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摩尼竟然不反对吃荤,提出禁止吃荤的是他的堂兄弟!

前言

在最早的佛教里对于吃肉其实是不反对的,甚至有时候还提倡吃肉。释迦摩尼最先的时候也是反对全素食的,而且他提倡的信徒的最基本的戒律,也就是五戒,也没有不吃肉这一项。而中国的佛教从佛教的传入来说也是有啥吃啥。而中国汉传佛教的信徒吃素的传统,也是从梁武帝开始的,所以佛教这个吃素的传统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释迦摩尼竟然不反对吃荤,提出禁止吃荤的是他的堂兄弟!

释迦摩尼六年的居住,得到没有执着心就好,不必挑食。

释迦摩尼在当年修习佛教的,释迦牟尼以及他创立的佛教秉持的是中道,也就是不走极端。释迦牟尼在当年是一个苦修的人,在经过长达六年的苦修之后,依然得不到真正的正果,随后他得出了他的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营养,思想就跟不上,影响到了大脑智慧的增长。因此对于释迦摩尼来说他是不反对吃肉的,而且还教导他的弟子在生活中随性就好没有必要执着于一点,不用挑食。释迦摩尼有自己的一套修行方法,他讲究循序渐进,不能追求极端,在生活中,世界里慢慢感悟,用智慧和思想来修行佛法。所以释迦摩尼反对极端的苦修和对肉体的摧残。不论是释迦摩尼还是最早期的佛教组织都是不反对吃荤的,在佛教的起源地印度来说,那里的僧侣完全是靠化缘为生,自己没有任何的生产,一边修行,一边靠着信徒的提供的饮食为生。在这里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三净肉,在信徒提供的饮食里不免有肉的存在,所以佛教在这里的说法就是有肉吃肉,有饭吃饭,有啥吃啥。而释迦摩尼的《藏律》有一个关于吃肉的规定就是,出家人外出化缘,不能因为各种原因拒绝化来的饭菜,但如果有肉食,则要保证是三净肉,即不是自己杀得,不是因我杀的,没听见看见屠杀行为。所以说他只是提倡不杀生,没有提倡不吃肉。而在佛教禁止的五荤是禁止可刺激欲望的五种刺激性调料。

释迦摩尼竟然不反对吃荤,提出禁止吃荤的是他的堂兄弟!

吃素竟然和释迦摩尼的堂兄提婆达多有关

提婆达多是释迦摩尼的堂兄曾经是释迦摩尼僧侣团的一员,但是因为个释迦摩尼的意见不和所以退出了僧侣团另外成立的教团。其中提婆达多正是提倡不吃肉,他创的提婆达多五法里面有着明确的记载:在《五分律》记载:1.不食盐,2.不食酥乳,3.不食鱼肉,4.乞食,5.春夏八月日露坐、冬四月日坐于草庵。在《四分律》记载:1.尽形寿乞食,2.尽形寿著粪扫衣,3.尽形寿露坐,4和5.尽形寿不食酥、盐、鱼与肉。在《十诵律》里也有相关的记载。而随着提婆达多在印度的教众越来越多,想要加害佛教团,但是没有成功,反而被自己害死了。传说他死后因为他的提婆达多额的五逆破和合僧、出佛身血、放狂象、杀莲华色比丘尼、十爪毒手。还有一种说法是破僧、伤佛、杀比丘尼这三逆,提婆达多被拉下地狱。

释迦摩尼竟然不反对吃荤,提出禁止吃荤的是他的堂兄弟!

中国汉传佛教的吃素规定

其实中国僧人不吃肉的传统和笃信大乘佛教的梁武帝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公元五一一年召集诸沙门立誓永断酒肉,并且用法律严令的形式公告,违者严惩。而且在中国乞讨是卑贱的行为,所以佛教徒们只能靠着自食其力,在寺庙里耕种,自给自足。到了唐朝的时候,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正式开启中国僧伽生活新型态,僧人开始过着“昼而农、夜而禅”自耕自食的农禅生活。所以中国的佛教正式进入了正轨。在佛教里除了象肉、马肉、龙肉、人肉不得吃,其余肉类,只要不见杀、不闻杀、不为我杀(三净肉),皆可接受(《四分律》)。而在中国的南传佛教也就是藏传佛教是可以吃肉的。

所以说,各地的佛教经过不断的传播演变已经有了各自的精髓和习惯,其实不管它是提婆达多提出的不吃肉也好,还是汉传佛教里梁武帝的规定也罢,佛教修的心,身体乃是皮囊,只要注重心的修炼,未必不能达到心中的彼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