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独倚情痴,千帆过尽意悲:温庭筠《梦江南》探解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

蘋洲。

这首《梦江南》是温庭筠的代表之作。温庭筠生于晚唐,字飞卿,本名岐,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他的先祖温彦博曾是唐太宗贞观初年的宰相,温氏家族在初唐曾十分显赫,到晚唐时,家族已经没落。据温庭筠自述,"道直更无侣,家贫唯有书"(《赠卢长史》),他出生的时候,温家其实已经相当贫困了。

高楼独倚情痴,千帆过尽意悲:温庭筠《梦江南》探解

据说温庭筠貌丑,有人恶意取笑,给他取了一个"温钟馗"的绰号;另一方面,他禀性"敏悟",才思敏捷,"工为辞章","尤长于诗赋",常为人称颂,为此又得了一个绰号"温八叉",意思是说他进入考场,从不用打草稿,"凡八叉手而成八韵"(当时考试的文体是八韵律赋),因而被誉为"温八叉"(或称"温八吟")。温庭筠多才多艺,精通音乐,最善鼓琴吹笛。但仕途坎坷,长期颠沛流离,与江湖浪子、歌伎为伍,晚景不详,身世凄苦。温庭筠在诗词创作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和李商隐齐名,词则与韦庄并称。尤其是词,为他赢得了"花间鼻祖"的尊称,被公认为婉约词派的开创者。

温庭筠创作的词,初步形成了要眇宜修、含蓄蕴藉的基本特征。这种特征的形成,是与词人对形象优美、心灵细腻的女性形象的创作分不开的。刘熙载在《艺概》卷四词典概评曰:"温飞卿词精妙绝人,然类不出乎绮怨。"可以看出温庭筠的词作大多以女性为描写对象,而且多是不幸的女性,这首《梦江南》亦是如此。

高楼独倚情痴,千帆过尽意悲:温庭筠《梦江南》探解

韩愈说过:"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荆潭唱和集序》)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会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痛苦,因为它只能给人带来创痛。但对词来说,痛苦、伤感失望就像催化剂。词史上,被人们广为流传的大都是那些带有忧患意识或者悲剧意味的伤感恋歌,而不是那些卿卿我我的幸福艳曲。温庭筠的另一首《梦江南》亦是如此:"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有学者因而把词称为"绮怨"型文学,认为它一方面柔美、绮艳,另一方面又有哀怨的特征。这是很有道理的。

高楼独倚情痴,千帆过尽意悲:温庭筠《梦江南》探解

这首词主要通过人物的行为来显露人物的内心活动,词意较为明显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意思是说,清早起床梳洗完毕,就独自来到江边的望江楼凭栏眺望。"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很多艘船开来又开走,唯独不见心上人的归舟,眼看太阳已经西斜,黄昏已经来临,眺望中又天过去了。"肠断白蘋洲",一次又一次的思念、失望,柔肠寸断,不堪承受,只好将满腹思念之情抛洒到长着白蘋的水边小洲之上。

温庭筠这首《梦江南》虽然只有短短的27个字,却有层次地把一个思妇的孤凄心情和相思愁绪,描摹得婉转而细腻,给人以"悲"而"美"的享受。

这首词的"悲"和"美"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时间之久。其时愈久,其情愈深。女主人公等待的不是一艘两艘船,而是"千帆",痴痴地等待千帆过尽,这需要多长时间啊,需要多大的耐心和决心啊!等待的过程也就是情感倾泻的过程。

形象之独。"独倚望江楼","独"就是只此一人,别无他物,暗示形象的唯一,描绘出一幅孤寂清冷的带有形象感的艺术画面。"独倚望江楼"这句词能让读者借助外在的孤独形象,感受人物内心深层次的孤独。

失望之深。"皆不是"带有否定意义,彻底消解前面的一切。女主人公满怀激情期盼的"千帆",让她空欢喜了千遍,随之又失望千遍,一切都是幻象和浮云,"皆不是",是说都不是、没有一个是,让我们能够体会她从期盼到仔细观察、搜寻再到否定、失望的过程。

势态之静。"独倚"传达的意思有两层:首先,这个形象是单一的、静默的、专心的,沉默独倚,不言不语;其次,倚靠、伫立,完全是静态凝固的动作,"独倚"动作的定格带有更加持久的稳定性,更能表达主人公内心思绪的绵长。抒情主体的动作往往是其情绪最充分的自然流露,"独倚"这个动作传达出来的是一个孤独者心理的充分外露。

高楼独倚情痴,千帆过尽意悲:温庭筠《梦江南》探解

《梦江南》表面上只是一首相思之作,但其意义却并不简单。全词给人感触最深的一个字便是"独"字。它既可以指望江楼上女子的形单影只,也可指女子内心深处的孤愁和苦闷,含蓄地说明了女主人公的孤独感,而随后的一个"倚"字,又表明她不满于孤独,在独自期盼着什么。"倚"既有动作描写,也有心理描写。独自倚着栏杆,这是动作;而另一方面,中国封建社会的女子地位较低,在男权社会里,只是男子的附属物,一般的女子都会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男人身上,所以这一"倚"充满寄托,丈夫离家已久迟迟不归,是因为事业不顺,还是另有新欢如果是前者,我尚且"有枝可依";如果是后者,那我又有"何枝可倚"呢?总之,词中一字一句都充满情感的痕迹,含蓄地点明了中国古代女子的辛酸处境。当然,虽然这首《梦江南》字里行间隐含了女子等待的苦闷,但读完这首词,能够在悲感之外,感到一种人的生命活力。女主人公一连串的动作和心理,其实是一个生命体的理想和追求,是一个活跃生命的展现。

高楼独倚情痴,千帆过尽意悲:温庭筠《梦江南》探解

我们常常说"生命在于运动",意思是说人的身体需要在运动中保持活力,其实这同样适用于人的心灵,心灵世界同样需要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保持活力。离别、相思、忧郁、怨恨等感受虽然使人痛苦,但无知无欲、没有激情的生活更令人不堪。思妇"梳洗""凭栏""怅望""失落""断肠"等动作和情绪一方面使我们深感同情,另一方面却让我们感知到其生命的活力。词中望江女的情感有一个明显的生、兴、衰的过程,构成一个连续的整体,符合人类情感发展变化的规律。

生。中国自古就有"女为悦己者容"的说法,"梳洗罢"这三个字最简洁地展现了女子为迎接丈夫归来精心梳洗的情态,同时也蕴涵了女子充满欣喜和期待的心情。一句简单的平白如话的叙写,展现出的就是感情的诞生,并且蕴涵着丰富的内涵。她似乎预知到丈夫今日可能真的会归来,所以一大清早快速梳洗,一个"罢",含有停当、结束之意。梳洗完毕,其他什么事

情都没有做,就来到望江楼。这是情感的萌生,是希望之火的再次点燃,当然也是对现状的不满。这一句是思妇倚楼艺术意境的开端。

兴。"独倚"的过程,是情感逐渐浓郁的过程,也是显示她要改变目前孤独的处境所做的努力,她希望丈夫归家与她团聚。"望江楼"点明是倚楼望江,痴痴地眺望归舟。她的一片深情,已在这个平淡的动作里表达出来了,她迎接载着他人的归舟归来,又目送帆船离去,情感就像含情脉脉的斜阳,也像迢迢不断的流水。此处把全篇情思推向最高潮。

衰。随着感情的发展,词人宕开一笔,进一步把这种相思之情激化,以悠悠江水和脉脉斜晖反衬绵绵情思,"斜晖脉脉水悠悠"展现了夕阳西下阳光反射在烟波浩渺的江面上的迷蒙之景,如同"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意境。但本句所展现的景是动态的,悠悠江水写出了愁之深、愁之多、愁之不绝,情与景高度融合;脉脉斜晖使人联想到相思的缠绵、温情,让女子的相思之情染上一种蒙胧、凄婉、迷茫的色彩,使愁思具有忧伤的美感。"斜晖脉脉水悠悠"让景与情融合在一起,描绘的是眼前景,抒发的是心中情。飘逝远去的千帆,那缓缓西沉的落日,那滚滚东去的流水,都暗示着希望的再次渺茫,她的情感再次失落,希望又一次黯淡。整整一天的热切盼望,内心世界的翻腾起伏,最后却只能以"肠断白蘋洲"的哀怨结束,把思妇的心境写得秀丽隽永、余味不绝。全诗以"肠断白蘋洲"戛然而止,"肠断"形容女子失望之深,词人将女子的悲痛失望置于广阔无边的江边沙洲之上,时时遭受江水的侵袭,使愁绪具体化,而且富有动态美和连续性。

高楼独倚情痴,千帆过尽意悲:温庭筠《梦江南》探解

整首词就像一支小夜曲:开篇节奏快捷,旋律较为舒展;中间部分节奏变慢,旋律低沉;结尾"肠断白蘋洲"节奏更缓慢,旋律更低沉,给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音乐美,正契合女子缠绵不绝的哀怨。

《梦江南》只是简单地勾勒出主角的几个日常动作,行文省到无可再省,自然地引出她的失望之情,让全词沉浸在一种悲剧氛围之中。词中的每一个字,都扣紧人物感情脉络的发展,用简洁凝练的语言,细腻逼真地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把人物的内情和外景融为一体,风格清新自然,丝毫不见文字雕琢的痕迹。体现出强烈的抒情意味。

细心的读者也许会发现,这首词的抒情视角比较独特。女主人公从始至终都处在一个较高的方位,即望江楼之上。这样处理不仅仅是因为登高能望远。"梳洗罢"紧接着便"独倚",显示出主人公活动的空间已经由闺房变成了"望江楼",表现出对大自然无比广阔空间的向往。更主要是因为思念,是为了解脱平日里因思念而导致的烦恼与忧伤,要从平日闺房狭小的空间里面挣脱出来,外接一个更加宽广的空间。正如"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王粲《登楼赋》)。

高楼独倚情痴,千帆过尽意悲:温庭筠《梦江南》探解

从这个角度看,"独倚望江楼"的望夫女,既是一个感情专一的孤独者,又是带有强烈企盼的伤心人,是一个带有内心创伤的悲剧性人物。从她身上,我们可以体会到她对于美好生活的执著追求,也可以感知到当时多少个有着共同命运的伤心人的共同心声,"独倚望江楼"是人们迫求美好人生追求爱情自由、追求生活幸福的外化,内涵深广。

《梦江南》的价值在于抒写了晚唐时期千千万万不幸女子的爱情渴望与青春苦闷。词人沦落于下层社会,对这些小人物的生活非常熟悉,所以深知其中甘苦,词人在体味这种平凡的情感时,也寄予了自己的同情之情。

通过这首词,我们感知到了温庭筠在人物的外在动作与内心情态特征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凭栏独倚成为一种有效的抒情方式,借助于抒情主体凭栏时的动作把其心灵世界勾画得淋漓尽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