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家巫漪麗去世,對於藝術,我們總是在失去後才開始惋惜

著名鋼琴家巫漪麗女士20日晚在出席音樂會時暈倒,送醫後不治而亡,享年89歲。

對於很多人來說,巫漪麗這個名字是陌生的,大眾僅有的一點印象,也只是在2018年《經典詠流傳》節目中,將一曲《梁祝》彈奏的悽婉動人的那個老人。

鋼琴家巫漪麗去世,對於藝術,我們總是在失去後才開始惋惜

中國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

當她在節目中,在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呂思清的攙扶下顫顫巍巍地走向鋼琴,共同演奏中國千古絕唱《梁祝》時,世界都安靜下來了。那一刻,太多人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然而這個讓世界感動的老人沒能感動人們太久,在一瞬間的流淚之後,她和她的音樂又被大多數人拋在了腦後。

音樂動人心,但人心多浮躁。

直到今天聽聞噩耗,很多人痛惜,再也聽不到如此婉轉動人的鋼琴曲《梁祝》了。

像這樣的痛惜,我們經歷過太多太多次。

鋼琴家巫漪麗去世,對於藝術,我們總是在失去後才開始惋惜

快要失傳的皮影戲

多少音樂、多少藝術,都曾在一瞬間打動過人心,但最終淹沒在浮躁的表象下,未能被人熟知,直到失去,才深覺惋惜。

這現象,在我們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戲曲藝術的發展現況中,更是屢見不鮮。多少曾經打動過人心的劇種已經消失?多少劇種正面臨著後繼無人、無戲可演的窘境?又有多少劇種僅靠著八九十歲白髮老藝人在苦苦支撐?

戲緣APP曾針對中青年人群做過一項調查,發現很多人願意花幾百元甚至上千元看一場知名度一般的話劇、歌劇,卻很少有人願意花幾十塊錢看一場最經典的戲曲。甚至戲緣提供的海量免費戲曲,也很少有年輕人願意花時間觀看。

是什麼造成了這樣的局面?捫心自問,難道真的是西方歌劇更具有藝術價值、更能打動人心嗎?

沒有觀眾、沒有市場、傳承艱難,這是當下很多美麗的小劇種甚至看似繁榮的大劇種正在面臨的窘迫局面。

沒有的一味追捧,擁有的選擇無視。是我們這一代人最明顯的特徵。所以傳了幾千年幾經跌宕卻生生不息的優秀民間藝術,到了現代,大批滅絕於無人知曉中,在人們平靜的生活裡甚至激不起半點波瀾。只剩下那些大中型劇種,依靠政府的扶持,艱難地苟延殘喘著慢慢走向衰亡。

鋼琴家巫漪麗去世,對於藝術,我們總是在失去後才開始惋惜

看似熱鬧的川劇,又有多少人真正熱愛

很多人說,戲曲該被淘汰了,因為它已經不適應時代了。

那麼,到底是戲曲不適應時代了,還是時代被人們賦予了虛假的定義?

總有一天,當我們在追逐時興、潮流的道路上感到越來越茫然,當我們只知道奔跑而喪失了靈魂、找不到奔跑的意義時,回首發現,我們原本最有趣的靈魂、最深厚的內涵,早已被我們親手埋葬在“順應時代”的浪潮中。

那將是,整個民族的悲哀。

鋼琴家巫漪麗去世,對於藝術,我們總是在失去後才開始惋惜

何其有幸,如今的我們還能繼續鄙視它,因為它還在。

我們還有戲緣,還有央視戲曲頻道,還有諸多優秀的戲曲節目,還有很多願意為了戲曲的傳承而拼搏的人們。

趁秋陽正好,趁寒冬未來,趁還來得及,請正視我們的民族文化、我們的戲曲藝術吧。拋棄陳舊的觀念和固執的偏見,我們會發現,戲曲是最值得我們珍惜和愛護的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