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司機被害,19歲少年為何成為厭世屠夫?

滴滴司機被害,19歲少年為何成為厭世屠夫?


滴滴又出事了,這次的被害人是滴滴司機。

3月24日凌晨,常德滴滴司機陳師傅,被一位乘客連捅數刀。而兇手竟然是一位19歲的大學生,僅僅因為悲觀厭世,就將無辜的陳師傅殘忍殺害。這是一件悲傷的事情,願逝者安息,願生者堅強。

我們沒辦法改變已經發生的悲劇,但找到悲劇背後的原因,避免未來再發生類似的事情,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19歲的年紀,本應是陽光少年,為何會成為厭世的屠夫?我們不知道他生活的環境,從僅有的公開信息只能知道,他有一位姐姐,是聾啞人。那麼在他小時候,否曾因此被其它小朋友嘲笑?導致他對周圍環境乃至整個世界,都產生了厭惡的情緒?

當然這只是猜測,具體情況我們無從得知。但有一個事實我們必須清楚,六歲以前的教育,將決定孩子一生。很多被忽略的細節,都會影響孩子的心理與人格。

滴滴司機被害,19歲少年為何成為厭世屠夫?


有一種說法,人剛出生時就像一張白紙,什麼都不懂,一切都要後天學習。但其實剛出生的嬰兒,並非一張完全的白紙,僅僅是對這個世界的認知,還處於空白的狀態,而基因中遺傳著很多本能的天性。

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能適應生存環境的基因,會在一代一代的種族繁衍中遺傳下來。比如哭聲,剛出生的嬰兒就會哭,這顯然不是有人教的。孩子餓了,要吃奶時就會哭,因為哭聲可以引起大人的注意。所以會哭的孩子能活下來,這個基因也就遺傳了下來。

心理學家傑羅姆·凱根做過一個實驗,他先給兩歲左右的孩子布娃娃玩,過一會兒再給孩子一瓶墨水,然後要求孩子把墨水潑到布娃娃身上。大部分孩子會驚訝而恐懼的拒絕。最終凱根得出一個結論,幼兒沒有害人之心,他們對同類充滿了愛心與同情心。對於一個兩歲多的孩子,就連布娃娃都不忍心傷害。

從遺傳學的角度來講,作為群體性生物,只有懂得團隊協作,懂得彼此幫助與關懷,才能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生存,親近同類的基因也會遺傳下來。

滴滴司機被害,19歲少年為何成為厭世屠夫?


愛心與同情心是人性中的光輝,充滿愛心的人,會對身邊的人,對社會,甚至對整個世界,都充滿責任感。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愛心與同情心,會開始出現不同的變化。不同的孩子之間,區別會越來越大。有些孩子的愛心會擴大,從同類擴大到其他生靈。但有些孩子,會漸漸失去這寶貴的財富。看到其他小朋友被人欺負,會變得麻木,甚至是幸災樂禍,以至於成為加害者。再大一點,有些人會熱衷與慈善,比如古天樂,始終記掛著貧困地區的孩子,不遺餘力的捐建學校。有些人會變得自私,會不孝父母,會危害社會。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變化,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被生活的環境,影響的越來越深,而最直接的影響者,是他們的父母。

培養孩子的愛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卻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有人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要求孩子三歲開始背唐詩宋詞,四歲要記住多少英文單詞,學舞蹈、學鋼琴、學古箏。卻忽略了最該培養的素質,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更加關注成績,更加註重技能的培養,而忽略一些更重要的東西。

這是需要我們每個人,深刻思考的問題。所有的社會問題,都能從育兒上找到根本原因。這是每個人的人生必修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