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为何就算留下千古骂名,也要彻底毁灭秦朝?

提问达人魔力侠


赵高为何要宁愿留下千古骂名也要毁掉秦朝。这句话似乎并不准确。赵高真的是想毁灭秦朝吗?在秦始皇30多年的统治期间中赵高一直作为秦始皇身边的能臣骨干出现在历史舞台之上。定法令书同文等帝国政策都有赵高的参与,并最终官至中车府令掌管皇帝印玺。可以说此时赵高也是秦始皇手下的能臣之一。



但赵高在秦始皇死后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阴谋家的。虽众说纷纭,但似乎都不足以解释赵高究竟是因为什么而变?赵高并不想毁掉秦朝自始至终赵高也并不想如此做。秦始皇也并不认为秦朝会在其死后不久就会灭亡。在华夏一统的那个年代,这一代帝王君臣们都认为华夏一统大计,永不磨灭。没有人会认为统一天下之后会重回战乱之年代。秦始皇不这么认为满朝文武也不这么认为,赵高更是不会如此认为。



即便赵高屠戮功臣之时,大泽乡起义。赵高依然没有把东方这一变化,放在心上,而是加快了对秦始皇人员的屠戮。毕竟赵高在当时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大家总说赵高和李斯在沙丘平台合谋篡改遗诏。但事实上两人没有一点搭边的机会和可能。对于秦皇遗诏的密不发丧其实主导者是李斯。作为秦始皇身边的重臣,秦始皇骤然暴毙。天下复辟势力闻之而起此时无论是谁都会隐瞒死讯并返回咸阳,李斯在这个过程当中做的是对的,而赵高虽然身为中车府令,但此时并没有实权。赵高之后对帝国文武官员大肆屠戮都是借着秦二世的名义而此时依然受到很大的限制。



但是作为秦始皇的近臣,赵高内心对于人事的洞察是其他人无法与之相比,同时也是周围人无法预知的事情。秦始皇尚未写完的以兵属蒙恬,扶苏会咸阳以丧被赵高看出了端倪,秦始皇和李斯的政见发生了分歧。而这也是李斯最为关注的事情。在密不发丧回咸阳的途中,赵高说动了胡亥和李斯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秦始皇刚死之时?由沙丘到咸阳的返程路线从一开始的快速返回到之后的磨磨蹭蹭。可以说整个帝国的创制都是李斯一手参与的,如果国策更改,李斯必然位置不保。而李斯最终答应赵高和胡亥的根本点就是由自己继任丞相。



只要李斯对丞相之位依然迷恋。赵高就一定会成功。而李斯在赵高心目当中,也逐渐从一国之丞相变成一个懦弱之小人。这也是赵高野心和阴谋逐渐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回到咸阳之后,蒙氏兄弟和扶苏被杀戮。满朝文武虽有反对,但依然不置可否此时的李斯虽然仍身为丞相,但总体来说已经被赵高牵着鼻子走。也正因为重臣们对李斯和赵高之间的阴谋不慎聊聊,在赵高屠杀大臣之时李斯作为一国之丞相百官之首也并没有发出任何异议,而一直在等。这时满朝文武大臣陷入了慌乱整个官僚体系陷入崩溃和分裂。赵高在秦始皇在位30余年之中对于权力的向往应该一直存在。但由于秦始皇的光辉太过伟岸,自己曾经只想站在旁边享受着这原本不属于他的一切。



而如今秦始皇死了胡亥有完全掌握于自己的手中身为国家重臣的李斯完全不敢出头,文武大臣也如散沙一般。赵高的野心逐渐膨胀登上帝位成为赵高成为秦国宰相之后的最终目标。赵高从来没有想过要毁灭秦国他只想得到秦国的最高权力,刚才说过在帝国统治君臣的心理没有人会认为秦国会灭亡。在帝国创制的大臣当中都认为秦王扫六合仅用十年山东六国腐朽不堪,除了项燕之外,六国别无大将更没有反抗秦国的能力。帝国已经存在12年社会以及民众的戾气都随着帝国百年建设工程的大部分完毕,而消逝,这就是当时整个帝国君臣所认为的。再加上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刚刚开启自己的远征,南平百越北击匈奴将整个帝国的精锐部队全部调往边疆。

赵高是个阴谋家,但他不是政治家。到了最后他认为秦始皇做的事情,他也可以做。但他永远也无法向秦始皇一样抓住整个帝国他只能依靠杀戮和培养自己的势力。直到东方战场声势浩大攻入函谷关。赵高才认识到登上权力巅峰的可能并不大。自己可能无法掌控,这个风雨飘摇的帝国。阴谋才第一次没有得逞。但他一直想要维护自己处心积虑所得到的丞相之位。或者是秦川假王。


世界史图鉴


其实赵高自始至终都是在争取权势,而不是在意图毁灭秦朝。

首先,赵高的出现起于沙丘之变。而沙丘之变,赵高先后说服了胡亥和李斯,然后共同推举胡亥当皇帝。主要原因是秦始皇死前留下遗书,要扶苏到咸阳接班。

扶苏在历史上的评价是“果敢勇毅”,喜欢结交的是像蒙毅蒙恬兄弟这样的大臣。而赵高本人不论是和扶苏也好,和蒙毅也好,都曾出现过矛盾,所以赵高担心的是如果扶苏当了皇帝,自己不但不能继续享有权力,而且可能小命不保。

所以赵高极力撺掇胡亥和李斯结成政治同盟,密谋更改诏书,推举胡亥当皇帝。胡亥,那可是赵高教了二十来年的学生呀,没有比这关系更靠谱的了。


秦二世登基后,赵高疯狂杀戮的,首先是可能对自己权势造成威胁的人

胡亥到了咸阳登基,赵高先后撺掇他杀死了自己同父的二十来个兄弟姐妹。这些人那可都是可能对胡亥的皇位造成颠覆的人。而在赵高看来,能影响到皇帝的人就是自己的敌人。

暗害李斯,也是因为李斯已经开始影响到自己的权力

李斯刚开始没感到这一切。等到有所觉悟,想要劝说胡亥远离赵高的时候,胡亥已经听信赵高的话,躲在深宫吃喝玩乐去了,而且还远离大臣,压根不见。

后来李斯想要见到胡亥,都需要赵高来安排才行。但是赵高处处走在李斯前面,算准了李斯会怎么诋毁自己,反而让李斯在胡亥心理成了要暗中夺权然后自己当皇帝的人了。

于是李斯被胡亥交给赵高,下狱治罪,最终夷灭三族。


胡亥之死,是因为赵高的伎俩被识破了。而拥立子婴也是因为没有大臣支持他自己当皇帝。

胡亥在王离和章邯大军被项羽打败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赵高一直再骗自己,以为天下太平呢,

结果赵高一看,胡亥靠不住了,自己可能要把握不住到手的权力了。暗中计划了一番,觉得自己也是嬴姓赵氏,秦始皇也是嬴姓赵氏,不如索性把胡亥杀了,自己当皇帝。

于是撺掇自己的兄弟赵成等人,上演了一出“农民军进城了”的好戏,顺手杀掉了胡亥。本来想着这些大臣在“指鹿为马”事件后已经不敢反抗自己了,便逼着朝臣们表态,推举自己当皇帝。但是这次满朝文武都默不吭声让无奈又害怕的赵高赶紧退了一步,选择立子婴未皇帝。


赵高之死

赵高没有想到的是,他一直以为的权势使最好得诱饵,法律是最好得手段的方式没有起效果。满朝文武都已经暗地里开始反抗自己了。

尤其是子婴。子婴被推当皇帝。但是一直闹着自己身体不适,于是赵高心急如焚,不得不亲自去探视一下。结果港一进门,便被子婴手下的宦者一刀杀了。

综合来看,赵高的目的,始终是如何维持自己的权势地位而已。但是在维护这一切的过程中,成为了秦国灭亡的最大元凶。

秦始皇时期,虽然法律严苛,民役不断。但是好歹海能过下去。但是到了胡亥时期,听了赵高的话,能父母征税的是好官,梦多杀人得是忠臣。整个社会结构陷入瘫痪的境地。最终逼得陈胜吴广带头揭竿而起。

所以人心不要太过贪婪,要知足常乐。需要退一步便退一步,又有何妨呢?


阿庆还是阿庆


谢谢。

赵高:宫之仆,刑之子,幼勤学,通律法,得赏识,升官位,师皇子,懂人性,掌符玺,二十余,终有改。瞒帝崩,联丞相,矫诏令,扶苏裁,蒙恬死,胡亥继,居高位,杀同族,废李斯,夷三族,得权势。隐内乱,帝术无,怀野心,欲登峰,指鹿马,排异己,立子婴,废二世,寻退路,终死之。

俗话说:“有野心必成大事”。不过这个大事也分等级的。一开始,赵高只不甘心为奴生活在宫延底层。他勤奋,好学,懂得为自己找一条好出路,秦国以法制国,他勤学律法,苦练书法,终于获得秦始皇的赏识:和喜爱。这时他必定是一个只为了生活而奋斗的人,不过他聪明伶俐,所以比其他忙忙碌碌为名为利的人快了一步而己。

但有时侯的一小步也是人生的一大步。赵高生活在宫延,围绕在始皇身边,看秦始皇一揽大权、纵横天下,所学所想应该又不同了,人的野心也是一点一点变大的。古人有云:仆人眼里无伟人。有的人望英雄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从大道而行;而有的人是“你行,我也行,不行创造条件也行”,于是就有了赵高主导的沙丘之变。

之后扶苏,蒙恬,李斯,胡亥等人的性格、行事风格,慢慢造就了赵高的狂妄自大,不可一世,膨胀的扭曲的内心终究走向自我毁灭。

而秦朝的灭亡不仅仅是赵高的疯狂造就的,有其政治制度、社会制度的原因。赵高的行为完全是一个人对权力欲望不可控的结果,他加速了秦的灭亡。



木子晚斋


赵高其人其实一直都在争夺权力。正因如此最终导致秦国灭亡,秦始皇的基业毁于一旦,这和赵高的贪权是分不开的,赵高因此被列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奸臣之一,下面将为大家相信分析:

第一,秦始皇在位时,赵高就一直被重用,且赵高是个太监,宫里的主要事都要经过他,秦始皇的衣食住行都有他的参与,在皇宫中的权力越来越大。

第二,秦始皇东巡途中突然暴毙,临死前下了诏书,传位于公子扶苏,扶苏成为合法继承人。但是赵高知道如果扶苏真正地继位的话,和自己的过节比较大,自己因此日子会不好过的。所以和李斯商议,改诏书立胡核继位,李斯对于赵高的话也认可了。但李斯做了两手准备,拿了两道诏书,一道是立扶苏,另一道是杀扶苏立胡核。李斯就问了扶苏一句话“如果公子继承皇位怎样待我?”扶苏道“必杀之”李斯于是出示诏书,扶苏自尽,蒙恬被处死。自此赵高的权力没人能动摇。

第三,胡核继位,赵高腾出手来,专门对付李斯,李斯最终被杀,赵高的地位和权力更大了。进一步架空胡核,胡核依旧沉醉于女色淫乐之中,不上朝,不理政,政事全部交由赵高处理,致使朝臣官员见不到胡核,说话只能向赵高传达。

第四,赵高抓住机会,公然在朝堂之上“指鹿为马”,把所有不和自己战队,敢说实话的官员全部处死,自此赵高的权力达到顶峰。

第五,各地起义军队纷纷举起反旗,赵高依然抓住权力不放,还在弄权,致使前线部队得不到补给,项羽打败秦军主力,刘邦顺利进入关中。赵高知道大势已去,就杀了胡核。

赵高的贪权是造成秦国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贪权是第一位的,并非故意摧毁秦朝。





田田历史


赵高,秦朝二世皇帝时的丞相。他的血液里面流淌着秦国宗室的血液。他原本是秦国宗室的远亲,他母亲由于触犯了刑法,我们都知道秦朝时期的刑法处罚是非常恐怖,令人不寒而栗的。赵高的母亲没有幸免,被处刑后身体残缺了。后来被秦朝官府专门设立的专门收容刑满释放的工作的隐官。赵高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出生的,并成长的。当赵高知道自己的母亲当前所处的处境,他怎么样想的。难道没有怨恨吗。不可能的。



赵高从小勤奋学习,精通法律,想要改变这种环境。功夫不负有心人,秦始皇听说赵高很优秀,还精通法律,就把他提拔为中车府令。并且教自己的儿子胡亥断案方法。从小在那种环境长大的孩子,学会察言观色,很快赢得胡亥的信任。



秦始皇弥留之际要确定接班人选,扶苏是最佳人选。此时的赵高担心扶苏当了皇帝后,自己恐怕没有好果子吃。于是暗中准备把昏庸无知的胡亥立为太子。秦始皇驾崩后,赵高开始实施自己的想法,鼓动胡亥夺权。这就是有名的沙丘政变,胡亥登基后。赵高就成为胡亥的红人了。一方面胡亥花天酒地,把朝廷大事交给赵高处理。就这样赵高掌握了朝廷的大权。指鹿为马,铲除忠良。秦朝慢慢走向深渊。最后赵高残害胡亥。又被子婴干掉了。赵高被后人称为古代十大奸臣之一。把秦朝带向深渊,毁灭秦朝。只为报仇雪恨。



华语历史


赵高发迹小史:51岁站到人生巅峰,亲手毁掉600年帝国基业

一、罪恶之家

赵高,公元前258年生于秦王内宫,生于内宫不是因为赵高出身尊贵,恰恰相反,他娘是罪犯,被罚身在内宫为奴。

现代人根本看不懂,为什么王宫内会安排一个女劳改犯做保姆,古代史上这种事情却常有发生,比如春秋时楚国有个叫鬻拳的人受了刖足之刑,也就是砍了双脚后,再被派去看大门;孔子学生季羔担任执法官时,也曾砍了某人双脚,并让对方去看大门;还有的则是挖了人的双眼,派对方担任王宫演奏乐官。

赵高他娘在宫中服劳役期间不太正经,史书上说她后来和他人发生奸情,生了赵高,赵高随他爹姓。我们相信那可能是真正的爱情,赵高属于爱情结晶。但是内宫哪来的男人?史书并未交待清楚,总之,赵高出生了,这是历史事实。

赵高出生于秦昭襄王时代。昭襄王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在位56年,仅次于康熙(在位61年)和乾隆(在位60年),排第三。公元前251年,赵高8岁时,昭襄王去世,秦孝文王成为国君,没过几天离奇死亡。秦庄襄王也就是秦王嬴政的父亲成为国君,三年后病逝,秦王政继位。这年赵高13岁。

秦国国君的不断变换,冥冥之中是给赵高创造良好的机遇,让他在恰当的时间,能够遇见他命中的贵人——秦王政。

二、内宫学霸

很不幸的是,生于内宫的赵高,不久就被割了某器官,原因你懂的,内宫嘛,到处都是女生宿舍,岂容你携着作案工具到处乱窜?很幸运的则是,生于内宫的赵高,有幸获得了读书机会。

如果身在平民百姓之家,赵高极可能是个文盲,一辈子庸庸碌碌,默默无闻,反而在一个错误的地点,他获得了机会,并且,抓住了机会。公元前239年,勤奋好学的赵高,通过了考试,当上了内宫史官。这年他20岁。

大家千万不要史官都是搞历史的,像太史公司马迁职业那样高大上,从事流传千古的工作,古代史官是个通称,做文书记录、打字员、收银员、保管员、会计员,全是一堆史。

赵高的史官当得非常不错,认真负责,肯动脑筋,又肯学习,公元前236年,23岁的赵高被提拔为尚书卒官,相当于尚书助理。

请注意,秦朝的尚书还属于内府官名,都是由无作案工具的男人担任,主要负责秦王的秘书工作。直到汉代,尚书职务才改为健康人担任,工作地点当然也由内府移到了朝庭。

三、走向巅峰

成为尚书助理的赵高,自然进入了秦王赢政的视线,由于他办事果断,又精通刑狱法令,经过秦王的多年考察,于公元前218年左右,赵高大约40岁的时侯,再度提拔为中车府令,主管内府车辆,负责秦始皇的交通。

这里要补充一个历史细节,赵高当尚书助理时,秦王还是秦王,当时的中国有很多诸侯王,秦王只是诸侯王之一。等赵高当上中车府令时,秦王已经成为秦始皇,因为公元前210年,秦王统一六国,正式称帝,君临天下了。

中车府令是一项非常荣耀的工作,必须得到秦始皇的高度信任。要知道秦始皇曾受过二次著名的刺杀,一次是荆轲刺秦,大家都知道,未遂;另一次是张良刺秦,就在公元前218年,秦始皇正在出巡路上,张良安排大力士用120斤大铁锤砸秦始皇马车,幸亏砸错了,可想而知,秦始皇在选择任用身边官员时,需要多么谨慎。估计赵高就是利用了这次机会,挤走前任,正式成为秦始皇的心腹红人。

照道理,赵高能混到此处,差不多就抵达了人生巅峰。你想啊,他,一个罪犯家的孩子,某重要器官被割掉了,残疾人一个,居然能成长为秦始皇的御用交通部长,如此成就,夫复何求?

四、新的机遇

你想错了,赵高之所以成为赵高,并不会为了这点成就沾沾自喜,他很快就抓住了迈向人生第二个巅峰的机会。

这个机会,就是待奉公子胡亥。由于秦始皇知道赵高是一位刑狱法专家,就让他辅导胡亥的刑狱之法,做了皇子的老师。本来,这算不上什么要紧事,秦始皇的儿子多了去,据历史学家考证,起码30个以上。再说当时的大公子是扶苏,按照皇室继承权排序,胡亥应该列在10名开外。

重点在于,赵高不仅是一位刑狱专家,更是一位机会专家,他懂得怎样抓住机会,以及怎样创造机会。一方面,赵高将秦始皇的服务工作做得非常勤勉尽力,深获信任。曾经有一次赵高犯了严重错误,按照秦朝律法,差点被大将蒙恬的弟弟蒙毅砍了脑袋,秦始皇心疼赵高,到底于心不忍,又将他赦免了,官复原职不算,还兼任了另一项重要任务——符玺令,就是主管秦始皇的公章工作,不要小看这位公章管理员,是他将来迈向人生第二个巅峰的关键作案工具,在秦始皇死后假传圣旨时必须要用;另一方面,赵高知道胡亥是秦始皇最喜欢的儿子,他将胡亥控制得很好,能够听老师话,这一点也很重要,赵高的人生巅峰,需要胡亥帮助完成。

胡亥,是机会专家赵高的一张王牌,先藏在手心里,想什么出牌,由赵高说了算。

在赵高迈向第二个人生巅峰之前,还发生了一件重大事件。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主持了“焚书坑儒”事件,公子扶苏认为此事非常不妥,怎么能乱杀知识分子?于是多次给父亲上书,秦始皇一怒之下,将扶苏发配到北方边疆,做了大将蒙恬守边部队的监军。

国家第一继承人远在他乡,赵高心里真高兴!

五、丞相最大

终于到了公元前210年,这年秦始皇再次巡行天下,临行前,带上了他最喜欢的儿子胡亥。关于这次出巡,为什么要带胡亥?带胡亥的决定有没有赵高的建议?秦始皇身体状况如何?是不是带病出行?史书都没有说,我们只知道,秦始皇咸阳出发走到沙丘,也就是今天河北邢台附近,直线距离约800公里处,突然挂了。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不再重复。

需要推演的一件事是,如果秦始皇最后一次出巡未带胡亥出来玩?后来的一系列事件还会发生吗?历史真不该这样胡乱推演,如果可以的话,就该由秦昭襄王将赵高母亲斩立决,让罪恶的赵高直接消灭在萌芽状态,或者由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王政把赵高给弄死,省得这货将来祸害大秦王朝。可惜,该发生的都没有发生,不该发生的全都发生了,而且,事件的轨迹沿着中车府令、符玺令、国家一级太监、总设计师赵高的意图顺利前进。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胡亥元年,赵高担任郎中令,相当于御林军总司令兼大内总管,位列九卿,排在了秦朝国家管理团队的最前面。

一年后,公元前208年,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阴谋家、左丞相李斯在赵高先生操纵之下,人头落地、诛灭三族。赵高开始担任中丞相,相当于国家最高行政官,权力仅次于秦二世胡亥。

这年某天,赵高上朝时,向秦二世胡亥献上一头鹿,故意说成是马,胡亥说丞相有没有搞错?这明明是鹿嘛!胡亥转头问群臣,这些大臣有的不敢作声,有的说是马,有几个人说是鹿。散了朝后,赵高暗中安排,将这些说鹿的人,全都捉了去做牢。

这一年,赵高51岁,他终于站到了人生的终极巅峰。尽管由此往前,全是下坡路,但是赵高都已无所谓,什么流芳千古,什么遗臭万年,管他娘,老子值了。

毕大费/文

本文参考资料:《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史记·卷八十八·蒙恬列传》《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史记正义·秦始皇本纪》《张家山汉简》


毕大费


历史上的赵高,为何要坏事做尽,甚至不顾自己的死活,也要把秦朝搞坏呢?这个问题其实有两个答案:

一、赵高本就是奸邪之徒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历史上的赵高,本就是一个没有底线、没有廉耻的奸臣。他在沙丘与李斯密谋,矫诏赐死扶苏,逼死大将蒙恬,立秦二世为帝。接着诛杀了秦始皇12个儿子、10个女儿,连同一些秦国老臣,都被赵高设计诛杀。

他还利用胡亥贪图享乐的特点,让他沉迷于声色犬马,不理朝政,将秦朝陷入崩溃的边缘。最后在导演出了“指鹿为马”的闹剧之后,将胡亥逼死。

对外,他却联系刘邦,想要与东方诸侯,共同瓜分秦始皇打下的天下,最后被忍无可忍的子婴处死。

二、赵高乃是正义的复仇者

但是,好多人看了赵高的简历,又觉得其中有许多情结不太合理,为何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赵高,不好好享受荣华富贵,非要使劲浑身解数,去搞垮秦朝呢?秦朝亡了,对他这个宰相,又有什么好处呢?

于是,有人提出一个观点:赵高乃是正义复仇者。

赵高是赵国贵族后裔,他的父亲死于秦国人刀下,而母亲则被强行虏到秦国为奴隶。而

赵高就这样从一名贵族之后,变成了后来地位低贱的奴仆。

他身背国耻家仇,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灭亡秦国,为自己的母国和父母报仇。于是,才有了上面说的那些作为,而这些都是他复仇秦国之举。

所以,后世才有人作诗,赞扬赵高说:

“当年举世欲诛秦,哪计为名与杀身。先去扶苏后胡亥,赵高功冠汉诸臣。大贾灭嬴凭女子,奇谋兴汉讵萧曹。留侯椎铁荆卿匕,不及秦宫一赵高。”

团团文史


秦帝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实现大一统的国家,按照秦始皇的打算,本该传之万世,结果二世而亡。当然,主要责任在于赢氏父子,但作为开近臣专政之先河的赵高,却是当之无愧的巨奸大害。


赵高身世。

关于赵高的出生年月不详(有一说公元前256年,待商榷),卒于公元前207年。据《史记》记载他是赵国王室的远亲,祖上可能是质于秦都的赵国王族。赵高长于文字书法,精通法律,秦始皇听闻他很勤奋,便有意提携他,后来让他专管皇帝的车驾,成为中车府令。而且,赵高也绝非酒囊饭袋,还练得一手好书法。后来,秦始皇将他派到公子胡亥身边,成了胡亥的老师,这使得他后来成为胡亥身边的重要决策者。对于其身世和是否为宦官学界是有争议的。


赵高与秦皇室关系。

首先,被秦始皇灭亡的六国贵族心有不甘,面对秦始皇的统治无时无刻不在考虑复国。而秦始皇的暴政,强权政治也激起了国内各种势力的反对,上至六国旧贵族,下至普通百姓。学界中持赵高原赵国贵族观点者就认为,赵高的身份注定了他是隐藏秦帝身边的一颗定时炸弹。

其次,面对各种反对势力,为了加强自身安保工作,皇权专治的秦始皇也是身居宫室,裁决各类国家大事,这时身边宦者赵高为其传诏发话。赵高貌似惟恭惟谨,实则为人奸诈,弄虚作假,凭借善于察言观色,行事坚忍的本事,以文法能吏身份长期仕宦于宫中,获得了秦始皇和胡亥的信任,赵高就是这种专治制度弊端的产物,此后处处专权独断,指鹿为马,控制朝堂。


秦二世三年八月,中丞相赵高杀二世皇帝胡亥,立子婴为秦王。九月,秦王子婴设计杀死赵高。十月,刘邦入咸阳,子婴降,秦朝灭亡。


史说新传


从孔子做《春秋》起,所谓:

春秋成而乱臣贼子惧

口诛笔伐的权力就一直掌握在文人手中。

赵高这个大太监竟然拿到了读书人眼红的丞相位置,自然惹得读书人愤恨,恰巧遇到秦朝灭亡,还不口水淹死他。

赵高其人,加速了秦朝灭亡,这是历史上最大的贡献。至于说他什么手段毒辣狠毒,这都是用儒家观点评判。站在历史唯物主义上看,他就是秦朝灭亡的功臣,管他什么手段呢。

至于说他自己不惜留下千古骂名也要灭亡秦朝,恐怕是给赵高贴金,他主观上并没有要灭亡秦朝的打算,只是客观上加速而已。

赵高不是秦朝的忠臣,他是利己主义者,自己地位最重要,根本就不会考虑对秦朝的忠诚。算不上乱臣,也不是贰臣,也不是佞臣、奸臣。确切的说,应该说他根本就不是臣,是自己要登顶。暂时的臣服是假象,自己是要取而代之,就算不是取而代之,也是自己当实权者,而架空胡亥。

骂他,是儒家维护封建王权的需要,这样的人,不骂那还了得。卫道士又不是睁眼瞎。


中国经典通读


历史人物历史中的人,都是我们的祖先,常有怀念是客观的。历史传统比如希求人类正常,怎么好怎么更好更是没有错的了。

以此认识,我们现实中如张家李家王家陈家,儿子的岁月会赶牛车,孙子的人生中会开拖拉机,现实一代的能让“奔驰宝马”跑起来……那关系如周王们、赵高李斯们、魏征孔明们是一代比一代进化,一代比一代更趋文明发展也是没有错的了;那我们的“追古”表现照直追到一百万年前的非洲智人,倘以用于发展中的人类现在社会,是倒退了还是智商有了问题?一句话,着眼现在热心于未来才是。

以此认识,周王秦皇的土城瓦罐是曰常生活中需要的?古不压现实,尤其大发展的现实,否则哪还有现实与发展?

秦代赵高:①权力秦始皇之下,其余众官之上;②与其时其之前王家贵族有血缘关系;③为发扬秦始皇封建社会之延续忠心不二是真;④在当时散乱无序下,收受了哪国买通的重礼而乱杀人也是极有可能的;⑤有文化才能的特长如秦篆文字;⑥尽量的功绩搜寻中。

以此认识,赵高不是毁灭秦朝,而是为了发扬光大秦朝,限制秦二世等恐以生乱有损秦朝而保护秦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