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在《西游记》中,唐僧对女儿国国王微微动心了,对此你怎么看?

展翅鲲鹏910


唐僧对女儿国国王确实是动了心,但是你知道他却为何不敢说出来吗?因为已经有人事先给他“通风报信”了。



但凡是入了佛门的都知道,这“杀、盗、淫、妄”为四大根本之戒,犯一不可。

而女儿国这一难便是对唐僧色戒的考验,正是四大根本之一的淫戒。唐僧乃是高僧,修学佛法多年,自然对一般的女色不为所动。所以在定制八十一难之时,早已为他策划了这九九八十一难里最难的一难。找了这么一个无可挑剔,十全十美的女国王,来考验他。

此难为何为最难的一难?因为每次能帮助唐僧化险为夷的三位徒弟,这回却是无能为力,只能靠唐僧自己化解。

也正是因为如此,佛界似乎也是考虑到了此事,也怕是唐僧无法躲过这一关,前功尽弃。如果这自己千挑万选出来的弟子经不住这次考验,除了会涉及到他们在天上的地位,同时也会被道教的人所耻笑。

出于这一点考虑,他们需要给予唐僧一些提示。这时,观音菩萨出面了,但是又不能做的太过于明显,也不好叫唐僧知道高层们的决定,怕他接受不了现实。

于是乎,四大菩萨集体下凡,变成了一老妇和三个女儿,于是便有了“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



这普通的美女对于修行多年的唐僧来说,自然是没有任何诱惑力的,但是猪八戒却扛不住啊,当然,这也正是四大菩萨想看到的结果,因为猪八戒贪恋女色,所以也吃了些苦头,随后四位菩萨也显出了真身,告诫了猪八戒,明着是告诉猪八戒要一心修行,切勿女色,实则是为了暗示唐僧,这一路上的美女很有可能就是某位菩萨变换出来对他的考验,如果一不小心中招,很可能就会前功尽弃。或许当时唐僧并不明白菩萨们的良苦用心吧(但我觉得以唐僧的慧根,这点事应该是很容易参透的)

当师徒三人来到了女儿国时,看到那十全十美既漂亮,又温柔,还心甘情愿的让出王位的女王时,唐僧是真的动情了,两人一同逛了御花园,面对女王的挑逗,他紧闭着双目,不停的念着阿弥陀佛,这足说明他已经是把持不住了,唯有用念佛经来强迫的使自己忘记刚才的淫欲。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更何况是这样一位无可挑剔的女人,换作是谁,谁也把持不住啊。是的唐僧动了真心,但是因为之前四位菩萨的试探,让他心存顾虑:莫非这女王也是菩萨所变?来考验自己?不是还好,可以与之逍遥快活,如若不然,那我必将前功尽弃,自毁了前前程啊。

这思前想后,还是拿不准女王是否为菩萨所变,只好痛下决心,舍弃这份感情。一句:来生若是有缘 便足以看出他对这份感情的恋恋不舍。



唐僧这就算是度过了次劫,也正因为此劫的难度之高,被众人刮目相看。佛祖心中自然是喜,高兴的是自己选的徒弟,能够经受的住这般考验,而这种难度别人却又无法通过。众菩萨自然更是高兴,因为唐僧能够通过此次考验,完全归功于他们的“通风报信”

可悲的是女儿国的国王,却并不知唐僧心里所想,正所谓:这落花有意,而流水无情。


六耳猕猴要上天


区别

和电视剧不同,原著中并没有“御花园游玩”和“夜赏国宝”的桥段,唐僧更不是在“夜赏国宝”时被蝎子精抓走的,而是在出城送别的时候。

唐僧很动心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何况“权富美”?人之常情,不必欺心。唐僧在原著中的形象其实是闷骚好色的,所以全书安排了四圣、白骨精、杏仙、西凉女王、蝎、蜘蛛、鼠、玉兔等众多的“女魔”对其进行“色炼”。

本回原文对唐僧一直反复使用怕、不敢抬头、恐、痴痖醉、汗、耳红面赤、站不住、羞答答等字眼,以突出色动僧心之重!

更有甚者,唐僧这次逻辑分明,连最坏的情况都“预谋”好了,对悟空说:

但恐女主招我进去,要行夫妇之礼,我怎肯丧元阳,败坏了佛家德行;走真精,堕落了本教人身?

这段话表面上貌似是唐僧义正辞严、不肯就范,实际上突出的确是难以抗拒!唐僧的意思说,悟空啊,世上哪有完全冷血的人啊,我可能于情于景无法坚守防线了,一会儿若是生米煮成熟饭,你可别怪我,怪只怪那月色太美她太温柔!

后面,女王亲自来馆驿接亲,拉唐僧上辇去金銮殿成亲时,原文中唐僧却“把孙悟空抹了两抹,止不住落下泪来”。为何落泪?因为唐僧已经完全动心了。唐僧拉了拉孙悟空的意思是,悟空你都看到了,这女的这么漂亮,这排场这么荣华富贵,我想我取经也就到这儿了吧,我们就此洒泪分别,你们多保重,记得取完经多回来看看为师。

温水煮青蛙

整部西游中,唐僧经历众多“女魔”,唯独西凉女王最为危险。因为其他“女魔”大都是妖,唐僧本能反应都可以像青蛙一样“跳出开水”。但西凉女王为同类之人,而且颜值、气质、居所、餐饮、权势等都远胜其他“女魔”,这让唐僧难以自持,差点儿“温水煮青蛙”,断了取经大业。

迟来的爱

女国王对唐僧并非开始于一见钟情,而是源于一梦,并初心于配合生子生孙,使国家兴旺而已,所以才下旨女太师去馆驿说媒。接亲时,女国王也只是意淫于唐僧外表,倚权势对唐僧更是拉拉扯扯……直到出关唐僧辞行,还翻脸问变卦之责,大讲富贵之恩。两人并无真感情,唐僧没留下就对了,否则日后很可能只是吃软饭的傀儡命。

但故事没就此终结而另所有人失望,原著中,蝎子精当着送别队伍的面弄狂风把唐僧抓走,三个徒弟和白龙马同时驾云去追时,行文中有个描写细节,值得我们注意。原文摘引如下:

慌得那西梁国君臣女辈,跪在尘埃,都道:“是白日飞升的罗汉,我主不必惊疑。唐御弟也是个有道的禅僧,我们都有眼无珠,错认了中华男子,枉费了这场神思。请主公上辇回朝也。”女王自觉惭愧,多官都一齐回国。

这段描述怎么理解呢?两点:

女儿国君臣开始确实只是把唐僧当个男人而已,招亲不是因为唐僧“有道”,即不是因为女国王看上了唐僧的内在美,而是一直保持着高高在上的姿态,很像“玩玩而已”的意思。

女国王的“惭愧”,说明她此时在反省自己不如唐僧的“德行”,降下了国王的架子,开始真正动心了,也许在后悔自己此前的冒昧或不认真的语言、表情和动作。否则,当初再诚心和敬意些,也许唐僧不会这么绝情,或者还有机会再续前缘……

然而,这是一份迟来的爱。

小结

综上,如果按照原著的情节脉络,唐僧对女国王可不是微微动心,而是很动心,但只是因为她的性别、美貌和财势,并无真感情,甚至对女国王的言行有些不满。而女国王在唐僧辞行被抓前,也是只意淫于唐僧的性别和体貌,对唐僧不够尊重,不过也正因此,最后确实有一份迟来的真爱。


图片来源网络,仅供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明生答西游,第48期。


明生笔记


对于女儿国的故事,网上歪说的真的太多了,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结合原著好好解读一下吧,这个解读肯定打破你的认知。

看这一集的时候,你需要了解这一集的主题,这一集想要表达什么主题呢?

自私的情欲最终会惹来精神的毁灭。

我们首先来结合原著回忆一下这一集,唐僧一行人来到了女儿河这里,成千上万的美女来围观师徒,大家口中还喊着:“人种来了,人种来了。”

首先要明白吴承恩笔下的女儿国并没有任何尊重妇女的意图,他写的女儿国并没有任何赞美男女爱情的意图,他写的而是一种情欲。情欲在大多数人的眼中,都被繁衍后代所掩盖着。

你要是明白,吴承恩笔下的女儿国有这三个特点,你也不难理解这一回。

1不依靠男人,书中说得很明白,这个国家的女人,只靠子母河就可繁衍后代,不需要男人的帮助。

2与世隔绝,这个地方可以说是真正的桃花园吧!书中也说过,唐朝人从来就没有来过女儿国。

3信道,这里不禁止和尚结婚的。


这三个特点充分只能说明一点,自愿,在这样的一个地方你不必在乎你的信仰,你的道德。试想一下,在这样一个地方,有成千上万的美女以身相许,你要还是不要?

这就是关于女儿国的考验,这是吴承恩设计的一个你完全可以为所欲为的陷阱。可是纵欲之后,等待你的会是那一个秘密。

仔细看看全书?这个秘密就是上一集老奶奶对唐僧师徒说的秘密:“这个国家的男人都去哪里呢?”

这里,我们要注意一下猪八戒是怎么表现,这个本该属于猪八戒的花花世界,而猪八戒却表现得很平常,说到:“我是削猪。(也就是太监猪的意思),唐僧师徒很明白女儿国的男人去哪里呢?最后都被做成了香囊。

纵欲之后,等待你的必然就是毁灭,这就是故事的主题。

唐僧和国王是没有爱情的,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原著,唐僧来到女儿国,国王见都没有见过唐僧,就直接要娶唐僧。试问一下,一个叫都没见过的人,你愿意去娶她吗?这是爱情吗?

唐僧为了应付女王,也就答应了女王的要求,孙悟空想了一个计划,叫唐僧先答应着,换了官文之后,等女王把他们送出城之后,孙悟空在用一个定身术,然后师徒一行人逃掉。

在兑换官文这个地方有一个很明显的漏洞,女王打开官文之后,看到了官文上面没有三个徒弟的名字,只有唐僧的名字,女王要是细想一下,就能够发现唐僧不是真心的,而女王现在的做法是什么呢?她在官文中加了三个人的名字,可见,女王早已经被情欲冲昏了头。

当这一切都准备好的时候,唐僧被琵芭精抓走了。


唐僧没有对女儿国国王动心,却对琵芭精动了心。

我们继续读一读细节,原著中有这样一个细节,我们仔细分析分析,唐僧被琵芭精抓住了之后,琵芭精对唐僧说:“今天我看你在宴会上什么也没吃,现在我这里有一些小点心,豆沙包和人肉包,你要吃哪一个?”唐僧说:“我吃素。”然后蝎子精把一个豆沙包剥开给了唐僧。这个细节可以看出这个蝎子精是个非常善解人意的妖怪,让你感觉和她相处会感到很舒服。


我们继续看,唐僧的举动,唐僧也拿了一个肉陷的包子给了蝎子精,哈哈!唐僧居然回应了蝎子精,吴承恩这里写得非常细节,蝎子精问到:“你为什么不像我一样,把这个人肉包给我批开给我。”蝎子精瞬间看破了唐僧的心思。唐僧慌了,说了一句无关紧要的话:“我不能破戒。”

看到这里,我瞬间明白了,唐僧不能破戒,这和破戒有半毛钱的关系吗?要说破戒唐僧早就破了吧!喝下水之后打掉了胎,没有杀生吗?这难道不是破戒了吗?妖怪还说你不是吃了我给你的豆沙包吗?看到这里,我想蝎子精也肯定笑了。接下来唐僧说了一句话:“水高船去急,沙馅马蹄迟。”

明明妖怪说的是水高是汤药的意思,可是唐僧说是水大的意思,明明妖怪说的是豆沙包的事情,而唐僧说什么沙子把马陷了进去。唐僧此刻真的乱了,唐僧马上就要过不去了。

你仔细看看这个妖怪,美丽得要命,善解人意,知书达礼,很像一个大家闺秀,比起高高在上的女儿国女王,她更能让唐僧动心。


我们想想,如果你在相亲的时候,你旁边有个女孩在你面前放了两盘包子,并且告诉你这包子是人肉做的,你会怎么办?在对比一下唐僧的举动,真的太反常了吧!

唐僧开始胡扯了,什么水高,沙陷都证明唐僧乱了,典型的欲盖弥彰,再来看看孙悟空的举动,孙悟空变成了一只小虫在偷听,他也感觉师父乱了,要扛不住了,就把妖怪叫出来和妖怪打架,结果被妖怪咬了一口,唐僧也趁着这个时间调整了一下自己的状态,在面对蝎子精的时候就变得很正常。


回答了这么多,小高想问一下另外一个问题,女儿国在那里?

如果有知道的人告诉我一下啦,谢谢!


小高聊电影


那个少女不怀春,那个男人不好色!唐僧以是血肉之躯,以有七情六欲,微微心动证明他有凡心,六根还未净,还没修成正果。最后唐僧把持着了那颗骚动的心,可能归功于他个人追求的信念,一个人如果有了坚定的信念,就会克制着自己的欲望,他的信念就是普渡众生,超渡凡人,为天下佛教徙信仰为己任,所以他战胜了自己冲动,经过九九八十一难,修身成佛。你看现的和尚,僧不僧 俗不俗,到处化缘只收现金,喝酒抽烟,大鱼大肉,还大言不惭的说: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留,阿米陀佛,善哉善哉。你看现在的寺庙,污烟脏气,想方设法,巧立名目来让你捐钱捐物,如来佛祖,神通广大,以管不了这些成精的妖逆,出家人本是看破红尘之人,以俢心养性不问世事,专心问佛求超脱,可有些却是身在空门心却在花花红尘尘中,难道真的是时代变了,我们的思想落后了!与他们言行举止格格不入,还是眼光太挑刺了?随笔感憾一下,忽喜不喷,





无尘158184957


《西游记》的故事内容和智慧,只有作者吴承恩知道,看故事的人只有揣测;电影《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只有导演知道;有人说:唐僧对女国王稍微动心,也只有他自己知道。因为每个人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心的境界。

看到很多的回答,众说纷纭,精彩无比!有人说唐僧对女儿国国王动心,是一种邂逅初恋的狂喜和心动;也有人说红粉佳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都是人之常情;也有人说唐僧还没有成佛呢,遇见这样一个花容月貌的女皇帝当然会动心了;也有说既然唐僧没有成佛,那就是凡人,凡人就有七情六欲,所以说他就说动心了是理所当然的了等等……其实就是这些都是在大家凡夫的角度上的分别思维而已!

另一方面我们再仔细想想?唐僧是什么人?他是僧人是高僧大德。而且是唐朝举国上下公认的高僧啊,在唐朝很有威望。也是一个严明戒律的法师。可是凡夫重心都以自己的分别心对待说唐僧对女儿国有微微动心,其实那只不过是电影演员的表演而已。毕竟是演戏要融入剧情和角色,而且大家已经忘记他是僧人了, 就把他当成了男一号。也是人之常情。你当你融入这个西游记这部电影的时候。他就以一种剧情一种细节表演来吸引大家引起大家的共振。剧情画在眼,让大家感受这个氛围啊,男女在一起就有七情六欲,就会动心,就会想着这些还好没有继续往下想,打住了。

好了, 我们从凡夫的境界理解了这个剧情, 现在再调转回头来了解他是个僧人,实际上没有这回事。本身就是杜撰的嘛。而且是表演给大家看的。圣人以戒律为主。戒定慧。如果连世间情爱都戒不掉的话,他怎么能去西天取经?而且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因为面对柔情似水的女皇帝,所以就以什么身而应什么说法,所以说他如同观世音菩萨一样用32相度化众生罢了。所以说他表现出来那种那种委婉的或者很慈悲的方式来和女皇帝交谈,这是这是很正常的,因为是慈悲相表法嘛。如果遇到这么女追求者就是板起脸或者是怒斥或者是断喝或者是愤怒的方式,又或者是种很暴力的方式来对待别人,你来诱惑我,我是僧人我上当,坏我戒体,升起巨大的嗔心的话,反而失去了僧人的威仪和包容慈悲,这样是很不如法,反而失去一代大德的风度和品德!这就是佛陀度化众生度度精准。所以说佛法是度度精准的。

因为众生有84000种烦恼,佛教度化众生有八万四千法门。有人说唐僧他没有成佛,但是他的证量已经是十地菩萨以上的境界了。当她度过八百里荒无人迹的沙漠之后。他已经经历过人生生死的一关了, 如果说英雄难过美人关简直是无稽之谈了。真正有修为的修行人包括高僧大德,他的目标追求的是人生的真谛和究竟无为的涅槃境界,无上真理和解脱之道。怎么会贪执挂碍梦幻泡影的世间而放弃解脱之道?所以,唐僧以这种方式来和女皇帝交谈是人之常情,用世间法来对待世间的人情。不仅能顺利的拿过公文也能顺利地出关,而且也不让女皇帝留下遗憾,在牵扯中剧情插入了女妖精把唐僧掳走,这个情节出现得很好,让女皇帝看清了世事无常,人生只是一场梦幻,自己也无力挽救唐僧的命运而放弃和唐僧结为连理的想法了。

虽然大家众说纷纭以自己的分别心说出自己看这部电影的思维和想法,这是很正常的。就像一杯水,地狱众生看的是钢汁铁水;饿鬼道的看到的是脓血;人道看到的就是一杯水,但是菩萨看到的却是一杯甘露!每个人境界看的是不一样的,但是你说他们说得对吗?都对,都对都没有错。但是最终结果还是唐僧西天取回真经。将佛法带回唐朝才是结果和目标。中间取经的过程都是磨练心性。



上师坛城


我觉得唐僧对女儿国国王肯定动了真情,观音不是说过吗,九九八十一难,唐僧路过女儿国也算一难,这英雄还难过美人关呢。佛祖让唐僧去西天取经,目的不是为了取经书,而是去闯关,闯凡人不能去的地方,而且不能拥有凡人拥有的东西,也就是说,他不能成为凡人,从观音让他去取经的那一刻起,就告诫他非凡人,只是那时候说的太早,没人理解,现在八十一难都过了,大家了解了吧,希望我的回答您会满意,请别忘了点赞哦!谢谢。



二二二12


我也这么认为。虽然我曾在观音菩萨下凡,四圣试禅心中,曾谈到唐憎不会动凡心,而爱女色的,和我这次的回答,似乎有些矛盾,其实,这是两回事。贪恋女色而动凡心和微微动心,其实,是相差太大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何况,又是美似天仙倾城倾国的国王呢?是凡人都会动心的…人,都有七情六欲,倘若见了美若天仙的美女,而不会在心中闪动一絲絲爱的波澜的人,我想,人世间大概不会有的。当然,情动一闪念和为情而大动干戈,则是两码事。因为唐憎固然是佛门弟子转世,照理说他是不会为女人动心的,但是,此刻他还是凡身肉体,还是一介凡人,但凡是凡人,他就应该拥有凡人所具备的一切,也包括七情六欲,如果,不是这样,唐憎在此时此景中也就不是凡夫俗子了灬这也是吳承恩老先人的高人之处,因为从唐憎取经一路走来,到女儿国,唐憎仿佛是一钢铁侠,不食人间烟火,不恋女色,这还是凡人嘛,在这里,吳老先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同于以前的唐憎,一个有血有肉的凡夫俗子一唐憎,一个有七情六欲的唐憎,一个微微对女人动情的唐憎,我想,这也是吳老先生的想法吧…让我们从这一段传奇中,看到一个有人情味的另一类的凡人的唐憎吧灬


返老还童189903626


唐僧十世为人,自认为活得精彩万分:谙于人伦,繁华阅尽!可来到女儿国,才感觉自己江郎才尽!

取经人就像堕入冰河、满身冰甲的一帮单身狗,霜上眉头、冷上心头,每个人都冻得直抽抽!

之所以大家还能忍受,那是因为痛苦被均分以后,大家就看到了希望的苗头。所以大家都在相互打气,相互依偎的往前走。走着走着天就暖了,风就软了,冰就化了,汗就干了。可其实呢,环境并没有改变,仍是天地肃煞的数九隆冬,只是心态变了,变得坚韧与无畏了。

如果爬冰卧雪的日子就这样持续下去,相信每一个人都不会打憷,既然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个深深浅浅的脚印都算数,那么为什么不意气风发的把这段寒风呼啸的炼狱之路一口气走完呢?

可取经的残酷性就在这里,生活中没有条件讲究的时候,就只能仰天长啸的选择将就,再匪夷所思的艰难困苦都能接受、都能忍受,可要是哪一天有条件享受了,片刻的贪欢就有可能让信念之舟在汹涌的地下暗河里瞬间漂走!

对唐三藏这伙苦行僧来说,苦难如霜雪,早就把他们浑身上下都冻僵了,他们最困苦无助的时候,甚至已经不是为取经而活着,而是为活着而活着!要不是有团队的激励与协作,他们没有谁能够侥幸独活。

他们是独饮孤独的苦行者,是虔诚朝圣的取经者,是独立行走的冰坨与钢铁,他们可以毫无顾忌、知足常乐的餐风沐雪,却不可贪恋炙手可热的熊熊烈火!

无论从医学还是心理学,他们都要远离这种足以毁灭他们的欲望之火!而不巧的是,女儿国正是这样一堆蚀魂销骨的馥郁之火!

女儿国国王让国师邀请唐僧夜赏国宝,唐僧居然信以为真的去了。是因为唐僧十世为人的人生阅历还不够丰富吗?他难道不知道这夜赏国宝的潜台词是什么吗?还是因为唐僧在十世为人的历程中所经历的无效社交实在是太多了,所以下意识的就去了?抑或是出于教养与礼节,他只是不懂得该如何拒绝?还是他早就预知女王要说要做的一切,但是坚信自己的禅心与原则,不信会有什么样的美色、财帛与诱惑能让自己的凌云之志堕落?他冒昧的去见女儿国国王是出于自己的好奇心吗?这会不会是唐僧因为目迷五色而犯下的大错?

其实大家都想多了,西凉女国是一个崇尚女权的王国,说请你夜赏国宝那只是酸文假醋、客客气气的一说,其实去不去的真的没啥区别!去是必须的,不去的话先绑了再说!一番拉拉扯扯,激烈肉搏,估计唐僧也受不了那个,所以就乖乖的去女王宫中夜赏国宝去了!

别说唐僧当时情急没辙,你看后来一伙西凉女兵为了防止唐僧师徒逃脱,干脆全副武装的把师徒几个包围了。那时候爷几个倒是有时间商量对策,可是就这伙女兵,说又说不过,劝又劝不走,打又打不得,生生的把齐天大圣和天篷元帅都整得没辙!

所以孙悟空就说了一句很有深意的话:“那就全看师父的造化了!”

既然阅人无数的孙大圣都这么说,那就证明他对唐僧的自持力还是没有足够的信心的,但是孙悟空也很能看得开,心如磐石是可钦可佩的,重色轻佛也是情理之中的,接下来就要看唐僧的选择了。

御花园叙情那一段,唐僧面对女王的超级美艳甚至一度不敢睁眼,女王微笑着说:“你嘴上说四大皆空,却不敢睁开眼睛看我。你若睁开眼睛看我,我不信你会两眼空空!”

如果把这段真情告白仅仅定义为色诱那就太肤浅了,女王的意思是:“你可以忽略我的美貌,那可以不重要!但请你看看我的眼睛,那里刻着我的心跳,我对你是真的,真的那么好!你难道真的没有看到?!你不用说什么取经正道,我也不求什么天荒地老,只希望我们能够安安静静的对视几秒,好不好?”

所以唐僧没得选,只能按照女王说得办,没看两眼已是涔涔的冷汗!

确定过眼神,她遇见对的人,然而爱情不属于他们,她委身于他的是温存,他潜心向佛的是责任,所以短暂的对视过后,就是长久的离分。

离别如歌,缘去也,缘去也!唐僧犹豫又决绝的催马动作,似乎昭示了他们的永诀!

很多人哭湿纸巾后长留遗憾的说:“唐僧真的是太不解风情了,他学富五车,怎么着也得给女王讲点什么,哪怕是一碗心灵毒鸡汤呢,对她来说也是个慰藉,至少也算被意中人疼爱过、呵护过!”

可是,你怎么知道唐僧没有送给女王什么特别的礼物呢?也许该送的一切都融在眼神里了:

“亲,我不能给你买项链了,因为我走以后,它就会成为枷锁!

“亲,我是你愚钝的唐三娃,跛脚的走过山楂树下,径直避开了你的祝福与牵挂。连路人丙、乙、甲都扯住我叫骂:唐三娃,你瞎呀?!你这个秃驴是不是有点傻,她不是你的初恋吗?你咋还不回头呢?!

“亲,也许我是真的傻!佛说,往前走,不用留恋也不用害怕,雾非雾,花非花!你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所以你就更不能猛回头了,小心会挂!

“亲,佛说得很对啊,再美的情缘也仿如一通电话,不是他先挂,就是她先挂。倘若聊到现在还能


把对方的知心情话像珍宝一样捧在手心里,那就幸福的聊到永远吧!

“倘若,那熟悉的电话早就挂了,那也没啥,一念已是天涯,再远,又能远到哪儿去呢……”


八戒爱咧咧


首先,作者吴承恩是深谙佛法之人,一部西游记便是大乘佛法的通俗演绎版本。在佛教看来众生之所以成为众生而不能成为佛,是因为“众生皆以淫欲为生死根本”(弗洛伊德也说性是一切的原动力),而要想脱离六道轮回之苦,就须要从消除“贪嗔痴”开始,众生因贪欲而起嗔念(得不到而怒或得到留不住而苦)因嗔怒而导致“无明”(蒙蔽双眼而失去人的本性或佛性)。为了消除贪嗔痴,佛教给的药方是用“戒定慧”的方法,通过持戒而生定,通过生定,而产生智慧。

但现实中要做到持戒真的好难,我们每天都在面对着各种各样不同的诱惑,唐僧也不例外,正所谓一念无明起,人的佛性与魔性并不是对立的,佛魔只在一转念之间,都是由人的本性所发出来(佛魔不二)潜意识藏了什么(借用弗洛伊德的说法吧),再遇见什么,然后再显相什么。佛法并没有一个主宰万物的神,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生。佛法在哪里?佛法就在人间,在六道轮回中“人道”是最容易修行的,正所谓“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因为只有“人道”才具备智慧,所以佛法也叫“智信”之法,而非“迷信”之法

这样看来一部西游记就是凡夫的人间修行之路,从三打白骨精开始,到取得无字经书,便是佛法在世间的演绎。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便是教你怎样破初关,也即白骨观,这一关修成以后所见到的美女其实就是一幅丑陋的白骨架,这样便不会被美色所诱了,唐僧是凡胎还没有破初观,并没有修成正果而被女儿国国王美色所诱而起心动念,这实在是很符合凡夫的相。

(注:潜意识在佛法里面叫第八识也叫藏识,玄奘法师学的是法相宗也即唯识宗,佛法比较难懂,所以引用弗洛伊德)


映东哥


看《西游记》,之所以喜欢唐僧,就是因为他在女儿国的微微动心。特别是骑马离开的时候,那不舍地回头,多么让人心生温暖!好男儿当如此,可以为大义舍儿女情长,但不能根本就没有七情六欲!唐僧如果只会念紧箍咒,我可能就会想,赶紧让妖怪把他抓走吧。可是,他会给悟空做衣服,见了女儿国国王会害羞!……所以,不能不喜欢他!我们不需要一个一心取经的机器,我们需要一个心怀爱意,有血有肉的“人”!电视剧里如此,生活中更是如此!没事就去看看女儿国里,那个策马扬鞭要离开,可是却万分不舍回头看一眼的唐僧吧!相当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