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後廠村B面:棚戶區的笑與淚


後廠村位於北京市海淀區五環外,原本是城鄉結合部,因為中關村軟件園區在這裡建成,目前,這裡已經聚集了包括百度、騰訊、新浪、網易等科技巨頭的700多家互聯網企業,這裡工作的人平均年齡29歲。後廠村幾乎是中國智力密度和單位經濟產出最高的地方,所以又被稱為“中國硅谷”。

2016年一場暴雨擊垮了後廠村的原本脆弱的交通,也讓人們開始關注這裡高速發展中不容忽視的問題。於是《後廠村:成了一座真正的“孤島”》《 後廠村,沒有姑娘》等文章火遍網絡,高強度的工作和單調、隔離的環境讓程序員們找不到精神的寄託,工作、通勤、社交等各方面的壓力摧殘著這些年輕人。所有問題都拷問著與後廠村高速發展不匹配的落後基礎建設。

其實在這裡,與互聯網企業員工精神荒蕪相比還有另一種荒蕪。位於中關村發展集團大樓後面的這一排低矮的平房,是後廠村棚戶區的一小部分,這裡寄居著大量的外來人員,他們可能是送外賣的,也可能是在附近的大樓做清潔工,做保安,賣水果。總之,他們是後廠村邊緣的外來寄居者。


這裡與百度、騰訊等聞名全球的互聯網企業只有一牆之隔,與萬科動輒幾千萬的別墅也只有一牆之隔,只是與那種秩序和華麗不同,這裡更接近於生活的真實。

住在廢品回收廠的是四川籍的一家人,收來的廢品堆在家門口,出門一抬頭就能望見對面中關村的巨大寫字樓。他們來北京已經有17年了,一直靠收廢品為生。現在有了孫子,門口的廢品站就是他們的樂園,他們在這裡“淘寶”,一個扔掉的防霧霾口罩明顯引起了他們的好奇心。

“自主騰退譜新篇,老村舊貌換新顏”,後廠村到處都是新的標語,當我拿起相機,附近的人警惕的問我是不是要拆遷,拆遷就意味著他們又要搬家,搬到更偏遠的地方。

棚戶區到處都是流浪狗,兩個小朋友在自家的院子裡給狗狗們創造了一個“家”,下雨天或者天冷的時候,附近的流浪狗都會過來,狗狗是陪他們時間最長的朋友。

住在這裡的人來自全國各地,有四川的、有重慶的、有河南的、有山東的,每家都有每家不同的生活痕跡,從門板上後面掛著的臘肉就知道這一家來自南方。

後廠村棚戶區的孩子很多上了幼兒園和小學,牆上的獎狀都很多年了,還是貼的整整齊齊。無論是教育還是醫療,對他們來說都是難題,戶口更是他們幾乎不可能逾越的鴻溝,在這高樓林立的北京,想要生活得好,還有很多路要走。

這是一條通往後廠村的路,一個常達20米左右的黑色通道,路邊住著幾戶人家。這條路承載了太多的理想和現實,祝福那些在這條路上掙扎的人,有更多可期待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