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吐槽大会!历代宰相放在一个群里,会怎么开怼

三公宰辅

宰相吐槽大会!历代宰相放在一个群里,会怎么开怼


1.考虑到夏朝的不明确性,以及早期官制的原始性,宰相鼻祖当数辅佐商汤灭夏的伊尹。

2.西周开国,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三人出任三公。周公任太宰(一说太傅),召公任太保,太公任太师。周公旦与召公奭留在周朝辅政,二人“分陕而治”,东部新征服的地区由周公管理,西部周朝故地由召公管理。

3.因为古人称氏不称姓,姜子牙应称作“吕尚”(姓姜、氏吕、名尚、字子牙,又称太公望)更合适,这里用姜子牙是为了从俗。吕尚既是西周三公之一,又受封为齐侯。

4.萧何为西汉相国。西汉前期,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俗称“三公”,但御史大夫级别低于丞相,太尉不常设,实际的宰相只有丞相,其尊贵者称为相国。

5.商王武丁时以说为太傅,是为傅说。此前商朝实行双宰相制,自此改行三相制,亦即“三公”。

6.管仲辅佐齐桓公“尊王攘夷”,成为春秋第一任霸主,孔子称赞他“一匡天下”。

7.秦王政(即秦始皇)曾下令驱逐六国客卿,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此文为公认的古文名篇。李斯后来辅佐秦始皇开创帝业。

8.欧阳修曾任北宋参知政事。在宋代,参知政事是“副宰相”,与枢密院的主要负责人(枢密使、副使等)统称“执政”。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严格来说不算宰相。

9.明清的内阁大学士并非宰相,但人们习惯称担任大学士入阁为“拜相”。明景泰年间,于谦并未入阁,但实际作用等同宰相,《明史》亦称其为“宰相”。

10.徐有贞是明英宗“夺门之变”的主要谋划者。明英宗复辟成功后,本来认为于谦有功,对于谦的处置犹豫不决。徐有贞进言:“不杀于谦,复辟之事师出无名。”英宗遂杀于谦。[“过得刚好”是恶搞哈哈]

11.曹振镛的典故先卖个关子,后面解释。

舌尖宰相

宰相吐槽大会!历代宰相放在一个群里,会怎么开怼


1.伊尹善于烹调美味,并以烹饪为商汤讲解治国之道,《史记》还有“伊尹负鼎”的记载。

2.曹操喜好美食,其所著《四时食制》是中国第一部饮食专著。

3.苏轼、章惇均因才华横溢,受到欧阳修提携。特别是苏轼科考时,欧阳修是主考官,对苏轼文章大为欣赏,只因为怀疑文章是自己弟子曾巩所作,才给了苏轼第二名。

4.苏轼是美食大家,在他的诗文、宋人的笔记小说里,有很多关于苏轼和美食的记载。至今仍有东坡肉、东坡鱼、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饼、东坡羹等或真或假与苏轼有关的美食驰名中外。

5.章惇与苏轼曾为好友,后来反目成仇。章惇属于支持王安石变法的新党,但为人阴狠毒辣,颇受争议。此外,曾提携章惇的欧阳修并不完全赞同王安石的变法主张。

6.孔子曾短暂在鲁国以大司寇代理宰相。孔子非常讲究饮食的礼仪、口味等细节,更以此来阐述自己的理念。“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不言,寝不语”都是孔子的言论。

7.子贡(端木赐)是孔子诸弟子中成就最高值者。孔子名声大振,与子贡的尊崇与推广有一定关系。

8.[恶搞]在众多小说与影视剧中,作为包拯对立面的“庞太师”庞吉,出镜率极高。因庞籍与庞吉音同,故有传庞籍就是庞太师的原型,甚至影视剧字幕里直呼庞吉为庞籍。其实两人关系不大。庞太师请人吃包子的段子,源自小时候一部电影《五鼠闹东京》。

9.二桃杀三士:齐景公有三员悍将,恃功而骄。晏婴为避免三人为害,遂利用两个桃子离间三人,使三人全部自杀。

周公吐哺

宰相吐槽大会!历代宰相放在一个群里,会怎么开怼


1.周公吐哺:周公曾说自己吃一顿饭多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以起身接待贤士,这样仍然怕失掉人才。

2.周公是孔子的偶像。孔子曾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3.西汉末年,王莽作为儒学专家,对周公推崇备至,这点还是很真诚的。不过其后来篡位,也是用周公摄政作为伪装。王莽在西汉担任宰相时,曾因伊尹担任过“阿衡”、周公担任过“太宰”,遂各取一字创造了新的官名——宰衡。

4.诗句出自唐代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白居易与元稹合称“元白”。

孤为文王

宰相吐槽大会!历代宰相放在一个群里,会怎么开怼


1.陶弘景是南朝隐士,在医药方面成就颇丰,曾整理《神农百草经》,著有《本草经集注》。南朝梁武帝时常向陶弘景咨询国事,故陶弘景有“山中宰相”之称。

2.曹操在《短歌行》中云:“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以周公吐哺之事,来抒发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曹操晚年自知称帝无望,故将称帝之事留与儿子曹丕做,自称“苟天命在孤,孤为周文王”。周公旦是周文王第四子。

庄周梦蝶

宰相吐槽大会!历代宰相放在一个群里,会怎么开怼


1.《庄子》一书中,有大量拿孔子开涮的内容。据说庄子曾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时封其为南华真人。

2.庄周梦蝶:庄子在梦中梦见自己变成蝴蝶,不知道是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自己,以此来探讨人不可能确切区分真实与虚幻、生死物化的观点。

3.战国时期,楚王曾邀请庄子出任宰相,被庄子拒绝。

4.惠施是庄子好友。不过,惠施在魏国为相时,庄子曾到魏都大梁,当时有流言说庄子要取代惠施为相,惠施遂下令到处巡捕庄子。

5.陈平好用离间计。楚汉战争期间,项羽使者到刘邦处,陈平先命人盛宴款待,后又改为粗茶淡饭,称最初以为是亚父(范增)的使者来此。项羽得到使者回报后,遂疑范增通汉。

冯道不道

宰相吐槽大会!历代宰相放在一个群里,会怎么开怼


1.王旦是北宋真宗时名相,以雅量过人著称,据说担任宰相期间从未发过火。

2.王导为东晋中兴宰相。东晋初立时,司马睿代表的皇族在江东毫无根基,北来士族与江东士族矛盾重重,王导协调各方利益,使东晋在江东立足,故有“江左夷吾”之称。

3.北宋哲宗元祐年间,司马光在高太后支持下担任宰相,对支持变法的新党打击报复,北宋政局朝着党争局面发展。

4.冯道历仕燕、后唐、后晋、辽、后汉、后周六朝十二帝。为相期间,武人当道,竭力在夹缝中实行有限文治。但因其对亡国亡君并不在意,遭到欧阳修、司马光等的严厉批评。

5.伍子胥曾为吴王阖闾推荐孙武(孙子),使吴国攻伐楚国,一雪前耻。吴王阖闾也因此成为“春秋五霸”(其中一个版本)之一。

宗室宰相

宰相吐槽大会!历代宰相放在一个群里,会怎么开怼


1.周公曾做礼乐,用礼制维持秩序。周公之子伯禽受封鲁侯,亦推行“变其俗,革其礼”的政策。

2.相传吕尚(姜子牙)年八十而拜相,辅佐周文王、武王两代人,灭商建周,因功受封齐侯(是为齐太公)。他在齐国推行“因其俗,简其礼”的宽容政策。

3.黄仕俊年八十,被南明永历皇帝任命为内阁首辅,但因年龄太大,精力不足,不得不辞官。黄仕俊是拜相时年龄最长的宰相之一。

4.成汉(十六国之一)的丞相范长生活了100岁,卒于任上。他是历代宰相里最高寿者。(也有记载称范长生活得更久,但不甚靠谱。)

5.秦国的甘罗12岁出使赵国游说,使秦国获得11城。甘罗回秦国后,即被秦王政(秦始皇)拜为上卿(宰相)。

6.南朝宋宗室刘子鸾,8岁即被其父宋孝武帝刘骏拜为司徒。他是历代宰相里拜相时年龄最小者。不过这个司徒只是虚衔,南朝历代皇帝通过这种方法来加强宗室的资历,以对抗门阀士族。后刘子鸾之兄刘子业(前废帝)继位,子鸾被毒死,年仅10岁,成为历代宰相里寿命最短者。

7.唐代李林甫、东晋司马道子、北周宇文护、曹魏曹爽都是以宗室担任宰相,在位时均有劣迹,最后皆不得善终。

8.西汉刘屈氂也是宗室宰相,和汉武帝时期的大多数宰相一样,最终被杀。

9.司马亮为司马懿第四子,晋惠帝时的宗室宰相,被皇后贾南风设计除掉,此为八王之乱的开始。

10.赵汝愚为宋太宗赵光义八世孙,宋宁宗时宗室宰相,后被权臣韩侂胄陷害致死。死前曾说:“看侂胄用意,必欲杀我。我死,君等方可无事。”

11.严格来说恭亲王属于清代宗室从政,只入军机未入内阁,并不是传统意义上俗称的“宰相”。恭王早年一腔热血,能力出众,然而道光帝未立其为皇位继承人;后与慈禧联合发动辛酉政变,一度受到重用,但随即遭到慈禧打击。此后的恭王意志消沉,已无所作为。

12.中唐宰相元稹是北魏元氏(拓跋氏)后裔。

13.唐初宰相萧瑀是南朝武帝玄孙、西梁政权宗室,后归唐朝,曾六次拜相、六次罢相。

14.苏秦合纵成功,曾佩山东六国相印伐秦。不过此说现在有很大争议。

15.冯道介绍见上一部分。

钓鱼宰相

宰相吐槽大会!历代宰相放在一个群里,会怎么开怼


1.吕尚(姜子牙)在渭水之滨的磻溪垂钓,周文王渭水访贤,拜其为相。

2.曹操爱吃鱼。前文提到的《四时食制》一书已失传,流传至今的14条内容全和鱼有关系。曹操还喜欢吃鲍鱼(当时称为腹鱼)。

3.丁谓,宋真宗宰相。一日,宋真宗与贵妃钓鱼赏花,因钓不到鱼心情不悦,丁谓赋诗道:“莺惊凤辇穿花去,鱼畏龙颜上钓迟。”宋真宗听罢非常高兴,赏咏再三。

4.范蠡著有《养鱼经》。

5.庄子曾在濮水钓鱼,拒绝了楚王让他出仕的邀请。

6.战国时期,屈原曾任楚国左徒,后贬为三闾大夫。他遭到放逐后,在沅水边遇到一名渔父,二人交谈。屈原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宁死也要保持自己的名节。渔父遂唱了“沧浪之水”那一段。详见《楚辞》中的《渔父》。

7.宋仁宗邀请大臣们到宫中钓鱼,王安石只是望着水面发呆,不经意间把鱼饵吃光了。宋仁宗据此认为王安石有悖人情,是虚伪狡诈之徒。不过此事记载于《邵氏闻见录》,因作者邵伯温对变法和党争有看法,书中有很多不实之处,因此这个故事不能全信。

8.严格来说,东汉的尚书令不是宰相。但是人们评论荀彧的能力,常常视之为“曹操的宰相”。荀彧出自颍川大族,伟美有仪容。好熏香,久而久之身带香气,人称“荀令留香”。

9.王安石不修边幅,衣裳、须发脏乱,仪表邋遢。

新恩旧怨

宰相吐槽大会!历代宰相放在一个群里,会怎么开怼


1.北宋的王安石与司马光本是挚友,品德高尚,但因政治理念不同,最后分道扬镳。

2.熙宁变法期间,苏轼因上书谈论所见的新法弊病,被王安石逼迫离京。宋神宗去世后,司马光在高太后的支持下实行“元祐更化”,苏轼一度获得重用。但因苏轼反对不分青红皂白尽废新法,再度被贬。高太后去世后,宋哲宗亲政,重新起用新党,苏轼再次被贬,最终流落海南。

3.丘濬是籍贯海南的唯一一位宰相。

4.欧阳修和章惇见前文。子厚是章惇的字,王安石评价他“才极高”。而章惇也极推崇王安石。

5.熙宁变法期间,司马光以“三不足”作为科举考试的题目,以贬损王安石和新法。后世遂传言“三不足”为王安石所说。

6.王安石急于变法,往往所用非人。吕惠卿是王安石一手提拔的助手,但是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后,吕惠卿疯狂打击王安石,以至于后来章惇、蔡京执政,谁也不敢再用吕惠卿。

7.宋哲宗驾崩,章惇认为“端王(赵佶,即宋徽宗)轻佻”,不主张立他为帝。后来赵佶继位,对章惇等排斥打压。

8.蔡京虽然主张新法,但是这时候“新法”已沦为他争权夺利的工具。

9.钱谦益在下面一部分说。

10.诗句摘自王安石的《诸葛武侯》。


—— THE END ——

宰相吐槽大会第一季就到这里了,下一季更精彩,先睹为快:

有死太监当宰相的……


宰相吐槽大会!历代宰相放在一个群里,会怎么开怼


有被盗号的……


宰相吐槽大会!历代宰相放在一个群里,会怎么开怼


还有琴棋书画才艺大比拼……


宰相吐槽大会!历代宰相放在一个群里,会怎么开怼


当然老司机从未熄火停车……


宰相吐槽大会!历代宰相放在一个群里,会怎么开怼

宰相吐槽大会!历代宰相放在一个群里,会怎么开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