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巨人浩克为何没有属于自己的三部曲电影?

兮言小姐


两部电影分别是《绿巨人》和《无敌浩克》。《绿》出自李安之手,风格和后来的漫威超英电影很不一样,也和李安其他作品很不一样,总之是个十分独特的作品。

《绿》票房失利,漫威不甘言败,于是又捣鼓了《无》。要命的是,《无》已经完全改了人设。班纳博士不再身世难明,工作变成“生物细胞技术增强项目”研究者。

前作结局中,班纳博士逃到丛林隐姓埋名帮助穷苦百姓,《无》直接放弃了这个坑,一点填坑的意思都没有。

由此可推测,漫威是想把绿巨人推倒重来,用现在的话讲就是“重启”。但《无》票房也很一般啊,口碑更是达不到第一部的高度。

漫威不舍得冷藏这么好的角色,于是把他塞到《复联》和《雷神》里。为了延续设定,绿巨人一不小心就成了复联最强输出之一……

编剧们却慌了。复联那么多英雄,可不能让你一个赚尽人气啊。于是到了复联3,绿巨人只在预告片里帅了一把,到了正片却全程打酱油。

现在复联4即将上映,老英雄也到了大洗牌的时候,绿巨人要么大杀四方赚足眼球然后趁热重启;要么就此沉沦,等上十年八载才有机会解冻了。


虎皮青猫的小窝


我是维赛迪,我来回答。


绿巨人浩克在漫威宇宙里面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作为初代复仇者,他有属于自己的个人电影,但数量只有1部,而钢铁侠、美队、雷神等人都拥有完整的三部曲电影。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浩克不能像其余复仇者那样拥有自己的三部曲电影呢?


浩克电影的发行版权并不属于漫威,而是属于环球影业


在上世纪末的时候,漫威因为经营不善,陆续将旗下的英雄版权贩卖出去,其中浩克被卖给了好莱坞六大之一的环球影业,所以拥有浩克影视版权的公司是环球影业。

但随着2003年环球拍摄的《绿巨人》票房与口碑扑街,导致迟迟没有推出续作,所以2005~2006年期间漫威收回了浩克的电影拍摄权,但环球影业仍然保留浩克独立电影的发行权利。

比如属于漫威宇宙的《无敌浩克》,当初就是由环球发行的。

换句话说,拍不拍浩克的电影是漫威说了算,但拍出来的话环球拥有发行权利,所以漫威拍浩克电影出来一定程度上也等于在帮环球赚钱。


而根据班纳博士的演员马克·鲁法洛在《复联2》时期的说法,漫威与环球影业的交涉并不顺利,显然环球也有自己的小算盘,毕竟漫威背后的迪士尼与环球同属好莱坞六大,是竞争关系,更别说2018年时迪士尼与环球影业的母公司康卡斯特还在争夺抢购福克斯。

浩克之前的两部电影,成绩都非常不理想


绿巨人在大银幕里有两部个人电影,分别是李安导演的2003版《绿巨人》以及2008年漫威宇宙的《无敌浩克》。


但这两部电影都是亏本作,1.37~1.5亿美元的投资最终全球票房才2.45~2.63亿,实在太低,口碑也不好。


李安的《绿巨人》偏挖掘角色内涵的文艺风,对于浩克这种暴力型角色来说,似乎并不合适,结果理所当然地扑街了。


至于《无敌浩克》是漫威宇宙里面唯一一部票房扑街的电影,这部影片抛弃了李安的文艺风,走的是爆米花风格,但观众仍然不卖帐。


简而言之,要拍好浩克的电影,难度非常大,走文艺风观众不接受,纯粹爆米花观众又不想看浩克连续砸个几十分钟。

同时,因为浩克这个英雄的属性问题,也导致他的电影制作成本会非常高。


成本高,电影难拍,拍出来的钱还要分一部分给对手环球影业,如此吃力不讨好的事,漫威自然不肯干了。


减少风险


浩克这个英雄本身其实挺特殊的。


他人气非常高,但个人电影的风险又很大,属于你减少他的出场率吧,太可惜太浪费,拍他的电影吧,又得担心成绩不理想亏本。


所以,漫威宇宙对浩克的使用方法是让他多“串场”,以及在群戏中增加他的戏份。

因此,初代复联中,浩克的戏份是除了三巨头外最多的,在《复联2》里面导演甚至编出一条“绿寡感情线”来增加他的戏份,高潮也是他与钢铁侠的对决;在《雷神3》里面又作为分量很重的角色串场。

显然这样是最能发挥浩克价值的,因为绿巨人始终是偏向打手属性的英雄,这种做法可以让他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发挥自己的暴力属性,内心戏与剧情戏则根据情况随时都可以点到即止,需要的时候给些刻画,不需要的时候把戏份交给其他人。


综上,浩克之所以没有属于自己的个人三部曲电影,主要原因还是之前个人电影成绩的不理想,导致漫威对这名英雄的使用策略发生变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