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被忽悠之黑臉包青天,其實他的臉是白的,您能想得到嗎?

導讀:千萬別被忽悠之黑臉包青天,其實他的臉是白的,您能想得到嗎?

大家好,感謝大家的關注!

包拯包青天,在歷史上是個傳奇人物了,有關他的電影電視劇,已經拍過很多部了,什麼《包青天》、《少年包青天》、《包公生死劫》、《老鼠愛上貓》,等等吧,相信很多朋友都看過。

那影視劇中傳遞的信息呢,說包拯臉色黝黑,額上長著小月牙。但朋友們可能還不知道,真正的包青天卻是個眉目清秀的白淨書生。那這黑臉的形象從何而來,這位青天大老爺在真實的歷史中又有著怎樣的傳奇故事?

哎!這個話題蠻有意思的,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千萬別被忽悠之黑臉包青天,其實他的臉是白的,您能想得到嗎?

在包公祠裡,畫像中的包公是白臉形象,五官端正,眉目清秀,身高大概是1米6左右。

我們都知道,戲曲中奸臣都是白臉造型,那這戲曲舞臺和影視劇中之所以選擇臉黑如炭,額上有月牙的形象來演繹包公,就是為了將其區別開。

包拯,字希仁,北宋鹹平二年出生於廬州合肥的一個官僚家庭,29歲的時候考中了進士。

包拯為官清廉,事事躬親,斷案如神,很受百姓愛戴,遇到的案件是數不勝數,我們今天就說說其中幾個很有特色的案件。

千萬別被忽悠之黑臉包青天,其實他的臉是白的,您能想得到嗎?

話說,包拯任河東鹽政使期間。有一掌櫃胡明禮狀告胞弟邱貴,借紋銀三百兩,到期未還。前日見到,邱貴卻說他已還多月,還有人證張小能。

包公看了狀紙,傳來邱貴、張小能上堂。一番詢問,那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此時包拯,令手下人取來兩張席,一筐蘿蔔,兩把刀子,把邱貴、張小能分別用席子圍住,各給幾條蘿蔔一把刀子,大聲宣佈“邱貴,張小能,你二人各將還胡三百兩的銀子實數,按所還時的重量、數目,用蘿蔔切割成形,以供老爺核對。”

半個時辰過後,兩人各從席筒裡出來,捧出各自削成的蘿蔔元寶,包公讓擺在公堂上,讓人觀看,邱貴的是十兩的二十個、五兩的二十個。張小能的是十兩重的十五個,五兩重的三十個,都是三百兩。

包公當眾質問“即是兩人同去還銀,為何數目和重量都不一樣?”

案件已明,原來是張小能給邱貴出的主意。包拯判決:“邱貴立即還清借銀三百兩,追加利息五十兩,張小能教唆犯罪,罰白銀一百兩交官,另罰勞役一年。

真相大白,壞人得以懲處。 此案審得明白,判得公正,後人有順口溜稱讚:“ 賴銀不想還,受罰又挨板”。

千萬別被忽悠之黑臉包青天,其實他的臉是白的,您能想得到嗎?

包拯任端州(今廣東省肇慶市)知州。端州出產一種名硯,是朝廷欽定的貢品,和湖筆、徽墨、宣紙一道,並稱「文房四寶」中的絕品。以往在端州任職的知州,總要在上貢朝廷的端硯數目之外,再多加幾倍,作為賄賂京官的本錢。

包拯上任之後,一改陋習,決不多收一塊。離任時,就連他平時在公堂上用過的端硯,也造冊上交了。

後來,包拯升任,離開端州,他的船在羚羊峽口遇到一陣奇怪的大風雨,他親自下艙檢查,發現船艙裡私藏了一塊端硯,這是當地百姓悄悄送給他的。包拯一言不發,將那塊名貴的端硯丟入江心。民間傳說,那裡有一個名叫“墨硯沙”的沙洲,就是當年的遺蹟。

千萬別被忽悠之黑臉包青天,其實他的臉是白的,您能想得到嗎?

《陳州放糧》是人們熟悉的一段以包公為主角的戲曲。

話說轉運使王逵位高權重,貪汙受賄那是名聲在外了。這一天,王奎向皇帝告狀說,陳州官員任中師魚肉百姓,任意地搜刮民脂民膏。此事一出,立即引起了滿朝譁然。

這王奎貪汙受賄,是個標準的卑鄙小人,那是人盡皆知的。而任中師則清正廉明,愛護百姓。

那這是不是栽贓嫁禍呢?皇帝要派人去調查,但卻沒人敢去。此時包拯主動請纓,他在陳州經過充分調查之後掌握了證據。原來這壓迫百姓的不是別人,正是王奎自己,包拯先後七次上書,將王奎撤職查辦,終於為民除了一害。

千萬別被忽悠之黑臉包青天,其實他的臉是白的,您能想得到嗎?

宋仁宗四年,包拯三次彈劾外戚張堯佐,認為凡庸之人應該離職,這件事終於觸怒了仁宗。包拯被撤職,出任河北都轉運使,同時他被加封了龍圖閣直學士的虛銜,這也是後人稱他為包龍圖的緣由。

後來的包拯,擔出任三司使和樞密副使,相當於副宰相的職位,成為朝中的重臣,可是年事已高,身體漸漸的不支,64歲的時候死在了任上。

包拯臨死前,仁宗皇帝專程去送他最後一程,追認他為禮部尚書,並賜諡號“孝素”。

據說包拯過世之時,開封的大街小巷都聽到百姓對他的哀悼之音。

千萬別被忽悠之黑臉包青天,其實他的臉是白的,您能想得到嗎?

後人建造的包公祠裡,有一副對聯:

理冤獄關節不通自是閻羅氣象

賑災黎慈悲無量依然菩薩心腸

以頌揚包拯一心為民、兩袖清風的品格。

如今包公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清官典型,包公祠也成為後人憑弔包公、瞻仰其德行的旅遊勝地。

好了,關於包拯我們就聊到這,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擊關注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