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宜芳公主竟然惨死在了承德,她留下了一首哀怨的诗

唐朝的宜芳公主竟然惨死在了承德,她留下了一首哀怨的诗。

老羊铲史


唐朝的宜芳公主竟然惨死在了承德,她留下了一首哀怨的诗



1.

男人娶妻、女子出嫁,这本来就是非常高兴的事,可在《全唐诗》里,有一首出嫁诗却非常悲凉:

虚池驿题屏风

出嫁辞乡国,由来此别难。

圣恩愁远道,行路泣相看。

沙塞容颜尽,边隅粉黛残。

妾心何所断,他日望长安。

写这首诗的女子是唐朝的宜芳公主,也有写做宜芬公主的。这是在她出嫁的途中,住在虚池驿的时候,题写在驿站屏风上的。

出长安向东,一路哀伤。

她出嫁的地方是现在的承德,当时是奚族。

很明显,公主不愿意出嫁,尤其是不愿意嫁到歪国去,不似现在很多女子,连非洲都嫁。


唐朝的宜芳公主竟然惨死在了承德,她留下了一首哀怨的诗



2.

盛世大唐,外交手段中有一个项目是和亲。为了保证边疆的稳定,唐朝皇帝把公主嫁给少数民族的首领,以此来维护边疆少数民族与朝廷的和谐关系。

当时,在东北部有一个少数民族叫奚族,也叫库莫奚。唐中叶前,公元7世初至9世纪中叶,是厍莫奚族的发展鼎盛时期。在这一阶段,其军事实力与契丹旗鼓相当,有时还稍强于契丹;奚和契丹并强于东北地区,被唐并称“两蕃”。

天宝四年,唐玄宗封外孙女杨氏为宜芳公主,嫁给奚王李延宠,同时,封外孙独孤氏女为静乐公主,出降契丹松漠都督李怀节。

所以,当时和亲嫁出去的所谓的“公主”,不全是皇帝家的女孩子,有的是宫女,有的是皇帝家亲戚的孩子,这两个就是。

《旧唐书》卷9,玄宗本纪 这样写这件事情:

四载春三月甲申,宴群臣于勤政楼。壬申,封外孙独孤氏女为静乐公主,出降契丹松漠都督李怀节;封外孙杨氏女为宜芳公主,出降奚饶乐都督李延宠。


唐朝的宜芳公主竟然惨死在了承德,她留下了一首哀怨的诗



3.

最早,隋唐之际,奚族扩散到今山西、河北北部地区,臣服于突厥。公元630年东突厥汗国瓦解,奚族内附于唐朝。

唐在奚族五个部落设五个州,上置饶乐都督府管理,都督由奚族大酋长担任,赐姓李。

《承德府志》:“古北口外,若承德府本境,滦平县、丰宁县、赤峰县、平泉州四境,在唐时,檀、蓟、平三州长城以外者,其地尽入于奚也。”(第441页)。

按照《承德府志》的记载,承德本境的滦平、丰宁、赤峰、平泉等地,都是奚族范围。

宜芳公主死在了承德,被《承德府志》第三十九卷列为 烈女中

唐 宜芳公主,杨氏。天宝四载三月,封外孙杨氏为宜芳公主,出降奚饶乐都督李延宠。九月,奚酋长杀公主,举部落叛。

接下来的注是这样写:

宜芬公主本豆卢氏,有才色。天宝四载,奚霫(读席)无主,安禄山请立其质子,而以公主妻之。上遣中使护送,至滹池驿,哀怨作诗一首,题屏风曰:出嫁辞乡国,由来此别难。圣恩愁远道,行路泣相看。 沙塞容颜尽,边隅粉黛残。妾心何所断,他日望长安。其事迹皆在天宝四载,疑宜芬即宜芳也,特一作杨氏,一作豆卢氏,未可解。

也就是说,《承德府志》把宜芳公主写在烈女里,说明公主就是死在了承德境内。但对史料记载公主的杨氏和豆卢氏两种说法,也表示不理解。

注里面引出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坏人——安禄山。

唐朝的宜芳公主竟然惨死在了承德,她留下了一首哀怨的诗


4.

其实,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单位,甚至是一个家庭,一旦有坏人出现,最根本地方原因还在于主要负责人有问题。

所以,说安禄山是历史上最坏的坏人,其根子还是在皇帝那里,皇帝宠爱安禄山,安禄山又想获得政绩得到再提拔,于是就骚扰边境的契丹和奚族,最终导致边境战乱,公主惨死。

《资治通鉴》这样写这件事情。

天宝四年三月,壬申,上以外孙独孤氏为静乐公主,嫁契丹王李怀节;甥杨氏为宜芳公主,嫁奚王李延宠。

......

安禄山欲以边功市宠,数侵掠奚、契丹;奚、契丹各杀公主以叛,禄山讨破之。

这是公主嫁过去仅仅六个月后的天宝四年九月。

唐朝的宜芳公主竟然惨死在了承德,她留下了一首哀怨的诗


5.

有人推测,宜芳公主惨死奚人刀下时,年仅十余岁,正是红粉娇女、花样年华。


老羊,在承德从事传统媒体多年,2017年3月创办微信公众号老羊铲史,至今正好两年,两年来坚持原创,以文史题材为主,以承德避暑山庄及清史为主要内容,偶尔也涉及时事,文章包多家报刊选用。

2018年,获“承德市互联网特别贡献奖”;

2019年,河北省自媒体“百佳号”推选活动中,

获“最具网络人气自媒体”第一名。

现在有“老羊铲史”同名官网 laoyang.ccmj.com 、

今日头条、新浪微博、简书,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