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一年半火速上市的“祕密”!


瑞幸一年半火速上市的“秘密”!



【聽楊姐說】

今天早上,瑞幸咖啡IPO文件公之於眾,股票代碼LK。

楊姐扒了一下IPO文件,坦白地說,瑞幸咖啡還真算是夠快的了,趣頭條是出生兩年上市,拼多多則是兩年發展,三年上市——而瑞幸咖啡只用了一年半,就遞交了IPO申請,他們的季度營收達到了4.7851億元人民幣。

瑞幸一年半火速上市的“秘密”!


從財務數字上看,儘管瑞幸咖啡依舊虧損,但收入同比大幅增加,虧損進一步收窄,2018年Q1收入1300萬元,2019年Q1營收4.78億元,增長35.8倍;

另一個重要的指標——用戶數,則更加快速增長。截止3月31日,達到了1687萬,月均活躍用戶達到440萬,儘管受春節的影響環比仍增長2.3%,同時,新消費用戶仍然獲得了快速的增長。

此外,從財務上看,截止2018年瑞幸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2.43億美元,長期負債5266萬美元。不久之前,瑞幸不但獲得BlackRock牽頭的財團1.5億美元的投資外,還獲得了國際食品巨頭路易達孚的青睞,不但合資建廠,還將獲得其5000萬美元的IPO認購。

那麼,一個核心的問題來了,為什麼瑞幸咖啡能一年半月就上市涅?

第一, 快!一年半自我複製2370家店。

世上武功,唯快不破。

截至3月末,在18個月內,瑞幸旗下門店從在北京的一家試點店擴大到2370家100%持有店,遍佈中國40個城市,這期間累計交易客戶超過1680萬。去年全年客戶復購率超過54%。

2370家店的數字,相當於每個月要開131.6家店,換句話說,瑞幸必然有一套非常快速且成熟的尋址、開店、進貨、培訓等方法論的開店能力,才能在18個月裡開出不同定位的四種瑞幸咖啡店。

但,事實上不僅於此,瑞幸之所以能快速開這麼多家店,並且他們的“資金”還能hold住——訣竅在於他們的“pick-up store”上,說白了就是自提店,

在瑞幸咖啡的四種連鎖店中,“自提店”的特點是幾乎沒啥座位,並且坐落在商業區,寫字樓、大學校園等人群聚集的地方。客戶網絡下單到店自取,這種店有兩個特色,就是配送週期短,且容易讓消費者獲得,無論自取還是送貨都非常節省時間。楊姐有時候能在手機上看他們直播給我做咖啡,那每天的接單量簡直是應接不暇。

沒錯,瑞幸快速擴張的核心秘密在於此:pick-up店在總門店數2370家中佔比達到了驚人的91.3%!


瑞幸一年半火速上市的“秘密”!


這才是讓瑞幸咖啡能夠低成本快速瘋狂擴展的根本原因:租金底,產出高——坪效高!

所以,星巴克是實打實地做地面店,大面積,有情調,讓你喝咖啡聊天不催你走的那種,而瑞幸則是小而美,快而捷,輕裝快跑,拼薄利多銷,一下子就成了市場第二名!

第二, 大——市場規模。

瑞幸咖啡在自己招股說明書中最關鍵的一個標籤,就是稱自己是中國“第二大”的咖啡連鎖品牌——並表示其“目標是到2019年底成為中國最大的咖啡網絡!”

可見,規模和體量對於瑞幸來講是多麼重要。


瑞幸一年半火速上市的“秘密”!


事實上,無論哪裡的資本市場,對於大公司都是極度歡迎的——注意,是大,不是“盈利”!在規模面前,利潤、模式等幾乎都成為次要條件。

截至去年末,以旗下門店數量和去年全年出售咖啡杯數計算,瑞幸是中國第二大咖啡運營商,相信自身模式已經成功推動了中國廣大的咖啡市場消費。瑞幸的目標是,到今年末,成為以門店數量計中國最大咖啡網。

為什麼瑞幸咖啡不惜虧損也要鋪規模呢,此前已經講過多次,市場的規律不是盈利就是好公司,而是持續發展和市場龍頭地位,因為龍頭地位能夠給企業帶來馬太效應,因此才會有溢價空間。

此外,全世界資本市場都有同樣的規律,即投入產出比角度:不管你是什麼行業、什麼地域、什麼管理層,都無所謂,最重要的關鍵只是一個字:大!

資產規模越大,越容易上市。

再說句實在的,整個市場上的做市商、券商等等相關環節的人員,花同樣的時間,也肯定是願意服務大市值的公司,基數大他們的利益才多。如果蛋糕本身就小,整個市場也沒興趣。

當然,此外還要有高壁壘——護城河。對於瑞幸咖啡來講,高高的壁壘就是高舉高打的做法不是一般公司能夠複製的。在短短的一年半里,瑞幸通過融資建成了2370個自己的咖啡店,這些店本身就是高高的壁壘。

第三, 傳統業務盈利模式清晰+互聯網概念高估值預期——受資本市場歡迎。

瑞幸在其IPO文件中稱,他們快速且顛覆式發展的核心因素,是他們開創了一個“基於技術驅動”的新零售模式——高品質咖啡和價格低廉,以及“極大的便利”,且這種新零售模式建立在該公司的移動應用程序和商店網絡上。

坦白地說,為什麼廣東現在的很多家電廠商和江浙的服裝企業老闆們雖然兜裡都賺得滿滿的,但是他們卻多少年都不願意上市呢,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所在的行業已經沒有任何“懸念”。

例如做冰箱洗衣機的,行業已經上市公司的利潤率5%,沒有太多可幻想的空間,行業格局也固定了,即便上市了又有誰來給你一個高估值呢?

但是瑞幸咖啡就不一樣,一開始就說自己是一個互聯網公司,它的營銷和擴展都基於互聯網技術:基於大數據,針對每個用戶可以制定千人千面的營銷方案和發促銷券,這就大大節約了市場拓展費用。

當然,此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咖啡這個產品市場的接受度非常高,星巴克的利潤模型納斯達克投資人心裡門清,瑞幸對標星巴克,並且以顛覆者的姿態出現,完全給了投資人心中一個非常靠譜的想象空間。

第四, 下沉市場的紅利預期。

大家發現了沒有,不久前創出快速上市記錄的拼多多和趣頭條,其實都是“下沉市場”的概念受益者,而瑞幸的價格定位也在向資本市場透露著一個信息:瑞幸的價格將可以獲得更多的受眾群體支持。

上市其實只是一個跳板,無非是獲得一個融資的渠道來進行更好的發展。

虧損算什麼,美國投資人看的是未來的盈利能力,而在一二線城市咖啡市場已經接近飽和的狀態下,誰能搶先一步拿下下沉市場才是最具增長潛力的好標的。

在這一點上,星巴克礙於“身段”太高,恐怕真的很難對投資人們講一個比較合理的故事。

第五, 火速上市的“速”,跟上市地點密切相關。

坦白地說,國內科創板還沒推出,且科創板對上市公司還是有一些要求的。

而在美國JOBS Act法令的鼓勵下,美國股市對創新企業上市時的收入盈利沒有過多要求。且瑞幸咖啡是個急需要融資的公司,那麼時間對瑞幸來講就非常重要:在納斯達克,或者其他境外資本市場,直接上市的時間大約為9到12個月,買殼上市的時間更短——瑞幸之所以能夠快速上市,與地點密切相關。

第六, 未來的瑞幸咖啡其實不是瑞幸咖啡。

為什麼說“瑞幸咖啡不是瑞幸咖啡”,這個話怎麼理解呢?

楊姐的意思是,從IPO文件中披露的數據看,瑞幸咖啡雖然還有鉅額虧損,但他們正在努力調整收入結構。因為單一的產品對用戶對吸引力肯定會受到限制。

大家看,IPO文件中披露的營收數據顯示:瑞幸一直在努力降低鮮制飲料類的比例。


瑞幸一年半火速上市的“秘密”!



他們後期不僅增加了蛋糕、司康、栗子仁之類的點心小吃,還增加了BOSS午餐,牛肉土豆泥沙拉、金槍魚穀物沙拉以及川味雞絲拌麵套餐等之類的輕食。這就讓瑞幸更多了很多可以吸引客戶的場景:不再單一是喝咖啡聊天的場景,更可以是下午茶時吃點零食,或者來頓工作餐——瑞幸正在向著平臺發展。

這種場景的增加當然對於吸引回頭客是再好不過了。

而回頭客的好處就是,可以提升銷售額的情況下,但是不增加市場費用。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截止到2019年3月底,瑞幸一季度的交易客戶數達到了累計1687.23萬人。


瑞幸一年半火速上市的“秘密”!



但最可怕的事情不是客戶的高增長,而是獲取新客成本的持續降低。


瑞幸一年半火速上市的“秘密”!



這是在上面一條深藍色的線告訴我們,瑞幸咖啡的當期新客獲取成本,從2018年一季度的103.5不斷下降到了2019年一季度的16.9元。

可不可怕?

所以,寫到這裡,大家是不是應該會同意,瑞幸和星巴克真的不一樣,瑞幸是互聯網和實體產業結合的新型零售企業,而星巴克,真的就是個傳統的咖啡店。

而目前大部分互聯網電商公司其實都在遵循亞馬遜的飛輪效應,收入不斷的大幅增長,用戶不斷增多,規模經濟逐步顯現,成本越來越低,利潤隨之而來——顯然,luckin coffee也遵循這一效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