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关羽与张辽的“土山约三事”是真事吗?

dodo0328


到三国中的关羽,义字自然是不会省略的。无论是“土山约三事”,或是“过五关斩六将”都是刻意将关羽的义哄托于纸笔之上。但事实上,稍稍读过一些史书的人会发现,对于关羽的记载远没有那么的精彩。而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著名的关羽降曹,“土山约三事”是否为真事?

那真实情况是什么样呢?我们来通过古籍的记载来寻找一丝痕迹: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三国志 关羽传》

备将关羽屯下邳,复进攻之,羽降。

——《三国志 武帝纪》


关羽降曹分别在关羽传和武帝纪中有所记载,其间并无《三国演义》中所述那般“土山约三事”。但我们可以在后续的文章中继续寻找线索。


就在上面《关羽传》后面几句中,我们看到了下面的一段话: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乃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三国志 关羽传》


从史书的严谨性来说,我们认为张辽与关羽的对话是可信的。关羽确实在被擒之时投降,但之后却在曹营内出工不出力,“身在曹营心在汉”。至少我们看到关羽“挂印封金”确有其事。

曹操是什么时候发现关羽有异心呢?从这段记载,我们可以了解曹操派张辽去向关羽“动之以情”的时间点是在关羽降曹之后。因此可以初步排除关羽与张辽是在投降前约定了三事

但这里小编开始有点想不通了,那个“宁我负人,勿人负我”的曹操,在发现关羽挂印而去后的表现却令人不解:


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三国志 关羽传》


曹操选择放了这位猛将,要知道这可是放虎归山啊!作为一名枭雄,曹操此举不甚合理。

小编思考之后,认为曹操与关羽在非公开场合或许有份口头协议,制定这份协议的时间应该就是在张辽“晓之以情”失败之后不久。此协议其他人不知道,因此才会有准备追杀关羽的情形,所以这是一份二人协议。

至于协议内容嘛,现在早已不知了,或许就是关羽离曹的条件。而这一段后被罗贯中改为了“土山约三事”。如此一改,关羽的义绝形象就深刻地扎根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了。


说三国


至少在正史上是没有的事!也没有这么多细节。

《三国志 关羽传》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也就是在官渡之战之前,曹操闪电东征,一举败刘备,并且生擒关羽,不过能看得出来曹操的确比较看重关羽,所以对待关羽还是很不错的,赏赐也是很厚的,在关羽解了白马之围后,更是直接封侯:汉寿亭侯。但是关羽后来还是走了,回到了刘备怀抱。

《三国志 刘备传》

曹公尽收其众,虏先主妻子,并禽关羽以归。

也就是说这次刘备败的是相当惨,说是匹马逃难也差不多,这里用了一个“尽”字,说明刘备的人马机会是全军覆没,而且老婆孩子也一并被俘虏,也明确说明了擒了关羽。所以这个是可信的。

《三国志 曹操传》

遂东击备,破之,生禽其将夏侯博。备走奔绍,获其妻子。备将关羽屯下邳,复进攻之,羽降。

这里的用词稍有不同,擒夏侯博说是擒,而说关羽用了“降”,联合上面关羽和刘备的传记,的确可能是关羽战不能胜,被擒,然后投降。

演义中只是把正史上没有说明的一段,自己联想了一下,具体的情况就不得而知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关羽的确投降了曹操一段时间,并在后面再次回到了刘备阵营,而且刘备并没有对关羽有任何怀疑,关羽仍然是蜀汉最受信任的将领。


胡侃解密三国


小可认为“土山约三事”乃是演义虚构,但可以说是合情合理的杜撰。



根据《三国志》对关羽降曹这一事件的记载,曹操篇只有“羽降”二字;刘备篇和关羽篇都是“禽羽以归”。而关键的另一位当事人张辽的传记中却根本没有提及过这一事件。大家都知道裴松之注《三国志》往往还加入很多不同的史料来说明记载某一事件。如真有“土山约三事”,何以连个野史杂记都没提及过?

此外,《三国志》关羽的传记中有记载:曹操深爱关羽为人,但渐渐察觉到关羽并没有长期留下的心思,这才叫张辽去试探套话。关羽慨叹感谢曹操的厚待,但深受刘备厚恩,初衷不改,绝不背叛。只求立功报答曹操后再去追随故主。



这事还弄得张辽左右为难,怕直说了曹操杀了关羽,不说属于不忠。还好曹操有王霸之度,反而嘉许关羽的忠义。

关羽土山约三事最后一个要求就是,一旦知道刘备在哪,千里万里去相随。这是属于事先的口头约定了。而根据上述的记载,是曹操自己发觉并找张辽确定的,明显不存在事先就约定的条件。所以土山约三事并不存在。



毕竟史书记载言简意赅,小说演义侧重的是人物塑造和精彩的故事情节。土山约三事完全可以说是合情合理的杜撰。

这段历史既有曹操的王霸胸怀,又有关二爷的衷心不改。其实这是一段两相成全的千古佳话,小说岂有不大书特书的道理!因此土山约三事不止完全洗白了关二爷的污点,还分外烘托出二爷不愧千秋忠义的光辉形象。同时为此留下华容道义释曹操的伏笔,前后呼应。让人读来不禁觉得土山约三事是那么理所当然。


如切如磨


呵呵呵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但把知道的和您分享,关羽和张辽土囤山约三誓,只是三国演义里为了粉饰关羽的忠义而经过加工滴,内容很精彩,人们都爱看,更能体现关老爷的高大上形象,乃至于后人给了个关圣帝君的称号,不论江湖之远庙堂之深都很崇拜他的忠义。

据《三国志》记载,关云长的确投降过曹操,老关也是个忠义汉子,但千里走单骑只为全兄弟之宜有点水分。据说想当初,刘备兵败投了袁绍,关羽被曹孟德给逮住了,张辽和他是铁哥们,在曹操那美言关羽忠义,让曹公收留他,招降他为己所用,以保全关云长性命。

经过撮合老关投降了,但老关和老曹都有男人的通病“好色”在打吕布的时候,关羽听说吕布的部将秦宜禄的媳妇好看,让曹操打完仗,当战利品分给自己,老曹答应咯,关羽很卖力,完胜后,曹操有心看看那个小美人到底多么漂亮,一见面惊为天人,干脆不给关羽了,自己留着,老关冲天一怒为红颜,什么上马金下马银还有莺歌绿战袍都是特么浮云,于是为了对得起自己本心,杀颜良诸文丑,给了张辽一个面子,报了曹操落难时的收留之恩,找原来的老大刘备去了(还是老刘好哇“兄弟如手足媳妇如衣服”如果有漂亮美眉肯定不和自己抢)



貔貅落宝


是真的,这是千真万确的。


春天1406063


这是没有的事。历史上关羽投降曹操时并没有提出任何条件


奈何141242


假的,是罗老先生为了彰显关羽的忠义杜纂出来的,历史上关羽降曹并没有附加条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