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墓前應不應該增加趙構的跪像?

第三眼觀世界


當然應該,因為在殺害岳飛這件事上,秦檜只是從犯,真正的主犯恰恰是宋高宗——趙構。

一、趙構從一開始就想殺岳飛

岳飛被下大理寺後,曾經參與彈劾岳飛的御史中丞何鑄,在審理過程中,聽到了岳飛本人的自辯,終於意識到這是一起天大的冤案。他不忍做喪天害理的事,於是去找秦檜,試圖為岳飛辯解。

秦檜根本無法辯論過何鑄,但又不可能按照何鑄意思來,只好向其透底:岳飛的案子是官家本人的意思,“此上意也”。

為什麼何鑄要去與秦檜據理力爭?

因為他不僅發現岳飛無辜,而且意識到秦檜等人要給岳飛定死罪,“鑄豈區區為一岳飛者,強敵未滅,無故戮一大將,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長計。”

何鑄是主審官,他不肯附和趙構的意思,就只好捲鋪蓋走人,換一個肯執行領導意見的來的。

所以,趙構特意下詔設詔獄審理,並將岳飛“逮繫詔獄”的事,公開“榜示朝野”,擺出一副公開審理的架勢。

其實,他早就定了要殺岳飛的心思,所謂案情,不過是栽贓陷害,所謂審判,不過是一個過場。

二、趙構置之不理朝野援救岳飛的努力

由於岳飛根本就是被冤枉陷害,所以自從岳飛下獄之後,朝野之中援救聲浪不斷。這當中,既有屬於宗室的齊安郡王趙士㒟,也有參與審判的大理寺左斷刑少卿薛仁輔,大理寺丞何彥猷、李若樸,文士智浹、布衣劉允升、範澄之等。

就連罷官在家的韓世忠也跑過去質問秦檜,並且留下那段流傳千古的對話:

秦檜:“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

韓世忠:“相公,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最後,出面援救的人不僅沒有能幫到岳飛,反而一一遭到了瘋狂的報復打擊。

趙士褭曾說願以全家百口性命作保,擔保岳飛無罪。

先被罷官,接著一貶再貶,直到“竄死建州”。何鑄、薛仁輔、何彥猷、李若樸等人被罷官。劉允升被殺,範澄之被迫害致死,

其中,薛仁輔的罷官由宋高宗親自下詔,說他“持心不平,用法反覆”,何彥猷、李若樸則是“喧然力爭,以眾議為非,務於從輕。”

可見,就連打算輕判的,在趙構看來都是有罪,真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三、趙構一心要殺岳飛

定岳飛死罪,有兩大先天不足。

一是鉤織的岳飛罪狀完全沒有說服力。所謂岳飛、岳雲鼓動張憲、王貴造反,純屬口供,根本無物證。所謂岳飛在淮西頓兵觀望,根本立不住腳。所謂岳飛誇口自己“32歲建節,自古少有”,同樣是口說無憑。

罪名都立不住腳,如何能殺?

二是宋朝祖制“劾輕罪,因得重罪,原之,蓋不欲求情於事外也。”

雖說宋朝重文輕武,但岳飛這樣的高級別大將,輕易說殺,也是違背祖制。

然而這些理由,在趙構看來都不是事兒,他這個獨夫民賊,不僅要殺岳飛,還不放過抗金立了大功的岳飛長子,岳雲。

原本秦檜等人上報的奏狀上,只是提議,“岳飛處斬刑,張憲處絞刑,岳雲處徒刑”,按照這個判決,岳雲只要降一級官位,罰錢2貫400文而已。

結果到了趙構這裡,大筆一揮變成了“岳飛賜死,張憲、岳雲處斬”。

最後,在紹興十二年,農曆十二月二十九日,家家戶戶忙著迎接新年的時候,千古名將岳飛,慘死於西子湖畔的風波亭側。

所謂“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岳飛陵墓歷經千年仍然完好,成為無數後人崇拜,瞻仰的對象,而秦檜等四個鑄像一跪就是千年,至於獨夫民賊趙構的墳墓,更是早在南宋滅亡不久,即被番僧掘墓,挫骨揚灰。

中國歷史上,奸臣無數,享受鑄像跪拜“殊榮”的,只有秦檜這四個人,假如真的地下有知的話,恐怕他們要一起痛罵趙構,害他們一跪千年,萬年吧。、

最後說一句,歷史儘管任人塗抹,但正義從來不會缺席,儘管岳飛墓前沒有趙構的跪像,但在中國人的心目中,他永遠都跪在那裡,無法起身。


小奔說史


必須同意,嚴肅要求,必須的跪,千古罪人,沒他密旨指使誰敢殺嶽帥?誰又有能力殺得了嶽帥?皇帝咋啦!皇帝能暴橫天下大殺四方嗎?只要我有足夠的能力你明我佐,你昏我滅,天下黎民方是定海神針安邦國之基石,水可載船也可覆船!我是岳飛,先滅了趙家,自己為帝為民,方是真正的為民,然後再平定外患,安定天下時大赦天下,改革換制,強國富民,只要你有足夠的能力,何謂暴君!你昏我廢,沒啥忠不忠敬不敬的,得人心者得天下,天下至寶德者居之!只要你有胸懷天下黎民,救黎民於水深火熱之心,將萬民擁戴!敗金一路勢如破竹的好人才竟被這個千古罪人給害了,他趙構才是罪魁禍首,必須跪到天長地久,不得翻身的小人一個,遺臭萬年,天地同誅!萬民支持!


雷州市電腦設計培訓


趙構是害死岳飛的真正幕後主謀,讓他跪在岳飛墓前謝罪是應該的,沒有任何問題。

我看到評論區有些人玻璃心碎了一地,什麼趙構是漢家正統皇帝,什麼君不能跪臣,滿滿一肚子封建遺毒全吐出來了,真是令人齒冷!

請這些人記住:近代中國經歷了煉獄般的百年國殤,是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的中國共產黨拯救了中國!馬克思主義代表的是廣大人民的利益!在這個立場上,一切傳統文化、傳統思想、傳統階級,有衝突之處都必須退讓!

狗屁趙構,德不配位,偏安江南,荒廢大業,殘害忠良,誤我華夏,陷民水火!這樣的人,別說他是皇帝,就算他是玉皇大帝,也他媽不是個東西!!!


Flying248137510


提出這個觀點的一定是一個涉世不深,沒有什麼頭腦的憤青,趙構憑什麼要跪岳飛?他有哪一點對不住岳飛,岳飛一個農民出身的小兵,投靠南宋軍隊的時候不過才是一個從八品的低級小軍官,按現在的軍隊級別相當於一個副營職幹部,高宗一手把他栽培成為統兵十萬(南宋總共才40萬軍隊),獨當一面的方面大將,兩鎮節度使,太尉,開府儀同三司的一品大員,可以算得上是名利雙收,僅孝宗時期發還的岳飛財產就有房屋495間,田產3000多畝。

自宋朝開國以來,國家對軍隊的控制是非常嚴格的,實行的是“強幹弱枝”,“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的軍隊管理體系,將領和軍隊沒有長期隸屬關係,所以從來沒有發生過將領擁兵自重,對朝廷陽奉陰違甚至稱兵造反的事情。南宋創建於天下分崩之時,國家的軍隊在靖康年已經損失殆盡,南宋的軍隊都是幾大將以殘存的舊軍隊加上自己募兵得以成軍的,在某種意義上,這些軍隊成為了將領的私有財產,連他們自己私下裡都稱為“張家的”“韓家的”“劉家的”,朝廷對於軍隊的控制能力比北宋時期大大降低了,這就導致了軍隊將領們驕橫跋扈,擁兵自重的局面。

岳飛投靠高宗後,從一個統領幾百人的從八品的低級小軍官,十年時間就晉升為統兵十萬,開府建牙的方面大將,32歲就持節封侯,有宋以來只有宋太祖趙匡胤有此殊榮,高宗對岳飛的恩不可謂不厚,而且高宗還向岳飛表態“中興之事,一以委卿,朕不中制”,並且還準備把劉光世的五萬多軍隊劃歸岳飛,除張俊,韓世忠之外,所有將領均受岳飛節度。在高宗心裡,是把岳飛朝“天下兵馬大元帥”的方面在培養。後來高宗在丞相張浚的提醒下,也覺得岳飛兵權太盛,不利於駕馭,隨既取消了讓岳飛兼併劉光世的淮西軍的打算,而岳飛卻因此“怒髮衝冠”,丟下軍隊跑到廬山“守孝”去了。

岳飛辭職要挾,是跟高宗發生的第一次衝突,礙於宋金之間戰爭不斷,高宗沒有計較岳飛的態度,反而深加撫慰,欽賜“精忠岳飛”牌匾,招還岳飛復職,但是高宗也警告了岳飛,“犯吾法者,唯有劍耳”。

岳飛跟高宗發生的第二次衝突就是岳飛“妄議立儲”的事情,憑心而論,岳飛確實是本著一片忠心,因為金國當時有扶持欽宗的兒子在北方成立傀儡政權的打算,而高宗沒有子嗣,這就存在一個“國本”的問題,沒有子嗣的高宗在百年之後,帝位是不是會回到欽宗一脈,會在很多人心裡產生疑慮,就會動搖“國本”,所以,高宗儘快確定太子,是一個重大而敏感的政治問題。但是,宋朝歷來的傳統是武將不能干預朝政,更不用說立儲這樣涉及國家百年大計的敏感問題,所以,當時高宗就發了脾氣,說“卿言雖忠,然握重兵於外,此事非卿所當預也”,而岳飛到了這個時候還不知道自己觸犯了皇權傳承的大忌,不知道趕快謝罪,居然還“其意秧秧”,這就不能不在高宗的心理留下陰影了。

最終讓高宗徹底喪失了對岳飛的信任,下決心罷岳飛兵權,是紹興十年的宋金決戰。金國主力進攻順昌,守將劉錡僅有二萬人馬,高宗連發十三道手札,調岳飛馳援順昌,而岳飛卻置若罔聞,帶兵跑到河南去收復失地去了,幸虧劉錡以弱勝強,擊敗了金國主力“鐵浮圖”,保住了順昌,而岳飛“北伐”收復的失地,在撤軍之後又盡數落入齊偽政權之手。接下來的“淮西會戰”,讓高宗徹底對包括岳飛在內的南宋諸大將喪失了信心,也對於北伐中原,收復失地徹底絕望了。

淮西會戰是高宗傾注了極大心血的一次重大戰役,儘管高宗的內心中對於議和依然抱著極大的熱情,但是他也知道想體面的議和,必須有足夠的軍事本錢,紹興十年,宋金雙方有過一次議和,金國的主和派主導的這次議和,歸還了南宋的河南,山西的部分地區,但是很快就被金國的主戰派推翻了,而且又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高宗為了這次的淮西會戰,派出了張俊,韓世忠,劉錡,王德,岳飛,連楊沂中的御林軍都壓上了,可以說高宗是下了血本想打一次勝仗,開始在柘皋也擊敗了金國的進攻,但是後來的戰況就脫離了高宗的控制,韓世忠部觀望逗留,猶豫不決,岳飛部更是擁兵逗留,半個月的時間部隊只推進了幾十裡,張俊在“柘皋大捷”之後,發文以軍糧不繼為藉口,阻止韓嶽部前來會師,想獨自擊敗金兵,結果在亳州大敗,損失六萬,把楊沂中的御林軍都賠進去了。至此,高宗徹底放棄了想在戰場上打敗金國的想法,轉而一心議和了。同時,他也意識到依靠這些半軍閥性質的老兵痞來完成北伐復國的夢想是不現實的,必須要對軍隊進行徹底的改革。

淮西會戰結束後,高宗一邊議和,一邊進行軍改,撤銷了三大將的宣撫司,把軍隊收歸中央直接管轄,命名為御前諸軍,把三大將調回中央任樞密使,徹底結束了武將擁兵自重的局面,對於這次軍改,張俊,韓世忠都持比較積極的態度,交出了兵權,只有岳飛在執行軍改的時候打了折扣,他把兵權交給了自己的親信大將張憲和王貴,自己依然遙控軍隊,在奉命視察楚州防線的時候,又大放厥詞,妄議棄淮西守備,遭到何鑄,万俟卨,羅汝楫等言官的彈劾,被罷免樞密副使,改授節度使充萬壽觀使,岳飛一怒之下,擅自離職跑到廬山守孝去了,但是他在廬山也沒有閒著,頻繁的跟駐紮鄂州的舊部書信往來,紹興十一年十一月,宋金達成議和。

岳飛回廬山守孝之後,本來一切都風平浪靜了,朝廷也沒有打算把岳飛怎麼樣,倒是秦檜想收拾韓世忠,因為在諸大將中,韓世忠是反對議和最激烈的,甚至準備截殺金使以破壞議和,韓世忠是老資格的大將,北宋時期就從軍入伍,打過西夏,平過方臘,抗過金兵,而且在苗劉兵變中他是第一個殺進杭州護駕的大將,功高爵顯,所以秦檜首先是準備拿他開刀的,韓世忠得到消息後立即面見高宗,通哭認罪,高宗念及他有護駕的大功,此事就不了了之,恰在此時,岳家軍前軍副統制王俊舉報張憲在岳飛的授意下,虛報”金四太子侵犯上流”欲舉兵作亂,為岳飛索還兵權,於是著大理寺逮捕岳飛,經過兩個月的調查審訊,有岳家軍九名大將(王貴,牛皋,徐慶,傅選,龐榮,李道,李興,董先,姚政)作證,證明張憲確實接到岳飛書信預謀“異動”,負責給岳飛跑腿送信的六名幕僚孫革,於鵬,智浹,僧澤一,王處仁,蔣世雄均已認罪,證明岳飛確實有指示張憲進行異動的罪行,但是因為關鍵證據~岳飛書信的缺失(岳飛囑咐張憲“看訖焚之”),加上岳飛等三人死不認罪,謀反罪名有點勉強,但是高宗已經從內心深處非常認同岳飛的不忠,即使岳飛真的僅僅是為了索還兵權,沒有造反謀逆的野心,也嚴重的觸碰了高宗的底線,因為宋朝就是以兵變立國的,歷代皇帝都把防禦武將作亂當成甚於外患的大忌,無論如何高宗也不會容忍他了,在高宗的心理,你岳飛可以有一萬條過錯,但是隻要忠臣就可以原諒,你岳飛縱有天大的功勳,但是觸碰了兵變的底線也不能容忍,必須要殺一儆百。儘管這次“未遂兵變”的證據不充分,但是隻要皇帝認準了岳飛已經有“不臣之心”了,殺他的理由多的是,於是,“於兩軍未解之時,親受一十五道御札,令措置戰事,並遣中使督兵,仍擁兵逗留,坐觀勝負”,“及指斥乘輿,情理切相要害”就成為岳飛的具體罪名,按宋《律》“臨軍征討,稽期三日者斬,指斥乘輿,情理切相要害者斬,其岳飛,合依斬刑私罪上斷,合決重杖處死”。看到這裡,我相信大家都會明白,即使岳飛真的沒有兵變謀反,單就這兩個罪名,已經足夠判決他的死刑了,雖然這些罪名幾乎每個將領都有,但是隻要皇帝不較真,不追究就沒有事兒,但是隻要追究就是死罪,岳飛恰好就是這個情況,如果沒有那場“未遂兵變”,這些事高宗也沒有打算較真,反正岳飛已經交出兵權回家養老了,但是你觸碰了朝廷的底線就不行了,在宋朝做官,你可以貪汙受賄(岳飛的孫子岳珂就是一個大貪官),可以欺壓百姓(張俊就曾經大肆奪佔老百姓的田產),可以聲色犬馬(韓世忠罷兵權以後,築豪宅於西湖,置歌兒美女自娛),只要你忠於皇帝,這些都可以不追究,宋朝政府連高俅,童貫,蔡京,賈似道這樣的大奸臣都沒有殺,就是因為他們雖然是貪官汙吏,但是對於皇帝都是忠誠的,這就是最大的政治,你只要政治正確,犯多大的罪過也不會掉腦袋。

站在高宗的立場,岳飛就是一個不忠誠,心懷異志的奸臣,雖然岳飛不貪財,不好色,嚴於律己,作戰勇敢,但是他貪戀兵權,背後搞小動作,犯了人臣大忌,就必然是死路一條。高宗按照國家的法律,依法依規的處置一個預謀作亂的臣子又何罪之有呢?又憑哪一條讓高宗跪岳飛呢?


狼的影子716


大家好!這裡是燕月閣!

如有不對,煩請指正。若有不同,恭聽君言。

關於趙構

我們先來簡單認識一下趙構。趙構,(公元1107年5月—公元1187年11月),宋朝第十位皇帝,即宋高宗,南宋開國皇帝,是北宋徽宗趙佶第九子,宋欽宗趙桓異母弟,母顯仁皇后韋氏。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到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在位,在位35年。在位期間,迫於形勢起用岳飛、韓世忠等主戰派抗金將領,但大部分時間仍重用汪伯彥、王倫、秦檜等主和派大臣,甚至後來還處死了岳飛,罷免了韓世忠等主戰派大臣將領,與金國簽訂《紹興和議》,以向金國納貢稱臣為代價,換回了東南半壁江山的統治權。

那是不是就是說趙構是個昏庸無能的皇帝呢?其實縱觀整個中國歷史,每個朝代的開國君主,大多都是有著相當的能力和建樹的。所以作為在一片混亂中建立了南宋的開國皇帝的宋高宗也是不例外的。對內趙構推行經界法,發展經濟,並努力解決農民暴動和叛亂,穩定了國家局勢。對外趙構也曾組織過抗金,任用岳飛、韓世忠等將領,取得了系列的勝利(如黃天蕩之戰、和尚原之戰),還收復一些失地。雖然堅持與金求和,簽訂了《紹興和議》,但也算是為南宋爭取了和平(北宋澶淵之盟瞭解一下),有利國家穩定。畢竟戰爭這玩意兒,可不是鬧著玩的,燒錢費力,這可都得百姓出。世界歷史上被戰爭拖垮的國家可不在少數。因此在趙構的努力下,南宋的輕工業、文化產業、外貿、金融都非常繁榮。《宋史》還把他與漢光武帝劉秀相提並論,定為中興守成之明君。

宋高宗殺岳飛

岳飛(公元1103年—公元1142年,字鵬舉,南宋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一)一心抗金,對大宋忠心耿耿,背刺“精忠報國”,這可是一枚妥妥的大忠臣啊!且依照前文之說,趙構應該不至於昏庸到忠奸不辨吧?那他幹啥要殺岳飛呢?那麼我們來看看岳飛啥情況。岳飛,我們都知道為人正直,對大宋朝廷忠心不二,一心投向抗金事業,夢想收復北方失地,重建我大宋帝國。這話宋高宗聽了肯定心裡美滋滋,這事兒真要成了那還不得名流青史?但是咱岳飛也幹過不給高宗面子的事兒,岳飛因“淮西合軍”之事,又受張浚諷刺,上了一道乞罷軍職的札子,不等批示,就直接溜了。(咋滴?我趙構的面子都不給了?)。不過這不算什麼大事,身為開國君主,自有一番氣量。但除了這些之外,岳飛還提出抗金迎回“二聖”,這可把宋高宗氣的不輕。(趙構心想,你小子這是要謀害朕,要搞事情啊?雖然這是我老子和兄弟,但皇家哪有親情?你把他倆給我整回來,我怎麼處理?我這屁股坐的能舒服嗎?後輩明景帝事情還歷歷在目呢?得,抗金還需要你,我先忍忍。)


後來紹興七年(1137年),岳飛又搞事兒了,提出立儲君(即後來的宋孝宗),又遭宋高宗呵斥。(你小子這是咒我死?我還年輕立錘子的儲君,氣死寶寶了。)另外,岳飛多次的取勝,除了升官晉級之外,還收穫了大量的威望名聲,且有一批忠心的軍隊岳家軍。正所謂,功高震主。再英明的皇帝,也難免會對這樣的手下產生猜忌。即使是唐太宗也殺過功臣,漢高祖、明太祖更不用說了,就是宋太祖也曾“杯酒釋兵權”。加之高宗更加偏向於求和,而岳飛多次反對,所以啊高宗要殺岳飛。

那宋高宗到底需不需要對岳飛下跪懺悔呢?

雖說很多說法都說是秦檜這個大奸臣矇蔽皇帝,謀害了岳飛,並且很早就樹立了秦檜夫婦下跪的雕像,之前似乎還曾有過秦檜後代呼籲取消這個雕像的新聞。但事實上作為一個在一片混亂中建立了南宋的開國皇帝宋高宗,真的就這麼容易被矇蔽,分不清黑白,任由秦檜,害死嶽?我想那是不可能的,沒有高宗的授意,誰敢這麼明目張膽的幹掉岳飛?秦檜難道嫌命長?所以與其說是秦檜害死了岳飛,不如說是宋高宗要岳飛死,至於為什麼,前文也有說。因此可以說是宋高宗殺死了忠於自己忠於大宋的民族英雄。


宋高宗殺岳飛,後世很多人都接受不了,我現在也接受不了,甚至以前很多時候單純的無法理解為什麼要殺有功之忠臣。但是仔細想想,這跟勾踐殺文種,漢高祖殺韓信、韓王信,盧綰、樊噲(押解途中,因劉邦病逝,倖免於難)等功臣、明太祖殺李善長、徐達、胡惟庸、藍玉等人,又有什麼大不同呢?我覺得他們都是一些政治的犧牲品,有不同是我們現在說岳飛是抗擊金的民族英雄。宋高宗該不該跪,或許從漢高祖、明太祖事件上說,他可以不跪,畢竟歷史不止一面,政治也複雜多變。但從民族情感上說,我覺得可以跪應該跪,即便是沒有“抗金民族英雄”這個含義,妄殺忠臣也算是錯事,應該懺悔吧。或許,歷史上,這些執著於權力的皇帝,也曾深夜懺悔呢?

諸位看官,你們覺得呢?


燕月閣


岳飛墓前應不應該增加趙構跪像?我的回答是:如果中華民族的文化傳承未斷絕,則不能加。

在家孝其親,出事忠其君。岳母刺字"精忠報國“,忠在國前,以當時傳統,君在國不亡,君在人心可聚,山河可復,君亡,則天下土崩瓦解。君國一體,君即國,國即君,所以漢武帝說"朕即國家"。君父君父,君即父,若建趙構跪像於岳飛墓前,則是向天下昭示岳飛居家違其母言,不孝其母,出仕則辱其君,使君跪臣則是使父跪子,不忠不孝,何以示天下。

大棒走,小棒受,岳飛寧死也不跑,就是要保全忠孝之名,保全中華傳統之傳承,今天我們在他墓前加其君王跪像,岳飛九泉之下寧能安息?

前朝往事,雨打風吹去,我們平常讀史就少,對往事又知多少,看了說岳全傳就想當然去幹。現在網絡如此發達,一件現在發生耐事件我們尚且弄不清,卻企圖去拔亂反正千年古事,真是可悲可嘆。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今天我們貿然以現在的觀點強加古人,讓趙構跪於岳飛墓前,明天后人又讓我們跪在哪裡?

忠孝禮義節悌尤在,則趙構像不可以跪於嶽墓前。

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看我亦如是,只是自我多情罷了。



小朱33360529


這是種大逆不道有被道德規範的大事,豈可胡語亂言,自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難道大秦帝國的贏忌殺了白起,也要下跪嗎?白起性格偏激,自命清高,自以不凡,不尊王命死有餘辜。大漢帝國的大元帥韓信,也是功高蓋世,不可一世的豪傑,但他私藏鍾離昧,有私下挑播部將在邊境犯上作亂,終被呂后用計殺了,漢王心中隨有不忍,也算除了心頭大患。豈有聖君下拜王公大臣之理,司馬炎在統一三國時殺了鍾會,和鄧艾,就在於以下犯上,犯了君臣之禮。以及漢宣帝對霍光後代斬盡殺絕,皆是因果報應,漢宣帝絲毫無錯。唐太宗決殺滅了高昌國的大將侯君集也是仁致義盡。岳飛不學無術有維君命,十二道金牌才撤軍,有妄言北閥大計,迎回二聖,及立太子事,是吃飽撐了,自己尋死,所以才被殺了父子三人,君臣之禮克己扶理,豈知伴君如伴虎,有時忠心偏執倔犟無節,也形同於犯上作亂,其死隨是莫須有,但趙構也決非昏君,只有臣跪君,豈可君跪臣。


94310417小云


個人覺得,要想回答應不應該,首先要弄明白,我們增加趙構的跪像的目的何在。我覺得增加趙構跪像,無非就兩個目的,一是弘揚正義,撫善忠良;二是警示後人。根據這兩個目的來分析。

第一個目的:弘揚正義,撫善忠良。岳飛的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不必再贅述。之所以在秦檜夫婦跪像的基礎上,增加趙構的跪像,就是為了表達人們懲奸揚善的心理。普遍的觀點是,岳飛是忠臣,秦檜是奸臣,秦檜用莫須有的罪名,慫恿皇帝趙構冤殺了岳飛。其實,這都是後世觀點,加上一些演義的宣揚,形成的主流觀點。個人認為,岳飛與秦檜的忠奸,不能站在上帝視角去評判,要放到當時的歷史環境中。都知道,南宋初期,偏安一隅,半壁江山被金國佔領。而金國虎視眈眈,隨時準備南下,滅亡南宋王朝。在這種情形下,南宋統治集團內部出現了以岳飛,宗澤等為首的主戰派和以秦檜為首的主和派。這兩派的目的都是一致的,就是想辦法讓南宋政權能夠苟延下去,不被金國滅掉。在目標一致的情況下,這兩派之間是有內部矛盾,互相鬥爭的,鬥爭的目的就是爭取到統治集團最高領導人,趙構皇帝的支持,採用本派的方法保全南宋政權。岳飛的死,可以說是主戰派跟主和派之間鬥爭的結果。這期間不排除秦檜巧言令色,使用了一些手段。可以做個假設,如果當時趙構支持了岳飛,被殺的就是秦檜,然後岳飛揮師北上,以當時南宋的軍事實力,不見得就能打敗金國。趙構皇帝在戰不能定勝,和能保偏安的情況下,選擇了在當時情況下穩妥的辦法,站在了主和派的一邊,而殺害了岳飛。岳飛死的確實冤,冤在了歷史形勢下。其實,在趙構死後,宋孝宗已經給岳飛平冤昭雪,並追封為鄂王。

第二個目的:警示後人。警示後人要學做岳飛精忠報國,做民族英雄。民族英雄這個說法,放到現在的條件下已經不大合適。民族英雄是指對抗外族的,戚繼光,俞大猷,鄭成功那樣的才是民族英雄。在現在這種多元化的文化體系下,完全可以用另一種方式來給人們提出警醒,加上一個在今天看來做了錯誤決定的皇帝跪像,也不會把岳飛的形象抬高多少。這種跪像的警醒方式,放在今天已不合時宜。

綜合以上兩點分析,個人認為,增加趙構跪像,沒有必要。





伶官撰


這個提儀不僅荒唐無知,而且有違人倫綱常!豈可用當下的意識形態去判定古代的政治生態?豈可用當下的道德觀念去規範古人的道德行為?豈可用一個時代價值觀去否定另一個時代的價值觀?

趙構雖非明君,但也算不上是暴君。岳飛雖然是民族英雄,但也算不上是忠君愛國。當時趙構已然是

皇帝了,但岳飛卻整天將“迎接二聖還朝”當作北伐的宗旨和目標,你讓時任皇上如何自處?你將趙構放在什麼位置?這對於任何一個在位皇帝而言,都是無法容忍的!這算是忠君嗎?

南宋皇朝定都臨安,偏隅一方,正待休生養息,恢復國力,徐圖自強,以謀統一。你岳飛不顧當時山河破碎,國力羸弱,民心渙散,危如壘卵的實際情況,置朝庭安危,國家存亡,百姓生死於不顧,公然違抗政令、軍令,擁兵自重,好大喜功,強行北伐,這算是謀國,愛國嗎?哪一個政府的最高領導人能夠容忍這種現象,能不果斷採取措施而置若罔聞嗎?

宋代,崇尚儒家思想,講究忠君愛國,君父如天。且不談趙構作為君,對臣的處置對錯與否,即便錯了,君可以跪臣嗎?你老子管你,打你,即便是管錯了,打錯了,你能讓你老子跪在你面前嗎?

岳飛固然是大英雄,大豪傑,這已千古定論了,即便他有不妥之處,為古人尊,為長者諱,也不必過多評判了。但如果說是要讓他的君父跪在他的面前,恐怕鵬舉在天之靈是萬萬不能接受的,也是萬萬不敢接受的,甚至於是想都不敢想的。這種行為豈不是陷其於大逆不道,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地步嗎?果真如此,岳飛還是那個岳飛嗎?自古以來的忠孝禮義廉恥而要嗎?

提出這種想法的人,不僅不是出於正義的動機,而且是別有用心,妄圖顛覆儒學,顛覆忠孝禮義的思想,顛覆中國幾千年的是非觀念,其心可誅!


引杯觀劍擘水取魚


岳飛墓前跪著四個鐵人,分別是:秦檜、王氏、張俊、万俟卨。這四個鐵人的後面還有一副對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處死。秦檜無疑是謀害岳飛的元兇首惡。是否該把趙高的跪像立在岳飛墳前。要看秦檜殺岳飛是否受趙構直接授意。

趙構確實不喜歡岳飛。原因有三:

一是對立儲君問題指手畫腳。雖然宋朝時期,對於立儲君之事。大臣是可以各抒己見的。但趙構對岳飛的態度,還是不太喜歡。

二是岳飛如果直搗黃龍。迎回二帝。讓趙高這個皇帝何去何從。

三是岳飛主戰。趙構主和。

然後,鄙人做一個最合理的推測:


對於如何處置岳飛,趙高肯定徵求了秦檜的意見。秦檜肯定誇大的岳飛的危害。趙構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授意秦檜把這一危害消除。對岳飛的態度,趙構很可能稱是‘便宜行事’和‘已矣。’

趙構的本意很可能是岳飛若真的不服從命令,有不臣之心,就殺之。若無二心,就把他罷黜官職,或廢為庶人,或連降九級解除兵權。

事實證明,岳飛服從中央的命令,並無不臣之心。秦檜依然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岳飛。

通過秦檜殺死岳飛之事。趙構深感秦檜手段毒辣。此後。趙構每天都在身上藏有短劍。以防止秦檜。

趙構很可能只有防人之心,而無害人之意。而秦檜既防人,又害人。


對待岳飛,趙構預想最完美的結局。應當是岳飛被召回臨安後,秦檜把岳飛控制,交由三司會審。秦檜也參與對岳飛的審理。最後審查的結果是,岳飛無罪,卻有過。岳飛的官職被連降九級。幾年後,趙高又把岳飛的官職升了三級。使岳飛有權力,但權力不大。

若真如此,趙構也不用忌憚秦檜。更不會秦檜一日不死。趙構一日短劍不離身。

正因趙構覺得秦檜對岳飛之事做的太過。岳飛的後代一直做官。宋孝宗時,宋孝宗與太上皇趙構一起為岳飛平反。宋寧宗時,追封岳飛為鄂王。修嶽王廟。

所以,是否在岳飛墓前立趙構跪像。值得商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