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花:領導者最重要的是突破邊界,自我領導

題記

本文為北大國發院王寬誠講席教授、BiMBA商學院院長陳春花在2019年4月13日戈14&沙8出征儀式上的發言。

演講中,陳老師不但鼓舞出徵同學和校友“勇者無畏,共進不退”,更從領導力與認知、能力的高度引領大家不斷突破邊界,實現自我領導。

精彩內容,馬上奉上。

陈春花:领导者最重要的是突破边界,自我领导

出發是為了回家

我們向戈14和沙8出發的目的是為了回家,這個家有幾層含義:

第一層,我們所在的學院(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這是你最重要的支撐。

第二層,各自的家庭,那是你另外一個重要的支撐。

第三層,你自己內心的家,那是你自我的一個提升。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怎樣去拓展自己的認知和能力,來接受我們不論是亞沙還是去戈壁過程中對自己的重新認識。

“領導力”,管理學的熱詞

我們很想成為一個領導者。但事實上真正能夠成為領導者的並不多。這是《時代週刊》的一個封面,它在封面裡面問,到底誰在掌管美國?答案是,這個國家需要卓越的領導者,但沒有人堪當大任。我們在任何時候都非常需要卓越的領導人,但是你很難找到我們稱為“卓越”的領導人。

“領導力”這個名詞出現於19世紀末。在整個亞馬遜網站上,關於領導力的書有18萬本;在整個哈佛大學圖書館的索引裡面,這個詞的索引有170多萬條。

由此可見“領導力”這個詞是極度被關注的。之所以關注它,是因為大多數人都希望找到真正的領袖;還有一部分人非常希望自己成為領袖,但事實上無論你去找一個卓越領導者,還是你希望成為一個卓越領導者,都不容易。

領導者首先要學會領導自己

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想真正成為領袖的人,需要一個最重要的條件,就是——你得能夠領導你自己。如果你不能領導你自己,你就沒有辦法真正成為領袖。我們之所以很多人走到最後無法真正成為領袖,就是因為他領導不了自己,或者約束不了自己。

陈春花:领导者最重要的是突破边界,自我领导

對於企業家來講,最後的挑戰是對自己的管理,不是你去管理別人。我們如果要成為真正領導自己的那個人,面臨的挑戰到底是什麼?走向沙漠、走向賽道就是對自我領導力的檢驗過程。

你到EMBA戈壁挑戰賽上會看到一個人,這個人能夠讓人類擁有智慧,讓文化可以穿越邊境,讓我們看到人與人之間真正的認同和內在定力。這個人能夠真正領導他自己,他用17年的時間走5萬公里,一個人一步一步把它走完。在這個過程當中,在17年的時間裡他真正領導的只有他一個人。當他真正可以領導自己的時候,他所引領的智慧已經沒有國界,沒有時空,沒有隔閡,從而讓我們在一個共同的智慧之下心性得以成長,社會得以進步。他(玄奘)就是“真正的領袖”。

當你來到戈壁,來到沙漠,來到賽道的時候,我希望你不僅僅把它理解為這是一個比賽,我更希望你去理解,這個賽事和你本人的關係,這其中很重要的是源於玄奘。之前沒有到阿育王寺的時候,我對玄奘沒有那麼深的理解。當第一次走到阿育王寺,我終於理解玄奘西行,以及玄奘本身所表達的最本質的和最真誠的部分就是“以一己之力量的確可以推動社會進步”

我們來到國發院,來到北大,我們最重要的是家國情懷,是獨立、是自由、是擔當、是民主、是科學,這所有一切的核心是什麼?就是推動人類的進步。

走向賽道時,更是你對自己的一個認知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最大的挑戰是如何成為一個真正能領導自己的人。

如何自我領導?

你應該有兩個訓練:

第一,訓練你的認知,讓你能夠去理解環境。

第二,訓練你的能力,讓你能夠拓展可能性。

我們很多時候不能成為自己的領導,是因為我們把握不住環境,抵抗不了誘惑,接受不了更大的衝擊,這說明你的認知不夠。當我們不能夠真正領導自己的時候,常常是因為我們發現自己有侷限性,很多問題無法去解答。如果你訓練認知的能力,就能夠真正地去擁抱環境;而當你真正擁有能力的時候,你會發現有無限的可能性。

所以,我今天就會從“認知與能力”兩個維度跟大家討論,怎樣藉助參加這樣一場賽事,把自己提升到可以領導自己的階段當中。這也是我們不斷參與戈壁挑戰賽,或者亞沙很重要的一個訓練,也是我鼓勵大家、支持大家不斷參與這兩個賽事的根本原因。

陈春花:领导者最重要的是突破边界,自我领导

從2018年開始我就反覆跟大家講,我們今天最關心的不是不確定,我們最關心的應該是“確定是什麼”,因為不確定一定是存在的。在確定“不確定一定存在”的情況下,我們最需要做的就是把確定找出來。把確定找出來就有一個很重要的要求,這就是認知能力。

比如說,下雨了,如果認知足夠的話,你就告訴自己,這是一次檢查我自己身體好不好的機會,你就不會下雨的時候非常焦慮;否則你就感覺到你沒有帶傘,你擋不過這個雨,你沒有做任何準備,你會焦慮。但是,認知能力夠的人就會告訴自己說,這是我檢驗我身體反應速度的時候,這個就稱之為認知。

認知能力就是如何認識世界,它主要依賴於你的心理條件。如果你的認知能力夠,你對外部的所有環境、各種知識以及客觀世界都可以接受,這樣你就可以有非常強的概念來接受所有的不確定。所以,今天實際上是比任何時候對認知的要求都更高。

比如,有一次我去講話,500人的會場,非常大,類似於大會堂一樣。所有人都不清楚為什麼突然停電。停電之後所有人都非常緊張,可是我是在講臺的那個,話筒也沒有聲音,光全部沒有,屏幕沒有,一瞬間全黑。但是,我沒有動,我的聲音沒有停,我就沒有任何停頓地一直講,當我在一直講的時候反而整個會場靜到了最後一個人可以聽到我說話。這個延續了多長時間? 15分鐘。來電的時候,大家都熱烈鼓掌。

這種反應源於什麼?就是你認知的能力。當你遇到完全變化的時候,你心裡要有一個定力。這個定力來源於你對自己的認知;你只要相信所有人來聽你的聲音,而不是必須要看到屏幕,而不是必須要看到你這個人,而不是必須要有電,你就可以一直講下去,不受任何影響。

五種認知能力

第一,你能不能夠理解言語信息,也就是你回答“世界是什麼”這個問題的能力。

第二,你的智慧技能,也就是你回答“為什麼和怎麼辦”這種問題的能力。

第三,你的認知策略。你自己有沒有一種意識去調節和監控你認知的加工過程?

第四,你的態度。也就是你的情緒反應,你情緒的穩定性到底夠不夠?

最後,你的動作。你可不可以去協調你的肌肉,你所有動作的一致性如何?

特別冷的時候你會打一個冷顫,那個冷顫的天然動作就讓你協調你跟外部的關係,你就會發現沒有那麼冷了。但是這一個冷顫在你內部調動多少熱量呢?是你平時沒有做這個冷顫之前的熱量的7倍。你可以想我們身體的熱值力量有多強,就是打一個冷顫之後,它自動就調節,讓你跟它適應,它已經把你內部7倍的力量調起來了。所以,一定要相信你身體有非常強的力量,只是我們自己的認知到底做出這個努力沒有呢?我們要有這個力量去面對外部所有的不確定。

與掙扎共生,讓你找到自己的定力

西西弗斯是一個觸犯了天神的人,天神懲罰他,這個懲罰是非常殘酷的,就是給他一個巨石,當他把巨石推到快到山頂的時候,天神又把巨石打到山腳下,他只好重新推,但是他永遠推不到山頂,他從此往復就在做這一個毫無意義的動作。天神就是懲罰人類。人類必須面對的是,你在毫無意義當中可不可以活下來?

陈春花:领导者最重要的是突破边界,自我领导

西西弗斯的偉大就在於,他最終找到了一個方法,這個方法就是他相信命運就是讓他做這件事情,巨石掉下來,推到接近山頂,繼續掉下來,繼續推,他不再掙扎,他知道這是他的命運,他很安逸地去做這件事情,接受命運。

他的眼中不再有巨石,不再有大山,他眼中只有一件事情,他可以接受這個懲罰,他讓這個巨石和環境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他最重要的力量來源於他跟“掙扎”的共生。當他能夠跟掙扎共生的時候,就沒有人可以懲罰他,人類可以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這個命運就是他接受所有對他的挑戰。

我們今天遇到的一切都是我們要接受的。當你走向賽道的時候,一定會發現有很多東西跟你設想的不一樣,有很多挑戰跟你準備的不一樣,有很多遇到的問題你想都沒有想過。

可是當你很安然地去接受、接納和擁抱它的時候,你就告訴自己說,這就是你要接受的。當你發現更多的人能夠有力量超越你,你必須慢慢在這個賽道上走的時候,你也接受了,你的重要性不在於別人比你跑得快,而在於你能夠把自己走好,這就是我們要接受的東西。

所以,這是一個認知的能力。當你的認知能力能夠確定的時候,你就會像西西弗斯一樣,所有的挑戰對於你來講只是一種接受和對環境的擁抱。

體會玄奘精神,不斷自我清零與超越

我自從走上戈壁之後非常佩服玄奘,也因此動員很多同學走戈壁。無論是原來在新國大還是後來來到國發院,我都非常鼓勵所有的同學都上賽道,這是我最想要的。有些人身體不允許,不能走,我就建議他們到賽道去服務。

我希望你到賽道去,為什麼?你去親自感受一下玄奘,感受他所有的努力。當他功成名就的時候,當他已經完全走到人生最高峰的時候,他是如何做選擇的。當他走到一個他最想走到的地方,竟然發現這裡已成廢墟,可是他為了走到這裡整整花了五年。那一刻,他是怎麼掙扎,最後又怎麼堅定下來的?當你理解這一切的時候,你就會理解一個人他真正的認知能力是可以讓他超越一切挑戰的。

陈春花:领导者最重要的是突破边界,自我领导

玄奘面對打擊,繼續前行,最後到那爛陀寺,選到了他最想選的一個修行和學習的地方,繼續在那裡成就他的智慧。而當他跟當時所有的高僧辯經之後,沒有人能夠超越他,他已經到了一個一隻他穿過的草鞋都要被外人膜拜的地位,還毅然決然地說,“我的初衷是要取得真經回去”,他就放下了,然後再一步一步回來。

陈春花:领导者最重要的是突破边界,自我领导

那爛陀寺遺址門口的玄奘塑像

這所有的過程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他自己認知的清晰和他對世界的看法。如果不是真的走賽道,我不會有那麼深的感受。很多人問我,為什麼你一次一次地要去?因為每一次去,都是一個重新清零,這樣你就可以重新認識自己。

工作就是修行

有人說人生是修行,我則認為人生應該是一個旅行,因為我們並不知道終點在哪裡,並不知道我們將遇到什麼樣的風景。如果你以一個旅行者的心態度過人生,你的每一站都是最好的一站,你的下一站也都是最好的一站,這是一個比較重要的人生態度。如果你把人生看成修行,未免太苦了。但是,工作一定是修行。

為什麼工作是修行?因為工作有三個特點跟修行是一樣的:

第一,做工作就是要持續完善,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做得好。這種不斷尋求工作品質和不斷努力去做的過程,就是一個精進的過程。在佛學訓練中,精進就是達到開悟的辦法之一。所以如果你願意把工作一天一天地做好,你已經就在開悟的過程當中。很多人希望跑到深山去修煉,我覺得不用,在工作中就可以。

第二,我們在工作當中最大的挑戰是什麼?就是約束你自己。

職業化就是一個不斷向自己的個性挑戰和鬥爭的過程。你喜歡很大聲地去講,職業的要求就是你要先聽別人講;你喜歡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職業的要求就是你必須按照共同約定的方式做事;你喜歡把自己變得更加有價值,職業的要求就是你必須成就團隊。所以,職業要求的過程,工作的過程,就是一個磨鍊心性的過程,而修行也就是在磨鍊心性。

第三,所有的工作品質都是你人格的呈現。你寫出的文章,你做出來的事情,你完成的項目,就是你人格的表現。我前兩天遇到一個學生,他參加學術會議,就先把論文發過來,跟我說:“老師,我的長項是演講,你只要能夠讓我入圍,我保證在演講的環節中得到很高的分。”我回答說,“文字是會說話的,並不需要你自己說話;如果你在文字上不能打動別人,而是要通過演講去補,只能說明你的品格不夠。”

如果我們對自己精進的要求沒有這麼高,如果我們沒有把自己的每一個付出當成追求人格完善的過程,那麼我們的修行就還有很長的路。

所以,工作是修行,它跟修行要的三樣東西一模一樣,這就是:

你對工作的認知。認知決定了我們的每一件事情,決定了每一個跟我們發生關聯的東西的價值。如果你在認知上有足夠的能力,你就會發現每一件事情,每一個相遇,每一個過程,人生的每一步,都是有意義的。

有人問我,我現在做什麼才會對未來有幫助?我說,只要把你能做的做到最好,它對未來一定有幫助,這就是認知需要具備的。

所以你在戈壁和沙漠上遇到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對你認知的幫助,你接受它就好了。

如何讓你的能力超出你的想象?

陈春花:领导者最重要的是突破边界,自我领导

《組織行為學》領域的著名學者阿吉里斯認為,“能力是在需要和環境之間架起的一座橋樑,為表達需要提供了一個途徑。”這個定義指出,能力是因為需要而產生的。如果沒有需要,你就沒有這個能力。

網上有個故事:一部小汽車迎面就要撞上一個小孩,他的母親把汽車用手頂住,這不是神話,也不是故事,是真實發生的。為什麼?在那一瞬間,她的需要就是她的孩子不能被車撞上,她就把她人生所有的力量在那瞬間頂出來了。之後沒這件事,你再讓她去頂車,那就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能力是因需求而生。

我們在定義能力的時候,一定要以一個很高的標準。換個角度說,你應該用更高、更有效的績效來表達你的能力。而這個更高、更有效的工作績效如果把它作為需求,你就會發現,你是可以勝任非常多工作的。但是,假設你不是以一個更高、更有效的方式來表達你的能力特徵,你真的就是能力平平。

陈春花:领导者最重要的是突破边界,自我领导

所以,我從來不去預估你的能力高還是低,因為你一定有無限的可能。

在戈壁裡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你的能力超乎你的想象。事實上能力的確就是這樣,它就是因為你自己願意以一個更高的特徵和更高的績效要求來描述你的能力。

去賽道,突破能力邊界

能力本身有兩部分:一部分是穩定性,一部分是動態性。而我們之所以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就是因為能力具備動態性。因為你的能力可以變化,你就可以變得非常強大,這就是能力非常奇特的部分。

能力有三個內涵:

第一,能力是一種可能性,它是沒有邊界的。你不要把自己劃定界。比如你去走戈壁的時候,千萬不要認為你這四天就走不下來,你一定能走得下來,只要你一天天走,一步步走。亞沙三天,一定不要認為你走不下來,一步一步走,你一定能走下來。你也不要認為從來沒有寫過東西,你就不會寫,你只要一個字一個字寫,你一定就能寫出來。我的一個學生說“我不會寫東西”,我就跟他說,“你不會寫好,還不會寫壞嗎?你肯定是能寫的。”

第二,能力必須是知行合一。如果你不能把知識轉化成行動,我們就看不到你的能力。所以,能力是高績效、更高可能性的一種特徵。它一定要被呈現出來,這個呈現就必須依靠知行合一,所以你想,你說,必須還要做,你把這三者做到的時候,你的能力就被觸摸到。

第三,能力是韌性和速度。你有能力的時候既可以有韌性,也可以有速度,這兩個組合起來就會呈現出你的能力。

我們之所以要參與這個賽事,一方面是有國發院這個榮譽承擔在每個人的肩上。所以,無論是戈14還是沙8,我們很重要的一個形象就是國發院。我非常喜歡你們這次的口號(北大國發,快樂出發;勇者無畏,共進不退),我們把這個口號表達出來,我們整個學院的精神一定是共進不退的。

另一方面,它還有一個含義,就是通過這個賽事去了解你的邊界到底有多少可以突破,你對我們日常完全遇不到的環境如何去接受,你的能力邊界到底在哪裡?如果我們可以嘗試這樣做,這個賽事就非常成功。所以,對各位唯一的要求就是在你的體驗和感受之中安全地回來,因為還會有更多的體驗去等待著你。

為什麼我們要號召大家參與各種活動,不斷調整自己?因為我們這個時代的確是變了。時代改變的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們要有能力去掌握未來,而不是有能力去證明過去。當我們要有能力掌握未來的時候,就會發現我們所熟悉的那個世界是不在的。你每一次走到戈壁,都會發現它會不同;每一次走到沙漠,都會發現它異樣。當你理解你所熟悉的世界不在了,而你又安然地跟它相處的時候,在我眼裡,你就已經成為一個領導者了。

陈春花:领导者最重要的是突破边界,自我领导

所以,我預祝大家在兩個賽事當中取得最好的成績,這個最好的成績就是安全地去,安全地回來;我也希望在迴歸日的時候能夠真正地跟大家交流。我最近研究的一個話題叫未來領導力,也是通過這個測試讓你感受在領導力方面你的訓練如何。這裡面我也提了五個維度的領導力訓練分,以後大家有機會慢慢去感受它。

最後,為什麼要訓練你的領導力?原因就在於領導的技能不僅僅是給領導人的,而是給未來每個人的。我希望各位真正擁有領導自己的能力,成為真正的領袖。預祝成功,謝謝大家!(張彤整理)

—結束—

陈春花:领导者最重要的是突破边界,自我领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