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學畢業生:我很嫉妒月入10萬的網紅

你好,我是那個試圖讓你少走彎路的五腳獸。在知乎上看到了這樣一個提問:為啥學歷不高的網紅月入10萬+,而苦逼的白領月薪只有幾千?我只想說,賺錢的事情,遠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它也有它的邏輯,我們今天就談談如何讓自己的職場生涯更值錢。

01賺錢的邏輯


某大學畢業生:我很嫉妒月入10萬的網紅


這位同學在反覆提到學歷,學歷與賺錢本身有關係,但關係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

我們先來做一些假想,假設這位同學是做設計工作的,勤奮上進,除了本職工作外,也在業餘時間想辦法賺錢。

想什麼辦法呢?

接私活,在一些平臺接設計私單,他完全可能將自己的的月收入提升到15K。

如果將這事告訴自己的父母,父母多半也會在朋友面前充滿自豪感:我女兒真的很懂事,除了本職工作,還會接一些私單,每個月給我寄2000塊錢呢。

沒錯,她是一個孝順的女兒。可從賺錢的角度來講,卻是愚蠢的,她完全不明白賺錢的邏輯。

就單個人賺錢而言,賺錢金額=單位時間產值*有效工作時間

按她說的稅後不到10K來講,我們假設稅前是12K吧,如果一天工作時間是8小時(估且算作全部時間都在工作),單位時間內的名義產值大約是66塊,但她一個人肯定不能保證8小時全部時間都在工作,所以實際產值是要低於66塊的,我們假設是50塊,公司用12K買的其實是名義時間,所以才需要管理辦法,提升實際產值。

業餘時間接私單呢?客戶就不太可能接受你66塊的名義價值了吧,這時就變成單位時間產值變成了50塊,我們如果每天多工作4小時,那麼可以賺200塊,一個月就是6000塊。

這會有什麼問題嗎?

她再也沒有多餘時間學習,提升單位時間產值了,只是在不斷重複地利用現在的能力工作。

我們說的工作10年,就等於10個1年,其實就是這個意思,並沒有實質性的進步。

應該怎麼改變這個情況?

我瞭解到有一個人,是這麼做的——

他也是設計師,也在用業餘時間幹私活。他業餘4個小時的時間,在寫書、做自媒體,最後獲得了幾十萬粉絲。

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因為內容很專業,獲得了粉絲的信任,他出的書會有粉絲買,他也可以接商家廣告。

他寫書的過程,也買了很多書參閱,花了很多時間整理自己的知識結構,這個過程提升了自己的單位產值,所以他在正式工作中是可以漲薪的。

更為重要的是,如果書的定價是50塊,版稅通常是10%左右,一本書賺5塊,如果一年能賣個1-2萬本,收入就5-10萬了。而且每年,再加上其他渠道的銷量,以及逐年增長的影響力,未來一年賺個10萬以上的版稅應該是OK的。

因為粉絲質量較高,接廣告一條几千塊也不是沒可能,一週接一條廣告,一年也就10-20萬了。

這樣,一年多出幾十萬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專業越來越紮實,就會有人請他講課,做企業內訓了,一次課大幾千是有的,一週一次,一年又多出幾十萬。

這時候,他已經可以出來創業了,讓員工幫自己幹有效工作時間的活,自己專注於提升單位產值……

這樣的賺錢方式,是不是比業餘時間接私活,更高效、更可持續、更牛逼呢?

我們應該明白了,賺錢在於提升自己的單位時間產值優化自己的工具、提升工作效率、增加自己的見識、通過學習精深自己的專業……(未來會在公眾號子桓說講到)應該比出賣自己的時間更有價值吧?

02很多人搞錯了學歷的作用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想你應該明白了網紅賺錢的邏輯:單位時間內,她們可以觸達幾萬人、幾十萬人,甚至上百萬人,就像一個人只打賞幾毛線,也確實比很多普通白領,甚至高管都要賺更多。

當然,網紅的賺錢方式不只是打賞本身。我們下一部分再談,我們先來談談學歷本身。

學歷的作用僅僅是在你找工作時,能發揮它應有的價值,一旦進入職場,學歷就不產生直接價值了,賺錢的多少與你的單位時間產值相關性更大

因為我們通過更大的努力獲得了這張學歷,而網紅卻沒有這樣的學歷,趕上了這樣的機會,好像就是搔道弄姿一下,就月入10萬?

很多人接受不了的是,沒有努力的過程,就拿到了不可企及的錢。

那位提問的同學,明顯搞錯了學歷的作用。

如果是同等學歷、或更高學歷的同學,通過努力奮鬥,拿到了那麼多錢,可能這種違合感會低一些。

我們很容易犯這樣的錯誤,用錯誤的比對對象與比對方來對比,只能得出錯誤的答案。

既然你能考上不錯的大學,證明學習能力也不會太差,也可能比很多網紅優秀,大可不必沉浸過往的輝煌當中,學歷暫時你們的人生歷程中完成了它的使命,我們更應該關心賺錢的本質是什麼,以及該如何提升。

不過,網紅也並不是躺著賺錢,我們通常都低估了做成網紅的難度。

03你可能低估了做網紅難度

網紅因為能同時獲得很多人的關注,從而可以大大提高單位時間產值,不過,能真正賺錢的網紅並不多,要成為一個真正的專業網紅並不簡單。

我們通常講的網紅是,電商網紅與娛樂網紅。每種網紅要求的特質,都不太一樣。

沒有一種是簡單的,也沒有躺賺之說。


某大學畢業生:我很嫉妒月入10萬的網紅



1、你知道的網紅就那麼幾個

大家默認討論的一般是娛樂網紅,像馮提莫、陳一發、被封的天佑……

以及電商網紅,淘寶上的雪梨與張大奕,聚美的陳歐,以及現在小紅書上的明星們,像林允、范冰冰、關曉彤、楊冪……

不論是哪種網紅,最後真正能賺到錢的,其實並不多。因為真的沒有那麼容易,下面我和大家簡單分析下。

2、 電商、娛樂網紅的賺錢方式

先從電商網紅開始講起,電商網紅是直接要帶貨的,分享的內容更多也會直接與產品有關,可以拿最近剛上市的張大奕舉例。

她是賣衣服的,平時需要塑造體驗美好的形象,也會有自己的生活態度,當然,也會有關於服裝搭配的一些專業知識,自己也會直接試穿。

最初開的淘寶店,其實是靠微博這樣的平臺來吸粉絲的,這個過程中就會形成和粉絲交流互動,這個交流的過程是長期的,且慢慢會越來越有深度。

時間久了,張大奕就會有一些人格化的東西出來,大大咧咧,像個朋友一樣和你交流,你不會有那種和明星之間的巨大差距,比較親民。

也因為有專業的知識,反正服裝是要買的,為啥不買張大奕推薦的呢?

這是其一,對粉絲的精細化運營能力。

其二,合理地利用淘寶平臺的基礎設施。


某大學畢業生:我很嫉妒月入10萬的網紅


淘寶是一個巨大的網絡協同平臺,提供了賣家要在網上做生意的一切基礎,為電商網紅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網紅只需要用心的經營好自己的粉絲就行。

其三,供應鏈,身處江浙一帶的服裝產業帶是比較完善的。

不過,電商網紅要求的供應鏈與傳統品牌先做產品再賣的邏輯不太一樣。我們一直講的C2B模式,其實在電商網紅倒是最成熟的應用,他們需要先和粉絲交流互動得出服裝的款式等元素,然後再生產、上新、搶購,因為粉絲本身的參與度,轉化率比傳統品牌高很多。

這時候就需要相對柔性的供應鏈,恰好因為張大奕比較強的賣貨能力,也會有一些廠家進來和她一起玩。

對於電商網紅來講,最重要的,就是和粉絲運營。前幾年,花在和粉絲交流的時間就有幾千小時,為了展示良好的試穿效果,每次拍照也得提前一週就開始結食,每當上新之前,做預告時,也要整夜無眠地監測微博的每一條評論……

同時,還需要有對服裝、時尚的敏銳的嗅覺。

雖然是有團隊一起做,但真的沒有那麼容易。

而娛樂網紅呢?

門檻更低一些,意味著競爭更為激烈,我們都知道娛樂網紅賺線主要靠粉絲打賞,而不是廣告、電商。這就需要你有時候無底線的取悅顧客,其實就是之前線下的會所搬到了線上,只是只能看而已。

粉絲有時候就是大爺,你得唱歌、跳舞、喊麥、講笑話、講個人勵故事,有時還要搔首弄姿,這一切都需要有專業的培訓、包裝,很多時候一直播就是6、7個小時,也不一定有什麼人氣。

公司也不會給你那麼多時間,1、2個月不行,就給幹掉了,換一波,直到找到能獲得大眾喜歡的網紅,就花大力氣捧。

成功了的網紅呢,需要從早上11點一直播到凌晨3、4點,沒有強大的耐性與情商,和一幫男人糾纏這麼久,你真的受得了嗎?


某大學畢業生:我很嫉妒月入10萬的網紅


給主播打賞的是3、4線城市的男同胞為主,要取悅他們遠遠沒有你想象地那麼簡單,這其實就不是啥躺賺了,這事一般人做不來的 。

04當白領的,在於培養可持續性發展能力

網紅的發展路徑並不明朗,能搏出位的更是少之又少。

與網紅相比,白領的工作價值在於可以培養一種長期的、穩定的、可持續性發展能力。

其實,我們還可以換一個角度,民營企業的白領與體制內的白領有什麼不一樣?

在很多外人看來,會以為體制內的人會很羨慕體制外的工作,有活力、靠能力、更有機會搏出位等等。並不是這樣,在他們看來,特別是在體制內呆久了,也有一定地位的領導,其實也不希望自己的兒女出去闖,能在體制內混個一官半職就好了。

追求確定性、安全性是人的本能。

雖然,在體制外有很多機會,但是有多少人願意出來冒這個險呢?很少,80、90年代的鐵飯碗是公務員、國企的職工,沒有那麼多人願意下海經商,都為求個穩定,很多下海經商的,有時候也是被逼無奈。

從這個視角看,其實就像很多白領與網紅之間的關係是一個意思。

當網紅有能搏出位的,也有成老闆的,比如,張大奕就成功轉型了,但比例太低了。

郭德綱有段話,說得挺苦澀:當年兩次進京,第二次就是為了進體制內混口飯,我想給他們當狗,他們不要我啊,結果我出來,反而成龍了,太難了,如果不是這樣的性格,可能早就掛了。

去幹網紅,有時候也是別無選擇,正因為沒學歷,沒人脈才去搏一搏。如果你拿到了一手好牌,堅定地在自己的路上走下去,努力地提升自己的可持續性發展能力,積累人脈,再出來創業,獲得的發展也不會比她們差。

網紅有時候也是一種底層的吶喊,我尊重這種奮鬥的願望,但更鼓勵有策略地成長。

我仍然是那個試圖讓你少走彎路的五腳獸。


分享到:


相關文章: