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三姐歌謠—廣西非遺文化瑰寶

劉三姐歌謠—廣西非遺文化瑰寶

劉三姐歌謠·傳統活態藝術

劉三姐歌謠內容廣泛,包括天文地理、神話傳說、歲時農事、日常生活、倫理道德、戀愛婚姻等各個方面。

劉三姐歌謠包含了千百年來豐富的情感以及傑出的詩性智慧,表達了人們對現實生活的真切感受,吐露了人們激盪在心胸間的喜怒哀樂。

劉三姐歌謠顯示了中華民族民間傳統藝術活態文化的魅力,具有民族學、人類學、社會學、美學等方面的研究價值。

劉三姐歌謠—廣西非遺文化瑰寶

劉三姐歌謠

劉三姐歌謠·藝術特徵

劉三姐歌謠包含了千百年來豐富的情感以及傑出的詩性智慧,由於歌謠輕便靈活,形式簡單,因此較容易被廣大人民群眾所掌握,藉以表達他們對現實生活的真切感受,吐露激盪在心胸間的喜怒哀樂,因而情意真切、感人至深。

劉三姐歌謠浸潤在壯民族的婚喪嫁娶及各種節慶禮儀中,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歌謠中對比興手法的嫻熟運用以及口傳心授的歌詠習俗,格調優美,形式多樣,展示壯族歌謠鮮明的藝術特色。

歌謠傳統脈絡清晰,代代相傳,不絕如縷,構成一種群體性的思維方式,是人們在長期生產生活的實踐基礎上形成的集體意識,積澱著許多古老的觀念、原始的意象,內涵豐富深邃。劉三姐歌謠的精神內核是壯族文化,外在形式藉助漢族文化來展現,使之成為多元文化交相匯融的象徵。

劉三姐歌謠—廣西非遺文化瑰寶

劉三姐歌謠

劉三姐歌謠·傳承價值

劉三姐歌謠作為壯族人民精神生活的產物,作為壯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作為多樣文化的集中表現,在文化形態上與壯族生活息息相關,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已成為壯族之魂。

劉三姐歌謠在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顯示了中華民族民間傳統藝術活態文化的魅力。它不僅具有見證民族歷史和情感表述方式的文化史研究價值,還具有民族學、人類學、社會學、美學等方面的研究價值。

劉三姐歌謠—廣西非遺文化瑰寶

劉三姐歌謠

劉三姐歌謠·傳承現狀

隨著壯族傳統“倚歌擇配”社會基礎的消失,以及強勢文化和新的娛樂方式的衝擊,劉三姐歌謠後繼乏人,面臨失傳的危險。

劉三姐歌謠—廣西非遺文化瑰寶

劉三姐歌謠

劉三姐歌謠·保護措施

1984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式將這三月三日定為壯族的全民性節日——“三月三”歌節。歌節期間,除了傳統的歌圩活動以外,還會舉辦搶花炮、拋繡球、碰彩蛋以及演鬥卜戲、舞彩龍、擂臺詩賽、放電影、武術表演和雜技表演等活動。

2016年12月24日,宜州市以打造和提升劉三姐歌謠文化品牌,以劉三姐故鄉情為主題,在市民文化公園舉辦“劉三姐歌謠”萬人傳唱活動,通過重唱、對唱、小組唱、合唱等形式,激發全市人民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熱情,對劉三姐歌謠進行了保護。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謝慶良致力於將劉三姐歌謠傳授給更多的人,一有時間就教東屏村村裡的孩子們唱歌,還經常通過網絡平臺傳唱山歌。

劉三姐歌謠—廣西非遺文化瑰寶

劉三姐歌謠

劉三姐歌謠·榮譽

2006年5月20日,劉三姐歌謠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劉三姐歌謠—廣西非遺文化瑰寶

劉三姐歌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