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网编织小作坊 脱贫攻坚大战场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田林 见习记者 连权权文/图

渔网编织小作坊  脱贫攻坚大战场

高中文化水平、退伍老兵,没有光鲜的家庭背景,更没有雄厚的后台与靠山,从对经商的懵懂,到现在拥有着一家年产值可达2000余万元的知名企业。说起自己的创业之路,夏运峰微笑着说:“农民出身,当初也就为了混口饭吃,用现在时髦的话讲,就是‘草根’。”

夏运峰,1960年3月出生于周口市商水县一个农村家庭,高中毕业后于1978年12月入伍参军,1980年7月入党,现任河南省汇乐生态渔网有限公司董事长。

“草根出身” 创办知名企业

高中毕业后,夏运峰随着参军大潮,走进了部队大院开始了军旅生涯。“部队培养了我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精神。”夏运峰说,“这种精神早已融入到我的血液中,一直影响着我去做好每一件事。”退伍后,夏运峰一直从事经商、创办企业。1991年3月成立了商水县塑料厂,主要生产塑料壶等塑料制品,后来更名为河南省汇乐生态渔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乐渔网)。“在生产塑料壶、塑料制品的时候,经常天南海北的跑着推销,虽然很辛苦,但销路还是打开了。”夏运峰说,当时凡是在市场上有印着商水字样的塑料壶,全是他们厂生产的,每天都有好几辆大卡车在厂门口等着拉货,塑料壶销往全国各地,这一成功更坚定了他的信心。

渔网编织小作坊  脱贫攻坚大战场

2018年周口市商水县招商引资,汇乐渔网在商水县练集镇中杨庄村投资建厂,并于同年年底建成投产。目前,该公司拥有机器设备经编机20台、拉丝机3台、固定工人50余人,主要生产渔网布、防鸟网、盖土网等产品,年产值可达2000余万元,并带动了周边的经济。产品主要销往河南、山东、安徽、湖北等省份,部分产品远销俄罗斯、朝鲜、韩国等多个国家市场。产品质量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得到了国内外客户的一致好评。

不断探索 改良机器 成为行业“专家”

从商以来,夏运峰在艰苦的工作条件下尽心尽力、不断学习。在渔网加工方面更是创造了全国4个第一。成功改造了渔网拉丝机头数(即拉丝根数)和无线切片机的转数,达到了一条生产流水线仅需一人操作一次性成形成品网布,减少了人力资源,并加快了生产速度,保证了生产质量。“你这算是解决了一直困扰着我的问题,无线切片技术一直是我们这个行业的难题!”中国渔船渔机渔具行业协会会员专家组乔杏生在该公司参观考察时说。

渔网编织小作坊  脱贫攻坚大战场

夏运峰改造的机器,得到了中国渔船渔机渔具行业协会的认可,同时被该协会吸纳进协会会员专家组。“目前我们公司只投产了一个生产车间,日产量可达8吨左右,占全国渔网布市场的30%,市场份额占全国最大。”夏运峰说,另外一个生产车间正在建设,投产后每天产量可达到17吨左右。现在每日出口韩国4吨渔网布,并与韩国客户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取得了国内外客户的肯定与好评。

小厂房内 打响脱贫攻坚战

近年来,夏运峰为响应国家扶贫号召,积极的为当地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令当地群众十分感动。商水县是农业大县,拥有125万人口,是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年来,农村青壮年们纷纷外出打工。早在2012年,时任商水县县长马卫东在商水各乡镇实地走访调研中了解到,商水县每年外出务工人员有30万人,留守妇女18万人,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贫困人口。“在全县脱贫攻坚中,我公司就带动就业贫困人员6人,每年自己掏腰包20余万元作为金融帮扶资金,帮扶对象240户。”夏运峰说,“这也算是我为县脱贫攻坚工作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吧”。

渔网编织小作坊  脱贫攻坚大战场

初到练集镇中杨庄村投资建厂时,夏运峰走访发现,该村有很多农户还处在贫困、贫穷当中,部分道路没有修缮,用电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于是,夏运峰与村里达成了“村企联建”的意见,汇乐渔网每年将拿出20余万元作为金融帮扶资金,精准扶贫到240户。随后又拿出20余万元解决了村里的用电问题。又主动投资修缮了道路,解决了两个自然村的道路问题。这一举动不但得到了群众的拥戴,也让贫困群众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公司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支持。”夏运峰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在生产方面不断学习、创新,争取做到全行业“标兵”,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了该公司的兴旺发达,将继续团结拼搏,奋发进取,为当地百姓做更多的实事、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