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紅拳宗師三原“鷂子”高三的故事

一代紅拳宗師三原“鷂子”高三的故事

紅拳發源於陝西關中,關中湧現出眾多拳界名流。據史書記載,乾隆年間常子敬,嘉慶年間張景文,道光年間張真、光緒年間閻書勤等,皆是紅拳名家。到了道光、咸豐年間,陝西紅拳不斷汲取別的拳種的實戰招式,逐漸進入到鼎盛發展時期。

在眾多練拳練武人當中,三原“鷂子”高三(高佔魁)、臨潼“黑虎”邢三(邢福科)及潼關“餓虎”蘇三、“通臂”李四等遠近聞名,被譽為“關中四傑”。四人皆精於紅拳,並在原紅拳的基礎上,吸收南北多家拳法之長,形成系統的紅拳體系。這些拳壇高手的傳奇經歷在民間廣為流傳,至今令人津津樂道,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鷂子”高三。

“鷂子”高三行俠仗義,歷來被陝西武術界尊為一代紅拳宗師,陝西地方誌編撰的《高三史略》記載:“道咸豐年間,紅拳大盛,高三為魁”。《中華武術大辭典》介紹高三“號春明,清末陝西三原陵前鎮高家壕人,隨數名武林高手習陝拳,成年後遊歷河南、河北、山東、山西、湖北等各省,遍訪名師,學過少林、通臂,精於猴拳,聲聞關內外。”

高三排行老三,幼時天資聰穎。少時曾拜三原清麓寺圓淨長老為師,此人原為少林寺武僧,因反清復明而遭到清政府的追捕,先後到過五臺山、峨眉山,最後落腳到清麓寺。高三隨圓淨長老研習了少林五形、羅漢拳及輕功,憑著過人的天資,輕功大進。高三成為紅拳開派大師,多得益於在此學藝。據傳,在學功間隙的一次探親中,他父母讓他去果園摘柿子,高三不用夾杆,而是大施輕功技法,輕舒猿臂,只用了一頓飯的工夫便將一大樹的柿子摘完,目睹者為之震驚。

在圓淨長老指點下,高三還奔赴山東、河南遍訪名師。當年有一件事在陝豫兩地可謂婦孺皆知:有次高三行至洛陽,拜當地“飛腿”丁門慶為師,可三年下來也未得其要領,聰明的高三心生一計。一日,師傅外出,師母正在案頭和麵,他趁師母下面時,出其不意,照其左肩猛擊一拳,師孃耳聞風聲,未等高三掌心接近,倏地轉身後仰,從胸前發出一腿將高三踢出丈餘摔倒在地。師孃用的是少林裙裡腿,乃絕技也。高三就地磕了三個響頭,告別師母登程而去。其師回來後,師母告之前事,其師笑曰:“他就是為了這一腿,今已被他得去。”

時有三原縣一秀才因此做打油詩一首:“學藝明春太認真,千里迢迢拜師尊,猛向阿婆施巧技,贏得師孃腿一墩。”

道光二十一年,武林群英匯聚渭北以武會友,高三亦邀赴會。在與享有盛名的拳師邢三、蘇三對陣中,高三演練的少林拳法快似流星,神勇異常,最後奪魁,藝震渭北,被譽為飛腿鷂子。渭北盛會後,高三與邢三、蘇三義結金蘭,世稱陝西紅拳“三三”,至今各省仍將紅拳稱為高家拳、鷂子拳。

咸豐年間,四川巡撫衙門有一教頭馬海子,臂力過人,他曾掛出“拳打陝甘兩省,腳踏蓋世英雄”的招牌,路過陝西會館時每每耀武揚威,既挑釁又欺行霸市,使陝西商人無從經商,會館回陝請“鷂子”高三入川會神腿馬海子。一日,馬海子把幾個打擂者掀翻在地,其氣勢不可一世。高三氣憤不已,跳上擂臺與之交手,高三施展少林輕功躥奔跳躍,閃展騰挪,根據自己所創的“雲裡顯聖”及“判官脫靴”等連環招法,暗取其下襠,將其打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