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猪”守门的后果:淮海战役刘峙下达唯一命令,葬送一兵团

淮海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合称为解放战争“三大战役”。而淮海战役,又是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歼敌人数最多、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战役。老蒋在输掉淮海战役后,不仅自己的精锐嫡系部队被歼灭殆尽,而且还导致美国对蒋氏彻底丧失信心,改由扶植“桂系”集团对其“逼宫”,蒋被迫宣布“下野”。

用“猪”守门的后果:淮海战役刘峙下达唯一命令,葬送一兵团

刘峙

让所有人哭笑不得的是,在这场关系“蒋家王朝”生死存亡的大决战中,老蒋选择的战场最高指挥官,居然是以“能力低下,呆头呆脑”著称的刘峙。以至于后世曾经用了这样经典的一段电影台词,来描述蒋当时的这个决定:“徐州是南京的大门,守卫徐州本来应该派只虎来,就算派不出一只虎,也要找条狗来吧,可现在老头子偏偏找了头猪来。”

用“猪”守门的后果:淮海战役刘峙下达唯一命令,葬送一兵团

淮海战役中解放军缴获的武器

对于老蒋为何会做出如此的奇葩决定,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因为刘峙这个人一直是蒋的嫡系心腹,个人能力虽然低下,但是对蒋却始终是忠心不二的。蒋把自己的全部精锐嫡系交给他指挥,别的不说,最少可以保证刘峙不会带兵反对自己。不过从现在史学界发现的资料来看,刘峙一开始确实不是蒋的最佳人选,蒋对于刘峙能力低下心中是有数的(以至于战役开始后让杜聿明全权指挥,刘峙到上海养病)。当时,在蒋军内部公认的最佳人选是白崇禧,而且蒋当时也有意让白全权指挥淮海战场上的所有部队。但白崇禧在解放军发动进攻前的6天,突然以“国军布阵完全错误,部队已经完全陷入被动分割为由”拒绝了指挥。

用“猪”守门的后果:淮海战役刘峙下达唯一命令,葬送一兵团

淮海战役的一角

对于白崇禧为何会有如此反常的举动,现在史学界分析可能是当时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与“桂系”大佬李宗仁进行过接触,美国方面可能已经流露出逼蒋下野,扶植“桂系”上台的想法,这样李宗仁自然劝白崇禧别去趟这个“浑水”,乐见蒋的所有嫡系精锐被解放军消灭,自己才好逼蒋下野。

用“猪”守门的后果:淮海战役刘峙下达唯一命令,葬送一兵团

准备对敌进行炮击的我军炮兵部队

由于白崇禧的突然“甩锅”不干,再加上此时的杜聿明又被蒋调去东北应对辽沈战役留下的“烂摊子”,直到战役开始后的第4天,即11月10日才赶回徐州。而就在杜聿明赶回徐州前的这4天,刘峙阴差阳错成为了蒋军在淮海战场的最高指挥官,他也由此得到了在淮海战役中唯一一次发号施令的机会。

用“猪”守门的后果:淮海战役刘峙下达唯一命令,葬送一兵团

战壕中的解放军

华东野战军于11月6日晚按计划发起淮海战役,而在1天前,刘峙见各兵团均向其报告发现解放军正在“南移”,大有直扑徐州之势,而此时蒋军主力尚未完成“徐蚌会战部署”,刘峙“当机立断”下达了一道作战命令(有资料说还是请示了老蒋以后才下的),“命令徐州周边部队立即向徐州收拢,然后再图向淮河一线撤退。”而就是这道命令,直接将黄百韜的第7兵团葬送。

用“猪”守门的后果:淮海战役刘峙下达唯一命令,葬送一兵团

淮海战役中的蒋军部队女兵

当时,解放军各部发现蒋军正在全线收缩后,立即下达了追击的命令。由于之前第7兵团接到命令,要等待海州的第44军一起撤回徐州。因此,第7兵团在11月7日才开始西撤,而我负责追击第7兵团的数十万大军,正如《亮剑》中描述的那样,“在数十万人掀起的漫天黄土中,犹如爆发的山洪势不可挡的向敌军扑来”。第7兵团负责断后的第63军,第100军83师被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全歼。此时,黄百韜见势不妙,立刻发电给距离自己最近的第13兵团李弥部,希望可以自己掩护撤退。可是,因为之前刘峙下达了向徐州收拢的命令,李弥以此为由,在不管第7兵团死活的情况下,直接向徐州撤退。

用“猪”守门的后果:淮海战役刘峙下达唯一命令,葬送一兵团

挖掘战壕的蒋军

再加上11月8日,在我地下党人员的长期策划下,防守运河一线的第3绥靖区,何基沣和张克侠的起义,解放军山东兵团主力从原第3绥靖区的防区穿过,直接挡在了第7兵团的前进道路上,还出其不意地将其先头部队消灭。最后,黄百韜又鬼使神差的在碾庄“犹豫一天”,导致解放军的3个纵队迅速攻占了碾庒与徐州之间的曹八集等据点要道,这时第7兵团,就只剩下被解放军合围歼灭的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