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诗词写的很好,知名度却不是很高的人?

用户3708573253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在这种宣传效果和名人效应之下,世人皆知李杜,所以,他们的诗词流传千古,自先秦以来,屈原、三曹、谢灵运、王勃、骆宾王、孟浩然、王昌龄、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贾岛、李贺、杜牧、李商隐、林逋、范仲淹、欧阳修、晏殊、王安石、辛弃疾、李清照……不用再罗列,随便一罗列,便是一个长串的名单。

这些名字光芒万丈,他们的诗词也因此而广为传播。光亮之处,自然群星璀璨。不过,并非所有的好诗都是名人写下的,有些知名度不是很高的诗人,有很多写出了非常出色的作品,我们知道作品而不熟悉这个诗人的情形,也是常常有的,还有很多人,甚至还是无名氏,写下千古名诗,却连姓名都没有留下:


一类:知名度不高却写得特别精彩的诗词:

《题龙阳县青草湖》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古人写洞庭湖的诗歌多如牛毛,但这首无疑是最优秀者之一,但作者元代诗人唐珙,却并不十分有名)

《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此诗有名,作者唐代诗人崔护也不出名,其事迹亦无从可考)

《代悲白头翁 》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诗人刘希夷名声不大,他写的这首诗却极其有名,尤其一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此诗有名,但作者宋朝诗人叶绍翁在后人眼里,也名声不显)

《玉楼春》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此词极有名,但词人宋祁也不出名)

二类:写得特别精彩却连姓名都没留下的诗词:

《古诗十九首之一》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

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

文采双鸳鸯,裁为合欢被。

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

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出自汉朝无名氏之手,比哪首唐诗差?)

《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如此妙曲谁作?无名氏)

《古艳歌》

茕茕白兔,东走西顾。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无名氏)

《古歌》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

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无名氏)

《猛虎行》

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

野雀安无巢,游子为谁骄。

(无名氏)

《古乐府》

兰草自然香,生于大道旁。

要镰八九月,俱在束薪中。

(无名氏)


帝国的脸谱


有不少古诗,一提起作者就感觉在哪听说过,提及他的诗句就恍然大悟,原来是他写的啊。

在古代,这类诗人是比较多的。并不是每个诗人都能像李白、杜甫等人一样,为世人所知。有些是存世作品比较少,通常只有一二代表作;有些则在当时名气挺大,但不受后世喜爱。

下面我就罗列一些知名度不高,但有佳作的诗人。




刘昚(读shen,四声)虚

提及刘昚虚,应该不少人听都没听说过,但在盛唐时期,他的名气却不小。代表作品:《阙题》。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这首诗一句“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一直为人津口相传。

刘希夷

许多人知道刘希夷,估计是从害死他的舅舅宋之问那里得知的。代表作品:《代悲白头吟》。

(节选)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王雱(读pang,一声)

说到王雱,不少人又是一个问号。但要说起他的父亲王安石,可就无人不知了。王雱本人极具才华,与他的两个叔叔王安礼、王安国,被人尊称为“临川三王”。代表作:《眼儿媚》。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张舜民

张舜民,北宋著名文学家,擅词工化,是陈师道的姐夫。代表作:《卖花声·题岳阳楼》。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孙蕡

如果不是偶然读到他的诗,我也不知其人。孙蕡,元末明初诗人。代表作:《江上》。

江上青枫初著花,客帆和月宿蒹葭。云过疏雨数千点,临水小村三四家。风起渔船依钓石,潮回归雁认平沙。秋怀已向南云尽,又是沧州阅年华。




当然,名不见经传的诗人还有很多,不知道你记得的是哪个诗人、哪一首诗?


诗词补习班


我认为没有。为什么没有?大浪淘沙,始得真金,经过千年流传下来的古诗词,都是精品中的精品,如果大家公认一位古人诗词写的好,那么他的知名度起码在古诗词的圈子里是有一席之地的,如果你认为他知名度不高,那肯定是你研究的稍微少些。

但是我认为有一类人容易被忽视,就是他其他方面的名气远远盖住了诗词方面的成就,我们也凑合着说他诗词方面的知名度不高吧,其实在这里我想说一个人,那就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

黄庭坚少年聪慧过人,七岁就能作诗,22岁考中进士,他是江西诗派的领军人物,但是诗歌成就如此高的一个人,他的作品在学生时代的课本里几乎没有,但是在历史课本里确是更多的描述其书法成就,这也许是宋诗整体文学水平达不到唐朝高度的原因,所以我们对黄庭坚的诗词了解不多,下面我找到几首让大家了解下。

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国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烟滕。

水调歌头·游览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这是黄庭坚的诗和词,我认为他的水平是很高的,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也不低,甚至有人称黄庭坚的诗超过了苏轼,但是大家一提到黄庭坚,讨论最多的是他的行书、草书、楷书,无不称之为开宗立派的大书法家,而对其文学成就往往忽视。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予你帮助。


傲世万年雪


张可久其实知名度挺高的,但相对唐诗宋词来说,喜欢元曲的偏小众,再者,关注元曲,往往都提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等四人,所以,我推荐张可久吧。

当然,历史上南北朝有一些诗人,诗写得好,且比较小众,比如鲍照、庾信等,但他们小众,去不算知名度不高。还有明朝的一些诗词,比如陈维崧、曹贞吉等人......
但我就是想推荐一下张可久。



张可久·《中吕·卖花声·怀古》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其实我不想把这首放在最前面,太煞风景,但这是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历史的真实写照。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月……满页都写着两个字:吃人。”张养浩在《潼关怀古》中写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我发现这三个人有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生于最黑暗的时代。




张可久·《人月圆·客垂虹·北曲聊乐府前集今》

三高祠下天如镜,山色浸空蒙。

莼羹张翰,渔舟范蠡,茶灶龟蒙。

故人何在,前程那里,心事谁同。

黄花庭院,青灯夜雨,白发秋风。

黄花——深秋;青灯夜雨——凄凉之境;白发——人生迟暮;秋风——瑟瑟。张可久的心真是凄凉之极啊。




张可久·《人月圆·山中书事·北曲聊乐府前集今》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后面结句,用成都话来讲,真是好安逸哦,酒香茶香仿佛扑鼻而来。但我们知道,古代那些文人,往往是嘴上说得清高出尘,内心却未必真能淡泊处世。要真是淡泊归隐了,那就是对政治、仕途报以绝望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陶渊明那样,就算见到南山,也是一脸惆怅。




张可久·《人月圆 ·会稽怀古·北曲聊乐府前集今》

林深藏却云门寺,回首若耶溪。

苎萝人去,蓬莱山在,老树荒碑。

神仙何处,烧丹傍井,试墨临池。

荷花十里,清风鉴水,明月天衣。

清风鉴水,明月天衣,让我想起张孝祥的“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当然,意境不如张孝祥广阔,张孝祥更空灵,我在一个回答里写到清的美学概念,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就是“清”这一美学概念的比较深刻的体现。要达到美学上的某种境界,不要以为有才华就行了,还得心境达到。

张孝祥虽然被贬,但是他内心是问心无愧的,所以他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清绝对不是表面的清,而是:“表里俱澄澈”。




其实,元曲里有真正知名度不高的人,比如“卫立中”。

卫立中·《双调·殿前欢》

碧云深,碧云深处路难寻。

数橼茅屋和云赁,云在松阴。

挂云和八尺琴,卧苔石将云根枕,折梅蕊把云梢沁。

云心无我,云我无心。

好一个云心无我,云我无心。这首小令超凡脱俗飘逸出尘,把道家美学“逸”的理念很好的阐释,当然,我是从我的角度来讲,从作者的本意来讲,跟什么美学没半毛钱关系。再一次证明了,儒释道的哲学理念深刻影响中国文人,要想写出好的诗词作品,你总得信点什么。


楚云卿


诗词水平很高,作品质量上乘,却不为一般人所知的诗人,古今中外都有很多。本文只列自己最欣赏、最惋惜的一个人。他就是——


才华、气度、胸襟、抱负皆堪与苏轼媲美的状元诗人张孝祥


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卜居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

张孝祥实乃名人之后,他的七世祖乃唐代著名诗人张籍。张籍不仅关心民生,与王建一起开创了“张王乐府”。他本人也是一个交际达人,与他同时的白居易和韩愈两人,虽然才华卓著、负有盛名,然而两人却因为政见等原因很少来往,而张籍却与两人都是好朋友,再三想把他俩撮合在一起。无奈,韩愈老夫子牛脾气,不太看得起白居易,不怎么配合。张籍的美好愿望没能达成。

回到本题,张孝祥22岁时高中状元,可惜39岁时便病逝了。曾做过秘书省正字,礼部员外郎,起居舍人,代理过中书舍人,出知抚州,平江府,入京为中书舍人,领建康府留守,复出知静江府、潭州、荆南州,为湖北路安抚使。有《于湖集》传世,存诗423首,存词224首,存文419篇。(以上数据,据《全宋诗》《全宋词》《全宋文》)。


且看安国之词:

《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笑,不知今夕何夕。


这首词,堪称张孝祥的代表作品。具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空灵清旷,其中仙气逼人,借用黄庭坚评价苏词之语,此词“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是!”

这种作品,近乎完璧,有句有篇,句句可爱,月度越可爱,结语气魄宏大,词人俨然亦超脱凡尘,以宇宙视角俯视人间,西江为饮,北斗为酒壶,万象为宾,与“我”相对,气势之恢弘,恐怕李白、苏轼、辛弃疾都要敬他三分!


再看其《六州歌头》: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

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

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

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

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这首爱国词,与陆游的爱国诗、辛弃疾的爱国词交相辉映,实乃南宋时期,有志气有血性的大丈夫的真情流露,其中的无奈、悲哀、愤怒之情,让千载之下、生在和平年代的读者,也不免动容。张孝祥虽曾受汤思退等主和派大臣的赏识,但是,作为正直刚烈的士大夫,他自然不满足国家偏安一隅,因此,他与主战派人物臭味相投。

这首词就作于张孝祥协助主战派名臣张浚进行抗战期间。该词写成后,张浚看后,“感愤不已”、“罢席而入”,根本无心宴饮,直接离开宴席了,可见此词动人心弦的力量。


相比其词,张孝祥的诗名要小很多,答主随手翻了下,取其中的两首,大家可以品味一下:


《即事简苏廷藻》:

落日边书急,秋风战鼓多。私忧真过计,长算合如何。

尽敛清淮戍,仍收瀚海波。栖迟一尊酒,幽恨满关河。

这首诗,与他的《六州歌头》风格相近,以幽愤悲慨见长,悲中有豪气在,仍不失男儿本色。


《月夜与蔡济忠曹公会汎舟自水东归》

一舸驾长风,银河此路通。波光连月白,烛影到江红。

五岭经星外,千山飓雾中。不知今夜赏,更有几人同。

这首诗,则有些接近苏轼的风格了,特别是最后两句,与苏东坡《阳关曲》的“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意思相同,只是没有后者绵长悠远了。这种差距,好比李益“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与杜甫“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的差距。张孝祥和李益的诗句,虽有惆怅愁苦之情在,然而,终是少年人之语,其中不乏英气,感慨不免浅了些。苏轼和杜甫的诗句,虽不如前两人那般英气逼人,但其中的感慨要深沉的多,更加耐人咀嚼了。


除了擅作诗词外,张孝祥还长于书法:

泾川帖

柴沟帖


张孝祥才具与苏轼相类,是罕见的全能型的大才子。每有新作问世后,都忍不住问人,“比东坡何如?”意思是,与苏轼的作品相比怎么样?张安国人品、才华、学识、气度、抱负皆堪称一流,可惜天不假年,歼此良人,呜呼哀哉!如其能像苏东坡那样,活到六十多岁,纵然在政治上也如辛弃疾和范成大爱国大臣一样,没能骋其怀抱,实现收复中原的宏愿,但至少也会像辛弃疾、陆游等人那样,为世人留下更多不休的华章!

惜哉,张安国!


更多文史精彩文章,敬请关注:风雅人文观察。


风雅正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这首清朝赵翼的《论诗》很好的诠释了李杜诗的热捧程度,然而同时期的其他诗人也有可圈可点的地方,只是名气没有他们大。其中,不乏很多名句流传至今,令人读后赞不绝口。可能由于收录课本的原因,我们只从课本上熟悉那些眼熟的诗人,而并没有去详细的研究那些所谓知名度不高的人,有可能人家也很火,只是你不知情而已。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代 · 叶绍翁《游园不值》



叶绍翁的诗也不少,但这首收录的课本中的《游园不值》却是佳作,这首七言绝句描写了田园风光的幽静与安逸,给人以舒适和惬意。而后两句更是点睛之笔,将喜爱之情升华。同时又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事物有它自己的发展规律,外力并不能阻挡。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代 · 朱熹《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朱熹可是大人物,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而他这首诗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以塘作比,其实要表达的是读书的感受。只有不断的读取新的书,学习新的知识才能收获更多的学问,那到用时就会“思如泉涌”。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元代 · 王冕《墨梅》

你没看错,就是这个利用放牛时间画荷花的那个王冕,课本中有一篇文章是《王冕学画》。人家不仅是画家,还是诗人、文学家、书法家。这么喜欢画花,想必对其理解的相当透彻了,诗的后两句将梅花的精神一语中的。其实这是以梅自比,表达自己不落俗套,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明代 ·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这首词被《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唱了不知多少遍,有谁知道是明代杨慎写的?人家可是文学家,明代的三大才子之一呢,存诗也有2300多少,可见只是我们对其不了解,并不是人家不出名。

多少英雄像长江之水浪花飞逝,成败到头一场空。青山和夕阳不受世俗干扰,白发的打鱼者,看惯了岁月的变迁,在朋友的相逢中,将古今的事情都当成了笑谈当做了下酒菜。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代 · 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这首歌是毛宁的涛声依旧,唱起来是不是有这首诗的意思,我都怀疑是不是根据这首诗改编的。张继存诗不多,50多首,以这首尤为出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代 · 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



王瀚存诗仅14首,但却是很有才气的诗人,他所写的凉州词和王之涣有一拼,擅长边塞诗。

你别笑那些士兵喝醉了横卧在沙场,先想想他们为了征战有几个人能够活着回来。确实,每每看到消防官兵抢救险情后累的各种姿势都能睡着时,就想给他们点赞,你们是最美丽的人。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宋代 · 林升《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青山与小楼已不再有,紧闭的窗前你别等候,大雁飞过菊花香满楼”。没错,“山外青山楼外楼”这句话我最先是从《中华民谣》这首歌里听见的。而林升仅有这一首诗,却写出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统治者的不满,偏安一隅,苟且偷生,不思进取,大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意思。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代 · 崔护《题都城南庄》



这首诗已经被改成了歌曲,而“人面桃花”也成了成语。我记得还有这个古装的连续剧。而崔护存诗6首,却全是佳作。用桃花比人,写出了几乎所有人都有过的“物是人非”的人生经历。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宋代 · 汪洙《神通诗》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成了当时的流行词,也写出了当时的环境唯有读书考取功名才能一展头角,出人头地。然而在现在社会已经不适用了。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唐代 · 崔郊《赠婢》

网络流行语“一入…深似海,从此…是路人”看到没,是崔郊的原创,人家的版权哦。崔郊存诗这一首,这首诗却是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不过最终结局还是不错的。写了他和他姑妈的一个婢女的爱情故事。

文|一生最爱古诗词


诗词例话


唐朝就有这样的诗人,诗写得很好,名气却不是很大。何也?时运不济,对手太强。犹如北宋时期,王安石,司马光,苏轼,三雄并进,学识才华,难分伯仲,东坡却一生与宰相无缘,到处有西湖作伴。时也,运也,命也!

先说唐朝的徐凝吧。徐凝,浙江睦州分水人剧,生卒年不详,与张祜同期。元和年间有诗名,代表作有《奉酬元相公上元》算,《忆扬州》等,《全唐诗》存诗一卷。

《忆扬州》.徐凝

萧娘脸上难胜泪,桃叶眉头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萧娘,桃叶,都是人名。全诗不诗扬州美景,却写与话仪之人的离别之情。写对方的情绪,反衬自己的凄凉,一易一难,何等鲜明。无赖,可爱也。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连月色也是那里的最好呀。后联成为描写扬州的佳句。

徐凝也写过庐山瀑布,有今古长凝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的佳句。后来,李白吟出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句,时人便讽刺道:飞流直下三千尺,不与徐凝洗恶诗。徐凝屈矣!!!


再说许浑吧。

许浑(约791年____约858年),字用晦,润州丹阳人。晚唐极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以律诗见长,后人评论可万杜甫比肩,有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之评。代表作:

咸阳城东楼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这是一首怀古诗,借景伤怀。其中,颔联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只是晚唐诗坛,李商隐,杜牧太耀眼了,随后词也崭露头角,温庭筠,韦庄等亦是锋芒毕露,许浑也有点儿无奈呀。


绮阁书生


这个问题提的耐人寻味,应该讲历史人物的知名度往往与他的诗文紧密相连,以唐朝为例,诗人崔颢一首《黄鹤楼》,就让他名声大噪;王之涣仅有七首诗留存,可在中华书局出版的《唐诗排行榜》里就有两首名列前五。但事情总有意想不到的例外,而我觉得诗词写的很好、知名度却不高的人,晚唐诗人罗隐如果说是第二,就没有人好意思说自己是第一了。



第一,罗隐的一生实在是坎坷。诗歌是唐朝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诗写的好,对于当时的青年才俊来说,那可真是一条金光大道向着太阳铺开啊!想想都让人激动。罗隐的诗写的好,而且他也想考学,但命运似乎从未眷顾这个心高气傲的年轻人,一次不行,两次、三次还是不行,总共考了十多次,从青春焕发考成了油腻中老年,最后还是悻悻而归,留下了“十上不第”这个令人心酸的成语,还有“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的沧桑,这两句诗也成为不少职场失意者无奈时的自我调侃。罗隐不堪的人生经历,注定了他不可能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阳光之人”。



第二,罗隐的诗在唐诗中独树一帜。很多大诗人都是写诗的多面手,王维既能写田园,也能写边塞;李白不但山水写的棒,论起时事来也是有板有眼……罗隐不一样,憔悴考场的深深失落,无处诉说的失望感受,让他的诗风无法再心平气和,也没有了田园牧歌式的惬意。于是,勤劳的小蜜蜂在他的笔下成为了“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可怜人”;本来预兆丰年的雪,在他的眼里还不如不下,“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就连黄河,他也看出了蕴含的特别意味,“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与其说罗隐是个诗人,其诗作在意境上又逊色了些,倒不如说他是一个忧国忧民的思想家合适。思想家这在当时,可是一个冷门的存在啊。



第三,罗隐已经错过了诗歌的“黄金时代”。罗隐活跃于唐末五代,这个时候唐诗经过一大帮天才诗人的前赴后继,已然走过了繁荣发展的极盛时代,诗歌文学的转型升级已经悄悄开始。罗隐虽不能说是唐诗最后的守望者,但说他是诗歌文学转型的见证者,应该不算过份。也许正因为如此,罗隐虽然有500多首诗留存于世,除了杜甫、王维、李白等人,他的数量不算少的,尽管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名句,但由于错过了唐诗的黄金时代,别说“诗仙”、“诗圣”、“诗佛”、“诗魔”、“诗鬼”,连“诗囚”、“诗奴”这样的位置都被人占住了,正如他诗中写的,是“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啊!如此说来,他的名气远没他的诗作大,也有运气的成分在里面。


风雨寒江


中国古代有着许多优秀的诗词作者。他们流逝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能曾有过些许小小的涟漪,但被惊涛巨浪所遮蔽。今天我要说一位晚唐的诗人李频,和一位南宋词人蔣捷。我读过他们的作品,曾被惊艳到。

李频(818-876)寿昌长汀(淅江建德)人。字德新。有《梨岳集》一卷。推荐其一首七律诗《春日思归》

春情不断若连环,一夕思归鬓欲斑。

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

音书断绝干戈后,亲友相逢梦寐间。

却羡浮云与飞鸟,因风吹去又吹还。

整首诗通俗平实,语言精练。表现了诗人,春日思念家乡的心情,同时也含有壮志难酬的感慨。唐朝末年,黄巢造反,藩镇割据,时局动荡。有些像诗圣杜甫赶上的安史之乱。杜甫诗《春望》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李頻诗与杜诗有异曲同工之妙。李频诗尾联的"却羡浮云与飞鸟,因风吹去又吹还"。用语精妙,思乡思人之浓烈情绪高度烘托出来。另外,李频生逢乱世,敢于担当。他在建州任上,励精图治,严肃纪律,惩办盗匪,力劝农桑,使得治下社会安定,民生安宁。他病逝于任上,建州百姓为他在梨山建庙供奉。历代诗评道:"(李频诗)清新警拔","清逸精深"。清代建安诗人郑修楼写诗赞曰:"千载诗仙携手笑,李家天上两诗人"。把他同李白并列在一起,载誉甚高。其代表作《湘口送友人》深受好评,大家有兴趣可以一读。

南宋词人蔣捷(约1245-1305)阳羡(江苏宜兴)人。有些小名气,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说起宋词,一般耳熟能详的,大家会谈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很少会想到蔣捷。其实,蔣捷的词清新脱俗,遣词造句很有讲究。来看他的作品《一剪梅》吧: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萧萧,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这是作者过吴江时所作。1276年元军破临安。山河破碎,局势动荡,诗人背井离乡四处流浪。这时的他思念家乡,想念家人。写下了这首《一剪梅》。舟中漂泊者需要借酒消愁。(秋娘渡与泰娘桥,是以唐代著名歌女的名字命名的)。凄风苦雨的天气,映衬悲凉心情。下半阙转而幻想回到家的情形,蛾眉相伴,一片温馨甜蜜。‘何日’一词却又说明归期无望,跌回现实的他,只能更加愁苦。时光流逝的真快,转眼由春入夏了,自己仍在奔波。另外,这首词句句押韵,还有四组排比句的运用,增强了整首词的力度,语言精到,独具匠心,充分体现了词人的文学功力。可以说是千古名篇。再有他写的《虞美人》"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语言生动感人。

以上只是本人略览诗书小小心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而源远流长。历史长河里群星灿烂,有很多名微才茂之士。诸君可细细查看,慢慢品味。




手机用户飞翔的水


有哪些诗词写的很好,知名度却不是很高的人?

看到题主的问题,我脑子闪过的第一个名字便是贺铸,紧接着想到的便是这首悼亡诗:

《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悼亡诗一般来说仅限于悼念妻子,如果说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称得上千古悼亡第一篇,那贺铸这篇《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也算是不遑多让。“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一联真是道尽无限思念!

说起贺铸这个人,真是充满了各种反差。

据说,贺铸长得极丑,“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但却才华横溢、博闻强记,尤其善于融用前人成句,所成诗词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

《六州歌头·少年侠气》

《行路难·缚虎手》
缚虎手,悬河口,车如鸡栖马如狗。白纶巾,扑黄尘,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作雷颠,不论钱,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
酌大斗,更为寿,青鬓长青古无有。笑嫣然,舞翩然,当垆秦女十五语如弦。遗音能记秋风曲,事去千年犹恨促。揽流光,系扶桑,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

这首《行路难·缚虎手》既是贺铸豪放文风的代表作,又能看出他对李白《行路难》、《南陵别儿童入京》,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中名句的提炼再应用。

如此壮怀激烈的贺铸,晚年退居苏州碰到一个美女,也能写下这等绕指柔的小令!

《青玉案·横塘路》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若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就是贺铸,一个长得巨丑的男神,家室显赫(贺知章后裔,宋太祖贺皇后族孙)但一生官场郁郁,悼念亡妻写下千古名篇,看到美女却又食指大动。如此鲜活写意的性格,恐怕才是他能写出此等佳作的原因!

独立思维、个人视角,我是头条号“藏地读行”,欢迎您留言和我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