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放假,孩子想去看大海,可是家里经济拮据,无法实现她的愿望,我该怎么说对她说呢?

双胞胎小美女雅雅慧慧


看到这个问题,勾起我的回忆,以前小的时候家里穷,我也跟父母提过去看海。但是他们没有立即答应我。而是用其他方式打消我的念头。我依稀记得当年父母的做法。

首先,好好跟孩子沟通,跟孩子说出实情,“咱们家上有老下有小,实在揭不开锅了”,贫穷已经让俺们家寸步难行,我们家已经折翼了飞不起来,孩子还去看什么海啊

其次,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多买两包廉价的辣条吧,堵住孩子的嘴,不要整天嚷嚷去看海了,有辣条吃就不错了,少点折腾父母

最后,给他来个精神胜利法,打蛇打七寸,不是要去看海吗?可以啊,那你会游泳吗?不会是吧,那就不要去看海了,万一去了有去无回呢?要是实在想去,你就给老娘先去学会游泳。

当年,我的父母就是这样解决问题的,所以我到现在都没学会游泳,只会吃辣条。不过唯一没有遗憾的是我去看了海,云海、大海



影视蛙绝鸡


其实看到这个问题心里酸酸的,我觉得可以跟孩子们实话实说,有时候可以让孩子和整个家庭强大起来。

记得几年前我公司出现问题,几乎倒闭,当时就跟孩子说可能明年没办法再上国际学校了。孩子问为什么,我当时就是实话实说的。孩子也很理解,说在普通学校一样好好学习。后来卖了两层的大房子,一家人租了一个小房子,大家一起面对困难,团结一致,很快就度过了困境。现在重新买了别墅,孩子们确成熟了,他们不会炫耀。所以有时候告诉孩子们家里的困难还是对的,也能让他们养成不屈不挠的坚毅品格。


有点自律的摩羯宝妈


我现在恰好面临这个问题…

年轻时我已走遍大半个中国,而今独自扶养女儿,生活捉襟见肘,她还哪里都没去过~

面对同样的困扰,我很认真的总结了以下几点,希望能对你我有帮助:

一、给孩子希望:

孩子美好生活的念想,不能灭。时常和她提起,海边有什么,贝壳螃蟹,我给她看画册,讲我的故事。人活着就为了这点奔头~

把它当做我们和孩子的共同目标,并付出具体努力。例如她学习90分以上; 而我们挣了2000块钱外快,或者我们某一方面有了明显提升等,就去海边犒劳一下自己。

二、给自己压力和动力,准备旅行储备金。

可以是搞兼职赚外快; 努力的想各种赚钱渠道和方式,逼自己改善生活。看看有没有小时工,或者夜班工种,攒下的钱就像一笔横财一样,干起来会特别有动力。

也可以是牙缝里节省积攒; 当花钱的时候,三思三思再三思,如果没有多余的钱,那就让日常生活花费尽量都为了梦想让路~

三、找各种旅行攻略和省钱秘籍。

比起旅行中的衣食住行,孩子更在乎的是你和他相处的时光。

我们想象一下:即便是坐的火车、住的民宿、吃的花蛤毛豆,但带孩子捡贝壳、抓螃蟹、在沙滩上画画堆城堡,对着大海大喊我爱你…

我相信在孩子的记忆里,只要是你和他在一起度过的,都会是她的幸福记忆。~

(今年过年的时候,和孩子去看《小猪佩奇过大年》,我纠结许久…他早已忘了故事情节,但她还记得我给她买了爆米花,逛了商场,她时常提起,一脸自豪…)

四、五一不成,那就十一。

季节还能下水,还不算晚,可以好好准备一下财力和精力。确实有困难,那就延迟满足,但不能太久。记得小时候想要个娃娃,长大了可能就不需要了,但儿时始终是个缺憾~

所以有些东西真的不能等太久。

有一句话很套路,但我觉得很受用:

人如果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分别…

我们一起加油吧!😝👊





夏天妈妈向前冲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大海梦,他们从小看的动画片,或者是书中,把大海都描绘的很美丽,人人对美好的事物都有向往,何况是孩子呢?



如果有经济困难,但这种困难是稍微克服一下就可以解决的话,建议趁着假期带孩子出去玩一下,一来可以帮孩子实现梦想,二来孩子多出去走走,也增长见识,将来对孩子的写作也很有帮助。



如果实在困难的话,可以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梦想,包括爸爸妈妈小时候也有梦想,但梦想是需要慢慢实现的。你们想去看大海,爸爸妈妈也想去,我们可以为这个美丽的梦想一起努力,将来的某一天,爸爸妈妈再带你们去,或者你们有能力了,带爸爸妈妈去看海……



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感悟:能有一个梦想一直放在心里,并为之努力,这种感觉其实是很好的,相比于结果,为梦想而拼搏的过程更精彩,更令人难忘。


记得曾经带一个同学到杭州西湖游玩,赚了大约半圈之后,他感慨道:终于来到了人间天堂,看到了梦想中的西湖,这辈子也没什么追求了!



作为一个北方中原的孩子,我从小也一直有一个大海梦,这个梦想一直放在心里,挺美的。直到有了孩子以后,才有机会来到大海边游玩。其实见到大海之后,伴随着强大的满足感而来的是深深的失落感,因为存在心里多年的梦,突然就没有了……


所以,让孩子暂时等待,心存梦想也是好的。


我是小城的慢生活,记录分享小城生活片段,生活感悟等,欢迎关注我,多谢支持!


小城的慢生活


去年我很想看海,就和老公挑一个周六骑上电车到动车站放车,坐九点多的动车去北海,中午到达,在车站吃了一碗粉然后坐公车去银滩,花了三十块租个太阳伞在海边玩,晚餐就吃边上十块钱一份的素炒粉,背包里带有自己做的馒头。玩到晚上六七点坐九点多的车回南宁,回到南宁还吃了一碗粉再回家,到家差不多晚上十二点。两人总共花费不到四百块钱看海,缺钱就这么着了,也挺开心的,能玩一下午海水看一下午的海还看了日落也可以了,以前姐姐姐夫请我们去北海玩是又住宿又吃海鲜的,光住一晚海边房一个房间也要几百块钱一晚~有钱有有钱的玩法,钱少有钱少的玩法,但挪不出钱时,真的只能算了,温饱第一,若去不了,我觉得对孩子实话实说比较好,这样孩子会更懂事的,又不是好吃懒作,没钱并不是件丢脸的事。




浅月非非


首先如果图片的那两个双胞胎是你女儿,我觉得不存在经济拮据的感觉,还养的白白胖胖的,如果你是沿海地区的话,可以去厦门看看,如果是单纯的看海,不游玩,不消费的话,还是可以来看看的。本人也在厦门,如果你有需要,我可以提供一些帮助。看海不是大事,来这边消费的话,可能就会花点钱了,我是来厦门找工作的,平时,自己很少出去消费,还可以接受啊
这就是大海,也没啥特别的。孩子有这份好奇心,有能力的话,尽量满足吧,旅游的时候,少吃喝玩乐点,还是能承受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脱缰小毛驴


我就是这个孩子。

当时,我希望我的父母对我说:“虽然我现在没有能力实现你的愿望,但我会和你一起把这海洋装在心里,总有一天,我们会一起走在真正的海边。”



那一年,我十岁。

我的家在一个很偏远的小镇里,那是一片干涸的土地,四周全是荒漠。那时候我的家庭也没有任何出去旅行的机会,但是我喜欢看书,有一些是关于大海的。

我非常向往那蓝色的世界,在我的想象里,海洋就是自由飞翔的天堂,在我的认知里,没有看见过大海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在我的理想里,有一条是将来一定要住在海边,像海子的诗一样,有一栋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那是一个视频影音非常贫瘠的年代,我只在电视上偶尔看到过大海的样子。电视机的像素很低,海洋的样子总是模模糊糊的,但我能从中看到许多幸福的光芒。

我写了很多和海有关的日记,作文,还有一些拙劣的小诗。

十岁那年,我很想去看看大海。

直到十八岁,我都很想去看看大海。

其实你的孩子比我幸运许多,十岁的我只是心里藏着这个理想,不敢和父母讲。

而且当时我并不知道自己的家庭能否负担去看海的费用。因为我连讲都不敢讲。

在我父母的眼里,孩子怎么可能会有想法?怎么可能会有愿望?怎么可能除了学习,没有时间去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你是一个很好的家长,所以,请你直接了当的告诉他,你暂时无法实现他的愿望,但你会认真对待并珍藏这个愿望。

远方的海洋也许是孩子心里小小的梦想。

但家庭这个海洋,才是孕育孩子成长真正温暖的怀抱。

我就是那个想看海的孩子。

直到25岁,我有了积蓄。第一次去了厦门,在鼓浪屿看到了真正的大海。



和印象中的差了很多。

我心目中的海洋实在太完美,可现实里……也许是因为成人的眼睛和心灵早已被世俗污染,变得肮脏不堪。所以再看任何美景,都不可能完美,也不可能纯洁。

世间也再没有任何一片海,能代替我心目中的那片海。

我心里的海边,

站着一个孤独的少女。

他的海里藏着对爱的渴望,

这是一个孩子真实的愿望。

世间任何风景都是好的。

但如果看不了,

有一个温暖的家陪着我,也是极好的。

(配图来自秦小小)


秦大大秦小小


不清楚你家的孩子多大,不过她有了自己的愿望,想去看看大海,感受大自然,这毕竟是好事,能够增长孩子的见识,见识祖国的大好河山。

身为父母很多时候总感觉给孩子的不够多,以满足孩子的愿望为自己的目标,如果做不到就会有内疚感甚至怀疑自己身为父母的身份。

我想说的是我们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不仅仅要关爱他们更要教育好他们。跟孩子实事求是的谈就好。家里的情况可以让她知道一部分,至于她无法理解的,可以保留不说全。让她尽早的参与到家庭成员当中来,有责任,有担当。

不要让孩子养成攀比的心态,总感觉别人有的我的父母也一定要给予。当然也不要让孩子形成了自卑心理,跟她坦诚相对,说明毕竟家家的情况条件都不一样,你知道家里的情况就可以,你要做的就是力所能及的事儿,好好学习,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力所能及的做家务。

然后搜集一些大海的视频和图片,或者有时间做一下对未来带孩子去大海的规划都可以告诉孩子。让她对未来充满憧憬,对明天充满期待。也让她理解到目前生活的状况。

仅为个人观点。勿喜勿喷。



成熟的锅锅Q


没有必要难过,也没有必要遮掩,直面现实,直接给孩子讲明家里经济拮据,暂时不能满足她的愿望,正好可以鼓励孩子,我们一起奋斗。

记得自己小时候,家里兄妹多,在那个年代,家里的经济状况可想而知了。父母只能实事求是地告诉我们兄妹,家里困难,但这种困难是暂时的,等我们长大了就会好的。

我们兄妹和其他小伙伴相比,总是“最苦”的,也总是最勤劳的。记得第二天就要参加全县小学毕业的第一次统考,其他同学都去复习了,我却跟着母亲在挖地,准备种红薯,但是第二天我依然考了全校第一。我们兄妹那时在各自的学校和班级里面总是“最穷”的,但学习成绩都是最好的。

后来,当然我们都长大了,并且我们都在那个时代考上了学校,走出了“农门”。成为全乡“风水最好的家庭”。父母也一直很自豪,幸福和满足。

家里暂时拮据,没关系的。只要讲得清楚,要相信孩子是会理解的,不要觉得他们小,他们会懂事的,毕竟是自己生的孩子,相信心灵会感应,情感会相通。孩子一定会与你“风雨同舟”,甚至会表现得比你更坚强!





金风359


现在社会,很多小朋友在学校都会有攀比,我放假去哪里哪里玩了,买了什么什么,条件差点的孩子,多少会有融入不进去的自卑心里。

这个时候应该引导孩子有个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这点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很重要的。

如果他只是因为别的孩子去了那个地方,比较向往,而你们却对他表现出一种父母无能,实现不了的愧疚感,那是不可取的,孩子会有一种真的是父母没用,别人的父母多厉害的错觉。


你可以先告诉孩子家里的实际经济状况,再转移话题,比如给他布置一个有意义的假期小任务,如果完成了,可以实现他平时一直想要你们却一直舍不得给他买的东西,也算给孩子一个安慰吧,相信通过自己努力得到这样东西的他一定比看海更欢喜。

当然无法实现这个愿望,也可以实现比较容易实现的,比如带他去博物馆看看展览,看个电影也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孩子还小,纯粹只是通过电视看到的大海沙滩生出的想看看海的想法,那更好办了,我女儿四岁半,经常指着电视漂亮的地方说,妈妈我也想去这里玩,只要能实现的我就说好啊,妈妈下次带你去!


不能实现的,我就会撒娇卖萌地说,哇,这个地方太美了,我也好想去,看看在哪里!呀,是在新西兰,好远的地方啊,怎么办?我也好想去,可是我没钱555555555

每当这个时候女儿就会抱着我说,妈妈你别哭,等我长大了我带你去。然后母女俩抱在一起互相安慰,憧憬着!

哈哈,画面感是不是特强,我自己想到这里都觉得,去不去都不重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