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明县百名初三学生疑被迫不能参加中考,遭强制分流,教育局回应:已收到投诉,没有强制学生不参加中考。你怎么看?

hczsh6050


谁剥夺了初三学生参加中考的权力?

对于学生来说,中考是人生一个非常重要的三岔路——上高中,上大学,将是一条学生自己和家长都最希望看到的一条路;而上职高,提前就业,基本上就只能从事相对低端的服务业或者制造业,这是在当前社会分工中比较不受人青睐的道路。

个人以为,天生我材必有用,不不管事上高中上大学也好,还是上职高读职业大学或者就业也好,都没有什么——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所以,在之前,我曾经写过多篇文章,谈论初中毕业之后,是该上高中还是上职高的问题。

但不管是上高中还是上职高,标准是分数,决定权,在学生以及学生家长手中,任何其他人,包括老师,是无权越俎代庖的——说得好听一点,动员学生不参加中考去读职高,是基于对学生基础的综合分析之后的关心学生后续发展,说得不好听一点,这纯乎就是居心叵测!

但依然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违,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学生分流,据媒体报道:

山东东明,一万福中学初三学生的家长向南都记者爆料,他的弟弟不能参加中考,表示该校有接近100多名学生不能参加中考,被强制“分流”。当晚该生班主任回复南都记者系教育局规定,并称他们班共有50多名学生,其中20多人不能参加中考。4月18日,东明县教育局工作人员回应南都记者,称没有强制学生不参加中考,收到过投诉,并通知相关学校遵循自愿原则。

那么,这种强制分流,其目的究竟何在呢?真的是班主任没有吃透政策吗?这背后可能隐含着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第一,一切为了升学率——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学生分流的根本目的

不管素质教育提得是多么响亮,为教师减负为学校减负,又是多么的高大上,但在现实中,升学率,依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是ing家学校办学水平、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

实话实说,为了提高升学率,初高中的老师,真的是废寝忘食,甚至有老师是拖着久病之躯,还有的老师,倒在了讲台之上!

可我们不得不承认,不管老师多么努力,不少的学生,也就是那个样子——甚至不少学生时除了语文,科科不及格——就那个成绩,怎么可能考上高中?

为了提高升学率,其实,也就两种办法,增加分子和减少分母,当分子已经不可能增加的时候,我们能做的,就只有减少分母!于是,让那些不可能靠上高中的学生,提前分流到职高,就成了几乎所有初中学校采取的提高升学率的手段!

所以,不要把自己说得那么高尚:升学率就是升学率,考不上就是考不上!

第二,班主任成了背锅侠——不断上演的丢车保帅,实在是令人痛心

局后面有媒体报道,当地教育局在回应的时候说,没有强制要求,是班主任老师没有吃透政策。

不客气地说,如果连那么简单的政策都吃不透,只能说明这些班主任,水平能力实在是太低了!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们只打,在管理学上,有一个层层加码的过程,教育局用升学率来评价学校,表彰奖励,这都是重要的指标;学校用升学率来评价老师,评优评选职称晋升,这都是重要的内容。这样一来,即使没有明确要求,下面的老师,也只能是心知肚明。

比如,某领导说,某某学校,分流了多少人,这些学校的校长老师,工作做得到位。其他人难道不明白?回去之后,自然就会加班加点来做工作啊!

三水三心之前在一所中学,我们遵循自愿原则,初中可能分流100人,而另一个学校采用多种手段,分流200人,在技术一样的前提下,这个比例,差距会有多大?

所以,说班主任没有吃透政策,这是很典型的找人背锅!

只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看到我们的普通老师一次次的背锅,心理,陡然生出几丝悲凉!

第三,尊重每个人的权力——参加中考是学生的权力,也是重要的人生体验

中国是法治社会,法治社会,最看重的是权力和义务。初中阶段,是义务教育,而参加最后的升学考试,是这一个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标志。所以,不管是打着什么样的幌子,自愿也好,通过各种工作手段,包括入户家访做家长和学生的工作也好,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不参加中考——这其实是对学生权利的不尊重!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我们一贯主张要通过一定的仪式,让学生体会到庄严和肃穆的感觉。而对于这些学生而言,中考,就是最为庄严肃穆的——几十年之后,同学聚会,谈起自己连中考都没有参加,那不是一种遗憾吗?

我有一个学生,毕业十多年都没有来看过我,也不参加同学会——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当年来征求我的意见,是直接读职高还是参加中考的时候,我说,以你的成绩,你不可能考上高中——我当时完全没有意识到参加本身对一个人的意义啊!

可以说,这一件事,成了我教育生涯中的一段黑色的记忆,十多年来,我对这个学生,都心存愧疚!

第四,转变一个观念——职高并非就没有前途

其实,这一件事情,之所以引发那么多的关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们对职高陷入了一个误区,认为读了至高就与大学无缘,就没有前途。事实上,对一些学习基础特别差的学生而言,读职高,提前学习职业技能,可能比读普通高中,是更好的选择。

我们知道,德国的职业教育,是世界领先的,他们培养的技术工人,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能力出众,以至于有人说,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我国目前处于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地位,需要大量的职业技术工人,如果从工资待遇的角度看,在一些大型企业,一个技术工人的工资收入,现在已经超过所谓的白领!

另一个方面,国家已经打通了职业高中学生进入大学的通道,学生去中职学校直接进行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还可以参加对口高考,凭技能上的优势进入本地高职高专类院校就读,同样也可以拿全日制本科或专科文凭!我有几个学生,就通过职高进入大学,有两个现在还在读研究生——他们以为,比一般的高中学生,他们更有优势,提前熟悉了职业领域,提前掌握了很多的职业技能啊!

总之,教育,是面向人的教育,是尊重人的教育,我们不能把“以人为本”挂在墙上,而应该让它融入到每一个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细节之中,不要为升学率是从,要关注学生的权力,要关注学生的后续发展,这样,我们才能赢得学生永远的感恩!


三水三心


先还原一下事情的经过:

距离中考还有两个月左右时间,2019年4月17日,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万福中学的某些初三家长向记者反应,他们的孩子将不能参加中考,而是免试直接分流到本地的技术学校。据反映,一共有100多名学生不能参加中考。

4月18日,教育局出来澄清,说并未强制学生不能参加中考,是否分流主要尊重自愿的原则。

这件事情怎么看?我认为:

首先,学校强行对学生进行分流是错误的做法

正如教育局的回应,学生是否选择分流应该出于自愿,而不是强制限制中考,让他分流到学校指定的职业学校就读,这显然是违反有关规定的。

第二,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其实是不可取的

现在,很多家长都是希望孩子能够上高中的。每年中考完,等中考成绩下来,很多孩子考不上高中,家长就想方设法让孩子上高中。当然,有些家长可能如愿以偿,有些孩子是想了办法也上不了高中的,这才给孩子选择技校就读。

实际上,考不上高中的孩子,都是基础很差的,而且大部分孩子在初中阶段就放弃了学习的。他们即使上了高中,也很难跟上老师的进度。三年的高中其实就是混日子,他们上课睡觉,课后不完成作业,而且三年时间是极为难熬的。

高中的知识和初中相比,难度会高于好多倍,很多初中优秀的学生到了高中都难以接受,更何况学渣们了。到最后参加高考,没有学到知识,还是考不上大学的。而且有些学生因为学业水平考试过不了,就连高中毕业证书都拿不到的。

第三,实际上,上技校也是不错的选择

目前,国家对职业类学校非常重视。中专学校免除学杂费,贫困地区还有补助,每年1500到2000元,如果是贫困户,还能享受到每年3000元的雨露计划,除了不花钱,基本上连饭费都够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因为技校所学知识类的东西较少,更多的是操作类的技能性的东西。别看有些孩子学习不咋地,但是动起手来绝不含糊。他们在学习这些技能的过程中,获得了自信,发现了自己的潜能,会越学越有信心。而高中三年,他们因为学不懂,所以越来越萎靡不振,知识学不到,人也变坏了。

现在很多企业直接与技校对接,工作不愁找,工资收入也不低。如果想深造,还可以通过接专科,或者通过函授的方式进修学习,一样能够取得学历。


爱河北人


个人觉得这存在三个问题,

第一,就是参加中考的资格问题,这可能会涉及到一个教育公平的问题,因为我们的法律规定,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受教育的权利的。

相关媒体是这样报道的:



《东明初三学生疑被强迫不能参加中考,教育局回应:遵循自愿原则》

南方都市报2019-04-18 23:07

“2019年4月17日,山东东明,一万福中学初三学生的家长向南都记者爆料,他的弟弟不能参加中考,表示该校有接近100多名学生不能参加中考,被强制“分流”。当晚该生班主任回复南都记者系教育局规定,并称他们班共有50多名学生,其中20多人不能参加中考。4月18日,东明县教育局工作人员回应南都记者,称没有强制学生不参加中考,收到过投诉,并通知相关学校遵循自愿原则”。



所以,这也就是说,咱每一个孩子都是有权力参加任何升学考试的,如果人们为了考核任务,比如为了升学率的考核,就不让孩子参加升学考试,这种行为,肯定是错误的,也是绝对不允许的。

因为孩子们的这些权利,是受法律保护的。



图片。

第二就是我们的许多家长,其实并不知道怎样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情商,性格,思维模式,以及视野,格局可爱,甚至也没弄明白自己的孩子能做什么,特长是什么,能否成为那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其概念也是模糊的。

比如咱能在早年就培养起孩子的上进心积极的进取精神,那就打算像齐白石老先生一样,14岁去学做木匠,但那也是可以培养成为一代大师的呀!

所以许多的家长就会有把培养孩子的希望,都全寄托在学校和老师们的身上,这种教育观念的着重点,就自然地把孩子是不是培养得好,放在了是不是老师教的好的着眼点上。

图片。

所以这样的话咱的孩子没教育好,那责任一定是在老师身上的。

所以人们就会一直拿那一句非常著名的话来说事儿来论理:叫做:“世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没教得好的老师”。

这句话真的在理吗?

篇幅关系,俺这里只说一句话吧,就是,“家庭教育,一定是孩子的一切教育的基础”。 (有兴趣的朋友,咱可以下回一起聊!)

当然咱现在的生活结构有许多的特殊情况,比如现在的许多家长们,必须要经常出外去打工,亲子教育这¥1是有许多先天不足的,所以这方面的原因也是不容忽视的。

图片。

第三,就是我们的教育其实也正在处于一种转型期,目前的现状是,

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其实是直接服务于高考制度的,也就是说,许多的家长们只要孩子们能够考个好的分数,就会认为这孩子的将来,就一定会有出息。

其实人具有这样的单一思维是有一个非常大的隐忧的,就比如怎么了,为什么不足球老上不去呢?

其实不就是因为现在许多的的孩子,基本上都不踢球了吗?

从教育科学的角度,其实任何一个学科或者项目能够兴旺发达,那一定会是一个金字塔形的,他的塔基都没有打好,怎么会有顶尖的人才培养出来呢?



所以咱的家长们,仅仅在以分数为一个标准的认知方式时,您可能花再多的钱,也没弄明白,您的孩子,为什么没有培养好了吧?

现在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了吧?

其实这就是古人云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啊!

不知足下意下如何?

.

好吧,

亲,喜欢这文字,就点个关注赞呗,

链接看更多有价值的,

下回分解呗,

转发分享,

点,右下角呗!

.

~…~

让飞写于2019年4月20日。

恩典。


一缕晨光刘让飞


针对这一问题,目前东明县教育局已做出回应:称涉事班主任对教育局关于职业学校招生的会议精神理解不透彻,出现了偏差。再加上方法粗暴、简单,才导致了禁止学生参加中招考试这种事情的发生。目前,这位老师已经向相关家长和学生道歉,并不再担任班主任一职。

在这件事上,老师确实有不对的地方。早在2010年,教育部就发文强调任何学校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劝说学生放弃中考,或强迫学生报考某类学校。九年义务教育,学生有权利参加中考,即使考不上,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体验。

班主任的出发点也许是好的,毕竟现在每个省份,只有50%左右的学生能考上重点高中,剩下的学生怎么办?只能通过上职业技术学校,学门技术,以谋求发展。

在老师看来,与其中考后去上职业学校,还不如现在去更好,为何?一来学生分流,减轻了老师的工作负担;二来,可以提前完成上级分给的职业学校的招生任务,何乐而不为?

但是,老师忘了,每个孩子都是家长希望的寄托,即使孩子考不上高中,家长也想尽力而为,也想让孩子参加参加中考试试。再说了,离中考还有两个多月,万一孩子成绩上去了?万一孩子考上高中了呢?不到万不得已,作为家长,肯定不会放弃自己的孩子。

而老师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去上职高,等于把家长的希望浇灭!难怪引起家长的愤慨和不满。其实,学生如何选择,是学生自己的事,也是家长的事。老师可以提一些有益的建议,但不能越粗代庖,强行让学生停课,去职业学校!于情于理都不符,难怪会引起轩然大波。你说是吗?欢迎留言,欢迎评论!


静等花开2579


看到题主的问题,我想起了几年前的一件事,也和中职分流有关。某初中,毕业班有六个,有近300人,在中职分流期间,学校领导和班主任按照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类。成绩处于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老师劝其到中职学校去读书。


由于中职学校的口碑不好,家长看到有一部分中职学校学生流失,也了解中职学生的就业安排,毕业后的工作安排,学生基本上都不满意,很多学生和家长都不愿意去报名。学校就联系村组干部,深入到农户家中做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很多家长经不起老师和村组干部的游说,就带孩子到中职学校报名。

第一轮的中职招生宣传就有50多位学生报名,中职学校担心已报名的学生出现退费情况,往往就把学生接到本校参加军训。军训这段时间刚好错过中考报名。学校也会以学生已经报读中职学校为由,不让这部分学生参加中考。

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到中职学校报名,但成绩又较差,有些老师也动员他们不参加中考。这样有利于提高学校整体平均分,上级主管部门在考核学校过程中,学校的排名会靠前,校长容易戴"大红花"。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学生自愿放弃中考,如果要想读书,只能到中职学校就读,因为没参加中考就没有中考成绩,其他学校是不会录取的。这样就断了学生读其他学校的路,为自己做中职招生作铺垫。

老师为什么热衷于帮助中职学校宣传?这里面是否存在猫腻?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交流留言。


Lance课堂


都是应试教育惹的祸。



这样的新闻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很多。中学在中考前夕,对学习成绩中下等的学生可能采取各种隐秘的措施,要求学生分流去参加一些中职或者是技校的考试提前招生。更有甚者,让学生提前回家,到时候光来领个中学毕业证,引起了很多家长的不满。究其原因,都是学校为了追求高升学率,把中成绩偏下的孩子提前进行内部消化,来提高自己的升学率。

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在考核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把升学率作为主要的指标。比如说中考的升学率,孩子上高中的升学率以及分数段在靠前的学生有多少名?包括高考的升学率,一本的上线率,二本的上线率以及综合上线率等等。这些指标都会一一量化出来,我们的学校朝着这样的考核目标一步步努力,一方面加强毕业班的师资力量。加大训练强度,经常性补课。另一方面,由于生源质量的参差不齐,一些生源质量一般的中学,为了不排到末尾,领导不在教育局的考核会上进行表态发言。想出了千奇百怪的想法和措施,来应对升学率的考核。我们家长在考核,一所学校好与坏,教学质量高于低的时候,往往也会把这所学校的中、高考升学率作为重要的参考因素。



素质教育已经喊了很多年,但是其实是雷声大雨点儿小,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是走走过程,装装样子而已。最终还是被应试教育抢了风头。

我是汇智坊,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汇智坊


像东明县这样初三学生面临中考的时候被分流的情况仅仅是个别地方出现的个别事件吗?只怕不是!这种分流初三毕业生的情况是现在才出现新情况吗?只怕也不是!这次只不过是很多地方中考的潜规则被曝光而已!


记得我在读初三的时候,那还是上世纪90年代,一个班有五六十个学生,最后参加中考的只有不到三十人,还有人哪里去了?美其名曰“分流”,其实就是在中考之前,学校先组织一次考试,排名靠后的学生或者劝退,或者安排就读职业技术学

那个时候,高中很难考,一个班能考取十个高中就烧高香了,所以三十名以后的基本也没希望考上高中,那个时候家长维权意识也不强,认为考试排名靠后,被劝退是很正常的。

现在当然不能劝退了,但是,各个学校还是想方设法对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进行“分流”,让他们分流到一些职业高中,或者其他的职业学校。为什么这样做呢?首先,一些职业学校招生有提成这只怕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老师们卖力地为这些学校招生,自然也是“图利”!

其次,“分流”一些比较差的学生,也能够提高学校的升学率。而升学率对学校,老师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从这一方面来说,学校的分流是“图名”!

这次教育主管部门的回应是没有强制,但是老师对学生的引导很重要,这不是无形中剥夺了学生们的教育权吗?作为学校,老师,面对懵懂无知的学生,安敢利用他们的信任,为了自己的名利,让他们放弃中考?学生参加完中考,确实考不上,再考虑报考职业高中为何不可呢?所谓“自愿”只怕是欲盖弥彰!


周老师的工作室


近日,山东菏泽东明县百名初三学生疑遭学校强制分流,被迫不能参加中考,甚至停课回家,这让很多家长不能理解。



这样的事情在我们这里以前是这样的,每到过完年就开始职业学校招生,这是学校的重点工作。全体毕业的班级停课,老师具体分到个人,找学生谈心做工作。在这个阶段有的老师去给学生上课是被通报批评的,因为没有找到工作的重点!想想就让人感觉好笑,学校的工作重点不是教学,而是职教分流!

为什么学校这么重视职教分流工作?因为教育局在考核学校的时候一个职校生是算一个及格率的!如果让这些学生去考试,根本就考不及格。并且教育局给每个学校有明确任务的,如果完不成任务是加倍扣分的。有一年我们学校没有完成职教分流任务,后来中考成绩不错,但是最后算出来学校量化,总成绩排名倒数。领导分析成绩后发现是职教分流拉了后腿,甚至是不但没有加分而且有很大扣分。这就是学校为什么重视职教分流工作的原因!



东明县近百名学生无法中考,被强制回家,应该也是学校强制学生职教分流。教育局确实没有让学校去把学生撵回家,但是教育局在制定量化方案时已经把职教分流放到了很重的位置,学校能不变本加厉吗?现在出了问题教育局又把问题推给学校推给个人,真是让人无语!

近两年,我们这里已经取消了强制职教分流,所有学生全部参加中考,中考后学生自愿报考职业学校。很多学生即使参加中考,成绩也绝对上不了普通高中,只不过是家长不甘心而已,并且不肯面对现实!孩子成绩差不是一两天形成的吧!等最后了觉得不甘心,早干嘛去了啊!

职业学校也应该从自身找原因,为什么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去上学,这样一直靠政策支持办学真的就能可持续发展吗?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职业学校切实提高自己的办学水平,让学生毕业都能找到好的工作才是王道!


跟我学生物


看到这个问题,忍不住一声叹息啊!

在好多年前,我们这里的初中,就一直是这样的,快到中考时,有些学习并不是太好的孩子,真的会被“劝”着去上一些职高或者其它 学校去了。这真的是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说的。

所以我们会看到,附近的初中,升学率真的是节节攀升,可真明白的人,是知道的,有时候,这种提升里面道道是太多了。 比如,每年考上重高的就这么几个人,为什么升学率会越来越高?就是出在分母上。

有些孩子,被迫地“放弃”了中考。选择了职高。 这种现象,在很多地方都存在着,所以有时候,你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快中考了,反而出现了一群不学习的孩子,在那里散逛着。一问之下,就明白,他们“前途已定”。

对于这种现象,一直是两种声音。

第一种,就是所在的初中的老师和校长灌输的。

你家孩子本来就是学习不好,初中抓这么紧,学习还这么差,一定考不到重高,也许勉强能到了高中,可是上了高中,学习本来就压力大,初中基础就差,高中不就更吃力了吗?与其不停地“陪考”,陪着中考,陪着高考,最后一事无成,还不如趁早去上个职高,让自己扎扎实实学个技术,对他的人生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啊!

第二种,就是家长和朋友期盼的那样。

有的孩子,在初中学习并不好,但是到了高中,真有可能会改变 自己,有可能 会考个一般的大学,孩子,连高中都不上,那是根本就没有任何希望的呀,上了高中,说不定还有希望,不上高中,直接没有任何希望了。家长还是愿意赌一把的。

所以在很多学校的极力劝阻之下,有些孩子确实是放弃了中考,但是有的孩子还是坚决要去上高中的。这就是每个人的选择不同吧。

但是,真的很讨厌的一种情况就是,孩子刚刚上初三,老师们就开始轮番来轰炸,让孩子去上职高,在这种氛围下,有些孩子根本就毫无学习的斗志了。另外 ,我也不明白,老师拼了命 地让孩子们去上职高,这究竟是为什么?为了啥呢?


Longsuixinyuan


菏泽地区都这么搞的,一般镇上的学生每个班级除了前十五名不用,其他的都要分流,总之老师们软磨硬泡,一两个星期上不成课,我们当时是每个学生大慨400元左右,现在就不懂了。。学生可以不去,但要承受老师很长一段时间的白眼,很难受的。有很多学生三年来没怎么跟老师交流过,老师猛地这么一搞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小小年级承受不住就只能顺从,殊不知自己的前途可能就这么毁了。不要问我怎么知道这么清楚,我就是从中挺过来的,现在正读大二。奉劝各位家长别让你们的孩子毁在这上面,上普高,考大学!这才是正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