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綠卡第一人:前半生在美國造原子彈,後半生在中國放牛

中國綠卡第一人:前半生在美國造原子彈,後半生在中國放牛

她是楊振寧的師姐,是被稱作“奶牛界袁隆平”,也是第一個拿到中國綠卡的外國女人。

1945年,她在美國參與制造原子彈;1948年,她來到延安,和丈夫一起下鄉養牛;直到2010年因病去世,她在中國待了半個多世紀,也養了半個多世紀牛。

她是美國科學家瓊·辛頓,更是中國養牛專家寒春。

01

1921年,瓊·辛頓出生於芝加哥。奶奶伏尼契晚年遷居美國,是著名小說《牛虻》的作者。出生於文化底蘊濃厚的家族,瓊·辛頓註定不平凡。

中國綠卡第一人:前半生在美國造原子彈,後半生在中國放牛

瓊·辛頓喜歡藝術,會拉小提琴、畫畫、騎馬,還是國際奧林匹克滑雪選手,堪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在精英家族裡,瓊·辛頓展示出了精英的一面。不過,瓊·辛頓沒有選擇藝術作為專業,而是物理學。原因很簡單,她認為物理學對時代更加有用。

中國綠卡第一人:前半生在美國造原子彈,後半生在中國放牛

1944年,23歲的瓊·辛頓在芝加哥大學攻讀博士,其導師是被譽為“原子能之父”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費米。

有一次,有個同學和她一起做實驗時合錯電閘,瓊·辛頓差點因此喪命,她的這個同學就是楊振寧。

命運巧合地把兩人安排在了一起,兩個優秀的物理學家在費米實驗室產生交集。但是,之後二人的命運就漸行漸遠,朝著兩個相反的方向發展了。

1942年,美國啟動研究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費米是該計劃的主要負責人,瓊·辛頓也因此參與其中。

1945年,人類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24歲的瓊·辛頓成為物理學界冉冉升起的新星。

如果按照正常軌跡發展,瓊·辛頓很可能成為物理學家,像楊振寧一樣拿下諾貝爾物理學獎,像霍金一樣擴展人類對宇宙的認知。

但是,1945年8月的兩顆原子彈在日本廣島、長崎爆炸。看著威力恐怖的蘑菇雲,一個同事說:“這不是蘑菇雲,是日本人的骨頭和肉”。

中國綠卡第一人:前半生在美國造原子彈,後半生在中國放牛

瓊·辛頓為之一震。從事物理學是因為這對人類有用,但自己親自制造的原子彈卻成了殺戮人類的工具。

“如果科學是這樣,我寧願不要科學”。

自己的科研成果成了殺人工具,這不是瓊·辛頓的初衷。後來,瓊·辛頓又發現自己的獎學金是美國軍方提供的。她再也受不了了,自己研究的物理學並沒有服務於人類,而是服務於戰爭。

於是,瓊·辛頓選擇離開物理學。

02

1948年,瓊·辛頓追隨未婚夫陽早來到延安。

“延安,是一個夢想的破滅和另一個信仰的開始”,寒春說。

中國綠卡第一人:前半生在美國造原子彈,後半生在中國放牛

當時的中國尚未從戰爭的陰影中走出來,百廢待興。於是陽早、寒春放棄科學研究,轉而投向了畜牧業。

她要去去放牛!

研究原子彈的人去放牛!

在她心裡,生產牛奶才是對人類有用的,而不是殺人的原子彈。瓊·辛頓如果繼續研究物理學,那她對人類的作用將會更大,去放牛是大材小用,此言不虛。

讓頂尖人才發揮頂尖作用,可以最大化地促進人類進步。很難想象如果愛因斯坦、牛頓、霍金、費米、楊振寧從事的不是物理學,那人類對宇宙的認知會有多侷限,對科技的掌握會有多落後。

如果瓊·辛頓沒有來中國,而是繼續物理學研究,那她會不會像這些大神一樣促進人類進步呢?

答案顯而易見。要知道,當時能參與研究原子彈的女性是鳳毛麟角的,瓊·辛頓很有可能成為第二個居里夫人。

中國綠卡第一人:前半生在美國造原子彈,後半生在中國放牛

但她自己認為,“從小學到研究所的生活不能說它不幸福,但比起站在人民之中,與大家一起改造整個社會,用雙手建立一個沒有人壓迫人、人剝削人的美好而富有的新國家,原來的那種幸福觀是多麼的狹窄啊”。

對全世界來說,從科學家到牧民,瓊·辛頓或許做了一個錯誤決定。

但對中國人來說,瓊·辛頓的選擇是雪中送炭,中國人民需要她。

少一個瓊·辛頓、多一個寒春,不僅僅是她的幸福,更是中國人的幸福。

中國綠卡第一人:前半生在美國造原子彈,後半生在中國放牛

帶著“做對人類有用的事情”的使命感。1952年,寒春、陽早帶著1000頭奶牛投身到西安農場,正式開始牧民生活。

03

期間,寒春、陽早每天早上5點去養殖場,太陽落山才回家,腦子裡想的都是怎麼提高牛奶產量。

前往美國考察,省吃儉用買下先進設備;利用物理專業發明直冷式奶罐,在全國推廣開;設身處地替牛考慮,擠奶的時候牛怎麼舒服怎麼來。

憑藉專業的養殖和細緻的照料,牧場裡年產量不到7000公斤的牛奶一躍變成9000多公斤,最高甚至達到13000公斤,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

因此,寒春被稱作“奶牛界袁隆平”。

中國綠卡第一人:前半生在美國造原子彈,後半生在中國放牛

寒春曾說:“一個國家,大家都為錢活著,那麼誰來推動社會的進步?”

陽早和寒春享受副部級待遇,卻和大家吃大鍋飯;國家補發5000塊錢專家費,被他們明確拒絕;科研項目獲獎,獎金卻分文不取;東拼西湊了2萬美元仍然買不起設備,於是他們賣掉地毯……

即使進入21世紀,寒春的傢俱仍然沒有一件超過2000塊,書桌還是由幾塊磚頭壘起來的,要多寒酸有多寒酸。

中國綠卡第一人:前半生在美國造原子彈,後半生在中國放牛

他們絕不是為錢活著,而是信仰,為人民謀福利的信仰。

2003年12月,陽早因病去世。去世之前,寒春要求把他的心臟起搏器摘下,留給更需要的人;去世之後,各級領導前來慰問,寒春反而趁機提出奶牛的事情。

生離死別之際,寒春很不近人情。

中國綠卡第一人:前半生在美國造原子彈,後半生在中國放牛

因為她瞭解陽早。丈夫和自己一樣在牧場生活半個多世紀,這不單單只是一項事業,而是他們生命的全部。

他們不在乎錢,也不在乎名,只在乎一頭奶牛能產多少奶,一公斤奶能給多少人。

因此在陽早死後,寒春把他埋在了牧場旁邊,讓他每天都可以看到牛。

在陽早訃告的最後,寒春加了一句:“為全人類的解放而奮鬥”。

寒春說:“那個時候,人心是純粹的。不像現在,摻雜了太多別的東西,把信仰丟了”。

2004年,83歲的寒春拿到了外國人永久居留證,成為第一個拿到中國綠卡的外國人。

中國綠卡第一人:前半生在美國造原子彈,後半生在中國放牛

其實寒春很早就認準自己是中國人。

新中國成立後,寒春說:“好傢伙,我們終於建立了一個新國家,真是了不起”。

從1948年踏上中國大地,到2010年因病去世,寒春默默付出60多年,“奶牛界袁隆平”的稱讚恰如其分。

初到中國,延安老鄉對陽早開玩笑:“你的婆姨到延安了”。

或許從這一刻開始,瓊·辛頓已經變成中國婆姨,和華夏大地結下不解之緣。

笑容是純真的,心靈就是純粹的,信仰就是純潔的。喜歡笑的人總是對世界充滿善意,寒春就是如此。

中國綠卡第一人:前半生在美國造原子彈,後半生在中國放牛

生於富庶的芝加哥,死於熱愛的中國大地。紮根於中國的寒春,早就不是那個操著英語的瓊·辛頓,而是操著北京口音的可愛老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