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玉米到底能不能無地膜栽培?

滴灌玉米到底能不能無地膜栽培?

前天一個朋友留言諮詢“梁老師,滴灌玉米能不能無地膜栽培呢”在殘膜汙染的大背景,這個問題是很好的問題,我覺得很有必要系統的講一下。

首先,我們要肯定的是:地膜的應用為作物生長髮育、產量和農業效益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是世界上地膜生產和消費大國,新疆、甘肅、內蒙古、山東等省份是我國主要的覆膜地區,地膜覆蓋面積佔全國40%以上,其中棉花、玉米、馬鈴薯、花生地膜應用面積較大。但是我們不能否定的是:地膜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自然條件下難以降解,地膜不合理的應用給我國生態環境造成較大的“白色汙染”問題。據調查,新疆農田地膜殘留率在24%左右,按目前使用量,每年每公頃棉田將有18kg左右的地膜留在土壤中,這些殘留的地膜對土壤環境和作物生長髮育都造成了嚴重的危害。連續覆膜20年和10 年棉田中地膜殘留量分別307.9kg/hm2和259.7kg/hm2

滴灌玉米到底能不能無地膜栽培?

對於滴灌玉米到底能不能無地膜栽培,這個問題,我想我們先思考下面幾個問題:

第一、什麼是地膜?

地膜即地面覆蓋薄膜,通常是透明或黑色PE薄膜,也有綠、銀色薄膜,用於地面覆蓋,以提高土壤溫度,保持土壤水分,維持土壤結構,防止害蟲侵襲作物和某些微生物引起的病害等,促進植物生長的功能。

滴灌玉米到底能不能無地膜栽培?

GB 13735-2017《聚乙烯吹塑農用地面覆蓋薄膜》是農用地膜的國家標準,根據標準,我們講的地膜是指:以聚乙烯為主要原料,加入必要助劑用吹塑法生產的用於地面覆蓋的薄膜。而且地膜的最小標稱厚度不得小於0.010mm。

滴灌玉米到底能不能無地膜栽培?

按照新疆地方標準DB65/T 3189-2014 《聚乙烯吹塑農用地面覆蓋薄膜》,該標準為新疆強制性地方標準:根據農用地膜使用時間,按厚度分為四個類型,使用時間180 d 的厚度為0.01,0.012 mm,使用時間360 d 的厚度為0.014,0.02 mm。

第二、滴灌玉米栽培為什麼要用地膜,或者說地膜對滴灌玉米栽培的意義。

地膜覆蓋具有減輕雨滴打擊、防止沖刷與結皮形成的作用;可有效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天旱保墒、雨後提墒,促進作物對水分的吸收和生長髮育,提高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能使土壤保持適宜的溫度、溼度,使地溫下降慢、持續時間長,利於肥料的腐熟和分解,提高土地肥力。地膜樹蓋成本低、使用方便、增產幅度大,是一項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能提高作物產量的常用措施。

滴灌玉米到底能不能無地膜栽培?

對於新疆滴灌玉米栽培來講,地膜有以下三大作用:

1、提升地溫。覆膜後陽光輻射透過地膜,使地溫升高,由於土壤自身的傳導作用,為土壤中的水分增溫。據測定,膜下滴灌技術使玉米全生育期提高積溫150~200℃,使生育期提前10 天左右。

2、減少蒸發。地膜覆蓋控制了土壤水分的蒸發,使大部分水分在地膜下循環,減少蒸騰作用,具有明顯的保墒效果。尤其對於北疆幹播溼出情況下,出苗水灌溉量較小,土壤乾燥、春節風大,蒸發強烈的情況下,地膜對於保持土壤溼度具有重要的意義。

另外,由於地膜覆蓋的阻隔作用,阻擋了土壤水分垂直蒸發使水分作橫向蒸發,“鹽隨水來,水去鹽存”,膜下滴灌也有利於根區附近淡鹽區形成。

滴灌玉米到底能不能無地膜栽培?


3、抑制雜草。覆膜後,膜下高溫殺死或者抑制部分雜草生長,另外,滴灌水通過過濾器進入管道傳輸到田間,杜絕了渠道輸水過程中草種的傳播,因滴灌屬於局部灌溉,作物行間始終比較乾燥,從而有效抑制了雜草種子的萌發和生長。整體上,膜下滴灌抑制雜草作用明顯。

另外,地膜還有減少土壤養分氣態損失,改善光照條件的作用。

第三、除了地膜還有沒有其他措施能夠替代地膜的作用

上面講了玉米栽培中地膜的三大作用,提升地溫、減少蒸發、抑制雜草;對於這三個作用,(1)如果玉米生育期較短或者當地積溫較高,且做到適當晚播,這樣提升地溫的意義可以忽視,所以如果積溫足夠,出苗期天氣溫度較高,無膜也是可以的;(2)如果水資源不是膜下滴灌的主要瓶頸,能夠實時灌溉或者能夠及時補水,無膜也是可以的;(3)抑制雜草,這個需要化學除草和人工除草與地膜覆蓋的成本進行平衡。另外減少氨揮發和增加反光量,也是可以通過管理措施實現的。

整體上講,滴灌玉米栽培中,不使用地膜也是可行的;但是必須考慮清楚,積溫條件、苗期溫度、灌溉週期和除草成本這些因素,離開地膜是否可行或者划算。另外,為了應對殘膜汙染,我們要做到增加地膜厚度,實時回收地膜。

作者:新疆農墾科學院梁飛,希望對大家有用,具體操作可以私信我,另外其他平臺轉載請私信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