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雍正讓老十四去守皇陵是不是在保護親兄弟?

劉永永01


如果你哥把你關在你老爹的墳墓前十多年,你要不要感恩戴德一下?這問題問的確實有些扯了,不過我們可以來分析一下其中的內情。



第一,康熙生了三十六個兒子,其中二十四個是活下來了這在當時來說已經非常不錯了。

這二十四個裡面,有九個成年的阿哥都是爭奪皇位的主人公。而這九個主人公當中,老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和老十四胤褆是一個老媽生的,所以他們是親兄弟。你以為親兄弟,我就會對你手下留情了嗎?當然不會,所以老十四跟雍正的關係並不好,反倒是跟老八的關係不錯。

第二,老十四參加了八爺黨,多次協助八爺加害雍正。

我覺得老十四這一點做的就非常不厚道了,再怎麼說,人家雍正好歹是你的親哥哥,你幫著假哥哥來害親哥哥,虧你想得出來。不過這些都被雍正巧妙地躲過去了,所以雍正對自己的這個親兄弟也十分寒心。這在後來對他不怎麼好,其實也是情有可原的了。

第三,老十四自己也想做皇帝,所以又爭奪大將軍王。

那個時候大家認為誰能夠做大將軍王,誰就等於是奪取了皇位。所以大家都爭先恐後地想要做大將軍王。沒想到的是,老十四也想要去做這個職位。八爺黨這個時候才算是看清了這位好兄弟,老四是比較聰明的,這個時候開始拉攏老十四,使得八爺黨徹底垮臺。不過也將大將軍王的位置讓給了老十四老坐。

第四,康熙去世以後,將皇位傳給了雍正,而八爺黨的人卻告訴老十四本來是傳給他的。

這顯然是八爺黨的人在挑撥是非,可是老十四卻當真的。他始終認為雍正的皇位是搶的自己的,所以對雍正一直都不是很恭敬。直到他們的老媽去世了,雍正這回終於不用藏著掖著的,直接將他扔到了皇陵去,並且永生都不想再看到自己這個弟弟,你現在還認為他這是在保護老十四嗎?


江湖小曉生


這個問題得看你從哪個角度看了。在《雍正王朝》裡,雍正和胤禵之間既有競爭又有合作,畢竟是一母所生,打斷骨頭還連著筋。對待胤禵自然與對待胤禩和胤禟不同。


但是不可否認的一點,畢竟骨肉同胞,不指望胤禵在關鍵的時刻幫助自己,但是站在自己的敵人一邊針對自己也是無法接受的。所以雍正必須防備這種事情的發生。

所謂守皇陵,在有清一朝的政治含義是非常豐富的。

從人們喜聞樂見的角度解讀,那就是名為守陵,實則圈禁。就是為了剝奪胤禵的兵權,防止他造反。就是各種恨,各種防範以及算計。

但是換個角度來看。清朝是“以孝治國”,所以非常重視子代對親代的孝道,而守陵實際上就是表現孝道的一個方式。負責守皇陵和祭祀本質上還有一層義務上的含義。


康熙駕崩的時候,胤禵在肅州領兵,因此沒有能夠燈下守靈,所以這也是作為一個孝子的遺憾,讓胤禵守皇陵,也是為了“彌補一下孝子的遺憾”。但是這對外傳遞出來的政治意義,就是為康熙守景陵,成全了胤禵孝子的形象。另外還有一層含義,那就是雍正讓自己的親弟弟來守景陵,同時也成全了雍正自己孝義形象。

所謂圈禁,這個是真的可以讀出更多含義的。


胤禵此前守景陵,只能算是“幽禁”。到了雍正4年,才算是被正式圈禁。在《雍正王朝》裡,胤禵自從西北迴來以後,除了悲傷之外,最大的不滿就是“康熙究竟傳位給誰了?雍正為什麼處處防著、算計著自己?”

因此他一直有一個邏輯那就是雍正搶了自己的皇位。


所以他“理直氣壯”地不顧圖理琛勸阻,闖入皇宮;敢於當著烏雅氏的面大鬧靈堂;甚至敢於當著雍正的面,推倒平時最疼愛自己的母妃烏雅氏;敢於各種與雍正對著幹。

實際上這是一種思維定勢。我們以前一直說“拿著錘子,看什麼都像釘子。”此刻的胤禵便是如此,這個世界上所有人都欠自己的,皇位是被雍正搶去的,不然他幹嘛要防著自己,又為什麼要讓著自己?在他的這種情緒的感染之下,喬引娣也變得對雍正充滿仇恨。

此刻的胤禵像極了一個人,對,胤礽被廢后的胤祥。胤禵需要的是長期艱苦的磨練,磨練掉那些浮於表面的戾氣,需要沉澱和昇華,磨練出沉穩的心性。


胤祥被圈禁10年之久,但是10年後,換來了一個忠誠良將、謀國輔臣,磨掉了身上那些浮躁與驕橫。更是磨掉了很多無妄之災。

而此刻的胤禵隨時是有可能捲入到無妄之災中的。八王黨未滅,他們隨時在攛掇著各種風險,等著胤禵出頭,他們方便摘桃。

然而胤禵雖然用此前康熙的話說,懂得動腦筋了。但是人在極端情緒控制的當下,是很難辨別出陷阱的。而此刻雍正以守景陵的名義,幽禁胤禵,甚至圈禁胤禵。這可不可以也看作是在保護胤禵呢?


胤禵如若不是被幽禁,從恩科舞弊案到後來八王逼宮,胤禵若是全程參與,這結果怕只會比胤禩更慘吧?

然而胤禵最終的結果我們也都看到了,雍正剛駕崩,年號還未改,乾隆就把胤禵放出來了,而且逐步恢復了爵位,並給予他實授差事。到乾隆20年,乾隆親自賜銀治喪,並賜諡“勤”。這個結局也算是大團圓結局了。


炒米視角


在康熙眾多的皇子中,只有十四子授予有實權,有地位的大將軍,被當時朝廷內外認為這是康熙立儲君信任的表現。因為十四子本屬八子胤禩的集團,胤禩爭奪儲位無望,八子的黨羽轉而支持和宣傳十四子。十四子卻因西北戰事的發展給了他在政治上嶄露頭角的機會,但是,他在西北前後五年,一直沒有回過京師,直到康熙皇帝去世後才被雍正召回。十二月十七日,十四子到京,雍正命他先謁梓宮,他徑赴父靈前哭拜。那時雍正也在那兒,十四子也望見了,正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紅。本來奪取江山大有希望,不想今日屈為臣子,只得含憤忍辱遠遠地給皇兄叩頭,但情緒極壞,無論如何也不向皇帝表示祝賀和親近。雍正為示大度,向前將就他,他還不動彈,蒙古侍衛(拉錫)見此僵局,連忙拉他向前。待到離開皇帝,十四子就責罵蒙古侍衛(拉錫),又到雍正面前,控訴(拉錫)無禮:我是皇上的親弟,(拉錫)乃虜獲下賤,若我有不是之處,求皇上將我處分,若我無不是處,求皇上將(拉錫)正法,以正國體。雍正說他(十四弟)氣傲心高。對十四子毫不容情,廢除了他的王爵。雍正元年(1723年)三四月間,雍正送康熙靈柩至遵化景陵享殿,傳旨訓誡十四子,令他跪受,十四子才接受了。此後,雍正返京,留十四子看守景陵,同時,諭令副將李如柏,如果十四子要去陵寢,除大祀外都不準,實際把他囚禁了。


茹叔敬


讓允禵去守陵保護親兄弟?提問者想太多了!如果是保護,雍正四年清世宗(雍正帝)在清洗允禩、允禟時還有必要將允禵革爵幽禁嗎?最是無情帝王家,對於帝王而言,對自身威脅最大的就是兄弟,更何況允禵這位與自己根本不是一路人的胞弟?!



雍正元年,清世宗晉封允禵為郡王,卻沒有給任何爵號,說白了就是給了張空頭支票。同時,命允禵前往景陵居住,為父親清聖祖(康熙帝)守陵。即便如此,清世宗仍然不放心,私下又命馬蘭峪總兵範時繹監視允禵動向。這如果叫保護,本人真不知道該說什麼了!說白了,清世宗此舉就是變相幽禁,將允禵與朝中允禩集團的勢力以及原來允禵在西北軍營的黨羽隔離開來,避免他們相互串聯。而為父守陵這個由頭是最為冠冕堂皇的,事關孝道,如果允禵不去,那就是不忠不孝,清世宗立即就可以藉此發難,拿下允禵。允禵即便心中有一萬個不願意,也找不出任何反駁的理由,只能老老實實前往,這和當初清世宗借回京奔喪解除允禵的兵權如出一轍。



實際上,被清世宗派去守陵的兄弟不僅僅只有允禵一位。清世宗的三哥允祉也在雍正元年獲得了同樣的待遇。為什麼?他和清世宗可不是一母同胞,難道也是保護?顯然不是!說白了,和允禵一樣,隔離加監視,允祉在清流之中的影響力太大,留在朝堂之上雖然不一定會和允禩一黨搞到一起(個人認為也未必),但是終究是一枚定時炸彈,不如隔離起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除此之外,清世宗的十五弟允禑也被打發去了景陵,他倒是和幾位哥哥不同。雍正四年,清世宗將這位弟弟打發去景陵守陵,很可能是為了頂替被革爵幽禁的允禵,同時也是為了給這位弟弟一個封爵的理由。因為當年允禑即被正式冊封為了貝勒,四年之後又晉封為愉郡王,而清朝皇子封爵、晉爵是必須有“功績”的,給父親守陵,不可謂不是一大“功績”!



因此,清世宗讓允禵去景陵守陵絕對不是什麼為了保護兄弟。相反,正是因為準備要處理他們,才需要以守陵為藉口將他們與原來的圈子、原來的勢力隔離開來,以便來日好下手。看看後來允祉、允禵的遭遇,一切也就都明白了。二人最終都被清世宗革爵幽禁終生,允祉死在了幽禁之中,允禵長壽、熬到了侄子清高宗(乾隆帝)即位,這才被釋放了出來,最終還成為了恂郡王。


農民工老楊歪說歷史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康熙爺駕崩,四爺雍正胡日鬼當上了皇帝,十四阿哥摞下西北軍務從千里來奔喪,就被雍正老解除了老十四的兵權,並讓老十四去給康熙老去守陵墓。

我們先來看看清朝時期給守皇陵的都是些什麼人?

我國曆史上最早的守陵人大都是皇帝老生前的宮女,不被皇后侍見的平妃,或者是犯了事的低級官員。

到了清朝時期,皇帝家族開始有了自己的專職守陵人,他們吃著官家的俸碌,當著有名無實官,跟現在的話說就是享受著待遇,沒有實權的官職,遠離塵世享著清富,守陵人世代相傳,還有因犯錯後被罰去守陵的室族成員。

問題是雍正讓老十四守皇陵是不是在保護親兄弟?

我的看法是,雍正讓老十四守皇陵是親兄弟不忍下手,不是保護,是軟禁十四爺以觀後效。


張峰149764346


怎麼說呢?一母同胞,真正意義上的親兄弟,為什麼兩個人有著不同的政治陣營?這一點從佟國維和隆科多的談話就可以看出來:一個燒八爺的熱灶,一個燒四爺的冷灶,這樣無論誰上臺了,打壓對方陣營,都可以保家族長盛不衰。對老四和老十四而言,這話是不是有點怪,一個父親的,怎麼還有家族一說?那是對他哥兒倆的老孃烏雅氏這一邊來說,這種做法是有利而無害。這一招說高明吧,也算是高明;說不高明吧,也談不上什麼高明,畢竟這些招數都是其它人都玩剩下的,沒什麼創意。


Jungle20168542397


更有利雍正王朝施政施法,明則守靈實則保弟其身和功名!否則妄言多事目無聖上,明為兄長實為天子,一時妄言可引殺身之禍。天理,國法,人情!誰為天,為長!君臣之後才是兄弟!古今中外皇權都是一個道理和準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