想跟他混

同年,曹操也收降了南阳郡的张绣,但是由于自身深度爱人妻,勾搭张绣的嫂子,结果赔上了自家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与猛将典韦。但到了年末的十一月,,曹操亲自南征,进至宛县(今河南南阳)。时刘表部将邓济屯据湖阳(今河南唐河西南),曹操率军进击,生擒邓济,随即乘胜转攻舞阴,又大败张绣、刘表军,收复舞阴。曹操将许昌以南的失地全部收复,率军回师许都。张绣等退至穰县(今河南邓州一带)。

再看一看北方的形势,建安二年三月,曹操不得不把大将军之官职让给了袁绍,他自己只领到了许都朝廷给的司隶校尉一职。这个乱世当中,官衔虽然不像和平时期那么值钱了,但是有朝廷背书,官职还是有点意义可以唬人的。有了朝廷的许可,袁绍也可以大大方方地去讨伐公孙瓒了。

从历史过节上来看,公孙瓒杀了刘虞这个袁绍的盟友(时在初平四年(193年)),而且还投奔了袁术这号大反贼,对于袁绍曹操联盟而言,公孙伯珪自然死有余辜。另外,从地缘政治上看,公孙瓒的幽州始终横在袁绍背后,让袁本初睡觉也不得安稳,自然要把公孙瓒除之而后快。

三国有个另类皇帝,和曹操对着干,孙权继承基业,吕布不想跟他混

袁绍对公孙瓒的战略,是两面夹击,南路自己攻击,而在北路则收买了不满公孙瓒的乌桓人,甚至坐视乌桓人占据右北平、辽西、辽东属国三郡。另外,在公孙瓒的背后,刘虞的旧部阎柔也统率着鲜于辅、齐周、鲜于银各路人马对抗公孙瓒。他们也在一定程度上策应着袁绍的北上攻略。最终,公孙瓒也和董卓躲进郿坞一样,躲在易京楼这个囤积了三百万斛粮谷的大堡垒里当上了宅男,甚至,他还下令,男子七岁以上不得进大宅子的门,而在这个大堡垒里面,公孙瓒还在每个转角处都安排了一个大嗓门的女秘书,负责用口传话。但是面对袁绍的大军,公孙瓒还是没有办法,派儿子公孙续去联络张燕麾下的黑山军这伙土匪,想从袁绍背后捅一刀。后来到了建安四年(199年),公孙续与张燕发兵援助公孙瓒援兵还没到,公孙瓒秘密派人送信给公孙续,让他率五千骑兵于北隰之中,举火把为应,公孙瓒就从城内出战。袁绍劫得了这封信,将计就计,举起火把。公孙瓒以为救兵到了,率兵出击。袁绍设伏兵袭击公孙瓒,公孙瓒大败,又回到城内坚守。但最终还是不敌袁绍的地道推进战术,于是公孙瓒只好带着妻妾们自杀了,他的结局,倒是很近似于早于他100多年的第一次犹太战争中,在马萨达堡垒自我了断的犹太起义军将士,也是先将妇女儿童先行杀害再自己去告别人间。

公孙瓒覆灭以后,袁绍开始号称自己“雄踞冀幽青并四州”,实质上也还是有点虚的,因为并州的五原、朔方、西河、上郡四郡早已被匈奴人占据;在幽州,乌桓人占据着与袁老板分赃而得的北三郡右北平、辽西、辽东属国,而东三郡辽东、玄菟、乐浪则在公孙度手里。在冀州,张燕这个土匪头子依然在太行山里活动;在青州,东莱郡也被公孙度的部将占据着。虽然袁绍的称号华而不实,但就当时的情况而言,他的确坐定了大汉第一号强人的位置。

老哥成了汉帝国第一号强人,那么老弟袁术呢?在被吕布击溃以后,由于遭遇旱灾蝗灾,寿春一带粮草供应不充裕,甚至处处人相食,部下劝袁术赈济灾民,但袁术不听。最后袁术也只好当上了流寇土匪,部将陈兰、雷薄叛变,在掠夺粮草后,奔赴于潜山。

三国有个另类皇帝,和曹操对着干,孙权继承基业,吕布不想跟他混

建安四年(199年),走投无路的袁术寻思着将帝号归于袁绍,袁术写信给袁绍大哥说: “天命离开汉室已经很久了,靠天下人扶持,政权出自私门。英雄豪杰争夺追逐,分割地盘。这同周朝末年的七国没有两样,只有强大的一方吞并他方。袁氏禀受天命应当统治天下,符命祥瑞粲然昭著。现在您拥有四个州,户口达百万人,论势力谁都不可能同您争强,论地位谁都不可能比您高。曹操虽然想扶助衰弱的朝廷,怎么能够将断掉的天命重新接上,将已经灭亡的朝廷重新振兴呢?我恭敬地将天命恭送给您,望您悦纳。袁绍答应收留这个曾经嚣张一时但又已经走上穷途末路的弟弟,但是没有接受帝号,本身“仲家皇帝”这个名号听起来就怪瘆人的,要他干啥!

就当袁术前往投奔袁绍长子时任青州刺史的袁谭,在路上被曹操派来的刘备、朱灵军截住去路。袁术只好又退回寿春,又退军至江亭。当时军中仅有麦屑三十斛,时六月盛暑,袁术欲得蜜浆解渴,又无蜜,叹息良久,大为感叹道,“我堂堂袁术,怎么会到这个地步!”最后,这个高傲而又奇葩的历史人物,气忿呕血,生命到了终点。

最后,袁术从弟袁胤畏曹操,不敢居寿春,率其部曲奉袁术灵柩及妻子依附袁术的故吏庐江太守刘勋。孙策破刘勋后,袁术的家眷被孙策所得。后来,袁术儿子袁耀仕吴为郎中,袁术的女儿成为孙权的夫人,袁耀的女儿又许配给孙权的儿子。看来,从某种意义上讲,孙策-孙权集团,算是继承了袁术的基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